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小石潭记》知识归纳

2022-05-20 综合 86阅读 投稿:妙人

1.《小石潭记》知识归纳

全文翻译;

从小丘再向西走一百多步,隔着茂密的竹林,就听到流水的声音,像是玉佩和玉环相互撞击而叮当作响,清脆悦耳,听了令人心中很是快乐。于是砍开竹子开辟道路,下面有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潭底是一整块大石头,靠近岸边,他又向上翻圈上来露出水面,高低不平,形态各异:有的成了小石礁、小岛屿,有的成了小石垒、小石岩。岸边的树木青葱,树上葱绿的藤互相连结着、缠绕着、覆盖着,参差不齐,随风飘扬。

潭中鱼儿大约有一百多条,大大小小,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水一样。日光一直照到潭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底上,呆呆的一动不动;突然间,又向远处游开,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友人开玩笑。

向潭西南方向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弯弯曲曲,溪水像蛇爬过一样。两岸的地势,就像狗牙那样互相交错,根本就看不到溪水的尽头。

坐在石潭上,四周都是竹子、树木,静悄悄的没有人声,整个气氛使人感到孤寂、凄凉,寒气透骨,心里忧伤。这环境实在过于冷清,不能久留,于是我记下景色就离开了。

一同去游玩的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着的还有两个崔姓的青年,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通假字;

具通俱“ 都”的意思

属通嘱 “嘱咐”的意思

2.求<<小石潭记>>语法归纳

《小石潭记》赏析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

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

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

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

“篁竹”就是成林的竹子;“如鸣佩环”是形容流水的声音的清脆悦耳,犹如玉佩玉环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声响。文章由景及情,写来极为自然。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在浓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条小道来,终于见到一个小小的池潭。

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勾人的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从此往下,作者便把笔力放在了对池潭的精心描写上。“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

小石潭的水格外清凉,而且整个小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整个潭底便是一块大石头,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头翻卷地露出水面。

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坻”即为水中的高地;“屿”是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岩”都是岩石的各种形态。

总之,这完全是一个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有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它们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

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所在。 第二段,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

这一段,作者采用了与第一段不同的手法,变“移步换形”为“定点特写”。这是全篇中极为精彩的一段。

特别是对水中游鱼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这是一幅极美的画面。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动。

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但透过字面,却令我们不能不对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

这种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下面,作者进一步对鱼儿进行描述。

先是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有的鱼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读到这里,我们又不能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

这种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正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 第三段是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错。

这里,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 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环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非常寂静,见不到人,令人神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怆幽凉。因为它的境况太幽清了,不适宜让人长久地呆下去,便题了字后离去。

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最后一段,《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它表现了作者那种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体验,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 回答者:进北人 - 举人 四级 5-14 21:45 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凝神寒骨,悄怆幽邃。

3.《小石潭记》基础知识总结,包括生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语活

你好!以下所有内容并非来自网络复制粘贴,是我原来学习时,自己总结的,可以验证。

1、生字注音:

篁(huánɡ)竹

如鸣佩(pèi)环(huán)

清冽(liè)

卷(quán)石底以出

坻(chí)

嵁(kān)

翠蔓(màn)

蒙络摇缀(zhuì)

参(cēn)差(cī)披拂

日光下澈(chè)

佁(yǐ)然不动

俶(chù)尔远逝

往来翕(xī)忽

斗(dǒu)折蛇行

犬牙差(cī)互

寂寥(liáo)无人

悄(qiǎo)怆(chuàng)幽(yōu)邃(suì)

龚(gōng)古

宗玄(xuán)

2、一词多义:

①可: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能够,“不可久居”和“不可知其源”。

②从:自,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③清: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凄清,“以其境过清”。

④以:因为,“以其境过清”;表示前一行为是后一行为的方法或手段,前面的成分是后面动词的状语,可以不译,“而”,“近岸,卷石底以出”;用,把,“全石以为底”。

⑥乐:以…为乐,“心乐之”;逗乐,快乐,“似与游者相乐”。

⑤其:代指小溪的,“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代指小石潭的,“以其境过清”。

⑦而:表修饰,“潭西南而望”;表承接,“乃记之而去”;表并列,“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3、古今异义:

①许:古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允许,许可。

②小生:古义年轻人,后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③去:离开,“乃记之而去(于是就题上字离开了。)”;今常用义为“往”。

4、词语活用:

(1)西:向西,名词作状语。例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乐:a.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例句:“心乐之”;

b.形容词作动词,逗乐,快乐,例句:“似与游着相乐”。

(3)下:a. 名词作状语,在下面,例句:“下见小潭”;

b. 名词作状语,向下,例句:“日光下澈”;

(4)近:形容词“近”带宾语“岸”,作动词表示靠近。例句:“近岸,卷石底以出”。

(5)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例句:“皆若空游无所依”。

(6)澈:形容词用作动词,充当“日光”的谓语,照到。例句:“日光下澈”。译为:阳光照到水底。

(7)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例句:“斗折蛇行”。

(8)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例句:“斗折蛇行”。

(9)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例句:“其岸势犬牙差互”。

(10)环:名词作状语,像环一样。例句:“四面竹树环合”。

(11)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例句:“凄神寒骨”。

(12)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例句:“凄神寒骨”。

5、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1)倒装句:

全石以为底。(应为“以全石为底”。译: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2)省略句:

① 日光下澈(潭底)。(译:阳光照到水底。)

② 影布(于)石上。(译: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③(溪水)斗折蛇行。(译: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④ 坐(于)潭上。(译:坐在小石潭上。)

⑤(余)以其境过清。(译:(我)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4.小石潭记中的文言文知识点

一、词语:

水尤清冽:格外。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路;出现。为坻,为屿,为嵁: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凄清;停留。隶而从者:跟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下见小潭:在下面。日光下澈:往下。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像北斗星一样;像蛇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似与游者相乐:逗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凄凉;使-----寒冷。记之而去:离开。

二、句子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 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 心里很是高兴。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 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参差不齐,无法知道水的源头。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 有人迹,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地方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三、

①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游览顺序。

②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幽静。

③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

④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⑤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Ⅰ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Ⅱ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5.小石潭记的主题归纳,结构图解,以及段解

写作特色及特点 特色 1.移步换景 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

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3.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特点 一、本文写景,按游览观察的顺序,非常自然:循声而人发现小石潭,环顾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围环境,观察了小石潭里的游鱼,远望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后写离开小石潭的情景。 二、抓住景物特征,精细生动地描绘 写小石潭,处处从“石”字落笔,又表明了它的小面奇秀。

从听觉、视觉和感受等多角度地描绘。“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此文开笔就有声有感。未见其潭,先闻其声,游兴被激发了。

“水尤清洌”“青树翠蔓”“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明灭可见”,景物的色彩、光线的明暗变化真切而清丽。 写景,动静交错。

声,是动态的,石,是静态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又是动态的,鱼儿忽静忽动,溪水若静实动,这画面给人以很深的感知度。 写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读者领受着这画卷的美又对作者寄予深深的敬意与同情。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

三、文笔简练,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写潭,处处透出了潭水的清洌,有很高的透明度,写环境气氛又处处透出这里的寂寥、幽邃。前后照应浑然一体。

全文不满200字却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所以说这篇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山水游记中的精品。 八、虚词的用法 而 (1)不译,表承接关系。

(乃记之而去)(2)不译,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3)不译,表修饰关系。

(潭西南而望) 停顿划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 /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wàn),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词句理解 词 1.尤:特别。 2.犬牙:像狗的牙齿。

3.凄:使。.凄凉。

4.寒:使。.寒冷。

5.居:停留——最好不要使用“待”,这是现代说法。 6.从:随从,跟从。

7.篁竹:成林的竹子。 8.清洌:清澈。

9.斗:像北斗星一样。 10.蛇:像蛇一样。

11.坻:水中高地。 12.屿:小岛。

1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或现或隐。

14.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15.清:凄清,冷清清。

16.堪:不平的岩石。 作品赏析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鉧潭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并称为《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

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摹细致。

肖其貌,传其神。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

《小石潭记》赏析(成曾)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

6.小石潭记复习资料

1. 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也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改革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

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抑郁不得志,又不肯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与当权派同流合污。

这一时期,他的作品有的寄情山水,抒发个人的抑郁和苦闷;有的反映当时人民的疾苦和愿望,谴责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等。《永州八记》、《江雪》、《捕蛇者说》等,都是他被贬永州时期的代表作品。

《永州八记》指《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2. 文言字词注音: 卷石(quán) 参差(cēn cī) 寂寥(liáo) 摇缀(zhuì) 隶(lì) 悄怆(qiǎo chuàng) 俶尔(chù) 佁然(yǐ) 嵁(kān) 3. 朗读课文: 4. 文言词语总结: 古今异义: 去:(古)离开 (今)前往,到某处 佁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 (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动词,“成为”)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5. 译文: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佩玉、玉环相碰时发出的清越响声,(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于是)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看到下面有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用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岩石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和翠绿的茎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到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的,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而又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向小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的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石潭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寂静寥落没有别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可以长时间停留,就题字离去。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6. 整体感知: 全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小石潭的方位和概貌。

可分两层。 第一层(开头到“水尤清洌”)写小石潭的方位和循声发现它的情况。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指明了小石潭的方位。“小丘”,即前一篇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中说的小丘,是小石潭方位的参照物。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水声悦耳,引动了作者的好奇,当然要去看个究竟。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是寻到小石潭的经过。“伐竹取道”,与上文的“隔篁竹”呼应,又为后文的“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设下伏笔。

“水尤清洌”,循声而来,直写潭水,极其自然。“尤”字,是拿它与前篇的钴鉧潭相比。

第二层(“全石以为底”到本段结尾)写小石潭的概貌。“全石以为底”,着意突出了一个“石”字,又暗含了一个“小”字。

“近岸,卷石底以出”形成坻、屿、嵁、岩,真是造化奇特,令人感到神妙无比,再抬头环顾潭的四周“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在轻风中“参差披拂”的景象,不仅使人感到小石潭的神奇,而且深感它的秀美。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小石潭中的游鱼和潭的水源。

也分两层。 第一层(第2段)写潭中游鱼的情趣。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对潭中游鱼数目竟一目了然,不只表明了水的“清洌”,又暗示了石潭之小。

“空游无所依”也贴切地描绘了鱼儿的动态。“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写静态,“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写动态。

从这动静交错的描写中作者刻意抒写了鱼儿的“欢乐”,“似与游者相乐”。人迹罕至,幽深寂静的环境,竟透出如此盎然生意,不能不令人怦然心动。

短短的几十个字,把物态、物情、感受全写出来了。 第二层(第3段)写潭的水源。

“潭西南而望”写水源方向。抬头远望,这一层是由近及远地写。

“斗折蛇行”,北斗横陈,静态,蛇行蜿蜒,动态。“明灭可见”,写远望那溪流时隐时现的景观。

“其岸势犬牙差互”,用几个字扩展一笔,写出了溪流的“岸势”。而溪水来路迷离扑朔“不可知其源”,更使人感到又有一层神秘。

文句虽短,但韵味隽永。 以上两幅图画,一幅是潭的近景,一幅是潭的远景,写得都极为真切。

第三部分(第4段)写小石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 “四面。

7.小石潭记 字词整理

一、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名词作状语 西:向西 2、下见小潭 名词作状语 下: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 空:在空中 4、日光下彻 名词作状语 下:向下 5、俶尔远逝 名词作状语 远: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 名词作状语 西南:向西南 7、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 斗:像北斗七星一样 名词作状语 蛇:像蛇(爬行)那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 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 使动用法 形容词作动词 凄:使…凄凉 使动用法 寒: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 使动用法 鸣: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 意动用法 形容词作动词 乐:以…为乐 12、近岸 形容词作动词 近:靠近 13、隶而从者 名词作动词 隶:跟着。 二、一词多义 1、乐 (1)心乐之 (以。

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似与游者相乐(逗乐) 2、可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2)不可久居 (能) 3、清 (1)水尤清冽 (清澈) (2)以其境过清 (感到凄凉) 4、从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自) (2)隶而从者 (跟从) 5、以 (1)以其境过清 (因为) (2)卷石底以出 (相当于而,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 (3) 全石以为底 (用来) 6、而 (1)记之而去 (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 (2)隶而从者 (不译,表并列关系) (3)潭西南而望 (不译,作停顿词) 7、差 (1)参差披拂 (长短不一) (2)其岸势犬牙差互 (交错) 8、见 (1)下见小潭 (发现) (2)明灭可见 (看见) 9、游 (1)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动) (2)同游者 (游览) 三.古今异义 1、乃记之而去(去,古义:离开。

今义:往。) 2、崔氏二小生(小生,古义:青年,后生。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闻水声(闻,古义:听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不可久居(居,古义:停留。

今义:住。) 5、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古义:大约。

今义:副词。 ) 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修辞手法: 1、闻水声,如鸣佩环。

(比喻) 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拟人)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比喻)。

8.《小石潭记》的复习笔记

《小石潭记》的练习题: 基础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huáng( )竹 清liè( ) yǐ( )然 xī( )忽 寂liáo( ) 悄chuàng( ) 幽suì( ) 2、翻译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 __________ ⑵斗折蛇行 ___________ ⑶以其境过清 __________ __________ ⑷不可久居 ___________ ⑸乃记之而去 __________ ⑹隶而从者 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如鸣佩环,心乐之。 ⑵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按原文填空。(如能默写,就更棒) ⑴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同时抒发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忧伤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练习 5、跟随作者游历了小石潭后,你对此地的整体感觉如何,能具体谈谈吗? 6、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如第2段对潭水的描写,整段文字没有一个“水”字,但无一处不在写水。

请你就此做些品析。 7、在游小石潭时,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心情变化的? 8、联系上下文,再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说看,为什么小石潭的水声“如鸣佩环”? 9、永州之贬,一贬就是10年,这是柳宗元人生的一大转折。

而这一转折却造就了他辉煌的文学成就和成熟的哲学思想,他的永州奇文也为永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光添彩。由此,你感悟到什么?请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小石潭记》综合练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 佁( )然不动 2.俶( )尔远逝 3.往来翕( )忽 4.其岸势犬牙差( )互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 其岸势犬牙差互 3. 以其境过清 三、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四、阅读练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 从原文第一段看,小潭取名“小石潭”的原因是什么? 2. 第二段写潭水及水中的游鱼,游鱼“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写出了 。

写游鱼,既写出了静态,如“ ”;又写出了动态,如“ ”,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3. 结合选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当时的处境、心情,谈谈你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4. 读了选文,你最欣赏哪一句?为什么? 《小石潭记》复习指导 柳宗元: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

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

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才会有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鱼时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的愉悦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便会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就很自然的融情入景了 探究: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边,会有什么感觉? 感觉是因人而异的,柳宗元因为是变法失败而被贬到永州的,所以有如此心境。

我们可以根据现在的观点各抒己见,比如说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无污染等。 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潭”的的确是个“石潭”。

“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

“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仅是石的冰凉,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