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法律常识论文3500

2023-02-03 综合 86阅读 投稿:不弃

1.大学生法律意识论文3000字

[原文]

从社会学角度讲,我国正在融入法治社会。对置身于未来社会的任何一个人,是无法摆脱法律而生存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加入WTO,所有市场主体都得遵循统一的规则或制度,在这种高度规则化的社会里,“法制手段”将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现实社会关系中。这意味着,从个体人的日常生活行为到丰功伟业之创造,均离不开一定的法律知识或法律技能。当我们以审思发展和关切生活的态度来判断实践视域时,自然会发现,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学生们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要件。

何为法律素养,简言之,是指认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或素质。一个人的法律素养如何,是通过其掌握、运用法律知识的技能及其法律意识表现出来的。法律知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制定法中关于规则的知识,即所谓的法律条文体系;二是法律学问中关于原理的知识,即所谓的法律原理或法律理论。一般意义上的学法、懂法,就是要求既熟知一些基本的法律条文,同时又掌握一定的普遍适用的法律原理。而法律意识,它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 [1] 良好的公民法律意识能驱动公民积极守法。公民只有具有了良好的法律意识,才能使守法由国家力量的外在强制转化为公民对法律的权威以及法律所内含的价值要素的认同,从而就会严格依照法律行使自己享有的权利和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就会充分尊重他人合法、合理的权利和自由;就会积极寻求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和争议,自觉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就会主动抵制破坏法律和秩序的行为。另外,良好的公民法律意识能驱动公民理性守法,实现法治目标。理性守法来自以法律理念为基础的理性法律情感和理性法律认知。法律意识,一般由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理论、法律信仰等要素整合构建,其中,法律信仰是法律意识的最高层次,也是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核心。

所谓法律信仰,就是人们对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之为行为的最高准则。

2.有关大学生法律道德的论文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继续,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大幅度比例逐年提高,社会各个层面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提高中。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我国正在加快融入法制社会。这对置身在未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是无法摆脱法律而生存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加入WTO,所有市场主体都得遵循统一的规则或制度,在这种高度规则化的社会里,“法制手段”将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现实社会关系中。这意味着,从个体人的日常生活行为到丰功伟业之创造,均离不开一定的法律知识或法律技能。

当我们以审思发展和关切生活的态度来判断实践视域时,自然会发现,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学生们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要件。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关于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一个值得人们不断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早在古代奴隶制的希腊,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等人就提出要由少数有德性的贤人来治理国家。

《牛津法律指南》一书中对道德是如此定义的“道德和伦理与惯例、社会习俗、法律、习惯和舆论的含义是重叠的,一般说来人们可以说,道德是社会所接受的和生活于社会中的阶层所接受的行为准则……法律总的说来是确证并强化社会普遍接受的道德行为;在这个社会中,法律控制并否证和惩罚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法律和所承认的道德之间并不是完全符合一致的,所谓道德并不是一部分法律条文或原则性法规,但它毕竟是描绘良心和社会控制良好行为的力量的一种名称,有时它是与自然法同义的”。可见,法律不是由国家制定的,是自然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或者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准则。

而,法律和道德是两个层次上的东西,法律属于制度上的范畴,但是道德却是社会意识形态上的范畴。从唯物的角度上看,道德根源于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即所谓的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恩格斯说过:“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

这表明道德是基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在阶级社会中的道德具有阶级性。 但是,法律和道德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它们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途径,而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动力,是法律的有益补充。没有道德的法律是冷冰冰的束缚,它只会规定各种人类改做的和不该做的事情,并且对犯错的人依法进行法律的制裁,这样的法律注定是不会被人民接受和认同的,注定会被人民所推翻。

同样,只有道德的法律是不完整的,它失去了法律所该有的最原始的意义,对任何人不构成警醒和约束,因而国家也就无法依法治理好它的人民。所以,真正的法律不是完全撇开了道德的范畴,它以道德为依据,并且用法的手段来提高人们对道德的认识。

这样,法律和道德也就可以做到相辅相成了。 然而一个成功的人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同时也要有相当多的法律意识。

没有法律的约束力,一个人的道德素养无法真正得到实现。只有心中有法的存在,人们在做人行事方面才会有所顾忌,才不会越过法律的界限做出不合法的事情。

现代社会的法律也正朝着人性化的一面发展和完善,法律再不是过去的只讲道理不看事情的真相。正是因为法律的道德性,人们的幸福感日益增加。

再大力倡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物质条件的改善虽然带来了很多的新鲜事物,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人们的幸福感反而日渐减少,再日常生活中,人们要担心的事情太多,抢劫、偷窃现象屡见不鲜,有的人甚至患上了恐惧症。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求国家对有关法律的完善。

前不久看的一部电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中,主人公在十年前犯了法,但他因为害怕受到法律的制裁而隐瞒真相十年。十年后,他再也无法忍受良心的谴责和不安主动向警方自首,本以为等待他的是无尽的牢狱之灾,但是他却最终因为证据不足而被释放。

这个案列不是告诉我们法律的不公平性,而恰恰是从侧面告诉我们法律的人性化。他是犯罪了,虽然他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在这十年中,他所受的痛苦和煎熬远超过与法律带来的。

他受到来自自己的和社会各方的道德谴责,在这个层面上,他已经经历了自己的“牢狱之灾”。在这个事件中,法律的人性化和道德性体现的完美无暇。

正像剧中的人所说,现在的法律也是讲理的,这正体现了新时期下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和要求。法律的底线是道德的自我约束,或许正是因为有些人们的道德自我约束力不够才要求有一种强制力的诞生来调解社会的矛盾,而法律就恰好扮演了这样子的一个强制力的角色。

因而法律也就显得神圣而不可侵犯,在某种程度上甚至称成为了一种信仰。就我个人而言,法律应当成为一种信仰。

“一个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生成相当重要,它是一个国家法治化的关键性要素。正因为如此,伯尔曼的至理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才会广为流传,成为所有崇尚法治的人们确信的一条真理性原则。”

有了法律和道德的双重保障,幸福感便也会迅速上升。有了法和德相互作用,社会才有可能出现家家晚上不用。

3."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论文一篇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一、培养大学生健全的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1) 培养大学生健全的法律意识, 是时代的要求。

现代的 中国, 已从动乱的谷底走上了法治的道路, 不断地健全社会主 义法制, 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的方针, 一个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 局面已初步形成。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 经济改革的迅猛浪 潮, 促使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越来越广。

当代的大学 生, 肩负着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的历史重任, 一方面, 他们要沿 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的正确道路走下去, 继续坚持社 会主义的法治; 另一方面,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还有很多新 的领域需要他们去开拓。当然, 这种开拓不是盲干, 而是在宪 法与法律的允许范围内施展自己的才华。

因此, 只有具有健全 法律意识的大学生, 才能担负起这一历史使命。( 2) 培养大学生健全的法律意识, 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 与任务的要求。

社会主义大学是优秀青年集中的地方, 是培养 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四化建设人才的重要基地。它的根本 任务就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社会主义的一代 新人, 必须是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 想,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代新人, 而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正是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集中体现。因此, 要求大 学生具有健全的法律意识, 这是社会主义大学在政治上对他 们的基本要求。

( 3) 健全的法律意识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是成才的需要, 是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大学时代是 人生的黄金时代, 同时又是一个极重要的转折时期。

年轻的大 学生既承受着第二次生长高峰和性成熟所带来的生理冲击,又经历着随着自我意识发展而造成的一系列心理转折。心理 成熟跟不上身体发育成熟的客观矛盾, 使得他们面临着政治、成才、社会交往以及爱情等一系列问题的考验。

而这些问题的 处理和选择, 均需要有健全的法律意识的指引和制约。二、培养大学生健全的法律意识的迫切性 培养和快速提升青年学生的法律素养, 是高等学府不可 推卸的职责。

然而, 近年来一升再升的大学生犯罪数据, 频频 向我们告示, 大学生的法律认知程度还很低。广州市司法局的 吴云南等同志对广东全省 49 所普通高校进行了调查, 1981 年  ̄1998 年, 49 所普通高校曾有违法和犯罪的学生 626 人, 约占 同期在校学生总数的 2‰。

2003 年 3 月 28 日, 在南京市浦口 区检察院挂牌成立了全国首家大学生犯罪预防中心, 南京大 学、东南大学等南京 10 所高校成为首批中心成员。建立“大学 生犯罪预防中心”的原因是该院通过调查发现, 2001 年该区在 校大学生的犯罪率比上年上升 300% , 2002 年比 2001 年上升120% , 而且其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学生不懂法。

虽然, 现行各大高校都开设了“法制教育”课, 但没有从根 本上解决让学生真正懂法的问题。正如“硫酸伤熊”案当事人 刘海洋( 清华大学学生) 所言:“我们上大一就学了《法律基础》课, 学了民法和刑法等, 但我只知道猎杀野生动物违法, 但用 试剂烧伤动物园里的动物是不是违法就不清楚了……”从这 段心语中, 可见, 提高大学生法律认知水平任重而道远。

三、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方法 学法, 用法, 培养以法办事的行为定式。从社会心理学角 度来看, 培养大学生健全的法律意识, 也就是完成他们各自特 定的法律行为的社会化过程, 达到完全自觉地按照社会主义 的宪法与法律规范调节行为的心理效应。

人们的动机和行为的选择, 取决于人们主观的社会定 式。而这种社会定式又往往受制于人们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

要使大学生具有健全的法律意识, 养成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 行为定式) , 首先要学习常用的法律和法规, 掌握较多的法律 知识。因此, 高校的法制教育课程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基础性环 节。

进行法制教育, 必须使每个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加强 责任感, 并自觉融于教学和政治思想工作中去。加强法制教育, 要注重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

例如,举办刑法、治安案例和典型案例的图片展览, 组织专场电影、报告会, 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等。要注意抓好典型: 对濒临危险 边缘者, 要及时挽救; 对违法者, 要果断处理。

同时, 对于守法、护法的先进典型, 也要注重及时表扬, 树立学习的榜样。总之,要造成一定的声势, 以学法、知法、守法、护法为荣, 以法盲、违 法、犯罪为耻, 强化大学生学法、用法, 以法办事的心理效应。

( 2) 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 信念和社会舆论来维持的行为规范, 而“法律是道德的最低 限度”。

社会主义的法律和共产主义的道德, 从根本上说是 一致的。为社会主义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必为共产主义道德 所谴责; 为社会主义的法律所规定和提倡的行为, 也都是共 产主义道德所要求的行为。

社会主义法律和共产主义道德从 不同的角度, 采取不同的手段, 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调整着 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 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为此, 对 大学生的法。

4.法律常识的论文

学习《未成年保护法》的一点体会 2007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将要实施,这次修订是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出发,针对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未成年人的权利和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凸显了政府执法主体的地位,全面充实了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四大保护的内容,强化了法律责任。

关注青少年儿童成长,维护青儿童少年的合法权益,已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的社会中还存在着大量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现象,维护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还有许多需要我们的社会努力去做的事。 作为高中学生,一、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二、通过自己学习法律知识来影响带动家人,传播法律知识。三、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和习惯。

我认为要从几个方面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 一是要提高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使学生们自觉遵守法律规定。了解法律并遵守法律,应落实到在日常生活的具体行动中。

二是要教师了解并尊重未成年人的客观需要,不以教师的主观意愿去要求孩子。未成年人正处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有其自身的需要和特点。

比如孩子好动,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样长时间安静地坐着不动。 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和理解未成年人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凭者自己的主观意愿去看待孩子、要求孩子。

三是要充分认识不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危害性。不尊重为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会使学生未成熟的心灵受到残害,形成不健康的心理。

如受侮辱的幼儿会形成懦弱或强烈逆反的性格,将来可能成为对自己和社会都不利的人;受体罚的孩子为了躲避受罚,可能会养成说谎的恶习。因此,教师对孩子人格尊严的侮辱,可以说是残害儿童幼小心灵的无形杀手,必须坚决予以杜绝。

四是教师在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要讲求合理有效的方法,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教师既要严格管理,又要耐心教育,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信任、平等的关系,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是对于存在缺点、错误的未成年人,教师更应对其进行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鼓励和帮助他们改进。 未成年人是中华民族未来的脊梁,教育培养好他们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针对未成年人身心发育过程和思想行为特点,开展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有效的教育。未成年人保护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婚姻法等相关法律的实施,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实施这些法律,能够帮助未成年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发展,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有利于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对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认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使我对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未成年人有哪些权益受到国家的保护、当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有了一定的了解。

未成年人处于身心发育的特殊阶段,决定了其始终处于一种被抚养、被监护、被教育、被保护的地位。 在生活中,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常常受到监护人、及其他成年人的侵犯,严重伤害了未成年人的人格和自尊心。

在此,我只想谈一谈关于学生考试自己的一点想法:应试教育下的学生们一心只为学习,一直以来,学生们考完试后的轻松完全被等待排名揭晓的紧张所代替。 因此,对于考试他们总有着本能的畏惧。

考得好则万事大吉,考得不理想则像“过街老鼠”到处喊打。 长期以往下来,学生们饱受学习压力的折磨,无论从身心和心理健康方面受到了不良的影响,最近几年从媒体方面看到多起未成年学生因承受不了过重的压力而自杀的事件。

由此充分体现了现行社会或多或少的忽视了对未成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保护。家长们在给孩子提供富裕的生活物质方面的前提下,一味的要求孩子在学业上出人头地,处处争优,对孩子的期望过高。

而学校的老师也因为工作性质等因素对学生也采取的态度是喜优厌差。无形之中对一部分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打击,其实这样后果很严重。

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后,我从思想上有了一定的改观,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去发现和实践法律精神。社会复杂的,人总会受环境影响,因此我们要重视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守法律,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防患与未然,即使如此,如果我们面对犯罪时,利用法律武器对付他们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了。

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日常生活中里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的“卫士”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我们享受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

5.求试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论文1800字以上谢谢

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方法 学法, 用法, 培养以法办事的行为定式。

从社会心理学角 度来看, 培养大学生健全的法律意识, 也就是完成他们各自特 定的法律行为的社会化过程, 达到完全自觉地按照社会主义 的宪法与法律规范调节行为的心理效应。 人们的动机和行为的选择, 取决于人们主观的社会定 式。

而这种社会定式又往往受制于人们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 要使大学生具有健全的法律意识, 养成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 ( 行为定式) , 首先要学习常用的法律和法规, 掌握较多的法律 知识。

因此, 高校的法制教育课程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基础性环 节。进行法制教育, 必须使每个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加强 责任感, 并自觉融于教学和政治思想工作中去。

加强法制教育, 要注重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例如, 举办刑法、治安案例和典型案例的图片展览, 组织专场电影、报告会, 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等。

要注意抓好典型: 对濒临危险 边缘者, 要及时挽救; 对违法者, 要果断处理。同时, 对于守法、护法的先进典型, 也要注重及时表扬, 树立学习的榜样。

总之, 要造成一定的声势, 以学法、知法、守法、护法为荣, 以法盲、违 法、犯罪为耻, 强化大学生学法、用法, 以法办事的心理效应。 ( 2) 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 信念和社会舆论来维持的行为规范, 而“法律是道德的最低 限度”。社会主义的法律和共产主义的道德, 从根本上说是 一致的。

为社会主义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必为共产主义道德 所谴责; 为社会主义的法律所规定和提倡的行为, 也都是共 产主义道德所要求的行为。社会主义法律和共产主义道德从 不同的角度, 采取不同的手段, 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调整着 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 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为此, 对 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一定要同对大学生的道德 教育结合起来, 在强化共产主义道德的同时, 加强社会主义的 法律意识, 使他们更健康地成长。 ( 3) 法制教育与自立、自律、自强的校园文化精神的提倡 相结合。

自立、自律、自强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改 革, 创新, 是离不开革命精神的, 其中之一就是脚踏实地, 自 立、自律、自强精神; 改革, 创新, 又是必须置于宪法和法律界 限之内的, 我们不能用非法的手段去获取自立, 不能靠金钱万 能的信条去进行自律, 更不能以资产阶级政客的手段赢得自 强。

我们提倡的自立、自律、自强, 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 础上, 在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指导下的自立、自律、自强。所以, “三自”精神的提倡必须与法制教育相结合, 在提倡“三自”精 神的同时, 努力增强大学生的健全的法律意识。

( 4) 创设优秀的校园文化。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使大学生 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使大学生接受他 人, 善于与人相处;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使大学生正视现实, 接 受现实;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使大学生协调和控制情绪, 心境良 好。

因此, 优秀校园文化的创设需要我们搞好以下工作: 首先, 要形成良好的寝室文化。寝室作为大学生休息的场所应该进 行很好的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这个“小社会”中培养 自己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得 到思想的熏陶。

其次, 要发挥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 加强学生 社团的建设, 通过对学生干部的教育来带动全院学生。最后, 还要充分利用条幅等宣传媒介进行法律宣传, 普及法律知识,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目的。

6.求试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论文1800字以上谢谢

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方法 学法, 用法, 培养以法办事的行为定式。

从社会心理学角 度来看, 培养大学生健全的法律意识, 也就是完成他们各自特 定的法律行为的社会化过程, 达到完全自觉地按照社会主义 的宪法与法律规范调节行为的心理效应。 人们的动机和行为的选择, 取决于人们主观的社会定 式。

而这种社会定式又往往受制于人们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 要使大学生具有健全的法律意识, 养成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 ( 行为定式) , 首先要学习常用的法律和法规, 掌握较多的法律 知识。

因此, 高校的法制教育课程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基础性环 节。进行法制教育, 必须使每个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加强 责任感, 并自觉融于教学和政治思想工作中去。

加强法制教育, 要注重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例如, 举办刑法、治安案例和典型案例的图片展览, 组织专场电影、报告会, 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等。

要注意抓好典型: 对濒临危险 边缘者, 要及时挽救; 对违法者, 要果断处理。同时, 对于守法、护法的先进典型, 也要注重及时表扬, 树立学习的榜样。

总之, 要造成一定的声势, 以学法、知法、守法、护法为荣, 以法盲、违 法、犯罪为耻, 强化大学生学法、用法, 以法办事的心理效应。 ( 2) 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 信念和社会舆论来维持的行为规范, 而“法律是道德的最低 限度”。社会主义的法律和共产主义的道德, 从根本上说是 一致的。

为社会主义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必为共产主义道德 所谴责; 为社会主义的法律所规定和提倡的行为, 也都是共 产主义道德所要求的行为。社会主义法律和共产主义道德从 不同的角度, 采取不同的手段, 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调整着 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 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为此, 对 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一定要同对大学生的道德 教育结合起来, 在强化共产主义道德的同时, 加强社会主义的 法律意识, 使他们更健康地成长。 ( 3) 法制教育与自立、自律、自强的校园文化精神的提倡 相结合。

自立、自律、自强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改 革, 创新, 是离不开革命精神的, 其中之一就是脚踏实地, 自 立、自律、自强精神; 改革, 创新, 又是必须置于宪法和法律界 限之内的, 我们不能用非法的手段去获取自立, 不能靠金钱万 能的信条去进行自律, 更不能以资产阶级政客的手段赢得自 强。

我们提倡的自立、自律、自强, 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 础上, 在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指导下的自立、自律、自强。所以, “三自”精神的提倡必须与法制教育相结合, 在提倡“三自”精 神的同时, 努力增强大学生的健全的法律意识。

( 4) 创设优秀的校园文化。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使大学生 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使大学生接受他 人, 善于与人相处;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使大学生正视现实, 接 受现实;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使大学生协调和控制情绪, 心境良 好。

因此, 优秀校园文化的创设需要我们搞好以下工作: 首先, 要形成良好的寝室文化。寝室作为大学生休息的场所应该进 行很好的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这个“小社会”中培养 自己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得 到思想的熏陶。

其次, 要发挥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 加强学生 社团的建设, 通过对学生干部的教育来带动全院学生。最后, 还要充分利用条幅等宣传媒介进行法律宣传, 普及法律知识,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目的。

7.有关大学生与法律的论文

大学生与法律 “法律基础”课是党中央确定的一门在高等学校开设的公共课,必修课,在大学生中普及法律常识,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是加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要求大学生知法,懂法,护法。

在高校学生中也经常发生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学生不懂法,而更重要的原因是法制观念淡薄。 传统观念一般会认为,学历越高犯罪的可能性就越低,而大学生或更高学历的人即使犯罪,也是和计算机智能化联系在一起的。

但有一位有关人事指出,这种观点与事实相差甚远——“学历与素质不成比例”。近年来,大学生犯罪人数逐年上升,而且以盗窃、故意伤害人为主。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区分局副局长金志海说:“校园里的浮躁让一些大学生急功近利,偏离了正确的价值取向,面对物质诱惑容易迷失,其中,以不正当,甚至违法犯罪的手段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而迷失自己的正确价值取向的是屡见不鲜,就本校区而说,在刚开学不久,就有好几次同学的手机被盗,存折、现金被偷,有的甚至连别人刚买回的新衣物也不问自“取”。

可见这些行为在一般人的眼里是很难与大学生挂钩起来的,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会认为只有那些低学历,很早就出到社会混的人或是那些外来的民工才会干这些见不得光的事。但这事却恰恰发生在大学生群中,而且经过校领导多次强调:这是违法行为,是不应发生在大学生上身上的。

但校领导的重视,而学生却不屑一顾,依然我行我素。 小市民的思想在大学生群中滋生着,不是大学生不懂法,因为学校开设的“法律基础”这课也有讲到其中的细节,但这类事却屡次发生,可见一个重要原因不是这些学生不懂法,而是因为法制观念淡薄。

其中有这样一则这样的报道:小文成绩优异,顺利考入某知名学府法律系就读,曾经是父母引以为傲的掌上明珠。2005年,她却因为盗取同学的笔记本电脑被刑事拘留。

小文的家境条件非常好,但父母家教严格,以为笔记本电脑、MP3什么的都是奢侈品,不允许小文买,可是周围的同学一个比个 “现代化”,手机、笔记电脑、MP4、MP3样样俱全。最终,小文抵挡不住诱惑,把同学的笔记本电脑抱回家,一个读法律系的学生可不能再说她不懂法了吧,但在面对诱人的物质时,她就迷失其中,急功近利,偏离了人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小文她懂法,并且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但物质的诱惑使她失去控制,从而变成一个法制观念淡薄的大学生。

大学生与法律的关系,不是大学生不懂法,而是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面对大学生频频出现犯罪的现象,一方面要求大学生提高法律的观念 ,考入高校后逐渐接触社会,要提高和加强社会经验和判断能力,遇事要冷静,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预防大学生犯罪是一项长期并且系统的工作,同时也需要整个社会各个环节的配合,高校更是义不容辞。

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门以法律现象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历史悠久的社会科学学科。《法律基础》是法学中的“法律入门”,它使我们充分认识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同时教导我们如何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以前我一直认为只要自己安守本分,循规蹈矩,不做那些违法犯罪的事就等于懂得了法律。其实,事实上并非如此,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人民当家做主。

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人民是享有很大程度上的自由,但又不允许人民超越法律法规之外,常言: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法律的监督,我们这样的一个泱泱大国又怎能持续繁荣下去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使是天子犯法也应与庶民同罪。

学习《法律基础》使我受益匪浅,身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些法律法规都教导我如何做到知法、守法、护法。

《法律基础》中对法学的有关原理和法律规定进行了概略叙述。其中很多东西都要记,死记硬背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在这里我介绍一种简单轻松的方法就是坚持每天看新闻和报纸,这些媒体传播的消息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现实生活中,其中的一些有关法律的案件如果我们能运用自己所学到的法律知识来加以分析和研究,必定会加深我们对法律知识的了解。

不用找借口说自己很忙没有时间,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与其把时间花在观看电视连续剧上,倒不如每天花上半个钟细细阅读一份有价值的报纸更有意义多了。

我们一定要从维护社会稳定,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度去认识学习“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性,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四有”新人。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要有“大志向,大学问,大纪律,大修养”,学习法律知识就是我们向这“四大”中的“大纪律”迈进一个台阶。

为此,首先要明确法学,是一门以法律现象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历史悠久的社会学科。其中《法律基础》是对法学有关原理和法规规定进行概述。

学习它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更好地正确树立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能正确地行使公民权利,严格履行公民义务,自学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依法律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成为有理想,有。

8.有关大学生与法律的论文

大学生与法律 “法律基础”课是党中央确定的一门在高等学校开设的公共课,必修课,在大学生中普及法律常识,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是加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要求大学生知法,懂法,护法。

在高校学生中也经常发生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学生不懂法,而更重要的原因是法制观念淡薄。 传统观念一般会认为,学历越高犯罪的可能性就越低,而大学生或更高学历的人即使犯罪,也是和计算机智能化联系在一起的。

但有一位有关人事指出,这种观点与事实相差甚远——“学历与素质不成比例”。近年来,大学生犯罪人数逐年上升,而且以盗窃、故意伤害人为主。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区分局副局长金志海说:“校园里的浮躁让一些大学生急功近利,偏离了正确的价值取向,面对物质诱惑容易迷失,其中,以不正当,甚至违法犯罪的手段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而迷失自己的正确价值取向的是屡见不鲜,就本校区而说,在刚开学不久,就有好几次同学的手机被盗,存折、现金被偷,有的甚至连别人刚买回的新衣物也不问自“取”。

可见这些行为在一般人的眼里是很难与大学生挂钩起来的,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会认为只有那些低学历,很早就出到社会混的人或是那些外来的民工才会干这些见不得光的事。但这事却恰恰发生在大学生群中,而且经过校领导多次强调:这是违法行为,是不应发生在大学生上身上的。

但校领导的重视,而学生却不屑一顾,依然我行我素。 小市民的思想在大学生群中滋生着,不是大学生不懂法,因为学校开设的“法律基础”这课也有讲到其中的细节,但这类事却屡次发生,可见一个重要原因不是这些学生不懂法,而是因为法制观念淡薄。

其中有这样一则这样的报道:小文成绩优异,顺利考入某知名学府法律系就读,曾经是父母引以为傲的掌上明珠。2005年,她却因为盗取同学的笔记本电脑被刑事拘留。

小文的家境条件非常好,但父母家教严格,以为笔记本电脑、MP3什么的都是奢侈品,不允许小文买,可是周围的同学一个比个 “现代化”,手机、笔记电脑、MP4、MP3样样俱全。最终,小文抵挡不住诱惑,把同学的笔记本电脑抱回家,一个读法律系的学生可不能再说她不懂法了吧,但在面对诱人的物质时,她就迷失其中,急功近利,偏离了人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小文她懂法,并且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但物质的诱惑使她失去控制,从而变成一个法制观念淡薄的大学生。

大学生与法律的关系,不是大学生不懂法,而是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面对大学生频频出现犯罪的现象,一方面要求大学生提高法律的观念 ,考入高校后逐渐接触社会,要提高和加强社会经验和判断能力,遇事要冷静,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预防大学生犯罪是一项长期并且系统的工作,同时也需要整个社会各个环节的配合,高校更是义不容辞。

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门以法律现象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历史悠久的社会科学学科。《法律基础》是法学中的“法律入门”,它使我们充分认识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同时教导我们如何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以前我一直认为只要自己安守本分,循规蹈矩,不做那些违法犯罪的事就等于懂得了法律。其实,事实上并非如此,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人民当家做主。

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人民是享有很大程度上的自由,但又不允许人民超越法律法规之外,常言: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法律的监督,我们这样的一个泱泱大国又怎能持续繁荣下去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使是天子犯法也应与庶民同罪。

学习《法律基础》使我受益匪浅,身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些法律法规都教导我如何做到知法、守法、护法。

《法律基础》中对法学的有关原理和法律规定进行了概略叙述。其中很多东西都要记,死记硬背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在这里我介绍一种简单轻松的方法就是坚持每天看新闻和报纸,这些媒体传播的消息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现实生活中,其中的一些有关法律的案件如果我们能运用自己所学到的法律知识来加以分析和研究,必定会加深我们对法律知识的了解。

不用找借口说自己很忙没有时间,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与其把时间花在观看电视连续剧上,倒不如每天花上半个钟细细阅读一份有价值的报纸更有意义多了。

我们一定要从维护社会稳定,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度去认识学习“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性,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四有”新人。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要有“大志向,大学问,大纪律,大修养”,学习法律知识就是我们向这“四大”中的“大纪律”迈进一个台阶。

为此,首先要明确法学,是一门以法律现象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历史悠久的社会学科。其中《法律基础》是对法学有关原理和法规规定进行概述。

学习它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更好地正确树立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能正确地行使公民权利,严格履行公民义务,自学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依法律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成为有理想,有。

9.大学生法律素养论文

浅谈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 【摘要】在高等学校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健康思想和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

目前在校大学生中不懂法甚至违法的现象,暴露出了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薄弱的问题。 ;;;;;;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教育;法制观念;;;;; 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他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其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如何,将直接关系和影响着我国社会的法制建设。

特别是在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法制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高校要提高对法制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搞好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一、高校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关系;;; (一)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任何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行都需要社会调节机制来维持正常的秩序,道德和法律就是社会的两大调节机制,两者共同担负着调节社会关系和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把某种价值体系、价值观念、行为和观念的准则灌输到人的意识中,使其形成相应的信息、品质和习惯,达到自我调节控制和自我监督的目的。

法律代表了阶级的意志,是推行国家、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强制手段。人们行使权力、履行义务,不仅要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还要遵守社会公认的道德观念。

道德和法律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种社会规范: 首先,道德与法律联系密切,在调整规范人们的行为方面具有互补性。 其次,在调整、规范人们的行为方面,法律并不是万能的,除了受到以社会为基础,法律不可能超出社会发展需要“创造”社会以及法律自身条件的约束外,还必然要受到道德等其他社会规范的制约。

最后,法律以道德为价值取向,并以道德为社会支持。“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如果法律背离了人类基本的道德精神,将失去约束人们行为的道德基础。

;; (二)高校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关系 1.;; 高校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关系的现状。在我国现行的高校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中,高校的法制教育一般从属于德育教育,并没有自身的独立地位。

在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在有些高校甚至全部是德育教育,法制教育只是德育教育的一个补充。 笔者认为,在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体系已经逐步成熟,法制体系建设已经取得长足发展的情况下,虽然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有其必然的联系,但将法制教育从属于德育教育的认识及定位是不合理的。

正是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比例关系的失衡,导致了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甚至发生违法问题。综观在校大学生发生的不同方面的违法问题,一方面是其本身道德素质低下导致的;另一方面则是法律意识的不足和淡薄造成的。

2.高校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应当并重。基于上述对道德和法律关系的分析可以得出,道德和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方面是相互依存,共同发挥作用的。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法律意识的培养仅靠德育教育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我们说提升人的品质,应当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塑造,宜采用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的形式。

加强法制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法律意识融入到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中,将道德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观念,使法律至上的意识升华为大学生更深层次的道德义务要求。

法制教育的价值在于倡导法制精神,造就大批具有良好法律素质的公民,来满足法制社会的需要。 二、在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紧迫性 ;;; (一)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减少大学生违法行为,维护校园安全与稳定的需要 (二)加强法制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前几年,犯罪大学生多出自民办大专院校,而现在来自重点大专院校甚至名牌院校的犯罪大学生较往年明显增多。

据上海一项关于“校园犯罪”的调查,在犯罪的51名大学生中有16人来自重点院校,占了总数的31%.在大学生犯罪中,其中不乏博士生和硕士生。这些重点院校的大学生频频犯法说明我们不能只重视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已经迫在眉睫了。

法制教育本身及其产生的结果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素质、思维方式、精神状态等各方面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其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 (三)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任务 大学生毕业后是要踏上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

法制意识强的毕业生能够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为国家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法制意识差的毕业生可能有意或无意的违法违纪,甚至走上违法的道路,造成终身的遗憾。

三、目前在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法制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目前高校已经把法律基础课列入教学计划,但是对该门课程的投入却非常少。由于法律基础课的课时有限,在很。

10.求一篇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论文 急用

浅谈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摘要: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在从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展开研究,对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办法。 关键词:法律意识;法制教育;培养 大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喜欢表现自己、设计自我,注重个人的现实利益,对自身的素质要求较高。

但由于某些社会风气、传统道德和法制教育的不足,致使其法律意识方面非常淡薄,甚至缺失。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有鉴于此,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就更不容忽视,而且应当成为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1.法律信仰缺乏 法律信仰是指基于社会主体通过对法律现象的感受而形成的内心对法律价值的认同,对法律的坚定信念和尊重,是公众自觉守法的升华。

部分大学生崇尚权力,迷恋金钱和财富,对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认识没有准确地把握,对法治缺乏信心,甚至认为法律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受权力和金钱的支配,有了权力和金钱,就可以为所欲为,颠倒是非。 2.法制观念淡薄 人之为人,最首要的就是其言行举止受到各种规范的约束,如校规、道德、法律,以及各种社会礼仪习惯等,其中,最基本的规范应当是道德和法律,大学生更应如此。

然而,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他们或者动辄恶言相向,互相看不起对方;或者漠视对方权益,无事生非,造谣中伤,恶意攻击他人;或者不知如何保护自己被他人侵犯的合法权益,只能忍气吞声;更有甚者,根本无视法律的存在,最终不得不受到法律的制裁。例如轰动全国的马加爵恶性杀人案件,还有发生在北京动物园的清华大学生刘海洋的“泼熊事件”等。

3.法律知识不足 当代大学生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法律素质不高,他们所知道的一些法律知识,也仅限于课堂上的灌输所得。他们始终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学习法律便一无是处”,从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法规。

殊不知,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命运和前途,而且关系到民族的振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4.强调权利而忽视义务 权利和义务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

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的,从利益分配上讲,就是索取和付出的关系,他们之间具有统一性、平衡性的关系。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尊重他人的权利是主张自己权利的前提,不尊重他人的权利,其实就是践踏自己的权利。然而,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片面强调自己的权利,只知道索取利益,不懂得履行相应的义务。

总之,当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干扰,法律的权威还没有在大学生的头脑中完全彻底地树立起来。但可以肯定的是仍然有不少的学生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对法律的渴求显得尤 为强烈。

他们深知在法治社会里,法律无所不在。无论是目前的生活、学习,还是将来参加工作,无一例外地都要受到来自法律的各方面的调整和约束。

所以作为合格的大学生,就应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使自己在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等各方面,都能成为全社会的楷模。 二、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原因分析 1.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其心理上具有明显的成长特征,情绪、情感的自控力较差,喜欢用批判的、怀疑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极力想摆脱来自外界的干涉和约束,面对着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众多人生考验,会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

部分学生功利性、自我性、短期性、随意性心理症状混合交织,客观上会对法律、制度产生心理抵触。 2.外界价值观念的影响 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状态,这有利于他们学习知识、开阔视野。

但真假难辨的各种信息也会对他们的价值观造成冲击和影响。有的在主流与支流、精华与糟粕、真善美与假恶丑等问题上分辨不清;有的只顾搞所谓的“自我设计”、“自我完善”,从而陷入个人主义的泥潭;有的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人生的精神支柱,追捧“金钱万能、享乐至上”的生活方式。

这种价值观的错位一旦受外界不良因素诱导,就容易走上违法的道路。 3.大学生法律教育薄弱 一是对学生法制教育的定位不准确,重义务轻权利。

忽视对公民享有权利的宣传,使学生产生“法律就是要求公民尽义务”的错觉,有碍于大学生健康法律心理的形成。二是要求学生理解和背诵法律条文导致教育重点错位。

忽视了法律观点、法律理念、法律精神的宣传和培育,致使大学生头脑意识中缺乏现代法律意识,行为上被动、屈从地遵纪守法。三是灌输式的知识传输方式收效甚微。

法制教育缺乏应有的互动交流和案例讨论,引起大学生的普遍厌倦和反感,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三、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研究 法律意识是不能自发形成的。

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的提高,只能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唤起大学生对自由、。

大学法律常识论文3500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