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德与社会 生活常识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在小学低年级开设的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是本课程的基本特征。本课程的综合性包含品德与行为习惯、科学常识与态度、社会生活常识与技能、实践活动能力与方法等。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有参与现代社会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了全面落实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现提出广州市小学品德课程教学指导意见。
抄一遍,得点小分
2.小学六年的品德知识精华
六年二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期,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兴趣浓厚,这次考查成绩很好,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有较深的印象,对合作与竞争、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成就,世界和平,地球环境等方面的知识理解较深,识记较好,对小学六年的生活也有全面回顾,对时下的社会热点问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对母校和老师同学的留恋也诉诸于笔端。
回顾自己这一个学期的社会教学,总结如下:一、品德与社会科目的外延非常丰富,教师备课的时候需要找许多课外知识进行补充,学生特别喜欢听一些与课本中联系密切的小故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如教学“合作”和“双赢”这个道理时,教师用 “龟兔四次赛跑”的小故事形象生动地让学生明白“合作”与“双赢”的道理。
这样,在此基础之上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理解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采用多种方式来学习。
如小组讨论交流活动,小组汇报活动,团队心理游戏活动等,学生上课能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尤其喜爱团队心理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理解深刻的道理。三、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探索更加广阔的世界。
本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祖国,我为你自豪》、第三单元《放飞和平鸽》以及第四单元《只有一个地球》的内容网络上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收集和课堂上能够展示的都还只是极小的一部分。在课前我会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在课堂上来交流,课后再做拓展的要求,每个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自己本期研究的对象,形成一个专题,期末的时候再将同一专题的同学集合起来召开发布交流会。
这样,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学生兴趣浓,教学效果好。四、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
品德与社会科目涉及历史、地理、人文、科技、心理等诸多领域,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当高,尤其是教授新教材,许多资源都需要自己多方收集,在找寻与教授的过程中,教师也受益匪浅。品德与社会教学,力求给学生展现更大的更丰富的世界,同时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心理调适,要教好这一门课程,任重而又道远。
思想品德复习提纲名言欣赏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就,都应该引水思源,应当记住是自己的老师为他的成长播下最初的种子。—— 居里夫人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欧洲格言人们在一起可以作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作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 ——欧洲格言刺耳的话冷静听,奉承的话警惕听,反对的话分析听,批评的话虚心听。
—格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虚败由奢。
——陈毅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中国谚语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毛泽东立起自己生活的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歌德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的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周恩来信用是无形的财产。
——新格言最高的圣德便是为旁人着想。——雨果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
——罗曼.罗兰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好。——雷锋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毛泽东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戴尔.卡耐基宽恕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一种崇高的美德。
——狄更斯最崇高的事情是公正的事情。——亚里士多德要为人间留正气。
——李大钊有了责任心,生活就有了真正的含义和灵魂。——列夫.托尔斯泰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作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
——恩格斯简朴的生活,不但可以使精神愉快,而且可以培养革命品质。——徐特立节俭本身就是一个财源。
——辛尼加一个家庭的和睦,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池田大作一家人能够互相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惟一的真正幸福。
——居里夫人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树木的繁茂归功于土地的养育,儿女的成长归功于父母的辛劳。
——佚名经常做尽责的实事,是增强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佚名要想建立美好的家庭,必须先要有爱家的思想。
——梅恩远亲不如近邻。——谚语邻里好,赛金宝。
——谚语知识点周恩来是世界公认的最有礼仪风度的领导人和外交家。我国是世界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
动物和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狐狸、穿山甲、杜鹃、猫头鹰能帮助人类除害;鹿、抹香鲸、貂、麝给人类提供药品;鹦鹉、树袋熊、百灵、热带鱼、大熊猫给人美的享受;马、骆驼、牛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工具。
据估计,全世界有5-6万种植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现存物种以每天1种的速度在消失同时导致另外10-30种生物的生存危机。
“人们常用宰相肚里能撑船”来形容一个人不计较小事,度量大。自立自强:自立就是靠自己的劳动生活,不依赖他人;自强就是不安于现状,勤奋、进取,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断向上。
我们要做到生活自理、学习自觉,克服依赖。要以自立自强为荣,依赖别人为耻,。
3.浅谈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江西省余干县黄金埠中心小学 江卫生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
相信这句话大家都非常熟悉,它指出了影响人生的几大要素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其中的“习惯”包括“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
又因为性格的表现也就是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所以也有说“性格决定命运”的。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人生多么重要。
习惯是潜意识的功能。我们学习游戏、跳舞或做操,是在意识的指导下一次次地重复动作,直到在潜意识中留下深深的“印迹”为止。
然后,我们的潜意识会为我们产生自动的习惯动作。 行为是思想的外在表现,而“自动的习惯动作”会反过来促使思想、品德的形成。
这正是我们思想品德教育能够进行的理论依据。 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都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目标、要求和重要性。
我个人认为应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为主基调,融合其它的课程目标进行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这里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应该遵循的几条原则。
一、必须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为,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
为了使这门课程能更切实地体现和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都应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培养学生的道德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在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很多事例与当地学生生活实际不相符,无法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进行教学。
这种观点是很片面的。首先,教材中的事例内容是教育专家精选的典型事例,本身就来自儿童的现实生活,与绝大多数儿童的生活现实是相似的;其次,由于我国各地的文化、经济、生活习俗确实存在差异,个别事例在个别地区存在与儿童生活实际脱节的情况也属正常。
比如我所在的镇就没有红绿灯、科技馆、公园等。 但教材事例并非固定不能变的,我们老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找出情境或道理相近的真实事例来替代教材中的事例进行教学,效果是一样的。
我自己就喜欢从近期在学校、社会上发生的具体事件中选择恰当的事例来进行教学活动。例如“食品安全”教育,我就直接以校园周边小摊小贩卖的“三无”食品为例,结合部分“管不住自己嘴”的学生亲身受到过的危害,再辅以食品安全的科学常识组织教学。
效果非常好,学生们都表示以后不再买“三无”零食,绝大部分学生后来都养成了“不乱买零食,要吃由家长陪同购买”的好习惯,甚至能指出家长有时忽视的安全问题(像“保质期已过”、“商标是仿名牌的”等)。 二、坚决贯彻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原则 素质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就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并引导学生努力养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师仍无法摆脱“满堂灌”的“教学习惯”,总认为“小孩子懂什么?是对是错,应该怎么做,得由大人告诉他”,这种观点是极端错误的。 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由这个人自身的感性认识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这是无法由他人代替、包办的。
我们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以他们的生活实际为例,而对这些事例最有发言权的是拥有切身感受的他们自己。 “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本身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会让学生终生受益,我们不能剥夺他们养成这些良好习惯的权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营造民主的学习气氛”、“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结合实际生活自主学习。 以《男孩、女孩的差别》这课为例,这节内容涉及敏感的性教育问题。
在我们这种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性教育”仍旧是很敏感的,而六年级学生也已步入“朦胧”、“憧憬”期,部分已进入“青春发育期”,他们处于本地相对落后观念的氛围中。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甚或避而不谈都可能误导学生;而大张旗鼓、侃侃而谈又可能招致“流氓老师”的骂名。
开始我也有思想顾虑,找不到好的教学方法。和教研组的教师们深入交流后,我采取由学生“合作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
先给学生创设四个问题情境: 1、男生、女生有哪些身体特征差异? 2、男生、女生有哪些兴趣爱好差异? 3、男生、女生有哪些性格、习惯差异? 4、男生、女生在学习、交往过程中应该怎样互相尊重、相互帮助 再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并发言。 实际情况是这堂课学生表现非常好,不但主动思考、积极发言,而且观点正确、见解深刻,基本没有出现我们所担心的“污言秽语”。
学生是单纯的,对知识的渴求是强烈的。我们应该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主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摒弃和改正不良习性。
三、千万不要忽视教师的角色和任务 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
4.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生活中有哪些救护小常识
1、对于抢救者来说,无论遇到什么危急病人,都想到:边叫120救护车,边抢救。
2、遇到危机病人,或自身处于紧急状态时,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沉着冷静。
3、抢救昏迷病人,除按掐人中穴外,还要仔细观察呼吸和心跳情况。如果呼吸停止,要立即做人工呼吸;心跳停止,要立即做胸外心脏按摩。边观察、边抢救。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做点记录。
4、如果发现昏倒的病人,首先看有无假牙,如果有,立即除掉、保管好,待其清醒后交给他。因为人昏迷后,全身,包括口腔和咽喉的肌肉都松弛,假牙在失去肌肉保护的情况下,容易脱落,有可能通过松弛的咽喉掉入气管,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5、如果遇到昏迷的老年人。又不知病因时,先摸摸衣袋,看有无急救卡等物品。如果有,可根据卡上的诊断和处理办法,就可有的放矢的进行抢救。
头部外伤处理法
头皮开放性外伤,可按一般外伤处理。如无伤口而有皮下血肿(受伤局部凸起)用绷带加压包扎以压迫止血,伤部如局部凹陷,说明有颅骨骨折,局部只可以纱布轻敷,切不可加压包扎,以免损伤脑组织。
胸部外伤处理法
如开放性伤口,随着呼吸,空气可从伤口出入胸腔,可能血液流出,用纱布或衣服覆盖伤口,加压包扎。患者千万不要活动,以免肋骨折断刺破肺脏和血管
动脉出血急救法
1、如果小动脉出血,伤口不大时,可用消毒棉花或棉纱敷在伤口上,加压包扎就能止血。
2、如果出血不止时,可将伤肢抬高,减慢血液流速,协助止血。
3、如果肢体出血严重时,在伤口的上端,先垫上毛巾或布片,用止血带扎紧。每隔半小时放松一次。绑扎不得超过2小时,以免肢体缺血坏死。作初步救护的同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咳血急救法
1、让患者持半卧状态,卧床休息,不可大声说话和用力咳嗽。
2、服用止咳祛痰药,但忌用氨茶碱。
3、胸部用凉毛巾冷敷,但同时防止受凉。
4、选服一些止血药,如:三七粉、白芨粉、维生素K。凝血质、垂体后叶素、鱼精蛋白、八号止血粉等。
5、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中暑处理法
1、立即将病人移至通风,阴凉处,解开衣服平卧,温湿毛巾擦身,用扇子扇,然后改用凉毛巾擦至皮肤发红,以利散发体热。轻者可愈。重者应用冰块敷于头部,腋窝,大腿根部。必要时将病人浸泡在凉水中降温。
2、用指甲掐人中、合谷,内关穴。
3、用汤匙蘸点食油,刮脊背梁两侧,刮至皮肤呈紫红色。
4、高热病人,须肌肉注射安乃近针剂1-2毫升。也可滴入鼻腔,或口服麝香正气片3-4片。
5、给患者喝凉茶或凉盐水。把新鲜西瓜翠衣削下来,洗净煎汤喝,能消暑、解渴。
6、绿豆60克,清水一大碗。绿豆煮熟后,捞出。再加入丝瓜花8朵煮沸,离火温服。可治中暑。
7、昏迷病人,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5.小学品德与社会文化主题的内容有哪些
一、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性质. 二、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设置“地理题材”教学内容的目的. 三、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地理题材”教学内容的界定. 四/ 当前品德与社会课程“地理题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五、怎样上好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地理题材”的教学? (一)品德与社会课程“地理题材”教学的尝试方案及案例例举. (二)品德与社会课程“地理题材”教学几个注意点 一、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性质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品德课、社会课等课程基础上所作出的改革,是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一门综合课程.它倡导的是:回归生活的品德发展、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根据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从学生品德形成、社会认识的需要出发,以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为主线,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品德教育、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历史和地理教育、国情教育以及环境教育等融为一体,为学生成长为富有爱心、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现代公民奠定基础. 二、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设置“地理题材”教学内容的目的 在课程改革以前,地理是小学社会课中的一个独立板块,有独立的知识体系和内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系统地讲授地理知识的来龙去脉,以使学生能够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在这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情感、态度、价值观就被忽视了.没有情感的地理知识是僵硬的、没有活力的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增加学习负担,成为学生厌学的根源.基于这样的现实,这次课程改革把地理教学纳入到品德与社会课程中,使地理教学为学生的品德与社会发展服务,也就是说,地理学科的知识本位被以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发展的教学目标所取代.这样一来,地理知识就变成了人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有生命的地理.地理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结合,使思想品德与社会教育摆脱了以往的在纯道德的场景中进行,学生能够学会用空间观念去看待问题,能够在比较广阔、多面的地理场景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感染和熏陶,使品德与社会教育更加厚重和饱满. 品社课程中设置地理题材内容的教学目的就在于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为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在小学阶段,地理知识本身的学习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地理教学是为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服务的. 三、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地理题材”教学内容的界定 品德与社会是德育综合课程,教材中有许多常识题材的内容,大致可分成自然常识类、生活常识类、地理常识类、历史常识类和社会常识类.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地理题材有下面 4个内容标准: 1、我与学校:Ä、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及周边区域简单的平面图和路线图. 2、我的家乡(社区):Ä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B、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C、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知道有关的交通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D、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我是中国人:Ä、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B、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认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C、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D、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某种农产品,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 E、通过身边的生活用品,探究工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工人生产劳动的情况. F、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G、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 4、走进世界:Ä、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识.B、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C、比较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了解多种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D、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E、知道我国所加入的一些国际组织,了解这些国际组织的作用. F、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存的重要,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从以上的内容标准中可以看出,小学《品德与社会》中的地理题材仅涉及一些简单的地图知识和区域地理内容,大致包括地理地。
6.如何上好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生活
所以,品德与生活课要让低年级学生理解观点、明白道理,教师就要讲究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人生道理、良好品德的环境。
我认为上好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认真钻研教材,科学设计教学流程 有些教师认为,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内容简单,道理浅显,容易说得清楚,于是,不愿花精力去考虑教学方案、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结果教学收效甚微。要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确道理,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就要认真地备课,科学地设计教学流程。
如何备课?首先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确定每课的教学目标,然后设计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熏陶。比如教《我上学了》一课中的我将在这可爱的学校里学习、活动一句,成人看来简单,但对不到七岁的低年级学生来讲,上学是生活的转折点,是一件大事。
他们头脑中会产生各种想法,有新奇,有高兴,有自豪,也有害怕,甚至带有疑问。 1、如在教学《你真棒》这一课时,教师开头就拿出一个毛茸茸的玩具对小朋友说:从现在开始我不是老师,我叫棒棒,是棒棒摄像师,大家叫我什么?这一下子,学生的兴趣立刻被调动了起来。
然后,教师一边手里拿着玩具,一边童趣地说:今天,棒棒摄像馆要招聘几位摄像师,由我棒棒来当主考官,通过考验的人才有资格被聘用。话音刚落,学生的好胜心也油然而升,加上教师在后面教学当中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游戏,不仅完成了整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始终牢牢地掌握着学生的注意力。
2、儿童对于活动的需求往往比食物更强烈。作为一门活动型课程,《品德与生活》以低年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形作为场景,从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三个方面,为学生融入生活、体验内化构筑了宽泛的平台。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冲破先借助虚构的生活故事的演绎(激情、学文本)来阐释某一道德观念或价值规范(明理),后联系实际并通过虚拟的场景和情形来调节并考察行为效应(导行)的传统的思品课教学模式,以真实性、多元化的生活实践活动为纽带,十分顺畅地将空乏的道德价值、生活常识等的说教和训诫融化为低年级学生自主的、内在的亲历习得。 二、寓教于乐,形象地讲清观点 形象生动地讲清观点,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点,而关 1、开心俱乐部在快乐中内化 所谓的开心俱乐部,指的是通过引导学生讲故事、唱歌、跳舞、画画、吟诵诗文、编演小品剧等,使他们的亲身所得在快乐中内化。
如:在《我换牙了》一课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分组编演牙齿的故事,加固学生对牙齿的认识,加深保护牙齿方法的了解;在《春天来了》一课找春天实践活动后,我设计了用自己的笔画春天、用悦耳的歌声唱春天、用美妙的语言吟诵春天、用自己的双手装扮春天的自主化活动,既深化了学生对春天、对生活的情感,又展现、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2、爱心金点子在爱心中收获 所谓的爱心金点子,指的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舒展的思维和爱心,进行行为与价值的判断,在道德法官与爱心使者的角色体验中促进知与情的升华、知与行的统一。
如:在《我自己会整理》一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小兔贝贝的引荐下帮助小朋友解决怎样整理书包的难题,让学生到图书室,给管理图书的老师设计最佳的整理方案;在《我为家人添欢乐》一课组织学生聊天后,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畅想节日里,我们该为家人做些什么学生在金点子中捧出了颗颗爱心,在颗颗爱心的实现中怎能没有片片亲情收获! 3、相信我能行在自信中超越 所谓的相信我能行,是指通过拓展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自信中超越。如在《我为家人添欢乐》一课的尾声部分,我通过引导学生开展给花瓣涂色彩活动,激励他们帮家人做事情、给亲人添欢乐;在《我换牙了》一课教学后,我让学生记录自己的刷牙情况每天早晚,做到一次画一个☆,每个周都进行评比。
学生优良的行为在激励中实践着,良好的习惯在自信中坚持着,健康的道德价值在过程中形成着。 总而言之,生活中的学生是一星星需要点燃的火种,是一颗颗需要激活的芽苞;在低年级《品德与生活》我们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一定要以活动为纽带,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让他们在建构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这才是真正的、成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
三、加强行为训练,促进知行统一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品德与生活课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且还必须重视道德行为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低年级学生是培养和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
我们根据学一点,懂一点,做一点的原则,在课堂上坚持行为规范的指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每节课进行道德行为的评论,强化道德观念。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内容进行道德行为的评论,即进行课堂行为分析。
学生的评论虽幼稚简单,但通过这样一评,表扬了先进。
7.小学品德与社会上册
小学品德与社会上册
知识目标:
1、知道生命的重要性,尊重生命爱护生命。
2、安全的生活,远离危险场所,当危险发生时懂得如何科学应对。
3、学会花钱,懂得如何科学的花钱购物,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4、关心你,爱护他,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学会团结,与家人、朋友、同学、邻居、等和
睦相处。
情感目标:
1、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挫折,珍爱生命。
2、懂得安全的重要性,帮助家人同学远离危险。
3、学会科学消费,帮助父母节省资金。
4、通过交流,感受集体的快乐,爱护家长,爱护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