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见的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原发布者:南风亭
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冬季是流感、流脑、麻疹、风疹、诺如病毒等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的高发季节,由于学校人群密集,是各类传染病高发的主要场所,提高对冬季传染病的防范力度,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现列举几种学校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请各班级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一、呼吸道传染病(感冒)为预防校园季节性和流行性感冒,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1.保持校园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加强室内活动场所的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应定期开窗换气。2.学生熟练掌握洗手法,养成规范洗手的习惯。劝告学生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活动。3.严格落实晨检制度,做好学生的缺勤记录,对有发热的学生,劝其及时就医,不得带病上学,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若发现学校内缺勤人数、发热病人突然增多,应立即报告学校保健员。4.定期对教室进行消毒,也可以定期在课室内进行熏醋消毒。5.经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确定为流感暴发流行的班级要按规定对患病学生进行隔离治疗,并做好校内环境和空气的消毒。6.在自愿的前提下进行流感疫苗接种。二、肠道传染病(诺如病毒)冬季易发生病毒性腹泻,幼儿、学生是易感人群,易通过污染的水源及食品传播感染。而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炎是学校中常见的冬季肠道传染病,从近些年国内外发生的一些案例分析统计来看,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应引起我们卫生和教育部门的重点关注。由于学
2.幼儿秋季常见传染病有哪些
幼 儿 园 常 见 传 染 病 知 识一.流行性腮腺炎1.病因:腮腺炎病毒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⑵传播途径:通过唾液、飞沫传播;冬春季为流行高峰。⑶易感者:学龄前儿童多发;患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3.临床表现⑴腮腺肿大、疼痛。可一侧或双侧同时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边缘不清,有微热、触痛,不发红,无化脓。
颊粘膜腮腺管口红肿,张口或咀嚼酸性物时疼痛加重。⑵中度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
4. 并发症:脑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听神经损害等。 5. 隔离和预防⑴隔离患儿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失为止,但要至少于发病后10天。
回园时须持医院开据痊愈诊断证明,交医务室经大夫同意后方可回班。⑵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勤晒被褥。
⑶对易感者可连服板兰根冲剂3-5天。⑷ 接种流腮疫苗等。
6.治疗⑴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半流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⑵对症处理:高热可用退热药,局部可敷以醋调金黄散减轻疼痛。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消肿散瘀。 ⑷积极治疗合并症。
二、手、足、口病1.病因:病毒感染。2﹑流行病学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⑵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多发。 ⑶易感者:5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类型病毒有免疫力,维持时间尚不清楚。
3. 临床表现⑴口痛,厌食,低热。⑵口腔粘膜可见小疱疹或溃疡,舌、颊粘膜、硬腭等处为多,偶尔波及牙龈、软腭、扁桃体和咽部。
⑶手、足掌背可见斑丘疹,后转为疱疹, 2-3天后吸收,不留痂。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躯干少见。
⑷病程短,症状轻。 4.隔离和预防⑴隔离患儿二周。
⑵对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粪便及污染物随时进行消毒。⑶注意室内开窗通风,物品消毒等。
5.治疗⑴对症处理:保持口腔卫生,口腔溃疡处可局部涂药。⑵防止继发感染。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三、水 痘1﹑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组病毒。
2.流行病学⑴传染源:急性期病人。⑵传播途径:飞沫或被疱疹浆液污染的物品。
冬春季多见。⑶易感者: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到成人期有20%的人可发生带状疱疹。 3.临床表现⑴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
⑵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初为红色细小斑丘疹,数小时后变为圆形的,有薄膜包围的"露珠"状疱疹,周围有红晕,伴有痒感,1-3天后疱疹变干结痂。以躯干、腰、头皮多见,四肢稀少,呈向心性分布;常成批出现,在同一时间内可见斑丘疹、疱疹、干痂。
口腔粘膜、咽部、眼结膜也可见皮疹,破溃后形成溃疡。 4.并发症:继发感染时可引起败血症。
也可见脑炎、心肌炎等。5.隔离和预防⑴隔离至皮疹全部变干脱痂为止。
但不得少于发病后2周。⑵注意室内通风。
⑶对易感者接种水痘疫苗。6.治疗⑴对症处理:发热时用退热剂;保持皮肤、指甲清洁,避免抓破疱疹,如疱疹已破或有继发感染者,局部涂用1%龙胆紫等。
⑵有继发感染时可用抗生素。⑶按医嘱进行其他相关治疗。
四、猩红热1.病因:A组溶血性链球菌。2.流行病学⑴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带菌者。
⑵传播途径: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玩具、毛巾、书、衣被等间接传播。冬春季多见。
⑶易感者:2-8岁儿童多发。3.临床表现⑴发热、头痛、咽部疼痛、颈前淋巴肿大。
⑵发热24小时出现皮疹,由中耳、颈部蔓延至躯干及四肢,24小时内遍布全身。皮疹为弥漫性针尖大小猩红色小丘疹,疹间无正常皮肤,有痒感。
面部潮红,可见"口周苍白圈"、"杨梅舌"。 4.并发症⑴化脓性并发症:中耳炎、副鼻窦炎、肺炎、乳突炎。
⑵中毒性并发症: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⑶变态反应性并发症: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小球肾炎。
5.隔离和预防⑴隔离患儿至症状消失后一周;有化脓性并发症者隔离至炎症痊愈,并持医院开据痊愈证明方可返园。⑵患儿病后3周内要注意经常查尿和心电图,及早发现和治疗肾炎、心肌炎等合并病症。
⑶对患儿的分泌物和污染物品进行消毒。⑷对易感儿童可口服板兰根、复方新诺明等。
6.治疗⑴对症处理:用淡盐水漱口,高热时用退热剂。⑵抗生素治疗。
五、流行性感冒1.病因:流感病毒。2.流行病学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⑵传播途经: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多发于冬季和冬末春初。
⑶易感者:儿童以及其他易感人群。3.临床表现⑴突然起病,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
⑵伴有轻度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⑶病程持续约一周。
4.并发症肺炎、脑炎、脑膜炎、循环功能障碍等。5.隔离和预防⑴隔离至热退后2天或症状消失为止。
⑵注意室内开窗通风。⑶易感者可服用板兰根3-5日。
⑷增强体质,合理营养,保证充足睡眠。⑸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⑹少去公共场所,不去病家串门。⑺有条件者接种流感疫苗。
6.治疗⑴对症处理。⑵有合并症或继发感染者,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略)。
六.细菌性痢疾1.病因:痢疾杆菌。2.流行病学⑴传染源:急慢性病人和带菌者。
⑵传播途径:传染源排出的粪便污染手、食物、水源、玩具等或经苍蝇污染食品,经口感染。
3.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小学生容易患哪些传染病怎么预防
学校(包括幼儿园)里人群比较集中,室内可能通风不好,孩子小不太注意个人卫生,相互接触频繁,最可能感染的传染病是呼吸道传染病,比如流感、麻疹、腮腺炎、风疹等;其次就是直接接触性传染病和消化道传染病等,如手足口病、结膜炎、痢疾等。
对于麻疹、腮腺炎、风疹、肝炎等多种传染病的预防,孩子出生后,只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是很可靠的。对于流感的预防,因为流感病毒变异性强,需要在每年的流行季节前接触流感疫苗。
总体来说,对传染病的预防,除了注射疫苗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力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
4.幼儿常见传染病
幼 儿 园 常 见 传 染 病 知 识一.流行性腮腺炎1.病因:腮腺炎病毒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⑵传播途径:通过唾液、飞沫传播;冬春季为流行高峰。⑶易感者:学龄前儿童多发;患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3.临床表现⑴腮腺肿大、疼痛。可一侧或双侧同时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边缘不清,有微热、触痛,不发红,无化脓。
颊粘膜腮腺管口红肿,张口或咀嚼酸性物时疼痛加重。⑵中度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
4. 并发症:脑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听神经损害等。 5. 隔离和预防⑴隔离患儿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失为止,但要至少于发病后10天。
回园时须持医院开据痊愈诊断证明,交医务室经大夫同意后方可回班。⑵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勤晒被褥。
⑶对易感者可连服板兰根冲剂3-5天。⑷ 接种流腮疫苗等。
6.治疗⑴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半流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⑵对症处理:高热可用退热药,局部可敷以醋调金黄散减轻疼痛。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消肿散瘀。 ⑷积极治疗合并症。
二、手、足、口病1.病因:病毒感染。2﹑流行病学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⑵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多发。 ⑶易感者:5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类型病毒有免疫力,维持时间尚不清楚。
3. 临床表现⑴口痛,厌食,低热。⑵口腔粘膜可见小疱疹或溃疡,舌、颊粘膜、硬腭等处为多,偶尔波及牙龈、软腭、扁桃体和咽部。
⑶手、足掌背可见斑丘疹,后转为疱疹, 2-3天后吸收,不留痂。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躯干少见。
⑷病程短,症状轻。 4.隔离和预防⑴隔离患儿二周。
⑵对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粪便及污染物随时进行消毒。⑶注意室内开窗通风,物品消毒等。
5.治疗⑴对症处理:保持口腔卫生,口腔溃疡处可局部涂药。⑵防止继发感染。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三、水 痘1﹑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组病毒。
2.流行病学⑴传染源:急性期病人。⑵传播途径:飞沫或被疱疹浆液污染的物品。
冬春季多见。⑶易感者: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到成人期有20%的人可发生带状疱疹。 3.临床表现⑴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
⑵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初为红色细小斑丘疹,数小时后变为圆形的,有薄膜包围的"露珠"状疱疹,周围有红晕,伴有痒感,1-3天后疱疹变干结痂。以躯干、腰、头皮多见,四肢稀少,呈向心性分布;常成批出现,在同一时间内可见斑丘疹、疱疹、干痂。
口腔粘膜、咽部、眼结膜也可见皮疹,破溃后形成溃疡。 4.并发症:继发感染时可引起败血症。
也可见脑炎、心肌炎等。5.隔离和预防⑴隔离至皮疹全部变干脱痂为止。
但不得少于发病后2周。⑵注意室内通风。
⑶对易感者接种水痘疫苗。6.治疗⑴对症处理:发热时用退热剂;保持皮肤、指甲清洁,避免抓破疱疹,如疱疹已破或有继发感染者,局部涂用1%龙胆紫等。
⑵有继发感染时可用抗生素。⑶按医嘱进行其他相关治疗。
四、猩红热1.病因:A组溶血性链球菌。2.流行病学⑴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带菌者。
⑵传播途径: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玩具、毛巾、书、衣被等间接传播。冬春季多见。
⑶易感者:2-8岁儿童多发。3.临床表现⑴发热、头痛、咽部疼痛、颈前淋巴肿大。
⑵发热24小时出现皮疹,由中耳、颈部蔓延至躯干及四肢,24小时内遍布全身。皮疹为弥漫性针尖大小猩红色小丘疹,疹间无正常皮肤,有痒感。
面部潮红,可见"口周苍白圈"、"杨梅舌"。 4.并发症⑴化脓性并发症:中耳炎、副鼻窦炎、肺炎、乳突炎。
⑵中毒性并发症: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⑶变态反应性并发症: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小球肾炎。
5.隔离和预防⑴隔离患儿至症状消失后一周;有化脓性并发症者隔离至炎症痊愈,并持医院开据痊愈证明方可返园。⑵患儿病后3周内要注意经常查尿和心电图,及早发现和治疗肾炎、心肌炎等合并病症。
⑶对患儿的分泌物和污染物品进行消毒。⑷对易感儿童可口服板兰根、复方新诺明等。
6.治疗⑴对症处理:用淡盐水漱口,高热时用退热剂。⑵抗生素治疗。
五、流行性感冒1.病因:流感病毒。2.流行病学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⑵传播途经: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多发于冬季和冬末春初。
⑶易感者:儿童以及其他易感人群。3.临床表现⑴突然起病,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
⑵伴有轻度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⑶病程持续约一周。
4.并发症肺炎、脑炎、脑膜炎、循环功能障碍等。5.隔离和预防⑴隔离至热退后2天或症状消失为止。
⑵注意室内开窗通风。⑶易感者可服用板兰根3-5日。
⑷增强体质,合理营养,保证充足睡眠。⑸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⑹少去公共场所,不去病家串门。⑺有条件者接种流感疫苗。
6.治疗⑴对症处理。⑵有合并症或继发感染者,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略)。
六.细菌性痢疾1.病因:痢疾杆菌。2.流行病学⑴传染源:急慢性病人和带菌者。
⑵传播途径:传染源排出的粪便污染手、食物、水源、玩具等或经苍蝇污染食品,经口感染。
5.幼儿春季传染病防控知多少的教案
一、活动目标1、了解有关幼儿容易传染上的传染病的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预防疾病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增强幼儿预防疾病的意识。
二、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有关幼儿容易传染上的传染病的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预防疾病的方法。
难点: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增强幼儿预防疾病的意识。
三、活动准备1、有关传染病的资料与图片。
2、幼儿用书。
四、活动过程1、师幼谈话,由幼儿比较熟悉的手足口病谈到传染病。
(1)、讨论春秋季为什么是流行性传染病的多发季节?(春天和秋天气候乍暖还寒阴雨绵绵,潮湿多雾,气候多变。)(2)、教师告诉幼儿春秋季会有哪些流行性传染病会出现?(如:感冒、麻疹、咳嗽、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等)(3)、重点介绍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4)请幼儿讲述自己生病时的经历和感受。(如请医生诊治,要定时服药,多休息,多喝水,痊愈后才回幼儿园上课等。)2、教师讲述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1)、幼儿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讨论讨论。
(2)、请语言能力强的幼儿到前面来讲一讲小朋友们的经验。
(3)、老师小结:咳嗽,打喷嚏,吐口水,,毛巾及手摸过的用具上都会留下细菌,都有可能会传染手足口病的。
(4)、很多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手足口病是一样的。
3、幼儿讨论: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提问:我们应该怎样预防传染病?
(2)、幼儿自由回答。
(3)、老师小结:多喝开水,多吃蔬菜水果、不挑食,勤洗手,勤剪指甲,不喝生水,打预防针,不接触生传染病的人群。
4、带幼儿到洗手池吸收结束活动。
6.儿童常见传染病的特点
水痘:由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主要临床表现是低热,依次皮肤出现红色丘疹、泡疹、结痂,皮疹周围充血,成对出现,躯干分布较多。从发现水痘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期间都应该隔离。对密切接触的孩子应该检疫3周。
麻疹:由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咳嗽,流鼻涕,发病的3-4天后颊粘膜有白色小点,继而从耳后、颈、躯干、四肢陆续出疹,出疹后脱皮。出疹后5天可以解除隔离,合并肺炎者隔离期延长5天。对于接触过麻疹的易感儿,应从接触后的第7天起隔离观察直至第21天。如接触麻疹后用过被动免疫制剂的孩子,应延长隔离期到第28天。
流感:由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主要临床表现是起病急、高热、畏寒、全身酸痛、上感症状较轻。从发病到症状完全消失都应该隔离。
流行性脑膜炎: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主要临床症状是起病急、高热、头痛、神情萎蘼、呕吐、惊厥、昏迷、全身皮肤可有出血点,压后不退色。从发病到症状消失期间都应该隔离
风疹:由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咳嗽、流涕,1-2天后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且在一天内出齐,疹退后无脱皮,耳后淋巴结肿大。发疹后5-7天为隔离期。接触患儿的有关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以免间接传播风疹。
幼儿急疹: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主要临床症状是发热3—5天,精神好,热退出疹,为玫瑰色丘疹。从发病后的5-10天内应该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