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写扫墓献词
祭扫烈士墓献词男: 怀着崇敬,带着自豪!我们来到烈士纪念碑前;我们深深地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女: 仰望碑顶,拥抱青松!我们流连在您的周围,我们深深地懂得,明天的重任更加艰巨!男: 我们的同学对先烈还不太熟悉,但历史像那长城一样,永远也不会磨灭! 合: 对,历史像那长城一样,永远也不会磨灭.我们永远怀念,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为了美好家园,而英勇献身的前辈.女: 有谁不爱自己的生命、青春?有谁不爱自己的父母?但是又有什么爱可与祖国之爱相提并论?男: 烈士之所以不惜牺牲生命,正是因为你们深深地懂得生命的价值和祖国之爱是至高无上的.女: 是您!在祖国的四化建设中,为了人民的安康,不计个人得失,不畏艰难险阻,用自己的热血染红了东方,用自己的生命托起了太阳!男: 烈士啊!每当我们背起书包,欢欢喜喜地去学校;每当我们嬉戏玩耍,开开心心地活动时······我们就会深深地想起您.女: “英雄”这个词我们一点也不陌生,历史的长河记载了多少英雄的事迹,有多少人为了保卫和建设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烈士们走了,但他们的事迹会化成永不磨灭的丰碑高高矗立在我们后人的心中.男: 我们不会忘记,今天的美好生活,源于昨天,您血与汗的奉献. 女: 先烈啊!让我们为您献上白花一朵,表达我们共青团员的心意一片. 男: 经过风雨洗礼,天空更蓝了,花儿更艳了,我们的歌声更加嘹亮! 合: 我们不会忘记——,祖国建设所取得的每一个成就,是您的业绩在延续,我们所赢得的每一顶皇冠,是您的生命在闪光!男: 我们是21世纪的青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女; 我们是党的儿女,我们要继承烈士遗志,发扬前辈爱国精神,做了不起的中国人.合: 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革命先烈,浩气长存,永垂不朽!安息吧,英雄!您那不朽的灵魂,已融入我们的信念;你那不灭的精神,会代代相传,直到永远,永远!。
二、农村怎样上坟
一是较为普遍的方式,即在祖宗葬地(一般在本村的坟地)举行,俗称“上坟”,时间主要是忌日和传统重大节
日(中秋除外),如除夕、清明、中元节(七月十五)、十月一日、六月初一等。由家里的男人携祭品香纸到坟前,摆放祭品、水酒,然后烧纸、焚香、奠酒、行礼,其间还压坟头纸。上坟习俗尤以清明上坟最为隆重,前一天早上还要去给祖先坟上“添土”,以示家族人丁兴旺。大多数农村家族,儿子结婚,也要去上坟,含义是告诉祖宗,儿子成家,人口又多了。另外, 人死后第7天黎明,家人到坟前祭奠致哀,称“垒七”。此后每7天一次,一般“五七”而毕,也有垒到“七七”的。人死第100天时亲属儿女备供品祭奠,叫百餮,旧时有的扎上摇钱树,纸箱,纸柜焚化坟前,现在只是烧些纸钱。
第二种方式是家祭,即不到坟上去,或与上坟同时进行,把写有直系宗祖的牌位或谱系图供在正堂或“家庙”,全家或全族人一齐祭祀,在家祭的称“请家堂”,仪式十分庄重。我们村子祭谱,由家族里辈分最高的老人主持,一般过年的时候跟续谱同时进行。近几十年来,由于推行火葬,公墓已成普遍,上坟也有在公墓进行的。
还有另一种形式是“遥祭”,也叫“请”,因天气不佳,不能出门,或是离乡客居外地,不能亲临墓地祭祀,便在家中或附近野外设祭,向着故乡祖先墓地方向,举香作揖恭请先祖享祭。
三、告诉我怎么写华北烈士陵园扫墓感想吧400字别太好
爬上烈士陵园的几十级台阶,回头看那高高低低,颠簸不平的小路,先烈们,你们用鲜血换来新中国的那段岁月不也是如此坎坷不平吗? 象一块煤,象一捆柴,象全部身心投入焚烧旧世界通红的炉火!给敌人恐惧,给人民光明,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你们壮烈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你们燃尽自己的身躯,但是你们留下的绝不是死灰一堆.草儿会为你们变得更绿,花儿会为你们开得更红,而我们新中国的年轻一代,将更加茁壮成长. 如今,我们依偎在你们身旁,心潮激荡,如果你们是晶莹的水珠,正一路歌吟流向大海,那我们是无数颗小水滴,正跟在你们身后,冲破惊涛骇浪;如果你们是银河系的星星,虽陨落了,但还会有无数颗小星星,在银河系放射着自己微弱的光芒,崎岖小路已踏平,金光大道要靠我们开通,理想的风帆已高高扬起,我们会沿着你们的足迹,去踏完你们来不及走完的路. 今天,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刻苦求学,明天我们将撑起理想的风帆,将改革开放的事业快速驶向共产主义天堂. 安息吧,先烈们.苍松葱郁为您守灵,春雨滴答伴您歌吟.。
四、清明节扫墓是怎么来的呢
清明节的祭扫礼仪 (1)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是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
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 。
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发达和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民间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寻夫小曲也有"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百草青;别家坟上飘白纸,我家坟上冷清清。"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
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会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要去亲临察看。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至于祭扫的日 期,各地风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节的前十天后十天;有的称"前三后三"; 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单"日举行;有些地方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
五、清明节如何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区号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六、如何扫墓
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
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清通礼》把修整坟墓解释为“扫墓”名称的来由:“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过去由于寒食禁火的影响,纸钱不焚烧,而是挂在墓地的小树上、竹竿上,或用石块、坷垃压在坟墓边。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这样,凡是祭扫过的坟墓就有纸幡飘飘,构成清明前后的特有景观。没有纸钱者,一般就是缺少后嗣的孤坟了。后来,一般不再讲究禁火,就把纸钱烧掉。旧时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是“烧包袱”。所谓“包袱”,被祭祀者当作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的“包袱皮”,即用白纸糊的一个大口袋。这口袋有两种样式:一种是有图案的,用木刻版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莲座牌位,写上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张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包袱里装有各种冥钱。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种各地不同,都是当地人认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经济能力能拿得出来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时令的特色食品。
七、报道扫墓活动怎么写
缅怀先烈,铭记历史 ——电信系扫墓活动报道 在我国传统祭奠日——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借以清明节为契机,为悼念革命烈士,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教育学生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发扬先烈遗志.我系在系领导老师的带领下组织各班学生以及系学生会代表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清明节扫墓活动. 4月9日上午,参加扫墓的同学排着整齐的队伍,怀着对烈士无限崇敬的心情来到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开始了今天的扫墓活动.系年纪辅导员张伟平老师以及系团委书记蒋熠老师先后发表了讲话,两位老师指出了此次活动的意义,提出我们应当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大家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争做新时代的大学生,把缅怀革命先烈的热情化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巨大动力,为国家的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紧接着,在场的同学在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的带领下做了庄严的宣誓并向烈士们敬献了花圈以及在革命烈士的墓前鞠躬默哀以寄托我们深深的哀思,整个过程朴素庄严、肃然有序,大家都被烈士的那种为了国家为了人名奋不顾身的爱国情怀所感动. 此次活动圆满的结束了,通过此次活动,很好的激发了同学们立志勤奋读书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加深了同学们对国家安危的认识,使大家牢牢树立了爱国之心和为国献身的精神,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更明确了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八、今年清明节如何上坟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在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前后。这时,万物沉睡的严冬过去,万象更新的春天来到。到处是春光明媚,草木萌动的清明景象。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十分恰当地反映了清明时节的自然环境和凄凉哀怨的气氛。按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人们多在清明这天扫墓,但祭扫仪式并不在清明当天,而是在临近清明的“单”日举行。据说,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茔。那为什么要在清明节上坟扫墓呢?
相传在秦朝末年,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大战好几回合后,终於取得天下。他光荣返回故乡的时候,想要到父母亲的坟墓上去祭拜,却因为连年的战争,使得一座座的坟墓上长满杂草,墓碑东倒西歪,有的断落,有的破裂,而无法辨认碑上的文字。
刘邦非常的难过,虽然部下也帮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黄昏的时候还是没找到他父母的坟墓。最后刘邦从衣袖里拿出一张纸,用手撕成许多小碎片,紧紧捏在手上,然后向上苍祷告说:「爹娘在天有灵,现在风刮得这麽大,我将把这些小纸片,抛向空中,如果纸片落在一个地方,风都吹不动,就是爹娘的坟墓。」说完刘邦把纸片向空中抛,果然有一片纸片落在一座坟墓上,不论风怎麽吹都吹不动,刘邦跑过去仔细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刘邦高兴得不得了,马上请人重新整修父母亲的墓,而且从此以后,每年的清明节一定到父母的坟上祭拜。后来民间的百姓,也和刘邦一样每年的清明节都到祖先的坟墓祭拜,并且用小土块压几张纸片在坟上,表示这座坟墓是有人祭扫的。
清明这天还要摘采新柳,制成柳圈,戴在头上。民谚云:“清明不戴柳,生来变黄狗。”其实,清明戴柳的风俗起源很早,正如清人富察敦荣的《燕京岁时记》所云:“至清明戴柳者,乃唐高宗三月三日被拨契于渭阳,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趸毒。今盖师其遗意也。”
杭州的清明,据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记载:“是日,倾城上冢,南北两山之间,车马云集,樽酒担食,山家村店,享浚遨游,或张幕籍草,并鲂随波,日暮忘返。”这里描写的既是去上坟又是去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