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常识大全

2022-11-21 综合 86阅读 投稿:尘暮夕

1. 高中经济学知识总结

高考政治主干知识导学(经济学常识)⒈商品和商品经济本部分是整个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由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三部分内容组成。

商品包括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货币包括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纸币的产生和发展:价值规律包括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把握商品概念还要注意物品和商品转换的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除了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定义外,还要明确它们与商品的关系,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的非本质属性,因此,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因此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价值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的对立表现在:含义不同;同商品的关系不同,在交换过程中二者必须分离,不能兼得,商品生产者要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要获得使用价值,必须让渡价值;它们的统一表现在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主要是考查使用价值、价值、商品三者之间的关系,另外,当前企业要面向市场、重视产品质量,其经济学依据也在这里。

商品的价值量涉及三对概念之间的关系: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和商品价值总量。这三对关系是复习时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一定要彻底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加以巩固。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如同商品、价值等概念,都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对于货币的职能,重点把握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要把握:为什么;表现形式,价格和交换价值的区别,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流通手段要把握:商品流通:表现形式,支付手段与流通手段的区别。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需要储备的学科知识包括现象、原因、影响、对策以及纸币的发行规律等。 关于价值规律,重点把握价值、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区分决定和影响作用的不同,还需要把握其与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交易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

此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实施“走出去战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经济结构调整等热点问题都与价值规律的作用有直接关系。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本部分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两部分内容组成,具体包括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的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把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需要区分公有制与所有制、公有与国有、主导与主体三对概念,虽都是一字之差,含义却大不相同。

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有重大创新,需要予以特别关注。其中,我国的分配制度也根据十六大精神有所更新: (1)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对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要掌握其各点是什么、为什么,这对于我们观察市场经济中的现象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要能够记忆、理解和应用,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以后,对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认识和把握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国家宏观调控要掌握的内容主要是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和手段。

教材对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进行了修改,复习时学生也要注意。 3.企业和经营者 本部分由企业是巾-场的主体和企业的经营者两部分组成,具体包括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关于企业这一知识点,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容易在企业和市场主体的关系上出现偏差: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都是市场主体,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不要误解为只有企业才是市场主体;正确理解企业法人和法人代表,不要把法人代表误认为“法人”。 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不同点和共同点,股票价格的公式在教材中虽然是以小字出现的,也要认真阅读,弄清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

要侧重从国企改革的角度去把握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包括改革的重要性、方向、方针、改革进程发展的情况等。另外,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务院机构改革专门设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对它的主要职责要有所了解。

在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上,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去把握;宏观上需要进行两个根本性转变:微观上除了教材所说一靠技术、二靠管理以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如扩大规模、面向市场、名牌战略、搞好服务、正当竞争、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等。 关于企业经营者的素。

2. 经济常识复习要点

一、经济常识复习提纲(001~054)

001、商品的含义、判断标准

002、商品经济的含义、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条件、类型

003、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004、价值的含义、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特有属性、固有属性、本质属性

005、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以及实际运用

006、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使用价值量、价值总量的关系

007、为什么说商品生产者要千方百计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008、货币产生的四个过程以及产生的根本原因

009、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是如何决定的?

010、“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如何理解?

011、货币的五种职能,各自的含义、为什么具有这些职能,如何执行这一职能?

01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013、纸币的含义、产生

014、我国人民币的发行权、发行机构、主币和辅币

015、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决定(价格总额、流通速度)

016、货币实际购买力的决定

017、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是什么?

018、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关系

019、物价上涨的因素

020、对待金钱的态度

021、价值规律的含义、特征、内容、表现形式

022、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什么?如何遵循价值规律?

023、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024、什么是公有制?

025、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什么?

026、为什么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性质判断——73页)

027、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什么?

028、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这一主体地位?

029、国有经济的含义、作用、如何发展国有经济?

030、集体经济的含义、集体经济的优越性

031、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及其优越性

032、什么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033、我国现阶段的几种非公有制经济(各自的含义、性质、基础)

034、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以及如何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

03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必然性是什么?如何坚持?

036、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样一个原则?

037、我国的其他分配方式是什么?如何判断?

038、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其必然性是什么?要进行分配制度的改革?

039、狭义的市场和广义的市场的含义

040、市场经济的含义

041、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含义、根本决定因素、表现、重要性)、竞争性(含义、存在原因、怎样进行竞争)、法制性(含义、作用、怎样做/态度)和开放性(含义、决定条件)等一般特征以及内在关系

042、宏观调控(市场调节的缺陷和不足)——⑴、what:含义、目标、任务;(2)、why:必要性(不是万能的、有缺陷和不足、二者结合);⑶、how: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的含义以及表现、法律手段的含义以及作用、行政手段的含义特点和要求)、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04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what:特征/why:意义/how:从四大支柱入手

044、从分配制度的角度谈谈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045、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046、什么是市场主体,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什么?

047、企业的含义、作用和设立程序

048、什么是企业法人?企业、企业法人、公司等区别

049、企业的分类

050、公司的含义、分类。

051、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和联系

052、什么是股票、股东、股息,股票价格的计算

053、股份制的含义、性质判断、国家或集体控股的意义

054、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地位、重要作用以及存在问题(为什么要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发展?

。.

3. 高中经济学常识归纳(旧人教)

1.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

2.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3.货币的职能。

4.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与流通中货币的关系。 5.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的结合。

6.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 7.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8.双层经营机制与农村重新走向联合经营(合作)。 9.我国分配制度的必然性,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原则。

10.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11.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作用。

12.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地位。 13.国家的宏观调控,尤其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14.共同富裕。 (二)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价值是商品所独有的,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是商品就必有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不可缺少的,如果假冒伪劣就不能视为商品。 3.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无直接关系,但存在间接关系,将会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的影响。

商品的价值量有单位商品价值量和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之分,但多数情况下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要注意分清。 4.如果 l 只羊 =10斤大米成立,这是不考虑供求关系变化情况下,得出价值相等。

等式的右边是等价物,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买与卖同时进行,即W—W。 5.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可以是一般等价物,也可以是货币,这时买与卖分离。

货币产生后,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即W—G—W。 6.纸币不能执行价值尺度,也没有贮藏手段职能。

除执行价值尺度外,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纸币不是观念中的货币,是货币符号。

假币不是纸币。 7.价值的表现:交换价值、等价物、一般等价物、价格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

8.流通中所须的货币量是指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由于货币是指金银贵金属货币,因此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指的就是金属货币量。

9.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

10.价格变化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根本性的因素(决定因素)是价值。 (或者说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在坚持价值决定价格的前提下考察供求关系的影响。

供求关系直接影响价格的变化但不是决定因素。在货币价值一定的条件下考虑 ,除价值的决定与供求关系的影响,还有政策因素、纸币的发行、人们的购买心理等。

11.等价不是价值与价格相等或完全一致,而是相符。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因此三个作用都基于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违背价值规律的表现,结果就是受惩罚或遭淘汰。 12.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1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而不是主导。

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是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一个方面表现。另一方面就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不是对所有行业所有部门而言的,不同行业和部门可以有所不同。 14.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再简单地划作是非公有制经济。

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要具体分析,其中国有集体成分仍然是公有的,国有集体控股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它体现了公有制的优越性。股份制是资本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股份制经济必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但股份制企业不一定有公有制成分。 15.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地位不平等,但其市场地位是平等的。

16.合法的劳动收入有:不同所有制企业(含国有)中的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管理收入、技术收入等。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主要是指因资本金生息的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股息红利、购买债券的利息、房地产租金等。

凡消耗人的体力和脑力所获得的个人合法收入都受保护。按生产要素分配,资金、技术、管理、信息、劳动力、土地房屋(用于生产)等都可以成为生产要素。

按劳分配侧重公平,按生产要分配侧重效率,但不能说。

4. 选修·经济学常识 知识点归纳 最高分悬赏

《经济学常识》学案(完整归纳版)专题一 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1、斯密的理论贡献(1)斯密的理论产生的背景18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的加速、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和科技进步的加快,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加快发展。

但受重伤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束缚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观念和政策依然存在。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理论上的支持。

(2)斯密的经济学目的及财富的含义①斯密的经济学目的一是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二是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②财富的含义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它只能来自生产领域。

(3)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斯密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他的观点看到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的。

但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4)斯密的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理论①斯密的阶级结构理论,斯密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将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②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他认为“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科学地揭示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他的“工人得到了自己的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的观点掩盖了三大阶级之间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2、斯密的政策主张(1)自由放任与“看不见的手”①斯密的增加财富理论,斯密认为经济学要研究如何增加国民财富。财富增加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分工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其一,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其二,分工能免除有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其三,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②斯密的自由放任理论,斯密认为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因此它的观点认识到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但颠倒了分工与交换的关系。

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③斯密认为,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又一重要途径。

关于如何提高利用效率既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又须国家的宏观调控。(2)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斯密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为了论证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

他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由各国的优势。在对外贸易的时候出口自己的优势产品进口劣势产品有利于从中获得好处。

这一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某一种社会资源不可能被用来生产任意一种商品。

3、李嘉图的理论贡献(1)李嘉图理论的产生①产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一方面迫切需要增加资本积累,以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迫切需要实行自由贸易,以便在国际市场上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获得更多的利润和廉价的原材料。②由于“谷物法”的存在,国外廉价的谷物进不来,致使国内市场谷物价格昂贵。

同时谷物价格的提高必然带来商品成本的上升,这不利于降低英国产品价格,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2)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①李嘉图极力主张发展生产力,增加国家财富。

②李嘉图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同时他批判了斯密的二元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来决定的。

(3)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①收入分配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②在经济学史上,李嘉图第一个提出相对工资这一概念。

他认为,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所的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利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较的工资。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③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这是他的一大贡献。把工人实际工资下降归因于人口的增长。

4、李嘉图的政策主张(1)经济自由与政府职能李嘉图认为通过市场是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他认为政府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保障私有财产、革除政治弊端和振兴教育上。

(2)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①李嘉图的自由贸易说,他认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为资本积累提供条件,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②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他认为,生产相同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一样的,各国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

③如何认识比较成本说。有利方面比较正确地反映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对指导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各自利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局限性,一国参与国。

5. 金融基础知识大全

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金融的内容可概括为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金银、外汇的买卖,有价证券的发行与转让,保险、信托、国内、国际的货币结算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主要有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还有信用合作社、财务公司、投资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证券、金银、外汇交易所等。

金融是信用货币出现以后形成的一个经济范畴,它和信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1)金融不包括实物借贷而专指货币资金的融通(狭义金融),人们除了通过借贷货币融通资金之外,还以发行股票的方式来融通资金。(2)信用指一切货币的借贷,金融(狭义)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人们之所以要在“信用”之外创造一个新的概念来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是为了概括一种新的经济现象;信用与货币流通这两个经济过程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最能表明金融特征的是可以创造和消减货币的银行信用,银行信用被认为是金融的核心。

金融学是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研究资金融通的学科。传统的金融学研究领域大致有两个方向:宏观层面的金融市场运行理论和微观层面的公司投资理论。

金融的特征: 1. 金融是信用交易。 (1)信用 经济学上的信用,是一种商品交易的形式,对应于现货交易(即时清结的交易)。

信用是金融的基础,金融最能体现信用的原则与特性。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信用已与货币流通融为一体。

(2)信用交易的应有特点 a. 一方以对方偿还为条件,向对方先行移转商品(包括货币)的所有权,或者部分权能; b. 一方对商品所有权或其权能的先行移转与另一方的相对偿还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c. 先行交付的一方需要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信用交易的发生是基于给予对方信任。 2. 金融原则上必须以货币为对象。

3. 金融交易可以发生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 其主要研究分支包括: 金融市场学(en:Financial market) 公司金融学(en:Corporate Finance) 金融工程学(en:Financial Engineering) 金融经济学(en:Financial Economics) 投资学(en:Investment Investment) 货币银行学(en:Money, Banking and Economics) 国际金融学(en:International Finance) 财政学(en:Public Finance) 保险学(en:Insurance Insurance) 数理金融学(en:Mathematical Finance) 金融计量经济学(en:Financial Econometrics)。

6. 经济学基础知识有哪些需要去学习

第一章 经济学基础知识 一、需求与供给 影响该商品需求的因素是: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该商品的价格、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对商品未来未来的预期。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人口因素、产业政策、消费政策、城市化等。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包括:商品的替代商品数目和可替代程度、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程度及其在家庭预算中的所占比例、商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商品耐用程度、时间长短。 需求规律的基本内容中包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随商品本身的价格上升而减少 。

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任何商品的替代效应总是为负值。以下经济现象中不符合需求规律的是(炫耀效应、吉芬商品)。

收入负效应不能反映商品的市场需求规律。 收入正效应才能反映商品的市场需求规律。

除商品的价格因素外,影响商品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其他商品的价格、厂商对未来的预期、生产技术的变动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政府的政策 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包括:厂商供给能力和商品生产周期;产品生产成本 。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效用取决于两种因素:一是由商品的自然属性所决定、具有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能力;二是人们在消费某种商品时对满足需要程度的主观感受。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包括: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斜率为负值;同一曲线上各点总效用相同;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无差异曲线均凸向原点。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当增加商品x的消费时,x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少,商品y的边际效用因x的减少而增加,所以x替代y的边际替代律(绝对值)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因而五差异曲线时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

(解释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变化) 三、供给理论 边际技术替代律是指在等产量曲线上两种市场要素相互替代的比率。边际技术替代律可以用等产量曲线上各切点的效率来描述。

由于效率不同,则等产量曲线上边际替代率也不相同。 短期内,厂商不能根据所需产量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因此,短期总成本分为:。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供给理论与市场理论是从(供给)方面研究厂商行为。

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分配理论是从(需求)方面研究厂商行为。 成本理论:经济成本指厂商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和。

正常利润被作为成本项目计入产品的经济成本之内,又被称为 “隐含成本”。 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显见成本)+隐含成本 经济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隐含成本 市场失灵:市场机制经常表现出许多自身不能克服的缺陷,其作用受到阻碍,无法使资源达到最有效配置的状况。

表现:垄断阻碍市场机制,外部效应影响,市场无法提供公共产品;消费者与生产者信息不完全。 内在经济是指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于(自身原因)引起的产量增加和成本降低。

主要因素有:厂商的经济实力雄厚;合理管理和资源调配等。外在经济是指整个行业生产规模扩大以后给个别厂商带来产量增加和成本降低。

评价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工具包括(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洛伦茨曲线越远离对角线,说明收入分配越不公平。

用收入法核算GDP: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用支出法核算GDP: GDP=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 国民收入决定条件:投资=储蓄。 投资《储蓄,则企业产品不能全部卖出;投资》储蓄,产品价格上杨,企业产品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总投资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这个倍数就是投资乘数。 宏观经济的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7. 经济学类知识的自学,望推荐

假如不是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如果是初涉经济学的话,我想最好的是先看经济类专业的高等院校教材,比如说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就是我们的专业课专用教材,因为教育部制定的教材都是经济学专家从国外众多的经济学巨著中把主要的内容和理论观点清晰的介绍给我们初学者的,初学者不应该一开始就直接拿出经济学家的著作来阅读,因为他们的面对对象一般而言不会是毫无基础的门外汉,所以我建议你先从教材入手学习。

一段时间后,可以阅读原著,因为有了一定知识的支撑,读原著才有一种原汁原味的兴奋。经济学方面的书籍浩如烟海,而我再要推荐你的是保罗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这部被誉为经济学的百科全书,其效用性与通俗性也可见一斑。

鄙人不才,但也赞同百科全书的说法。要是在这个基础上,你再想有经济学不同领域上的研究,那你就必须再看经济学其他分支的知识理论了,有国际贸易的、有金融的、有产业的、有制度的、有计量的,很多分支,在此不一一列举。

而对于《资本论》一类的经济学著作,我认为其更多的是从政治的角度阐述经济的内容,对现代经济的作用远不比西方经济学的大,不过其基本知识也可以涉猎,但不宜精读,除非你有志于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而有的回答者说到的《货币战争》,鄙人认为若不具备一定的金融和证券知识也很难看的明白。

所以总的一句,想真正的学到一些经济学的知识,还是应该从基础开始。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