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8年的经济危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美国金融动荡对中国影响及对策 胡泽国 一、美国金融动荡成因 从2007年10月以来,由美国房产次贷危机引发美国金融动荡,导致世界性金融危机,已经危急到世界全面经济增长,甚至有可能波及世界实体经济危机全面爆发,那将是世界性灾乱,也可以说是黑色世界。
这次全面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再一次证明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鼓吹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破产,也深刻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垄断资本对世界人民进行的经济侵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不可调和的矛盾,从本质上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否定。 从此次危机表面看是因为房产次贷危机引发,我个人认为实质上由二个方面引发美国金融危机。
一方面美国经济实力透支;另一方面是虚拟经济引发。 为什么说是美国经济实力透支引发金融危机呢? 美国消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美国政府开支,最重要的是美国庞大的军事军费开支,美国在全世界建立有多个庞大军事体系,仅2008年军费预算高达两万九千亿美元。
二是国民消费,在美国国民消费重要消费是房产和医疗。在资本主义国家时刻不忘标榜“民主、自由”,为了标榜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在企业确保工人高工资,国家确保国民高福利。
但是就美国当前经济增长实力是远远满足不了它的高额军费开始和美国国民高消费的。当一个国家经济实力不能满足它的高消费的时候,怎么办?经济透支,。
透支一般是按照国家、企业、国民理想预期经济收益确定透支额度,当任何透支单位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的时候,就产生银行呆帐、死帐,要是这样呆死帐多了,就只能宣布破产。美国就是这样引发了银行次贷危机,导致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本质上也是信用危机,就其根本就是美国经济实力危机。
为什么又说这场金融危机是虚拟经济惹的祸呢? 我们知道,在2006年美国还高喊美圆发行过剩,美圆要求贬值,还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你们想美圆是世界霸权货币,遍布全世界,美国到底有多少财富?要是全世界人民手中的美圆都汇集起来要求购买美国商品,大家看能买到什么?我想也许美国的土地都会买掉,也不能支付世界人民的购买能力。
可见,美圆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但为什么会出现银行金融危机呢?说白了就是美国银行空了,没钱了。
到底那么多钱进了那里?答案只有一个美圆成为“游资”,在全世界榨取世界人民血汗去了。 “游资”是怎么形成?如何掠夺世界人民财富的呢?“游资” 也叫热钱。
是指为追逐高额利润而在各虚拟金融市场之间流动的短期货币资金,它具有投机性强,流动性快,倾向性明显的特征。如果说有所区别,那么热钱是国际间专门赚取各地汇率差额等短期资本利得,而在各地流动的 国际性资金。
游资也可以包括国内私人资金,因此比热钱的一般概念更大一些。 虚拟经济制度为“游资”形成和运做提供平台。
虚拟经济的基础是股票,虚拟经济派生了大量衍生品,包括期货、基金等。“游资”从本质上是做投机生意,做短期业务,不是长期投资,在经济市场中,最大作用是炒作。
“游资”是资本帝国有组织有目的的组织一定规模资本,进入世界经济领域进行经济大扫荡,炒作、操纵特定实体经济或是虚拟经济,尤其是对股票市场操纵获取大量世界人民的民脂民膏。“游资”象雪球样越滚越大,尤其是对局部领域的冲击、破坏力相当大。
“游资”在银行大量进出很容易造成金融混乱,给金融机构带来极大错误信息,造成金融决策失误,甚至是错误判断,导致金融机构最终瘫痪。简单例子就是大笔“游资”短期存入银行,银行误以为存款过多,千方百计想办法经营贷款出去,一旦“游资”要撤离银行,进行投机业务,银行只好关门了,因为银行一时半会是拿不出那么多钱的,金融危机就爆发了,可见游资也是银行杀手之一。
尤其“游资”作为短线资本它的敛财能力和水平相当于秋风扫落叶,对行业破坏力相当于地震。一旦“游资”卷走了老百姓手中的财富,你想还有什么能力去支付银行按揭贷款? 二、美国金融动荡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正在悄悄逼近世界每个角落,必须提高警惕。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当前对美国国内不会产生很强烈民众影响,很简单的事实是银行倒闭,民众皆大欢喜,老百姓不需要还钱银行贷款了,因为在美国长期以来除了消费掉自己原来创造的财富以外,就是继续进行银行透支消费。现在是这个银行倒闭了,他们又去那个银行透支,直到这个银行也倒闭为止。
美国金融危机对美国国民虽然没多大影响,但对世界经济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游资的存在,对调节国际间的资金余缺和活跃金融市场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其负面作用远远超过了它的积极作用:一是游资会因投机性操作动摇所到国家汇率而引起外汇市场的大起大落,最终扭曲汇率水平;二是游资在所在国的大量进出,会造成外汇储备的大增大减,推动股市的大升大降;三是游资的迅速移动,往往与各国的货币调控政策呈反向作用。比如,当一国为抑制通货膨胀而提高利率时,国际游资就会大量涌入,迫使该国被动增加货币量,加重通货膨胀。
这显然会增加货币管理当。
二、08年经济危机怎么来的
去年的之所以称为次贷危机是因为那只是因为次级债卷引发的主要只局限于美国国内的一场金融危机而且并没有什么大公司破产危害性不算很大!! 之所以今年称之为华尔街金融风暴,是因为本身次级债卷是个风险很高的投资,但是华尔街的许多银行却把他的投资级别打的很高让人们认为风险很小,而随着第一拨的次级债卷引发的危机减退的趋势让很多华尔街大鳄们开始盲目乐观,然后大量的“抄底”再加上自己本身还有许多次级债卷,所以第2拨次级债卷引发的金融爆发以后,大量的世界级公司申请破产,最终波及到了全世界,引起了这次百年难得一见的金融大风暴!! 其实这次金融危机之所以百年难得一遇除了他的体量很大还有个原因就是他让西方社会几百年来总结出的引以为傲的新自由主义货币经济成为了一个笑话!西方人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再到凯恩斯赤字财政的政府干预经济以及佛里德曼的新自由主义货币经济!基本上已经认为他们的资本主义制度可以克服所谓的金融危机了,而这次金融危机彻底打破了他们的想法,他们开始正视《资本论》,那个说资本主义只有通过金融危机才能得到发展的人的书! 2008年的金融危机还远没有结束,所以欧洲的金融市场到底会改革成什么样我们还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我们很幸运的处在了一个即将开始的金融体系的大改革时代!!。
三、【08年的经济危机对各国有怎样的影响
我先声明的是此次“金融危机"不能称之为"经济危机",此次金融危机原因由于二战后,美国等一批高度发达的资本主意国家的经济的高度展,抛弃了以前的凯恩斯的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恢复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资本是个贪婪的代名词,追求最高化,加剧了世界大市场的资本分化的集中和市场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导致世界资本和技术分布不合理,地区保护主义的加剧,加之世界局部战争的不断,种族宗教之间所引发战争的不断,又加之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从而引发了世界金融危机,各国失业率增加,社会福利下降,经济发展下滑等问题. 使发达国家失业率增大,社会福利降低,货币贬值,对外贸易降低不得不考虑过去的经济模式,积极寻求一条稳定国家经济发展的财政,寻找对外贸易的有利手段,从而更好的掌握主动权,迎接21实际的挑战,但同时他们也不得不面对严重的生产过剩,从而提高商品的出口,也要考虑资源的配置问题,保持经济的长足稳健的发展. 对发展中国家,既有挑战也有机遇,首先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下降,发达国家对发展国家的投资降低与撤资,使发展中国短暂技术倒退,也加剧了发展中国家人口的问题,失业率上升,国民生产消费都将降低,但同时因人口的巨大问题也降低了国民消费的下降,同时为了发展,他们不得不去调整经济政策,更新技术,培养高素质人才从而使经济更快的发展,此次危机给发展中国家一次革新的机会,也是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个方面的差距,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经济中仅仅把握市场这一重要因素,实行强有力的市场经济饿宏观调控政策,使经济在合理有序下进行,使危机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也向西方展示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和创新,增强了西方对中国投资的信心,使我国经济经历危机后发展更好,使企业竞争力加强,同时也会使人口素质大大提高。
四、2008年经济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这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主要是由美国的房地产的次级房贷引起的。
主要原因: 1、它与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特别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过去一段时期由松变紧的变化有关 从2001年初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开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开始了从加息转变为减息的周期。此后的13次降低利率之后,到2003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降低到1%,达到过去4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反映在房地产市场上,就是房贷利率也同期下降。30年固定按揭贷款利率从2000年底的8.1%下降到2003年的5.8%;一年可调息按揭贷款利率从2001年底的7.0%,下降到2003年的3.8%。
这一阶段持续的利率下降,是带动21世纪以来的美国房产持续繁荣、次级房贷市场泡沫起来的重要因素。因为利率下降,使很多蕴涵高风险的金融创新产品在房产市场上有了产生的可能性和扩张的机会。
表现之一,就是浮动利率贷款和只支付利息贷款大行其道,占总按揭贷款的发放比例迅速上升。与固定利率相比,这些创新形式的金融贷款只要求购房者每月担负较低的、灵活的还款额度。
这样,从表面上减轻了购房者的压力,支撑过去连续多年的繁荣局面。 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开始了逆转;到2005年6月,经过连续13次调高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高到4.25%。
到2006年8月,联邦基金利率上升到5.25%,标志着这轮扩张性政策完全逆转。连续升息提高了房屋借贷的成本,开始发挥抑制需求和降温市场的作用,促发了房价下跌,以及按揭违约风险的大量增加。
2、它与美国投资市场、以及全球经济和投资环境过去一段时期持续积极、乐观情绪有关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金融的全球化趋势加大,全球范围利率长期下降、美元贬值、以及资产价格上升,使流动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激发追求高回报、忽视风险的金融品种和投资行为的流行。作为购买原始贷款人的按揭贷款、并转手卖给投资者的贷款打包证券化投资品种,次级房贷衍生产品客观上有着投资回报的空间。
在一个低利率的环境中,它能使投资者获得较高的回报率,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投资市场的开放性,吸引了不仅来自美国、而且来自欧亚其他地区的投资者,从而使得需求更加兴旺。
面对巨大的投资需求,许多房贷机构降低了贷款条件,以提供更多的次级房贷产品。这在客观上埋下危机的隐患。
事实上,不仅是美国,包括欧亚、乃至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均参与了美国次级房贷衍生产品的投资,金额巨大,使得危机发生后影响波及全球金融系统。 3、与部分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忽略规范和风险的按揭贷款、证券打包行为有关 在美国次级房贷的这一轮繁荣中,部分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一己之利,利用房贷证券化可将风险转移到投资者身上的机会,有意、无意地降低贷款信用门槛,导致银行、金融和投资市场的系统风险的增大。
在过去几年,美国住房贷款一度出现首付率逐年下降的趋势。历史上标准的房贷首付额度是20%,也一度降到了零,甚至出现了负首付。
房贷中的专业人员评估,在有的金融机构那里,也变成了电脑自动化评估,而这种自动化评估的可靠性尚未经过验证。 有的金融机构,还故意将高风险的按揭贷款,“静悄悄”地打包到证券化产品中去,向投资者推销这些有问题的按揭贷款证券。
突出的表现,是在发行按揭证券化产品时,不向投资者披露房主不仅难以支付的高额可调息按揭付款、而且购房者按揭贷款是零首付的情况。而评级市场的不透明和评级机构的利益冲突,又使得这些严重的高风险资产得以顺利进入投资市场。
至于会导致怎样的结果: 就我们国家而言,最受影响的就像国内专家说的那样,主要是还是出口。如果对我们日常生活,个人认为暂时好像还没有造成不可接受的结果,如果有,那就是不敢随便辞职了。
危机还没有结束,所以还是那句,不可预测!。
五、【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国家发改委再次对媒体“零容忍”.12月13日,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发文,直言《华夏时报》关于“食用油企业大面积停产已现先兆”的报道严重失实,纯属主观臆测.同时还点名了几家转载该报道的网络以及平面媒体. 国家发改委上一次对媒体报道“零容忍”是在今年的6月份.在一周的时间里,发改委四次批驳媒体的报道.批驳的方式,自然是用自己掌握的情况,证明媒体报道失实.这一次也不例外,发改委调查了媒体报道所涉及的企业,得出了与媒体完全相反的结论.可是,此番媒体的反应迥异前次.上一次针对媒体报道的集中批驳中,没有媒体公开表示异议.媒体所在的地方政府,还及时地对有关媒体作出了处理.但此次就在发改委发文的第二天,《华夏时报》以及被点名的《第一财经日报》就公开回应,不认同发改委“严重失实,纯属主观臆测”的说法,“对发改委的有关说法持保留意见”. 孰是孰非,暂时只能静观事态发展.但如果不单纯纠缠于报道所涉及企业的具体行为,媒体所关注的“先兆”,是在上有限价而下有成本坚挺的情况下,食用油企业会否出现停产的可能,以及这种可能会否蔓延开来.发改委的文章并未直接涉及这个话题,而是以大量数据说明,原料供应是正常的,企业生产也是正常的并且是有利润的.可是据媒体的报道,在限价令的情况下,企业成本和资金链存在压力,有的企业已经出现停产. 严格来看,这场争议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发改委以目前原料价格水平下,企业能够获得合理利润,维持正常生产,以证明不会出现大面积停产.但媒体并未明确大面积停产已经出现,只是说出现了这种可能的先兆.也许,媒体的用词有尚需斟酌之处,而在发改委看来,这些用词可能干扰了当前对“通胀预期”的管理. 11月CPI达到5.1%,较10月份的4.4%上涨0.7个百分点,创28个月来的新高.尽管有舆论认为这个数据超出预期,但其实仍在预期之内.10日晚,中国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力度明显温柔,足见之于当前的通胀,管理层并未认为出现恶化趋势.至今为止,针对持续的价格上涨,民间和学界忧心忡忡,管理层则一直以“管理通胀预期”应对,并未转变为“管理通胀”.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虽然“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却依然只有“管理通胀预期”而没有明确表示“管理通胀”.就连呼声日渐强烈的加息,也总是悬而未落,以至于上周末的上调准备金率,被市场视为利好,沪深两市均红盘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