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都是常识

2022-08-17 综合 86阅读 投稿:玖离

1.教育综合知识内容包括哪些

教育综合知识一般包括以下三个内容:

1、教育与教学理论及政策法规。

2、教学方式方法及教材分析。

3、课本上的知识。

教育,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但同时,人有着自我意识上的思维,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维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内在;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所以,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2.什么是常识教育

何谓常识?《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普通知识。曾记得有这样一则幽默故事:有一次,一个佛学院学生问他的老师:“大师,什么是智慧?”大师答道:“智慧就是:饿了,吃饭;冷了,穿衣;困了,睡觉。”我觉得,这位大师所说的智慧实际上是常识。那这些还需要教育吗?答案是相当有必要。

我们常常缺乏对常识的重视,这听起来好像是开玩笑,不过,你若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我们很多失误恰恰是由于不尊重常识造成的。比如说,天上不能掉馅饼,这是常识。可时下,又有多少人相信天上果真会掉馅饼。眼下,骗子成群结队,而且生意火爆,受骗者前赴后继,人员众多。何以至此,其实骗子们手段尽管千差万别,但其要点是如出一辙的:制造天上掉馅饼的神话。你不相信,他毫无办法,你若相信了就落入圈套。诸如违反常识的“政绩工程”、违反常识的发展目标、违反常识的统计数字、违反常识的瞎指挥、违背司法常识的判决等等。实际上,人犯错误往往不是因为缺乏高深理论,不懂得辩证法,而是由于无视常识、不尊重常识造成的。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工作和需求不同性格不同的社会大众,没有较强的综合素养和广博的知识水平,是不能全面履行职责的。国家干部其知识面应当宽泛,知识量应当厚重,更应懂得生活中的常识。

导致违反常识的原因很多,诸如唯上、唯书的思维模式,盲目崇拜、从众随大流的心态,贪心不足、不劳而获的习惯等。但更多的是对常识视而不见,或是有意绕过常识。此类无视常识的思想,则从人们对并不存在之物的自欺欺人式的赞美,直到我们熟知的“水变油”、“胡神医”、“亩产X万斤”之类的伪知识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些“知识”之伪并不在于它们否定了常识,而在于它们根本无视常识。人们明知其不可,但就是随声附和,一如安徒生笔下那些人齐声赞颂皇帝“新衣”之美丽。可见,在很多情况下,“无视常识的思想”并不是因为真的无知,而只是因为缺少了良知!这种东西的泛滥也不是因为科学水平低,而是由于体制性的弊病。但这种状况如果长期持续,倒的确会反过来使人们逐渐习惯于“无视常识”,因而不仅良心上而且智力上也发生退化。在这种情况下,提倡常识教育就不仅仅是在拯救知识,而且也是在拯救良心了。

我们经常提倡的是要坚持真理和尊重科学,这当然很有必要。但人要坚持真理和尊重科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况且世界上往往不存在绝对的真理,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也不是人人都能具有的素质。为此,就目前的现状还不如退而求其次,先从提倡尊重常识做起。

3.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基础知识有啥区别呢

《教育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和教育法规三个部分。考试所占比例约为:教育学基础知识40%,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40%,教育法规20%。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知识。考试内容主要有:教育学概论、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学校以及教师与学生。

1.教育学概论包括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的起源、发展、本质和基本规律,教育劳动的特点及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

2.教育与人的发展包括人的发展的理论构建基础、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人的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3.教育与社会发展包括现代教育的功能、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现代化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与教育等。

4.教育目的包括我国和国外的教育目的。

5.教育内容包括我国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内容的科学规范。 6.教育途径包括教学过程、教学环境、综合实践活动等八方面内容。

7.学校包括学校的教育制度。

8.教师与学生包括教师的职业、角色、特点、心理品质、威信、基本素质,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教育,学生和班主任。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概论、学习心理、品德心理、教学心理和差异心理的基本知识。

1.心理学概论包括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与研究方法和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况。

2.学习心理包括学习概论、学习动机、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等八方面内容。

3.品德心理包括品德形成的心理学理论、品德形成过程的心理成分、学生品德培养的心理分析、优秀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矫正五方面内容。

4.教学心理包括课堂教学概述、课堂教学的人际交往。 5.差异心理包括智力差异、人格差异。

第三部分:教育法规。主要包括:教育法概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教育法概论包括教育法及教育法的基本涵义、教育法的体系和教育法律的规范。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指的是什么

小学的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新课程改革、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专业是一个学科专业的称谓。教育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的中、教育学高等师范院校师资、中小学校教育科研。

教育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的中、教育学高等师范院校师资、中小学校教育科研人员、教育科学研究单位研究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扩展资料

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对其进行研究,经过长期积累而成为教育学特定的研究对象。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学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有人们深入研究的教育问题很多,例如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社会、人三者关系问题,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形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教育过程问题,教育主体问题,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问题,以及反映中国特色的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小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育专业

5.安全教育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下列几点:

一、交通安全教育。

二、日常生活安全 (包括防触电、防煤气中毒、防火、家务劳动安全、饮食卫生安全等)。

三、活动安全教育 (包括运动环境和器械的安全、体育课的安全、游泳、滑冰、野外活动、游戏、放鞭炮、人流拥挤的公共场所安全等)。

四、自然灾害中的自我保护教育 (包括水火灾、暴风雨、雷电袭击、地震等)。

五、社会治安教育(包括盗贼、骗子、抢劫、挟持、绑架、黄毒等)。

六、意外事故处理教育。

扩展资料:

1、安全生产思想教育

从思想上、理论上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以增强关心人、保护人的责任感。三是通过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教育,提高各级员工的思想水平,使之更好地贯彻安全生方针、政策和法规。

2、安全生产知识教育

接受安全知识教育和参加每年按规定学时进行的安全培训。安全基本知识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3、安全管理理论及方法教育

每个职工都要熟悉本工种、岗位专业安全技术知识。安全技术知识是比较专门、细致和深入的知识。它包括安全技术、劳动卫生和安全操作规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全知识教育

6.教师的知识应包括哪些方面

1.文化知识

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事实上,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文化背景知

识。具体说,教师的文化知识包括:基本哲学理论知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现代科学和技术的一般常识,包括现代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现代技

术的本质内含;社会科学的理论与观点,例如法律的知识、民主的思想、经济学的观点和社会学的方法等。2.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积累的教学经验,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教师的教学不同于研究人员的科研活动,教

师的教学具有明显的情境性。实践性知识受个体经历的影响,这种知识的表达包含丰富的细节,并以个体化的语言而存在。如果把教师的教学看作程式化的过程,忽

略教师的实践知识,不利于取得富有成效的教学效果。在教育工作中,很多情况需要教师机智地对待,这种教育教学的机智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种情况下适宜和必

要的方法,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不恰当。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恰当的工作,才能表现出教师的教育机智。在处理特殊教学情景时教师所采用的知识来自于

个人的教学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

教师知识结构的上述三方面是紧密联系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实体部分,条件性知识对本体性知识的传授起到理论支撑作用,而实践性知识对本体性知识的传递起到实践性指导作用。3.条件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是指个体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才能更好地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一种知识类型。在教学中,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知道在什

么时候、为什么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才能更好地运用原有知识、经验开展教学的一种知识类型。即在教学中,如何将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以学生易理解的方式表

达、传授给学生。

条件性知识,也就是具体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被称为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的条件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是广大教师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保障。4.本体性知识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这是人们所普遍熟知的一种教师知识。从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这个角度来看,

教师传授的内容必须是教师所掌握和了解的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一切是以本体性知识的传授为基础的,教学的最终绩效是用

学生掌握的本体性知识的质量来衡量的,因此,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但是已有研究表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水平与其教学效果之间并非是线性相

关。本体性知识超出了一定水平之后,它与学生成绩之间将不在呈现统计上的相关。即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仅仅是个体成为一个好教师的必要条件。

由于学科不同,本体性知识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仅仅从一般意义上说,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应包括四个方面:教师应对学科的基础知识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熟

练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教师要基本了解与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点、相关性质以及逻辑关系;教师需要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对于社会、人类发展的价值

以及在人类生活实践中的多种表现形态;教师需要掌握每一门学科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域界、层次及思维的工具与方法等。教师的知识是指教师所具备的各种知识及其掌握程度。从内容上说,一般包括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专业学科知识、教育科学和心理学知识。从知识形成的类型上说,有

间接知识,也有直接经验。前者是指从书本学习来的知识,后者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并总结出一套的课堂情境知识和问题解决知识。

从教师知识结构的功能出发,可以将教师的知识结构分为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教师的知识结构。

7.教育的规律有哪些

教育规律为教育本质所决定,与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过程密切相关。

教育规律一般来说有如下几条。

(1)教育与社会协同发展的规律。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教育,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社会学习化,教育社会化,教育广泛影响社会,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角落。而教育社会化又从各个不同的意义上更充分地显示出来,教育的时空观都在发生变化。从空间的角度看,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教育技术及远程教育又将这三者融通起来了。从时间的角度看,对于一个人来说,向前推移到学前教育乃至婴儿教育,向后则延伸到高等教育之后的继续教育,形成了终身教育概念。与社会发展形成越来越紧密的联系,这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此规律对教学管理的要求,即教学管理要面向社会,要反映社会政治制度、社会意识形态,乃至家庭伦理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还要积极对社会政治制度、社会意识形态等发挥应有的影响作用。

(2)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规律。从一定角度上看,教育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没有一定的经济发展,教育发展是无法顺利进行下去的。但经济的发展对教育也具有依赖性。劳动者素质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而劳动者素质如何则主要取决于教育状况。依照此规律,教学管理就要面向经济建设,面向现代化。在具体教学管理工作中,不能””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或是等钱办事,而要积极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更合理、更有效地使用资金,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亦可在管理过程中逐步解决有关经费欠缺的问题。

(3)本国教育与国际教育协同发展的规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融入世界体系,作为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也随之更加国际化,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已成为教育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我国教育进入世界教育领域,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时代的要求,是客观发展的规律要求。在当今时代,要提高教学水平,要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不放眼世界是行不通的。因此,教学管理要有世界眼光,要积极面向世界。

(4)学生身心协同发展的规律。学生的身心发展就是指学生的身体、心理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也就是指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只有学生在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时,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学生的这种水平不是几个方面发展的简单相加,而是几个方面发展的综合效应,几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这是客观的规律。此规律要求教学管理一方面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另一方面要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尤其是要促进学生身心协同发展,既要注重德育、智育、体育,也要注重美育,还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既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提高他们的智能,又要教学生如何做人,形成优秀的品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体魄。

(5)办学条件协调发展的规律。学校发展的根本衡量指标是能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这种发展却是各种办学条件协调发展的结果。学校办学的主要条件有:师资、图书资料、教学设备(包括仪器、校舍等)。办学诸条件需要协调发展,有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而无相应的物质条件不行,有了一定的教学设备却无相应的师资条件也不行。按照此规律管理教学,就要协同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设备改善等等,使二者相得益彰。

教育都是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