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百脚 产生百脚的原因是什么(蜈蚣和百脚有什么区别)

2025-01-07 常识 86阅读 投稿:长情

百脚

一、什么叫百脚,产生百脚的原因是什么

百脚是指织物组织如果缺少一根纬纱或半根纬纱,使两根纬纱合并在一起,对于平 纹组织而言,称之为双纬,对于斜纹组织来说,则叫百脚。

部分地区也称其为“走 纱”。 产生百脚主要原因: (1)纬纱强力不足,如纱的抢度不够,在引纬时易被高压气流吹断; (2)纱线粗细不匀,引讳时纱线上的竹节或细节易被吹断; (3)探纬装置出现故障或探讳器灵敏度低; (4)挡车工在处理纬向停台时操作不当或未能按要求认真操作。

(5)剑杆织机生产中针对百脚疵点的主要检查项目; (6)全幅性百脚。

二、蜈蚣和百脚有什么区别

一、外观不同

1、蜈蚣

蜈蚣呈扁平长条形,长 9~17 厘米,宽 0.5~1 厘米。全体由 22 个环节组成,最后一节略细小。头部两节暗红色,有触角及毒钩各 1 对;背部棕绿色或墨绿色,有光泽,并有纵棱 2 条;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皱缩;自第二节起每体节有脚 1 对,生于两侧,黄色或红褐色,弯作钩形。

2、百脚虫

体形呈圆筒形或长扁形,分成头和躯干两部分,头上长有一对粗短的触角;躯干由许多体节构成,多的可达几百节。

二、特征

1、蜈蚣

气微腥,并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而微咸。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毒素不强,被蛰后会造成疼痛但不会致命。

2、百脚虫

气味辛、温,有毒,有些无毒。

三、功效

1、蜈蚣

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半身不遂、破伤风症、风湿顽痹等。

2、百脚虫

破积解毒、腹中症积、化瘜肉、扁桃体炎等。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蜈蚣 (节肢动物)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百脚虫

三、【蜈蚣和百足有什么分别

百足是马陆,和蜈蚣不一样,二者都是节肢动物中的多足纲,但蜈蚣是唇足亚纲的,马陆是倍足亚纲的.蜈蚣体扁而长,体节多少不一,少的有15节,多的可达177节.头部具一对触角,有多个单眼聚在一起.口器包括大颚和小颚.躯干部第一节附肢变成齶足,或称唇足,其基部膨大,内含毒腺,可分泌毒液,毒杀昆虫等小动物,作为食物.我国常见的种类有:少棘蜈蚣,石蜈蚣.马陆体呈圆筒状,可分为头部和躯干部.躯干部第一体节无足,2-4节有一对附肢,其余各体节均有2对附肢,故称做倍足动物.足纤细且短.它们常以腐殖质为食.我国常见的是巨马陆,体长约12厘米,身体红褐色,表面光滑坚硬.我国各省的山区及山林潮湿地带均有分布.所以说蜈蚣有毒百足无毒。

四、“百脚虫”有多少脚

蜈蚣有21对步足。蜈蚣一般指的是少棘蜈蚣,有的地方叫做百足虫、天龙。蜈蚣属于节肢动物门,多足纲。体长10~16 cm,背腹扁平。头部近似圆形。触角1对,细长,17节。单眼4对。在头部下面有1对巨大的颚足,呈钳形,内具毒腺,这个颚足实际上是由第一体节两侧所着生的步足特化而成。颚足的有无是区别蜈蚣和其他多足纲动物的主要特征。躯干部由21个体节组成,每节各生有1对步足。头背面(头板)和第一体节背面(第一背板)为金红色,其他各节背板为墨绿色或黑褐色。步足黄色,末端黄褐色。背板自4~9节起至第20节各有两条纵沟线。末对步足较其他步足长,向体后方伸出。蜈蚣栖息在阴暗潮湿处,夜间外出活动,捕食蚯蚓和昆虫,冬季在泥土中越冬。蜈蚣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卵生,每年6月中下旬开始产卵,产50~70粒。母体产卵时,将身体蜷曲起来,使卵产在它的背部并黏结成团,将卵团环抱起来,进行抱卵。当小蜈蚣孵出后,母体仍对其细心照料,直至幼体能够独立生活为止,这样母体就要忍饥挨饿一个半月之久。蜈蚣螫人后,分泌出的毒液能使人局部中毒,严重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但蜈蚣可入中药,称为“百足”。在明朝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着蜈蚣具有熄风解痉、消肿解毒的功效,主治小儿惊风、破伤风、口眼歪斜、抽搐等疾病。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