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药服药常识

2021-10-18 综合 86阅读 投稿:美人颜

1.中药怎么煎药及服药

煎煮汤药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制剂形式,煎药用水和火候都有一定要求。用水必须洁净,一般可用清澈的泉水、河水及自来水,井水则须选择水质较好的。煎药时先用适量水在容器内浸药令匀,用水量应以淹没药物或稍高为度。至于火候的控制,则主要取决于不同药物的性质和质地,通常发散药及其他芳香性药物都应避免久煎,应当用“武火”迅速煮沸数分钟后改用“文火”略煮即可,以避免久煮而致香气挥散,药性损失。而补益滋腻药物则大多可以较久煎煮,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药力完全。其他如贝壳、甲壳、化石及多数矿物药入汤更宜久煮。在一个处方中如果各个药物的性质和质地有显著差别,就应当分别先后,次第煎煮,其中的芳香药等则须待矿物、贝壳及某些根类药物先煮沸约10分钟后再放入。有些粉末状药物及细小的植物种子,可用纱布包裹煎煮,使不致浮散,以便饮服。若处方中有不宜煎煮的药物,可另行溶化(如芒硝)然后同煎取的其他┮夯旌稀?/P>

方剂中的液态药物(竹沥、姜汁等)亦不入煎,与其他药液混合即得。较贵重的药物(如人参、三七、川贝母)通常多制成散剂与煎得的其他药物药液同服。胶质药物如鹿角胶、龟板胶等则当另行烊化然后混合其他药汁服用。服药方法,汤剂都宜于温服;发散风寒药最好是热服;呕吐或药物中毒,宜小量频服;用从治法时,也有热药冷服或凉药热服的。丸、散等固体药剂,除特别规定以外,一般都用温开水吞服。眼药时间,也必须根据病情和药性而定。一般说来,滋补药宜在饭前服;驱虫药和泻下药大多在空腹时服;健胃药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宜于饭后服;其他药物一般也宜在饭后服;而安眠的药物则应在睡前服。无论食前或饭后服药,都应略有间隔,如饭前后1~2小时左右,以免影响疗效。

一剂中药,一天通常服三次。病缓可服二次;而病重病急的可隔四小时左右眼药一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利千顿挫病势。在应用发汗、泻下等药时,若药力较强,要注意病者个体差异,一般以得汗、泻下为度,适可而止,不必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

2.中药怎么煎,服药时要注意什么

中药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临床治疗的需要,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科学的中药剂型体系。

众所周知,临床疗效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正确的煎服方 法可以确保中药有效的治疗作用,减轻或者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因此,历代医家无不重视中药的煎服法,处方之末,必定“书其服饵之节”,这个“服饵之节”就 是煎服中药的注意事项。 一、煎药1、煎药容器 一般用砂罐或搪瓷容器,不用铁质器具,以免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药效。

容器大小要适宜,煎药时还应加盖,防止有效成分挥发和煎液量减少。2、用水 中药汤剂均以水为溶剂进行煎煮,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含矿物质及杂质少,一般生活饮用水皆可用来煎药,用水应根据药物的重量、药物质地、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等因素而定,加水量的多少对煎出量及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都有重大影响。

传统加水量一般以浸泡后淹没药材2-3厘米,二煎时浸面与药材表面相 平为度,水应一次加足,不能中途加水,更不能煎干了加水重煎。3、浸泡 中药煎前浸泡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解,还能缩短煎煮时间,避免中药有效成分耗损或破坏过多。

一般煎前药物宜用冷水浸泡,其中花茎叶宜浸20-30分钟,根、根茎、种子、果实宜浸泡50分钟,一般药剂以浸泡45分钟为宜。4、煎煮火候及时间 中药煎煮一般用武火(大火)煎至微沸,再用文火(小火)煎煮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煎煮时间是以文火(小火)时间计算的,解表药多第一煎10至15分 钟,二煎10分钟,不宜久煎,滋补药多煎30分钟至40分钟,一般性药多煎20至25分钟。

一些质轻漂浮水面的药物,在煎熬至水沸后,最好翻动一下,便于 充分提出药性。 在中医临床上,某些药物还有特殊的煎法,在药方中医生都会注明。

(1)先煎药: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有毒性药物亦需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

(2)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

如钩藤所含的藤碱, 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

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 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 (3)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

常见的有车前子,旋覆花等。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

旋覆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服: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

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6)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

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7)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

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又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黄面等。

5、煎煮次数及取药 为了充分利用药材,更好发挥药效,一般中药煎煮两次,滋补药物可增加一次,中药煎好后用纱布过滤并混合,取汁总量约200-300毫升。 二、服药1、给药时间 一般药物宜在进食前1小时或进食后2小时服用;急性病可随时多次给药;滋补药和开胃药宜饭前服;消食异滞药和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宜饭后服;安神药和润肠通便药宜睡前服;祛虫攻下药宜清晨空腹服用;调经药宜在来经行前数日开始服用;解表发汗药可随时服用;特殊药物的服用时间应遵医嘱。

2、给药方法 一般病证每日中药一剂,每剂二煎或三煎;急症、高热和危重病人酌情每日2-3剂或遵医嘱;发汗药和泻下时应中病即止;呕吐病人宜少量频服或先服少量姜汁后在服;病在口腔或咽喉者宜缓慢频服或随时含服。3、服药温度 一般药物宜温服,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凉服,凉血止血药宜冷服,发汗解表药宜热服。

3.中医知识,熬药常识

中药的煎法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

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

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中药的服法: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4.中药的熬法和注意事项

熬中药的过程是使药物有效成分充分进入汤里,所以常用沙锅。

即使是煎二汤药,也要一定温度和时间。但可以用微波炉热煎好的汤药,喝时要搅拌,小心受热不均烫着。

■ 选取好煎药器皿■ 作好准备工作■ 准确掌握火候■ 用妥药引 服好药液中药汤剂是中医最常使用的一种剂型,因为它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便于加减应用,所以能全面、灵活地适应各种病证。但是如果煎法不当,服药方法不科学,也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为了充分发挥中药汤剂的治疗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下面我们对煎药的容器、次数、温度、药引、禁忌以及服药后的注意事项等,作比罗详细的介绍。● 选取用什么样的器皿煎药最好?煎药时最好用陶器、砂锅、不锈钢器皿等,切忌用带油垢的锅、铁锅、铝锅和其它金属器皿。

因为油垢中可能含有致癌物----3、4苯并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铁器可以和汤药中的鞣质、油脂、生物碱、蒽醌类、香豆素及其甙等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服后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煎药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煎药前要先检查药物是否有发潮霉变或虫蛀变质,然后用冷水将药剂浸湿,过几分钟后加入适量的冷水煎熬。

放入的冷水一定要清洁,没有杂质。头煎放入的冷水应超过药剂面两寸左右,二煎、三煎水量的酌减。

● 煎中药应掌握什么样的火候?煎药时在药液未沸前宜用急火,沸后改用文火,以防中药很快熬干,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未能溶解出来而影响药效。煎熬时最好经常搅拌,让药液充分煎好煎透。

清热、解表药煎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头煎沸后再煎20分钟,二煎、三煎沸后再煎15分钟即可。补益药宜慢火久煎,大约40---60分钟。

● 煎好的药液如何处理,注意事项是什么?1、煎好的药液一定要用 子过滤,每煎大约150---200亳升,混合后分次服用。如药液太多,可将混合的药液再次煎熬,浓缩后再服用。

切忌服用煎糊的中药。室温高时,注意煎好的中药汤也容易变馊变质。

另外,服药用的碗杯要及时清洗。2、每次煎药后,应立即将锅见内的药垢清洗。

3、药剂内,凡注明“先煎”、“后下”、“溶化”、“冲服”、“布包”的药要特别注意区别:介壳类(如海蛤类、生牡蛎等)、矿石类(如生石膏、生牡蛎等)、毒性药物(如川鸟、草乌……)等,需先煎10---15分钟,后再入其它药;气味芳香易挥发的药(如砂仁、佩兰等)要在其它药煎好前5---15分钟再放入;易溶化的药(如阿胶、鹿角胶等)应用煎好的药液溶液或将药隔水蒸化;冲服药(如三七粉、冰片等)可用煎好的药液送服;包煎药(如旋复花、车前子等)宜用布包好再放入锅内同煎。● 贵重的药如何煎熬?贵重中药如人参、西洋参、冬虫夏草、灵芝等应另煎,时间要长一些,大约1小时左右。

● 如何服用汤药?如果没有特殊医嘱,最好每日口服2次(早、晚)或3次(早、中、晚),以3次的效果更好一些。三煎后的药汤中,仍可含有20%左右的有效成分。

日服3次,有助于使血液中维持一定水平的药物浓度。有些药物对胃肠有刺激作用,最好在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服用,或者饭后间断多次服用。

● 为什么不可忽视“药引”的重要性?有很多中药用“药引”同服更为合适。“药引”有利于引导其它药直达病所,使中药发挥更充分的作用。

常用的“药引”有以下几种。蜂密:味甘补中,润肠通便,润肺除燥,健脾解毒,可冲水调服,适用于治疗肺热咳嗽、阴虚久咳、习惯性便秘等一类中药。

米汤:适合具有补气健脾、养胃益肠、利膈利咽、生津止渴、利尿祛湿等功用的中药以调和诸药,起协调作用并可减轻难以消化吸收的矿石类、贝壳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姜汤:“宣肺气而解郁调中,畅胃口而开痰下食”,可和中止呕、温中祛湿,适合具有治疗风寒表证、肺虚咳喘、脾胃虚寒、呕吐呃逆等功用的中药。

生姜3---5片水煎取汤。枣汤:味甘益脾,益气养血,可缓和药性,解毒,生津,止泻,补脾和胃,增强脾胃功能。

适合具有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等功用的中药。大枣5---10枚水煎取汤。

温黄酒:可增药力,因为有些药物的有效成分是酒溶性成分。● 中药无毒副作用的说法对吗?为什么?中药无毒副的说法较为流行。

其实,凡“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一些有毒中草药如雷公藤、防已、鱼胆、木通、厚朴、细辛、草乌、苦参、牵牛子等长期应用或过量服用,传统引起肾毒性反应。

近期报道,中草药引起肾损伤54例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患者有不同的程度的多尿、夜尿增多、脱水、烦渴、恶心呕吐、乏力或水肿、少尿或无尿、轻度蛋白尿、管型尿、血尿、糖尿、高血压等症状。研究表明,木通、厚朴、细辛中含有马兜玲酸可导致肾小管病变。

雷公藤含有多种生物碱和双萜类三环氯化物及细胞类烷化剂,毒性大,可致心、肝、肾、神经等多系统疾病。其中肾毒性可引起肾小管变性或坏死、中毒性肾病、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急性肾衰。

在214例雷公藤中毒者中,死亡64例,其中44例死于急性肾衰。

有人报告,有7例病人服木通60克以上,7---10日内死于急性肾衰。中成药引起的过敏反应,以过敏性皮炎最常见,多为局部瘙痒、灼热,或大片红色斑疹,甚至伴有发热、胸闷、恶心呕吐、烦躁不安,严。

5.如何正确的煎中药服药

药材冲洗 大多数中药材都有灰尘和杂物,为此在煎煮前宜先用水快速冲洗,以除去灰尘杂物。

如药材中有花、叶、果及肉类药材的,需要将其淘洗。 煎煮容器的选用 首选用砂锅、砂罐来煎煮中药,其次也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忌用铁、铜、铅等金属容器。

煎煮前浸泡 清洗后可将药材浸泡20~30分钟,以利于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而种子、果实为主的药材可浸泡时间长些;夏天气温高时,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 煎煮的用水量 煎煮药材时加水量一般以淹过药材表面2~3厘米为宜,质地坚硬的如何首乌、白芍等加水量可多些,质地疏松的药材如蒲公英、藿香加水量只需淹没药材即可。

煎煮的先后次序 一般情况下,中药材可以同时入煎,但有时需要特殊处理。标有“先煎”的药材如磁石、牡蛎等矿物药、贝壳类药物,应先放入锅中煎约30分钟,再与其他药物同煎;标有“后下”的药物应在其他药物煎煮得差不多时投入,只需煎沸几分钟即可;标有“包煎”的药材需用纱布包裹后煎煮。

煎煮火力与时间 一般药物未沸前用大火煎煮,沸后用小火使药物保持微沸。如果是发汗药如麻黄、桂枝等及芳香性药物如藿香、佩兰等,一般用大火煮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10~15分钟。

如果是骨角类药如龙骨、贝壳类如牡蛎及补益药人参、白术等,一般用文火久煎。 服用时间 于饭前或饭后1小时服用汤药,以免影响药物与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药效的发挥。

煎好的中药汤剂一般应温服,但如果是寒证时宜热服,热证时应凉服。 服用技巧 为了避免浪费,建议一剂中药煎煮2~3次,一日服用3次。

如果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少量频服,可减少对胃部的刺激,不致药入即吐。 服用方法 如果药方中有人参时,应当将其另外单独煎煮,再同服,以免造成浪费;阿胶之类的含胶质类的药材另加清水熬融,再与其他药汁兑服;如方中标有“冲服”的,可用煎好的药液或开水冲服即可。

6.煎煮中药常识有哪些

煎药的正确程序

先把药物放入锅里,然后加入凉的饮用水,浸泡20~3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物,将药锅放在火上用中火煎煮。一般情况分两次煎煮,第一次煎煮后,把药液倒出150~200毫升,叫头煎药:然后,再加温水适量(若药渣放凉再煎煮时应放凉水),进行第二次煎煮,叫二煎药。有时也可以再加水,煎煮第三煎,或是第四煎。这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去做。

如何计算煎药的时间

从水开后算起,分为三种情况:

(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左右。

(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

(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30分钟。

为什么某些饮片在煎煮时要“后下”

芳香类药物,含有容易挥发的成分,煎时间长了损失药效,所以要等其他药煎好之前5分钟放入锅内,后下药一般由药房包好并注有“后下”字样。

含有芳香性及挥发油的药材,如:桂枝、薄荷、佩兰、白蔻仁、砂仁、肉桂、沉香等,皆属轻清发散药,有效成分容易随水蒸气扩散掉。例如薄荷若煮的时间太长,药液中薄荷油及薄荷醇的含量必将减少,直接影响功效。

有些饮片所含有效成分能迅速溶解在水中,如:钩藤、大黄、番泻叶、青蒿、徐长卿等,这类药如果久煎,其化学成分可能发生变化。如大黄煎久了,所含的蒽醌类化合物就会被破坏,而降低了泻下的功效,而钩藤如果煎煮的时间超过二十分钟,其降血压的作用明显降低。

7.中草药煎剂服用方法.有哪些种

不能用微波炉熬中药。

熬中药的过程是使药物有效成分充分进入汤里,所以常用沙锅。即使是煎二汤药,也要一定温度和时间。

但可以用微波炉热煎好的汤药,喝时要搅拌,小心受热不均烫着。 ■ 选取好煎药器皿 ■ 作好准备工作 ■ 准确掌握火候 ■ 用妥药引 服好药液 中药汤剂是中医最常使用的一种剂型,因为它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便于加减应用,所以能全面、灵活地适应各种病证。

但是如果煎法不当,服药方法不科学,也会影响药物的疗效。为了充分发挥中药汤剂的治疗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下面我们对煎药的容器、次数、温度、药引、禁忌以及服药后的注意事项等,作比罗详细的介绍。

● 选取用什么样的器皿煎药最好? 煎药时最好用陶器、砂锅、不锈钢器皿等,切忌用带油垢的锅、铁锅、铝锅和其它金属器皿。因为油垢中可能含有致癌物----3、4苯并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铁器可以和汤药中的鞣质、油脂、生物碱、蒽醌类、香豆素及其甙等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服后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 煎药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煎药前要先检查药物是否有发潮霉变或虫蛀变质,然后用冷水将药剂浸湿,过几分钟后加入适量的冷水煎熬。放入的冷水一定要清洁,没有杂质。

头煎放入的冷水应超过药剂面两寸左右,二煎、三煎水量的酌减。 ● 煎中药应掌握什么样的火候? 煎药时在药液未沸前宜用急火,沸后改用文火,以防中药很快熬干,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未能溶解出来而影响药效。

煎熬时最好经常搅拌,让药液充分煎好煎透。清热、解表药煎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头煎沸后再煎20分钟,二煎、三煎沸后再煎15分钟即可。

补益药宜慢火久煎,大约40---60分钟。 ● 煎好的药液如何处理,注意事项是什么? 1、煎好的药液一定要用 子过滤,每煎大约150---200亳升,混合后分次服用。

如药液太多,可将混合的药液再次煎熬,浓缩后再服用。切忌服用煎糊的中药。

室温高时,注意煎好的中药汤也容易变馊变质。另外,服药用的碗杯要及时清洗。

2、每次煎药后,应立即将锅见内的药垢清洗。 3、药剂内,凡注明“先煎”、“后下”、“溶化”、“冲服”、“布包”的药要特别注意区别:介壳类(如海蛤类、生牡蛎等)、矿石类(如生石膏、生牡蛎等)、毒性药物(如川鸟、草乌……)等,需先煎10---15分钟,后再入其它药;气味芳香易挥发的药(如砂仁、佩兰等)要在其它药煎好前5---15分钟再放入;易溶化的药(如阿胶、鹿角胶等)应用煎好的药液溶液或将药隔水蒸化;冲服药(如三七粉、冰片等)可用煎好的药液送服;包煎药(如旋复花、车前子等)宜用布包好再放入锅内同煎。

● 贵重的药如何煎熬? 贵重中药如人参、西洋参、冬虫夏草、灵芝等应另煎,时间要长一些,大约1小时左右。 ● 如何服用汤药? 如果没有特殊医嘱,最好每日口服2次(早、晚)或3次(早、中、晚),以3次的效果更好一些。

三煎后的药汤中,仍可含有20%左右的有效成分。日服3次,有助于使血液中维持一定水平的药物浓度。

有些药物对胃肠有刺激作用,最好在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服用,或者饭后间断多次服用。 ● 为什么不可忽视“药引”的重要性? 有很多中药用“药引”同服更为合适。

“药引”有利于引导其它药直达病所,使中药发挥更充分的作用。 常用的“药引”有以下几种。

蜂密:味甘补中,润肠通便,润肺除燥,健脾解毒,可冲水调服,适用于治疗肺热咳嗽、阴虚久咳、习惯性便秘等一类中药。 米汤:适合具有补气健脾、养胃益肠、利膈利咽、生津止渴、利尿祛湿等功用的中药以调和诸药,起协调作用并可减轻难以消化吸收的矿石类、贝壳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姜汤:“宣肺气而解郁调中,畅胃口而开痰下食”,可和中止呕、温中祛湿,适合具有治疗风寒表证、肺虚咳喘、脾胃虚寒、呕吐呃逆等功用的中药。生姜3---5片水煎取汤。

枣汤:味甘益脾,益气养血,可缓和药性,解毒,生津,止泻,补脾和胃,增强脾胃功能。适合具有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等功用的中药。

大枣5---10枚水煎取汤。 温黄酒:可增药力,因为有些药物的有效成分是酒溶性成分。

● 中药无毒副作用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中药无毒副的说法较为流行。其实,凡“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

一些有毒中草药如雷公藤、防已、鱼胆、木通、厚朴、细辛、草乌、苦参、牵牛子等长期应用或过量服用,传统引起肾毒性反应。近期报道,中草药引起肾损伤54例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患者有不同的程度的多尿、夜尿增多、脱水、烦渴、恶心呕吐、乏力或水肿、少尿或无尿、轻度蛋白尿、管型尿、血尿、糖尿、高血压等症状。

研究表明,木通、厚朴、细辛中含有马兜玲酸可导致肾小管病变。 雷公藤含有多种生物碱和双萜类三环氯化物及细胞类烷化剂,毒性大,可致心、肝、肾、神经等多系统疾病。

其中肾毒性可引起肾小管变性或坏死、中毒性肾病、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急性肾衰。在214例雷公藤中毒者中,死亡64例,其中44例死于急性肾衰。

有人报告,有7例病人服木通60克以上,7---10日内死于急性肾衰。

中成药引起的过敏反应,以过敏性皮炎最常见,多为局部瘙痒、灼热,或大片红色斑疹,甚至伴。

8.煎药服药方法什么要求

服药次数,汤剂一般是一日1剂,将两次或三次煎煮之药液合并,分2~ 3次温 服;但急病重证,或顿服以使药力集中,或一日多次服、煎汤代茶频服,以使药力 持续,甚至一日连服2剂,以加强疗效。

慢性病用丸、散、膏、酒等剂型时,一般一 日服2 ~ 3次。月艮用汤药,大多采取温服,但也有例外,如治疗热i正可以#药冷月艮,治 疗寒证可以热药热服,意在辅助药力;若病情严重时,可能发生服药后呕吐的“拒药” 反应,此时则应寒药热服,或热药冷服,以防邪药格拒。

服药剂量,使用峻烈的药物 以及有毒性的药物时,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取效即止,切勿过量,以免发生中 毒反应或耗伤人体正气。此外,对于服汤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者,可在药液中加入少量 姜汁,或用鲜生姜擦舌,或咀嚼少许陈皮,然后再服汤药,或采用冷服,小量频服的 方法。

9.中药的服用方法

一.服用中药的时间:补养药与健胃药应饭前服用,增加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率。

辛辣而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的刺激。驱虫或攻下药适宜在空腹时服用,以增强药效。

治疟疾时宜在发作之前服药,用安神药时应在临睡前服药,急性病者应不拘时间尽快服药。 二.服药的次数:一般每日服药2~3次,维持疗效者改为每日一次,有的一日多次或煎汤代茶,不拘次数。

三.一般中药煎剂以温服者多。根据病情及治疗的需要也有采用冷服用于热症者,采用热服用于寒症者。

四.药饮选择:一般用白开水送下,因呕吐而服药困难者,可饮姜汁,药液中加白糖或矫味剂。送服消淤活血剂,增强药效以黄酒为饮。

五.忌口:一般在服药期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的食物。皮肤病及疮伤应忌食鱼虾腥食物和刺激性食物等。

作者:贾海忠(医学博士)。

中药煎药服药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