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境”是什么意思
语境即语言环境,指使用语言的环境。
语言环境有多种:一般地说,有自然语言环境、局部语言环境和自我营造的人工语言环境。自然语言环境是指以该语言为母语的生活环境。
局部的语言环境是指学习者部分时间生活或学习于该门语言环境中。而人工语言环境主要指学习者在头脑中用该门语言复述、描述、记忆或营造某些的场景。
扩展资料
语境在语言的运用中的作用
一、限制作用
语境对语言运用的限制作用,首先表现在对词语的理解和选用上。同样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可能不同,这时就要依据具体的语境作出准确的理解。
例如:
①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②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例①用了两个“英雄”,前一个作“有”的宾语,受“这样”修饰,指英雄的人;后一个是定语,修饰“国度”,是指所具有的英雄品质。另外,例①的“骄傲”是相对英雄说的,又与下文的“自豪”对称使用,表达的也是自豪的意思。
例②的“骄傲”与“落后”搭配,又与“谦虚”对比使用,表达的则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的意思。这是语境对词语理解的限制作用。语境对词语表达的限制作用突出表现在同义词语的选择上。
二、补充作用
语境对语言理解的补充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的理解上。一个句子,表达的可能只是很简单的字面上的意义,也可能是语境所赋予的一种深层的含义,还有可能是一种言外之意。
字面义的理解比较容易,只要弄懂每个词的意义以及词与词组合起来的意义就可以了。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则不同,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透过字面所表达的意义去深入理解。
例如:
①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朱自清《荷塘月色》)
②“要是书店愿意的话,”他说,“我看倒可以连同批语一起印出去。……”“还要让它‘留芳’百世吗?”(唐弢《琐忆》)
例①的路怎么会“寂寞”呢?这就需要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作者对现实不满,幻想能够逃避,在苦闷中彷徨。“寂寞”一词正是作者当时这种心境的写照。
例②是真的说那个批语“留芳”吗?结合上文“我”的态度(“我一时气极,带着发还的原稿去见鲁迅先生”)和鲁迅先生的议论(“骗子的行当,”鲁迅先生说,“总要干得像个骗子呀。”),这里用的显然是反语,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政权的厌恶和嘲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语言环境
二、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差异
所谓高语境文化,乃是指内在意涵丰富而语词简约的,换成中国话来说,就是言简意赅,甚至只能意会而难以言传.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名言警句,就属于高语境,许多人也将这种高语境作为座右铭,因为,这种语境实在是太高了,引人向往并作为人生所执,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典型的高语境语种.而与高语境相反的就是低语境文化,低语境具有具体、详实的特点,同时显琐碎,唠唠叨叨,事无巨细,就是低语境了.在这里,产品说明书,或者转达一个朋友的住址或电话号码,就是低语境模式,它是社会日常交流和沟通的基本内容.如果你经常旅游的话,你可能会发现不同地方的人在使用语言的时候有不同的表露程度.在低语境文化(low context culture)中,人们常常被要求直白的表露自己的意思,不要拐弯抹角,婉转其辞.低语境文化下的人们更看重人的自我表达、个人观点的陈述还有说服他人能力.21美国就是这样的一个低语境文化国家.而加拿大、以色列还有大多数的现代欧洲国家,都属于这样的文化.而在高语境文化(high context culture)的国家中,人们从小则被教育说话要婉转,不能太过直接.这样人群包括了韩国人、新西兰的毛利人以及美国的土著人.在这些社会当中,保持社会的和谐防止与他人发生冲突显得更为重要一些.22因此,人们讲话会更加婉转,行为也会更加谨慎,他们往往通过脸部表情以及声调等更加微妙的行为信息或语境线索来表达自身的意思.从人们处理批评和反对意见的方式中,我们可以一窥这种文化差异对沟通行为的影响.在低语境文化中,上司可能会公开严厉地训斥一个不负责任的下属,拿他来做例子,以儆效尤.这个上司可能会毫不顾情面地揭露下属的错误,同时也会直截了当地说出希望对方改正的地方,以及如果再达不到期望的话,会有怎样的后果等.然而,在高语境文化中,这个上司可能会顾着下属的“面子”而不当众训斥他,相反,上司更多地会在私底下向下属提出批评,同时会选择一些婉转的语言来表达批评的意思.他不会直接说出下属哪里做错了,但是他会通过“绕圈子”的方法引导下属自己发现错误.例如,一个员工经常迟到.在高语境文化中,上司不会直接针对迟到这件事情来批评他,相反,这个上司可能会不断强调同事之间的责任感,成为团队里面“拖后腿”的人是一件可耻的事情等.在这个时候,这个员工通过上司的语气声调、肢体动作以及脸部表情,应该能够明白其所想表达的意思.你可能也会想到,当低语境文化背景的人到了高语境文化中,他受到误解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假设这样的一个情境.你想邀请两位朋友明天晚上一同去一家十分受欢迎的书店咖啡厅喝咖啡.来自低语境文化背景的朋友蒂娜对你说“不了,我明天晚上要学习呢,但还是谢谢你的邀请”.而另一个来自于高语境文化背景的朋友李对你说“那很不错啊”,但是,之后你会很惊讶地发现他并没有如约去喝咖啡.你是怎样解释这种行为上的差异呢?在高语境文化中成长的人,他们很难对别人说不.即便是他们真的拒绝某事,他们也会因为害怕得罪别人而婉转其辞.与李来自同一个文化背景的人通过他的语音语调以及脸部表情就可能立刻明白他的意思,他实际上并不太想去喝咖啡.但可能因为你生活在一个低语境文化中,你认为他没有直接拒绝即表示赞同,因而你会误认为他愿意与你一起去喝咖啡.在高语境文化中,一个信号的大部分信息都蕴藏于语境和/或内化于个人之中,所以,可以说高语境文化的人比低语境文化的人在与陌生人交谈时更为谨慎.因此就可以说,人们在高语境文化下与陌生人初次交往时,不会有很多非言语行为.而且由于高语境文化的人群易趋同类性,这种文化下的人们比在低语境文化下更易用陌生人的文化背景来推测他们.如霍尔所说,高语境文化的人们更易意识到文化的筛选作用,而正因为此,用以预测一个陌生人的行为的惟一方法便是去了解他/她的背景,而收集与当时场合有关的信息丝毫不能提高他们的归因自信心.而且,因为他们不了解陌生人且陌生人的行为不可预测,高语境文化成员在与他们交往时倾向于十分谨慎. 对于高语境下的发言者来说,时间选择也是十分关键的.因为要尽量避免尴尬,私下议论被发展成了一种艺术形式.科恩指出“对于外人来说,高语境中的个人可能看起来不够真诚、可疑并且不怀好意,但其实这些个性特征只不过是一种外表而已,其实质是为了维护“社会协调所必不可少的礼貌和委婉”.。
三、物理语境和语言语境是什么
把四个世界的理论运用到语境方面来,就可以得出如下四种语境:A 语言世界语境B 物理世界语境C 文化世界语境 D 心理世界语境这里每一个层面上,每一种语境,都有历时语境和共时语境的区别和对立、现实的语境和可能的语境的区别和对立、零度语境和仳离语境的对立区别和对立、显性语境和潜性语境的区别和对立……,也都存在着一个语境差的问题.例如:物理世界——现实的物理语境和可能的物理语境文化世界——共时的文化语境和历时的文化语境心理世界——零度的心理语境和偏离的心理语境偏离心理语境——正偏离物理语境和负偏离物理语境语言世界——显性的语言语境和潜性的语言语境其中的每一种语境都可以从表达者和接受者两种不同的角度上来认识,或者说,再区分为表达语境和接受语境.例如:表达者 接受者表达的物理语境 接受的物理语境表达的文化语境 接受的文化语境表达的心理语境 接受的心理语境表达的语言语境 接受的语言语境还可以从显潜与零度偏离的角度进行再区分,例如:显性 潜性 显性物理世界表达语境 潜性物理世界接受语境零度 偏离 零度物理世界表达语境 偏离物理世界接受语境区分出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语境,有利于更加细腻地分析作为人类最重要的行为之一的交际活动.例如,交际活动中的意义都是特定语境中的意义,离开了特定的语境,交际的意义就没有了,不存在了.区分出不同的语境,其实就是对交际活动中的不同的意义的区分.语言世界的语境通常指的是话语或者文本的上下文.朱熹说:“经旨要仔细看上下文义.”说的是语言语境在接受者解码过程中的重要性.例如:(1)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李涉《登山》)(2)偷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终日昏昏醉梦间.就词语和句子而言,是完全相同的,但是上下文组合关系不一样,语言世界的语境意义就是大不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