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文言文知识整理

2021-08-28 综合 86阅读 投稿:游离者

1.小石潭记文言文整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lè)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zhuì),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yī)。

2.小石潭记中的文言文知识点

一、词语:

水尤清冽:格外。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路;出现。为坻,为屿,为嵁: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凄清;停留。隶而从者:跟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下见小潭:在下面。日光下澈:往下。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像北斗星一样;像蛇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似与游者相乐:逗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凄凉;使-----寒冷。记之而去:离开。

二、句子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 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 心里很是高兴。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 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参差不齐,无法知道水的源头。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 有人迹,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地方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三、

①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游览顺序。

②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幽静。

③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

④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⑤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Ⅰ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Ⅱ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3.小石潭记文言文整理

注释;1从:自,由 。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环:玉佩、玉环,都是系在腰带上的玉制装饰品。

鸣:发出声响。 7.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8.伐竹取道,伐:砍伐。

取:这里指开辟。 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见:看见。 11.水尤清冽:潭水格外清凉,清澈。

尤:格外,特别。清冽 :清澈。

洌:清凉。 12.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以为: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以:用。

为:作为 13.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

岸,岸边. 14.卷石底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卷:弯曲。

以:相当于连词“而”,表承接。 15.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岩:磐石。

16.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17.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表示数目不确定,上下,左右,光景 18.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空:在空中 19.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

彻:透过。 20.佁然不动:(鱼影)静止呆呆地一动不动。

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21.俶尔远逝:又忽然向远处游去了。

俶(chù)尔,忽然。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22.往来翕(xī)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翕:迅疾。 23.乐:逗乐。

24.潭西南而望:在潭上向西南望去 而,连词,连接状语和名词,不译,表修饰。西南,向西南。

2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溪身)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蛇:像蛇一样 26.其岸势犬牙差互:势:形势。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牙一样。

差:交错。 其:那。

27.不可知:不能够知道。 28.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四周被竹子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寂寥:静悄悄的。悄怆,忧伤的样子。

邃,深远。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29.以其境过清: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

以,因为。清:凄清。

30.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景象便离开了。 居:停留。

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而:表顺承。

去:离开。 31.吴武陵:信州(今重庆奉节一带)人,唐宪宗元和初进士,因罪贬官永州,与作者友善。

32.同游者:共同游玩的人。游:游玩。

者:……的人。 33.龚古:作者朋友。

34.宗玄:作者的堂弟 35.隶而从者:我带着一同去的。 隶:附属,随从。

而:表修饰。 从:跟随,动词。

36.二小生:两个年轻人。生,对读书人的尊称。

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年轻人 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

乃记之而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3、闻:古义:听到。闻水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 今义:住。

5、可,古义: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6、布:古义:映。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一词多义 1、可:(1)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1)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随。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3、清:(1)清澈。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4、差:(1)长短不一。参差披拂; (2)交错,动词。

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看见。

下见小潭; (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 (2)逗乐,嬉戏。

似与游者相乐。 7、以 (1)因为。

以其境过清; (2)而。卷石底以出; (3) 把。

全石以为底。 8、而 (1)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

乃记之而去; (2)不译,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 (3)不译,作停顿词。

潭西南而望。 9、游 (1)游动。

皆若空游无所依; (2)游览。同游者。

10、环 (1)玉环。如鸣佩环; (2)环绕。

竹树环合。 11、为 (1)作为。

全石以为底; (2)成为。为岩。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彻。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5、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

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 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

4.《小石潭记》知识梳理

1.“伐竹取道”说明小石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以前没有人来过,还没有道路,所以作者发现后才会“心乐之”。

2.小石潭的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怎样描写的?

清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文中在描写水中的鱼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突出了鱼的活跃。这样写鱼的目的是什么?

是侧面写水清。鱼儿就像在空中浮游,写出了水的清;阳光下,鱼儿的影子落在潭底的石头上,更显出了水的清。同时,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渗透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感到快乐。

4.作者笔下的小石潭的整体面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5.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了“悄怆幽邃”?

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的身世遭遇的反映。

柳宗元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寄情山水只是为了摆脱这种凄苦抑郁的心情;小石潭景美却人迹罕至,与作者政治改革热情却遭贬很相似;暂时的欢乐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5.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归纳

(一)阅读《与朱元思书》回答1—7题风烟俱( )净,天山共色。

从( )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游于鱼碎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 )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 )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事物者,窥谷忘反( )。

横柯( )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解释段中加横线的词。

2.理解填空。(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 (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 的特点。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4.文章的主旨句是哪句? 5.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6.翻译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7、关于本文抒发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B.流露了作者否定仕宦生活的心情。C.作者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有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

D.作者为了功名利禄极力攀高,只因太累,寄情山水以放松身心。 二、阅读《五柳先生传》回答1—6题先生不知何许( )人也,亦不详( )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 )知其如此,或( )置酒而招之;造饮辄( )尽,期( )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去留。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 )空,晏如( )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 )于贫贱,不汲汲( )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 )乎?衔觞( )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翻下列句子。

(1)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2)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3)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文中哪句话说明五柳先生是一位真正的隐士?4、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 5、赞中的哪句话与传文中的“不慕荣利”相照应?6、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课外阅读所知,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三、阅读《马说》,回答1~5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①故虽有名马 ②不以千里称也 ③才美不外见 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⑤策之不以其道 ⑥其真无马邪 2. 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理解填空。

①突出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的句子是: 。②叙述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

③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4.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的理解: 5.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必都答)。

①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会脱颖而出吗?②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我选第 题,我的看法是: 四、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1~5题。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弗之怠 ②门人弟子填其室 ③援疑质理 ④卒获有所闻 ⑤同舍生皆被绮绣 ⑥腰白玉之环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本文中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勤且艰?我的概括: 4. 文章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

6.《小石潭记》的古文词解,文学常识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w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

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编辑本段 译文 从小山东面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激发出的声音,(我的)心里感到很快乐。斩去竹子开出小道,往下看见一个小水潭,潭水格外清凉。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在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形成为坻、屿、嵁、岩。青色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呆呆地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互相玩乐。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时隐时现。

溪水两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树木环绕包围着,寂静空旷没有人烟,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记下当时情景就离去了。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清澈见底的潭水 编辑本段 注释 1从:自,由 。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鸣:发出声响。 7.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8.伐竹取道,伐:砍伐。

取:这里指开辟。 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见:看见。 11.水尤清冽(liè):潭水格外清凉,清澈。

尤:格外,特别。清冽 :清凉。

清,清澈。冽:寒冷。

12.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

以:用来。为:作为 13.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

近,靠近。 岸,岸边. 14.卷石底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卷(quán):弯曲。以:相当于连词“而”,表承接。

15.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形成了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岩:高出水面较大而高耸的石头。 16.青树翠蔓,蒙络(luò)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翠蔓,翠绿的藤蔓。 17.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来”。 18.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空:在空中。皆:全,都。

19.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形容词作状语,向下照射。

布:照映,分布。澈:透过。

20.佁然不动:(鱼影)静止呆呆地一动不动。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21.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了。俶(chù)尔,忽然。

远,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 22.往来翕(xī)忽:游来游去动作轻快敏捷。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

23.乐:逗乐。 24.潭西南而望:向潭水的西南方向望去 而,连词,连接状语和名词,不译,表修饰。

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 2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明灭,都是形容词作名词,或隐或现之处。斗折:像北斗星一样曲折。

蛇行:像蛇一样蜿蜒前行。 26.其岸势犬牙差互:势:形状。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牙一样。

差:交错。 其:那。

27.不可知:不能够知道。 28.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四周被竹子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寂寥:寂静寥落。悄怆,忧伤的样子。

邃,深远。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29.以其境过清:认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

以,因为。清,凄清。

30.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情况便离开了。 居:停留。

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而:表顺承。

去:离开。 31.吴武陵:信州(今重庆奉节一带)人。

7.【小石潭记的知识点,不管是哪来的,只要是词类活用一类的就采纳.】

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2.下见小潭.下: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下.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4.日光下澈.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澈 :形容词作动词,照到.5、俶尔远逝.远: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9.凄神寒骨.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寒冷.10.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感到快乐.12.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作为随从.从,跟从.13. 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14.近岸.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5]15.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形容词作量词,大约.。

8.《小石潭记》的重点知识都有什么

(1)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坻、屿、嵁、岩,形状各异,写出了潭的奇特可爱。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三句描写潭边景物。“蒙、络、摇、缀”观察入微,刻画精确。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特写游鱼,游鱼空游无依,实则旁衬水清。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写鱼的情态。

“佁然”“俶尔”“翕忽”写得惟妙惟肖。“乐”字写鱼,也是写人的心境。

(5)“潭西南面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明、灭,描写溪水因岸势曲折而时隐时现的状态,写得真切、形象。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笔意飘渺,引人遐想,“其岸”“其源”补述出“望”的对象。

(7)“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凄、寒、悄怆,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受。

O问题与方法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从小山丘向西边走一百二十步,隔着一片竹林,听见水的声音,非常悦耳,好像佩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一样,心中高兴而好奇,想看看究意是怎样的一片水,于是砍倒竹子,辟开一条道,这样就发现了隔着竹林的小石潭。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小石潭的全貌是: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部分,有的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四周树长得很茂密,高高低低,随风飘摇;潭水很清,有鱼儿游动。

3.“皆若空游无所依”与上文哪句话相呼应? 这句话与上文中的“水尤清洌'相呼应。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作者这样描写潭上景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①重点与难点 1.全文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总写小石潭全貌。写了竹、水、潭、石、树等。

第二部分2一3: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写到了小溪的走势。 第三部分(4):写幽静的环境,抒发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

第四部分(5):补充交待同行的人。 2课文的语言特点。

这篇课文的语言有以下特点:简洁而又丰富,细致而生动,用短句产生节奏感,读起来悦耳动听,字里行间还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因此,从语言上看,这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

3.如何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篇游记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因为被贬谪,作者的心请常常是忧伤悲凉,欲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

这种情感,从文中的“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造邃中可以看出。 但是,文中表现的又不完全是郁郁寡欢的心情,在抑郁忧愁的基调中,仍可见一些乐意,这从鱼儿“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中隐约可知。

9.语文文言文《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整理

……个人觉得应该好好看看书……

通假字汇总: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 : 通 "嘱",嘱咐。

具:通“俱”,全,皆。

具通俱“ 都”的意思

见通现 “出现”的意思

一词多义汇总:

以 来:属予作文以记之

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观 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景色: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词,由)

隶而从者(动词,跟从,跟随)

见 下见小潭(动词,显现,呈现)

明灭可见(动词,看见)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明灭可见(副词,可以)

差 参差披拂(形容词,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一 一片:一碧万顷

全,都:长烟一空

开 放晴:连月不开

打开:开我东阁门

开设,设置:旁开小窗

则 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

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于是,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极 极点:感极而悲者矣

穷尽:此乐何极

尽:南极潇湘

或 有时候:而或长烟一空

或许,也许:或异二者之为

为 心情:或异二者之为

做,为:全石以为底

空 天空:浊浪排空

消散:长烟一空

通 顺利:政通人和

通向:北通巫峡

和 和乐:政通人和

和煦:至若春和景明

其 那:其喜洋洋者矣

代词: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古今异义汇总:

全石以为底(古义为“以之为,以全石作为”,今义指“认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为“约,大约”,今常作能愿动词,可以)

崔氏二小生(古义为“年轻人”,今常作戏曲用语)

1.微 古义:没有. 例句:微斯人

今义:细小.

2.气象 古义:景象的变化. 例句:气象万千

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3.越 古义:及,到。 例句:越明年。

今义:越过。

4.制 古义:规模。例句:增其旧制。

今义:制度。

5.备 古义:完全,详尽。 例句:前人之述备矣。

今义:准备。

6.景 古义:日光。例句:至若春和景明。

今义:景物。

7.尝 古义:曾经。例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今义:品尝。

8.去 古义:指离去。例句:去国还乡。

今义指到、往。

9.作文 古义:写文章。例句:属予作文以记之。

今义:文章,文体

10.国 古义:国都。例句: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今义:国家。

11.集 古义;鸟停歇在树上。例句: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今义:集会,集体。

12.进 古义:在朝中做官

今义:向前向上移动,与“退”相对

13.退 古义:退居江湖

今义:向后移动,与“进”相对

虚词(之其以而于)(见一词多义)

10.文言文大全 小石谭记

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唐朝诗人柳宗元作品。

《小石潭记》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目录 原文 注释 译文 文言知识 一、与《记承天寺夜游》有异曲同工的句子 二、古今异义 三、一词多义 四、词类活用 五、特殊句式 六、写作特色 七、虚词的用法 写作背景 作者介绍 主旨 体裁介绍 课后习题探究 原文 注释 译文 文言知识 一、与《记承天寺夜游》有异曲同工的句子 二、古今异义 三、一词多义 四、词类活用 五、特殊句式 六、写作特色 七、虚词的用法 写作背景 作者介绍 主旨 体裁介绍 课后习题探究 展开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原。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

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注释 1从:自,由 。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行:走。

5.篁(huáng)竹:竹林。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质装饰品。

鸣:发出声响。 7.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8.伐竹取道,伐:砍伐。

取:这里指开辟。 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见:看见。 11.水尤清冽(liè):潭水格外清凉,清澈。

尤:格外,特别。清冽 :清凉。

清,清澈。冽:凉。

12.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

以:用。为:作为 13.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

近,靠近。 岸,岸边. 14.卷石底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卷:弯曲。以:相当于连词“而”,表承接。

15.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16.坻:水中高地。

17.屿:小岛。 18.嵁:不平的岩石。

19.岩:高出水面较大而高耸的石头。 20.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1.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22.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空:在空中。皆:全,都。

2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向下照射。

布:照映,分布。澈:透过。

24.佁然不动:(鱼影)静止呆呆地一动不动。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25.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了。俶(chù)尔,忽然。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26.往来翕(xī)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

27.乐:玩乐。 28.潭西南而望:向潭水的西南方向望去 而,连词,连接状语和名词,不译,表修饰。

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 29.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忽明忽暗。

斗:像北斗星一样曲折。蛇行:像蛇一样蜿蜒前行。

30.其岸势犬牙差互:势:形势。(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参差不齐。

犬牙:像狗牙一样。差:交错。

其:那。 31.不可知:不能够知道。

3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四周被竹子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寂寥:寂静寥落。

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远。

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33.以其境过清:认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以,认为。

清,凄清。 3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情况便离开了。

居:停留。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

而:表顺承。去:离开。

35.吴武陵:信州(今重庆奉节一带)人,唐宪宗元和初进士,因罪贬官永州,与作者友善。 36.同游者:共同游玩的人。

游:游玩。者:……的人。

37.龚古:作者朋友。 38.宗玄:作者的堂弟。

39.隶而从者:跟着同去的。 隶:附属,随从。

而:表修饰。 从:跟随,动词。

40.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译文 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清越响声,(我)很喜欢听。

(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

小石潭记文言文知识整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