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陋室铭文学常识
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
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
根据古文体的分类, "铭"是应用文。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题意,即对陋室进行歌颂,内接内容,即对陋室内的人的高尚品德进行歌颂。
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这一点与《爱莲说》颇为相似。①斯、是:均为指示代词。
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②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
德馨,意指品行高洁。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③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④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
这里借指不学无术之人。⑤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⑥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⑦丝竹:弦乐、管乐。
此处泛指乐器。乱耳,使听力紊乱。
⑨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⑩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11]子云:汉代的扬雄(前53—18)的字。
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12]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
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和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消极循世、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
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但《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
所以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文章一韵到底。
从线索看,《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开头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衬"惟吾德馨"。这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文章借助陋室说理,以抒情的笔调表明作者高洁的品格,事中见理,景中显情,诚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这样就把作者的闲情逸事,居室美景写得含蓄生动而意韵悠远。
文章巧于用典。如借“诸葛庐”、“子云亭”以自况,且引孔子之语——“何陋之有?” 说明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总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标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业律已,表现为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惟其如此,我们与其视其为一篇阐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说这是一首赞颂陋室以显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诗。
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触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2. 陋室铭爱莲说文学常识
《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作品,是一篇议论散文.北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于都县)罗岩,有诗刻石.后来沈希颜在雩都善山与建濂溪阁,请周敦颐题词,周敦颐作〈爱莲说〉相赠,表明了他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赞赏.“说”是古代文体之一.
《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
3. 求陋室铭的重点知识归纳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1)。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斯(3)是陋室,惟(4)吾德馨(5)。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8)谈笑有鸿儒(6),往来无白丁(7)。
可以调素琴(8),阅金经(9)。无丝竹(10)之乱耳(11),无案牍(12)之劳形(13)。
南阳(14)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5). 孔子云:“何陋之有?”(16) 注解 (1)在:在乎、在于,动词。 (2)名:这里用为动词,著名、闻名。
(3)灵:灵异,有灵气。 (4)斯:指示代词,此,这。
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5)惟:介词。
表原因。 (6)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吾,我。
(7)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鸿:大。 (8)白丁:本指科举时代没有功名的人,这里与“鸿儒”对举,泛指不学无术的平庸小人。
通俗讲为没有学问的人。 (9)调(tiáo)素琴:调,原指调弄,这里指弹奏。
弹奏闲雅的古琴。素:不加装饰的。
(10)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一说《金刚经》 (11)丝竹:琴、瑟、萧、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2)乱耳:扰乱。 (13)案牍:dú。
指官府公文。 (14)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劳,使……劳累。
(15)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杨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17)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8)铭:古代的一种文体,刻在石碑或器物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记录行为,也可以用来提醒,激励自己的文字。 (1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20)上(苔痕上阶绿):长到。古今异义: 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 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 调:古义(调弄)今义(调动) 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 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
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蔓上。
绿,名词作动词,变绿。 草色入帘青,青,名词作状语,使……变青。
惟吾德馨,馨,名词活用为动词,道德美好高尚。 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一词多义:1.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不译:无丝竹之乱耳 ②倒装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2.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3.是: ①判断词,是:斯是陋室 ②这个、那个:当是时(《口技》) 4.名: ①著名:有仙则名 ②名词作动词: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文言句式: 倒装句 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 孔子云:“何陋之有” (出自《论语·子罕》)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联)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这是一对对联。[编辑本段]作品主题、立意以及主题思想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 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
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全文81字,可说是字字写陋,又字字透着不陋。
开篇16字,为全文写不陋奠定了基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表面看来,“仙”与“龙”是为山、水增色彩,实则是喻陋室之主。
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鸿儒”、“金经”、“素琴”,不单从交往、学习、愉悦几方面描写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鸿、金、素”三字内涵之丰富,也是与陋无缘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无案牍之劳形),也不是荣华富贵(无丝竹之乱耳),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
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我们说这不但不过分,更突出了陋室主人“安贫乐道”之心,所以说“何陋之有”。 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
4. 陋室铭文学常识
[编辑本段]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和作者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0八。
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
唐代大诗人、文学家、哲学家。 刘禹锡文名遐迩。
唐贞元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授监察御史。后经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他和柳宗元交谊颇深,人称“刘柳”;后与白居易唱和甚多,亦并称“刘白”。据史载,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他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及安徽和州县通判。按王朝规定,他应住衙门内三间三厅之房。
但是,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认为刘禹锡是被贬之人,便给他小鞋穿,安排他到城南门外临江的三间小房居住。对此,他毫无怨言。
刘禹锡是个文人,于是就根据住地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门上。 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之,甚为恼火,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把住房面积减去一半。
此房位于德胜河边,岸柳婆娑。刘禹锡见此景色,更是怡然自乐。
于是,他又撰写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闻讯后,下令撵刘禹锡搬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
半年光景,刘禹锡的“家”被折腾了三次。他在愤激之中,有话如鲠在喉,倾吐为快,一气呵成,写成了《陋室铭》,并请人(这人就是柳公权)碑刻竖于门外。
(节选自《应用写作》学术月刊1995年第11期《刘禹锡和他的“陋室铭”》)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772-842),唐代汉族人,冒称中山刘氏,洛阳人,字梦得 。刘禹锡出生在嘉兴,祖坟原在洛阳北邙,后因地峡不可依,所以后来改葬于荥阳(今郑州荥阳)。
刘家世居洛阳,中原战乱,他父亲徙家江南,刘禹锡生于江南,其父死后,他扶棺返里,同时他母亲也从江南返回洛阳,此后可能在荥阳住了一段时间。集异记中有刘禹锡“贞元中寓居荥泽”之说。
刘禹锡一生坎坷,四处漂泊,直到晚年,才居于洛阳,后逝于洛阳。刘禹锡说自己是“客居江南”,称自己是“雒客”,称“洛阳旧有衡茅在”,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可见,他在嘉兴、荥阳、洛阳都安过家。若联系到他祖籍洛阳,还是认为称他为洛阳人比较合理。
也有一说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因为刘邦是彭城人,彭城乃刘氏郡望所在而已,如韩愈之于昌黎。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具体是什么身世,我们目前还没有得到考证。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
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
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
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
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其诗现存800余首。
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
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5. 《陋室铭》文言知识汇总
原发布者:精品教育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唐)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气。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入竹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都很简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孔子说:“(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释:
题目:选自《全唐文》卷608。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韵。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在(zài):在于,动词。
2.名(míng):出名,著名,这里指因。而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3.灵(líng):名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4.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斯:这。是:表示判断。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12.⒋无丝竹之乱耳( 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
6. 陋室铭,爱莲说的各种文学常识
1、谈笑有鸿儒 鸿:古义:大
今义:鸿雁
六、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 名:有名(出名、闻名)
2、无丝竹之乱耳 乱:干扰(扰乱、使……乱)
七、一词多义
八、重点词语解释
1、谈笑有鸿儒 鸿:大
2、无案牍这劳形 形:形体、身体 案牍:官府公文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调弄,这里指弹。
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灵验,神奇
6、斯是陋室 斯:指示代词,此,这
7、往来无白丁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阅金经 金经:佛经
9、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本指弦乐器 竹:本指管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