我要初三上物理各单元知识点总结要人教版的(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我想找人教版的知识点总结 要全面一点 最好是)

2024-11-10 常识 86阅读 投稿:巴黎港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我要初三上物理各单元知识点总结要人教版的】

初 三 物 理 知 识 点 1、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但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 2、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或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势能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动能不变,加速运动的物体动能增大,减速运动的物体动能减小,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志是:它是否运动. 4、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度,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为零.位置升高的物体(不论匀速升高,还是加速升高,或减速升高,只要是升高)重力势能在增大,位置降底的物体(不论匀速升高,还是加速升高,或减速升高,只要是降底)重力势能在减小,高度不变的物体重力势能不变.物体具有重力势能的标志:相对水平地面,物体是否被举高. 5、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弹性形变的大小(对同一个弹性体而言),对同一弹簧或同一橡皮来讲(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的标志:是否发生弹性形变. 6、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非匀速运行,当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相当于上升运动)动能减小(速度减小)势能增大(距地球中心的高度增加),这一过程卫星的动能转化为势能,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时(相当于下落运动)动能增大(速度增大)势能减小(距地球中心的高度减小)这一过程中卫星的势能转化为动能.在近地点上,卫星运行速度最大,动能最大,距地球最近,势能最小.在远地点上,卫星运行速度最小,动能最小,距地球最远,势能最大. 7、分析下列事例中能的转化: 1水平面静止的物体: 动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 . 2加速升空的火箭或气球: 动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 . 3下坡时刹车的汽车: 动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 . 4匀速上升的电梯: 动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 . 5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 动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 . 6水平地面上刹车的汽车: 动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 . 7出站的列车: 动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 . 8光滑斜面上滚下的钢球: 动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 . 9不计阻力时上抛的石块: 动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 . 8、当物体中空中自由运动时,若物体上升,则把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若物体下降,则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若在转化的过程中无阻力,则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当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时,若物体匀速上升,则动能不变,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这时,不时动能转化为势能,而是外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机械能增加,若物体匀速下降,则动能不变,势能减小,减小的势能没有转化为动能,而是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9、皮球弹跳过程可分为四个过程:上升过程(皮球从高处下落到刚好要着地)是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皮球刚要着地的瞬间动能最大);压缩过程(皮球与地面间发生相互作用,到皮球形变最大)是把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当皮球形变最大时,弹性势能最大);恢复原状过程(皮球恢复原来形状到刚要离开地面)是把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在刚要离开地面的瞬间,它的速度最大,动能最大);上升过程(从离开地面到上升至最高处)是把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然后又要下落,重复以上过程.10、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机械能源有水能和风能,大型水电站通过修筑拦河坝来提高水位,从而增大水的重力势能,以便在发电时把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包括: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2、分子的直径是用10-10m来量度的(或百亿分之几米)分子用肉眼无法直接看到. 13、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主要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其此还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间距(间隙),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气体之间、液体之间、固体之间,扩散现象之所以能发生,主要原因是分子无规则的运动,能说明无规则运动的事例有:1气体很容易被压缩(另一原因是分子间作用力很小)2水和酒精相混合总体积减小.3装有油的钢筒在高压下外壁渗出了油 14、物体难以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物体难以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气体分子可以到处漂移,是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引力非常小,往往可以忽略不计. 15、1当分子间实际距离大于平衡间距时,分子引力大于分子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2当分子间实际距离小于平衡间距时,分子引力小于分子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 3当分子间实际距离等于平衡间距时,分子引力等于分子斥力,合力为零. 4当分子间实际距离为平衡间距10倍时,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都近似为零,分子力可忽略不计. 5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r> r0),分子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的更快,故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6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rR2,若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则它们两端的电压U1 。

二、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我想找人教版的知识点总结,要全面一点,最好是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一种粒子;一般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0。

3-0。4nm)。

物质三态的性质: 固体:分子排列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体: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体: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作用力微弱,易被压缩,气体具有流动性。

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和太阳系相似),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纳米科技:(1nm=10 m),纳米尺度:(0。

1-100nm)。研究的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二、质量 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等无关。

物理量符号:m。 单位:kg、t、g、mg。

1t=103kg,1kg=103g,1g=103mg。 天平:1、原理:杠杆原理。

2、注意事项:被测物体不要超过天平的称量;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不能把砝码弄脏、弄湿;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3、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2)把游码放到标尺放到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 (3)把物体放到左盘,右盘放砝码,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

(4)读数: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注:失重时(如:宇航船)不能用天平称量质量。

三、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受到温度的影响,与质量、体积无关。 公式: 单位:kg/m3 g/cm3 1*103kg/m3=1g/cm3。

1L=1dm3=10-3m3;1ml=1cm3=10-3L=10-6m3。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细线 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可间接测量固体体积),读数是以凹液面的最低处为准。

测固体(密度比水大)的密度:步骤: 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能浸没物体,又不超过最大刻度)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3、用细线拴好物体,放入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 注:若固体的密度比水小,可采用针压法和重物下坠法。

测量液体的密度: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2、把烧杯里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液体的体积V2;3、用天平称出剩余的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2。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与温度: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气体热膨胀最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影响最大;固体和液体受温度影响比较小。 水的反常膨胀:4℃密度最大;水结冰体积变大。

密度应用:1、鉴别物质(测密度)2、求质量3、求体积。 这里的不详细,你可以打开下面的链接 。

三、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资料

加20我全发到你邮箱,我还有化学、政治、历史、英语等等第一章 声现象一、单元复习目的(一)知识和技能: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3、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4、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二、重点、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

其中尤以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为热门考察对象。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复习内容本章讲述的是一些声学的初步知识。讲述的内容有声音的发生的传播、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它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四、知识梳理 声音的产生 传播条件 传播形式 传播速度: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声音的感知过程 音调:决定因素 响度:决定因素 音色:决定因素来源和危害 定义 防治 声传递信息 声传递能量第一课时一、复习引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

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的健康。各种物体的共振现象及其应用是中国人在声学上大量发现之一。

课本阅读材料中提到的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也都是古代中国人利用声学原理创造出来的奇迹。二、基础练习做下面一组填空题。

⒈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⒉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⒊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⒋乐音特征是:音调,响度,音色。

其中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⒌噪声减弱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_,在传播过程中减弱_,在耳朵处减弱_。

三、复习过程:基础知识讲解(教师边讲基础边穿插基础题目练习):1、声音的产生: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B、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

C、也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又如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所产生的巨大的涛声。D、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子弹、炮弹快速穿过空气时产生的声音,秋风怒号。

2、声音的传播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声波传播)、固体、液体(比较这几种物质传声速度、优劣)B.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

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3.人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在振动发声.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

C.听觉器官完好. 教师简要讲述人耳的结构,着重讲清楚鼓膜(形成起振)、听小骨(放大震动)、听神经(传到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这些部分的功能。骨传导: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第二课时一、复习过程学完本章要常识性的了解到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使人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就是乐音。

声音的三个特性:A、音调:声音的高低,也即通常所讲的“调子高低”问题。 ①决定音调的因素:频率 (教师再将一下频率的概念、单位) ②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③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

人听不到这种声。④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

人听不到这种声。其他动物可以听到超声波、次声波。

B、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即通常指的“嗓门大小”问题。

它由物体的振幅决定。 教师比较频率和振幅的不同。

C.音色:某种声音所独具的特质。如二胡、小提琴,无论在白天、黑夜、人们都能区分,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之使然。

第三课时一、复习过程学习本章要求能常识性地了解噪声和它的危害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1.噪声:①物理定义: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②环保角度上的概念:影响人们学习、休息、工作、谈话的声音。③噪声强弱的表示:用分贝(dB)表示。

教师讲一讲保证工作、学习的声强级、保护人听力的声强级等知识。④噪声的控制:从三个方面实施。

声的利用:①声音中含有信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②回声:回声定位③声音中含有能量:超声波除结石,城市噪声中声能的开发(研究中)。

第二章 光现象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目标1、知道光在均匀。

四、跪求人教版9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归纳 九年物理知识归纳总结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一种粒子;一般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0.3-0.4nm)。

物质三态的性质: 固体:分子排列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体: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体: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作用力微弱,易被压缩,气体具有流动性。

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和太阳系相似),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纳米科技:(1nm=10 m),纳米尺度:(0.1-100nm)。

研究的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二、质量 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等无关。物理量符号:m。

单位:kg、t、g、mg。 1t=103kg, 1kg=103g, 1g=103mg. 天平:1、原理:杠杆原理。

2、注意事项:被测物体不要超过天平的称量;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不能把砝码弄脏、弄湿;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3、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2)把游码放到标尺放到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3)把物体放到左盘,右盘放砝码,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

(4)读数: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注:失重时(如:宇航船)不能用天平称量质量。

三、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受到温度的影响,与质量、体积无关。 公式: 单位:kg/m3 g/cm3 1*103kg/m3=1g/cm3。

1L=1dm3=10-3m3;1ml=1cm3=10-3L=10-6m3。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细线 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可间接测量固体体积),读数是以凹液面的最低处为准。

测固体(密度比水大)的密度:步骤: 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能浸没物体,又不超过最大刻度)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3、用细线拴好物体,放入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 注:若固体的密度比水小,可采用针压法和重物下坠法。

测量液体的密度: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2、把烧杯里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液体的体积V2;3、用天平称出剩余的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2。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与温度: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气体热膨胀最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影响最大;固体和液体受温度影响比较小。 水的反常膨胀:4℃密度最大;水结冰体积变大。

密度应用:1、鉴别物质(测密度)2、求质量3、求体积。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m/s;km/h。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 单位:s min h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长度单位:m km dm cm mm μm nm 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长度估测:(大约值)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8cm、墨水瓶高度6cm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厚的刻度尺的刻线要紧贴被测物体。(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之一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长度特殊的测量方法: 1.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五、

功、功率与机械效率功共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公式:W=Fs单位:若力F的单位用N,距离s的单位用m,则功的单位为N·m,专门名称为J,1J=1N·m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就是功的原理.功率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功率.它表示做功的快慢,功率大,做功快.公式:P=W/t或P=W/t=Fs/t=Fv, F与v同向.单位:若W的单位用J, t的单位用s(或F的单位用N,v的单位用m/s),则P的单位为J/s,专门名称为W,1W=1J/s.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公式: η= W有/W总*100%, W有是人们利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 W额是并非人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W总(总功)是有用功加上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 即W总=W有+W额.∴η= W有/W总= W有/(W有+W额)l2时叫省力杠杆.其特点是省了力但费了距离,如瓶盖起子、手推车等.⑵l1。

六、初三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 机械能 1.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 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 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 动能 重力势能;动能 弹性势能。

11. 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第二章 分子运动论初步知识 1. 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5.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6.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7.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8.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9. 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0. 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11. 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12. 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物理意义就类似这样回答) 13.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4. 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5. 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6. 热量的计算: ① Q吸 =cm(t-t0)=cm△t升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 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② Q放 =cm(t0-t)=cm△t降 ③ Q吸 = Q放 ( ※ 关系式 ) 17.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三章 内能的利用 热机 1. 燃烧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燃烧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2.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 =qm;(Q放 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燃烧值,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3. 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4. 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5. 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的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6. 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光的反射 1.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5.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入射光线 法线 反射光线 镜面 6.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 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同(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8. 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第六章 光的折射 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3.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4. 凸透镜成像: (1) (2) (3) F F (1/) (2/) f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 实像(像距:f2f)。

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

5. 光路图: 空气 空气 空气 水 水 水 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

七、初三上学期物理知识点

初二的吧八年级上物理基础知识复习第一章 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声速的大小和介质、温度有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快。4.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发声体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6.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如:禁鞭、禁鸣笛(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设隔音墙、种植树木(3)在人耳处减弱。

如:戴防噪声耳罩7.声能传递信息,如:B超,声呐、医生的听疹器的应用。声能传递能量。

如: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洁牙,超声波清洗钟表第二章 简单的光现象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皮影戏、树荫下的光斑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m/s,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m/s。4.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入射光线 法线 反射光线 镜面6.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同(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A两支同样大小的蜡烛: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

B玻璃板的作用: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C刻度尺的作用:比较物与像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8.平面镜应用:(1)成像 如:梳妆镜(2)改变光路。

如:潜望镜9. 凸面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如:汽车的后视境;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太阳灶、10.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1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1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13.红外线应用:红外遥感拍照、红外线烤箱、红外线夜视仪、电视遥控 紫外线应用:杀菌、防伪14.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15.凸透镜成像: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2f)。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16.光路图: 空气 空气 空气 水 水 水 17.显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经过两次放大,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 望远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实质是拉近被观察的远处物体,扩大视角,从而看到远处的物体。

18.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过长,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需戴凹透镜来矫正。 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过短,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后,需戴凸透镜来矫正。

第三章 热现象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3.摄氏温度(摄氏温标):单位是℃。

1℃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4.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5.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6.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7.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8.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9.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常见的晶体。

八、初三的物理总结

给个邮箱 有些公式显示不了 (我的知道文库上有)中考力学公式一、密度(P15)1、公式:ρ= (ρ———密度———㎏/ ; ———质量———㎏; ———体积——— )2、单位换算:1g/ =1* ㎏/ ,1㎏/ =1* g/ 1 = = ,1L=1 ,1ml=1 1t= ㎏,1g= ㎏,1斤=0.5㎏, 1两=50g二、速度(P31)1、公式:ν= (ν———速度———m/s; ———路程———m; ———时间———s)2、单位换算:1m/s=3.6km/h,1km/h=1/3.6m/s,1km= m,1里=0.5km,1h=60min=3600s1km=103m,1mm=10-1cm=10-2dm =10-3m,1μm=10-6m,1nm=10-9m三、重力(P56)1、公式:G=mg(G———重力———N; m———质量———㎏; g=9.8N/㎏)四、杠杆平衡条件(P65)1、公式: = (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2、应用(省力: > ,费力: < ,等臂: = )五、滑轮组(P70)公式:F= G(不计动滑轮重力)或F= (G+ ) (计动滑轮重力);S=nhF———绳子自由端拉力(N);G———物体的重力(N); ———动滑轮重力(N)n———吊着重物的绳子段数;S———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m);h———重物移动距离(m)六、压强(P77)1、公式:P= (P———压强———Pa; F———压力———N; S———受力面积———㎡)2、单位换算:1cm2=10-4m2七、液体的压强(P82)推导公式:P=ρgh(P——液体的压强——Pa;ρ——液体的密度——㎏/ ;h——液体的深度——m)g=9.8N/kg八、浮力(P96)公式: = = g ( ——液体的密度——㎏/ , ——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 g=9.8N/kg)九、功(P105)1、公式:W=Fs(W———功———J; F———力———N; s———距离———m)(克服重力做功:W=Gh)2、单位:1J=1N.m十、机械效率(P108):公式:η= / (η<100%)滑轮组斜面:十一、功率(P111)1、公式:(P———功率———w; W———功———J; t———时间———s)2、单位:1W=1J/s(推导公式: )十二、热量的计算(P133)(1)Q吸= cm•(t-t0)(2)Q放=cm•(t0-t)(Q吸———吸收的热量———J; Q放———放出的热量———J; c———比热容———J/(kg•℃);m———质量———kg ;t0———初温———℃ ;t———末温———℃)(注:上式可写成Q=cm•Δt。

比热容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变化和吸热多少无关)十三、热值(P138)公式: Q放=qm(Q放———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J; q———燃料的热值———J/kg; m———燃料完全燃烧的质量———kg)(注:热值与燃料质量、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少无关)十四、热机效率(P139)公式:η= ( ———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J; Q总———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J)中考电学公式一、欧姆定律(P26)1、公式:I= (I———电流———A; U———电压———V; R———电阻———Ω)2、单位换算:1mA=10-3A,1uA=10-6A;1KV=103V,1mV=10-3V;1kΩ=103Ω,1MΩ=106Ω二、电功率(P42、P45)(1)P= (P———电功率———W; ———电能———J; t———时间———s)(2)P=UI(3)P=I2R(适用于串联电路求实际功率)(4)P= (适用于并联电路求功率、求用电器的额定功率)三、电功四、焦耳定律(P49)(1)Q=I2Rt(适用于任何用电器求电热)(2)Q= =UIt=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求电热)五、电磁波(P99)1、公式:c=λf(c——电磁波的波速——m/s;λ———电磁波的波长——m; f——电磁波的频率——HZ)2、单位换算:1KHZ=103HZ,1MHZ=106HZ,1GHZ=109HZ)(注:真空中电磁波的速度约等于3*108m/s)。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