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常识1000问

2022-09-02 综合 86阅读 投稿:末言雨

1. 谁能告诉我一些心理学小常识

据英国《卫报》报道,瞬间的面部表情变化确实能透露出一个人是否在说谎吗?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认为他已经找到了答案。

40年前,这位研究心理学家在给一群接受培训的年轻精神病学家做演讲时,有人向他提出一个疑问,从此他一直忙着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这群人显然想知道,假如你在这样一个精神病院工作,来此住院的一名患者曾试图自杀过。

当这名患者告诉你:“现在我感觉好多了,我是否能出去过个周末呢?”你该怎么办。当然你也清楚,精神病患者经常会提出类似问题,但是如果你准许他们暂时离开医院,一些人就会趁机自杀。

不过这群特殊的患者往往会发誓说,他们说的都是真话。他们看起来非常诚实,他的话听起来也没有撒谎的味道。

面对这种情况,你是否有办法判断出他们所说的到底是真话还是假话呢? 这个问题让艾克曼陷入深深思考。作为研究的一部分,他已经录制了跟该院的众多精神病患者进行的12分钟交谈场面。

在后来的一次交谈中,一名患者告诉他,她曾向他撒谎。听到这些,艾克曼耐心坐下来,开始仔细查看以前的录像。

第一遍他从中并没发现什么异常,于是他放慢录像的播放速度,一遍又一遍,一遍没收获,他就会以更慢的速度播放。突然之间,就在两帧从他眼前飞过时,他看到那名患者脸上表现出来的非常鲜明、强烈的痛苦表情,这个表情持续时间不到十五分之一秒。

但是自从他发现这个异样表情后,他又在同一个交谈录像中发现另外三处可以说明患者在撒谎的例子。艾克曼说:“这就是发现微表情 (microexpressions)的过程,它们是在瞬间发生的非常强烈的隐藏表情。”

《别对我撒谎》主演蒂姆·罗思示范厌恶的表情: 鼻子微皱,上唇抬起。 恐惧:眉毛挑起并往中间靠拢,上眼睑抬高,下眼睑绷紧;嘴唇朝耳朵方向水平拉伸。

快乐:眼角挤出皱纹,脸颊往上拉伸,眼睛周围的肌肉轻微颤动。吃惊:眉毛向上挑,眼睛圆睁,嘴唇无意识地张开。

在接下来的40年里,艾克曼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精神病学系成功证实了由查尔斯·达尔文提出的主张:人类表达愤怒、厌恶、满足、恐惧、惊讶、快乐和悲伤的表情是与生俱来的,是跨文化,跨领域,全球皆准的。从美国到日本,从巴西到巴布亚新几内亚,无论哪种语言与文化,这7种基本情绪引发的面部肌肉变化大致都是一样的。

而且,情绪的表达是下意识的,基本上难以抑制或隐瞒。当然,我们也可以试一试。

但是当我们撒谎时,强烈情绪引发的微表情会快速从我们面部飞掠而过,我们根本来不及阻止它们。对撒谎的人来说比较幸运的是,有99%的人看不到这些表达内心痛苦的转瞬即逝的信号,在参与艾克曼的实验的15000人中,仅有50人能在没接受培训的情况下看出来。

他将这些人称之为“天才”。 但是艾克曼表示,只要接受一些训练,几乎所有人都能掌握这种技巧。

他应该知道,自从80年代中期以来,他最广为人知的著作《撒谎 (Telling Lies)》第一次发行以来,他就经常接到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美国交通安全局、移民局、反恐侦查员和世界各国警方的邀请,他们邀请艾克曼的目的除了协助破案以外,更主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利用这项技术。他还开设了研讨会,专门教授辩护律师、控方律师、健康专家、扑克玩家、甚至对配偶心怀猜忌的人识破谎言。

另外他还制作了网络课程,在一张价值20美元的CD光盘或是12美元的网络课程帮助下,你很快也能学会识别人们什么时候在撒谎。 这听起来就像个不错的电视剧本,美国福克斯电视网的鲁珀特·默多克最新推出的新系列电视剧《别对我撒谎(Lie to Me)》就是根据艾克曼的《撒谎》一书改编,该片将于本周在英国Sky1电视台首播。

英国演员蒂姆·罗思饰演(以下内容是我引用的)“卡尔·莱特曼博士,世界顶级侦探家、科学家,通过研究面部表情和下意识的肢体语言,不仅能看出你是否在撒谎,而且还能看出你为什么要撒谎。”他比任何测谎仪都更加准确,Sky的宣传广告称,莱特曼是“一个人类测谎仪”。

这部电视系列剧有几个与众不同的方面。据埃克曼所知,这是首次有一部商业电视剧仅仅基于一位科学家的研究。

而且埃克曼还参与了该剧的创作,他除了参与讨论剧情,为确保每个剧本准确无误,他连续五次校对脚本外,他还给演员们寄来他亲自扮出的特殊表情视频。埃克曼承认,当电影和电视制片人布莱恩·葛瑞泽 (《24小时》和《福斯特对话尼克松》的负责人)刚与他接触,表示要把他的毕生研究拍成一部电视剧时,他确实抱着怀疑态度。

他说:“如果我能阻止他,我会那样做。我担心这部连续剧会产生犯罪现场调查效应,或者引发一种错误期望。

有一天,可能陪审团里的一些人会根据《别对我撒谎》里提到的技巧冤枉某人。 ” 葛瑞泽和这部电视剧的编剧塞缪尔·鲍姆凭借明确严肃的意图,赢得了艾克曼的支持,他们在跟艾克曼讨论这个科学顾问一角时,艾克曼认为他应该是一个事必亲躬的科学家。

据他估计,这部连续剧中“大约有80-90%是正确无误的,他们在试播节目中使用了十八个事例,其中只有两例是错误的。但你必须清楚这只是一部电视剧,并不是一部纪录片。

2. 简单的一些心理学常识

1.爱,应该是先知后行。

度过了年少懵懂的我,看到这句,不仅感慨,也感到些许羞愧…… 2.有才华、性格又温柔的人往往不漂亮;才貌双全的,自恃聪明漂亮的人又很难温柔;而漂亮温柔的人多半没什么才华。 老师在下面接着写到: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思量清楚而盲目追求美貌的伴侣,有可能让你自己处于和别人的竞争中以及自己的紧张状态里,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伴侣才能获得幸福。

3.不要去恨你爱过的人,不要去等他可能回头。 你失去了不爱你的人,而对方则失去了爱他的人,他的损失比你大。

摆脱过去的纠缠,转身去寻找生活中真实的幸福。 4.男人,易承受不住幸福的考验;女人,易承受不住痛苦的考验。

身为男人,我无法反驳这句话,但是我会努力让自己守住幸福!也希望女人们能够承受住痛苦!只有这样的我们,才配得到真正的幸福! 5.不要过于天真和幼稚,因为婚姻不是一个坦白的地方,而是一个外交地。 一针见血!我看到过、听到过很多情侣,在爱的如胶似漆的时候就把对方当成天使,将自己过去做过的不好的事情什么的全都告诉给对方,结果反而被甩了,还被拿来当做公众的笑料,羞愧得无地自容。

6. 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而不只是为了自己或者只是为了对方。 无论何时,谨记这句话!让我明白爱情不是奉献自己毫无所求,而是相互扶持走到天长地久!善待自己,也要善待对方。

7.那些不假思索就做出决定的人,到关键时刻就会溜走。 很久以前就不敢随口答应别人什么事情了,尝过苦头的**们都要谨记,更不要随便相信别人毫不犹豫的空口承诺。

8.强迫和乞求来的爱情是不牢固的。 如果你为了对方和你在一起而奴颜卑膝,而改变自己的个性和原则,而耍手段、玩阴谋,这样的“爱情”必然是以破裂为结局,到时候你会发现,你失去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你自己的灵魂。

9.有爱情没有成为夫妻是人生一大遗憾。 看到这句我当时愣了一分多钟!相信当时考试的同学们如果有跟我一样看到这句的,一定也是愣住了!祝愿天下所有相信爱情,拥有爱情的人能够相爱着走近婚姻的殿堂,白头到老! 10.老年人容易怀疑真的,青年人容易相信假的。

暴强!老师您说的太对了!五体投地! 11.多么忙不重要,忙什么才重要,人生最大的麻烦和问题,就是不知道自己的目标。 经常迷失在杂乱的生活中,找不到当年信誓旦旦要实现的梦想,如果还记得你曾经想要做的事情,就快出发,奔跑吧! 12.有人说,人到了50岁以后,宜清闲,不宜急进;宜藏锋,不宜露势;宜口讷,不宜激辩;宜淡出,不宜雄起。

我才只有20多岁,可是看了这句话觉得自己还是应该更低调些才对…… 13.朋友就是财富,有时一句话就能帮助你扭转乾坤,人际关系是生产力啊! 最后那半句经典!人际关系是生产力啊! 14.保守一个秘密比传播一个秘密更有价值。 传播一个秘密也许会让你成为焦点,同时也可能让你成为狙击的目标,保守一个秘密却能够让你成为立于不败之地的赢家。

15.智者无言,无言自威,不要信口开河,要勤睁眼睛慢张口。 图一时口快,只能让你成为后面发言者们的前车之鉴,尤其是面对自己不太熟悉的话题的时候,最好做个诚实而又谦虚的人。

16.要为受窘的人说一句解围的话,为沮丧的人说一句鼓励的话,为疑惑的人说一句提醒的话,为自卑的人说一句自信的话,为痛苦失意的人说一句安慰同情的话,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好。 这句话我深有体会,我以前遇到困难的时候,跟我关系最好的朋友像是有心灵感应一样,在那段时间总给我打电话问我的情况,配我聊天,帮助我度过难关,我想他们了!大鹏、闷子、东哥、森、猪、包子,小弟多谢你们几年来的关照! 17.长寿之人都是不苛求别人的人。

……衡量别人的尺子长一些,自己的道路才会宽一些。但愿那些终日里占据高位而对他人求全责备的人们能够看到这个帖子。

18.有人说,认识一个人要机缘,了解一个人要靠智慧,以后和睦相处要靠宽容。 祝愿所有看过这个帖子、没看过这个帖子的好人,能够认识更多的真心的朋友,祝愿所有已经认识的朋友都能够互相了解,都能够和睦相处! 19.真理也需要掩饰,赤裸裸的真理会刺耳,选择适当的方式说真话,让人心悦诚服地接受。

佩服!让我这个毛头小子醍醐灌顶!希望所有在这个社会中下层打拼的人们都能够明白这个道理,我现在在学校里面的院学生会工作,有时候对此也是体会颇深啊。 20.学会分辨小人,因为得罪一个小人比得罪十个君子还要麻烦。

我以前就得罪过小人,还好我也比较龌龊,才能应付得了。心有余悸,心有余悸啊……。

3. 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一、问:什么是心理学?答:心理学是“人”学,是研究人的科学;心理学是“我”学,是研究认识自我的科学;心理学是“大脑”学,是研究人类大脑的科学。人是生物,是动物,是最高级的生物、最高级的高等动物。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心理”。心理是人与一般动物的最根本区别。研究心理就是研究人。所以心理学最主要的就是人学。我为什么是“我”?我是怎样成为现在的“我”的?这主要也得到依靠心理学来解开这一疑团。所以研究“人”是心理学的一般任务、总的任务,研究“我”,也就是研究个体,是心理学的具体任务、重要任务。研究人是研究普遍心理,研究我是研究个体心理。心理是由大脑产生的,没有大脑就没有心理。所以研究心理,归根到底就是研究大脑。一般的心理研究只是研究心理的现象。心理的实质研究就必须研究大脑。这是门极其深刻的科学,也是极其深奥的科学。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人体科学。二、问:心理学研究些什么内容?答:心理学的一般研究内容可以归纳为下表: 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知:感觉、知觉(视-眼、听-耳、嗅-鼻、触觉-皮肤)情:情绪、情感意:意识、意志、意念、思维、想象、记忆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 特 征:能力、气质、性格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研究心理现象具体内容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所以第一步首先是研究心理的形成过程。当人在发生、发展形成、完善的心理过程之中,也就开始了个性心理的发生、发展完善过程。 所谓心理,简单地说也就是人的感觉、记忆、情绪、意志、思维和想象。情是最简单和最原始的心理,刚出生的婴儿,就具有情。在高级哺乳动物中也具有了原始的情。意念、思维、想象则是高级的心理,人有了高级心理活动后就开始了个性心理的发生、发展,最终形成了形形色色、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个性、性格。 在情形成过程,较情还要早一步产生的是知。婴儿一出娘胎首先接触了光线,当然还有声音,但声音在娘胎中也早已听到过,不过出生后听到的要更直接和更亲近。接着发生了皮肤的接触,感知了较之子宫内更多的物质和物体。这些感、知觉全部需通过自身的感官:眼、耳、鼻、皮肤(分别被称之为: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和嗅觉器官等感觉器官)所接受,然后通过传入神经输送到大脑,接纳、贮存(记忆)、综合、分析形成感觉,最后变成为知觉。三、大脑是怎样产生心理现象的心理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名字,心理现象才是可以观、测的具体对象。心理是大脑神经细胞内在的生理活动,心理现象是这一活动的外在反映。例如,当眼睛遇到强光时会眯起来,耳听到巨响时,身子会一颤,鼻闻到异臭时会皱眉,手接触到高温时会缩回等等,这说明了神经细胞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到了刺激的信号产生了内在的活动,也可以说是低级的心理活动,是种简单的感觉。这是单一的信号刺激。如果看到的是色彩斑斓的物体(光),听到的是美妙动人的音乐(声),闻到的是珍馐美肴(色、气味),接触的是温暖体肤,那时产生的躯体反应则是一种综合的复杂反应了,这就是高级的心理现象。这也是感觉,是综合的高级的感觉,是知觉。最初的或原始的心理现象发生是通过感觉引起的,但当大脑神经细胞积累到一定量的感知觉信号、信息后,心理活动就可以不依赖感觉而发生。如果把一个幼儿从小就把他与光线、声音人群隔绝,或从小就脱离了人群(例如狼孩),那么长大成人后,就不会有正常心理的发生。因此心理现象的发生起始于知,起始于感、知觉。然后就有了情和意以及形成个性心理。四、什么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一极其复杂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当前世界上最复杂、最丰富多彩和最深奥的现象。但其基本元素则可以分解为:知、情、意心理过程,和个体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以及个体的能力、气质、性格等内容的个性心理。简单的知就是感觉,深刻的知称之为知觉。简单的感觉只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知觉则深入到事物内部实质。感知觉的特点是必须直接接触到客观事物、事件时才发生。情指的是情绪、情感。情是在知的基础上形成的。例如对某些事物、事件的喜爱与愤怒,是在对其有了了解后,才发生的,如果对其一无所知,也就无所谓喜爱愤怒。因此知一般总是发生在情之前(当然也有少数例外)。在外部表现上能明显观察到的情称情绪,内心有情的发生形成,而外部并不表现的称情感。意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心理过程。一般的情是简单地对事物刺激的直接反射,大多数很少经过思考;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反

4. 什么是心理健康(1000字左右)

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所处的社会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化、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越来越宝贵,人越来越为效益所趋使;自主的、创造性的劳动和高级的智力劳动越来越多;人们的活动范围在不断拓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处理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为每个人所不可避免;各种各样的竞争强度也越来越巨大,人与人之间的收入、社会地位等差异越来越显著。

生活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和扑朔迷离的大环境里,就要求人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来适应时代与社会的要求。现在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关注自己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亲友的心理健康状态。

现在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人是自然万物的灵长,是自然的杰作。人有极高的潜能。我们人人都具有像体育运动员邓亚萍、郎平那样的灵敏准确的感觉与反应,那样的承受能力;像小品喜剧演员赵本山、洛桑那样的充满着极大的活力与幽默;像电视节目主持人王雪纯、大专辩论会上优秀的辩手那样流畅的语言能力;像思想家孔子、科学家爱因斯坦那样的思辩能力;像文学家郭沫若那样的想象能力;像能记住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数的人那样的记忆能力;像恋爱中的少男少女那样的精神涣发、乐观;像健美教练马华那样的健美;像登上珠穆郎玛峰的运动员那样的毅力;像百岁长寿老人那样健康,无病;像生活中的李兰文那样服装整洁。像慈父、慈母对待子女那样是建设性的、是善的;

人本来可以是无压抑的人,是不受其内在的压抑驱使而自我决定其行动的人。如果他想喝酒就喝,并且喝的有滋有味。他并不是必须经常喝酒,不喝酒就难受的人。也不是不能喝酒的人,一喝酒就难受的人;

人本来可以是心想事成的人,是应付自如的人。他没有犹豫,马上可以决断。他每一言行都是理智高效的。是用一只手也可以战胜世界的人。如果他想考大学就能一心一意地复习,考上大学,并且能考上一个名牌大学……。

我们每一个人本应心理健康如上所述,但由于我们在生命历程中所受到的心理伤害。生活中的所谓正常人,其实并不在人的最佳状态,只是处于人的最佳状态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我们实际离自然赋予我们的能力有很大的差距。

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正常人有许多人整天愁眉苦脸、心烦意乱、以安眠药渡日,长期在苦闷绝望中挣扎、煎熬,甚至走向自杀的绝路;有许多人终日以酒为伴、沾酒就醉,打人骂人;有许多人与人敌对、冲突、诉讼、犯罪;有许多人常常感冒,患高血压、关节炎等非器质性疾病,甚至身患绝症、早亡;有许多人无能、失意、潦倒、贫穷;有许多人学生学习不好;有许多人苦恼于性问题;有许多人不能和人正常的交往融洽相处,整日疑神疑鬼;许多家庭因成员的精神病而搞的苦恼万分;许多夫妻不和、争吵、打闹、离婚……。

让我们运用心理科学保持我们自己和亲戚朋友的心理健康,以较好的身心状态工作、生活,享受人生。

5. 心理学故事1000字文章

批评与“留面子”

当遭受许多批评时,下级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其余就不听了,因为他们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这是波特定理,它从下属心理学角度告诉人们:率性随意的批评将会导致下属的心理恐慌甚至狡辩,这其实也是一个管理者常犯的低级错误。

某些师长或管理者不善于鼓励下属,遇到下属有错,不问缘由,不讲方式,迎面痛批。纵观那些犯错挨批评的下属,多会为自己找借口和托辞,他们爱面子,要自尊。公司开会,领导的批评话音刚落,被触及软肋的人甚至连领导下面说什么也不知道了,他们想到的多是如何挽回面子。

这里有个流传的小故事发人深省。从前,日本有一个表演大师,在一次上场表演前,弟子告诉他说,先生,您的鞋带松了。这位大师就蹲下身去系鞋带,并说,谢谢你啊。等弟子走开后,大师又蹲下来松开鞋带。旁人看了不解地问:您为什么又把鞋带松开了昵?大师平静地说:我演的角色是一位长途跋涉者,鞋带松开才符合剧情,刚刚我的弟子告诉我说鞋带松了,那是他的无知,但我仍然要感谢他的诚意,他能细心发现我的鞋带松了,怕我上场尴尬才好心告诉我。这又不是什么方针原则性的大错,用不着一惊一乍的,我没有当面指出他的错,怕拂了他一片好意,以后还有机会告诉他。这位表演大师并非迂腐绕弯,而是胸有城府,把师徒之间的情感看得更高。别看这鞋带一紧一松,却对这个弟子今后继续保持他的认真与诚意起到了微妙的作用。

日常中,某些下属因为不懂“鞋带”内情,缺少知识,难免会提一些幼稚和错误的建议,或做错一些事。某些公司管理者可能直言不讳地批评下属,甚至骂他个狗血喷头,效果却可能适得其反。批评方法不当势必造成下属心理上的压力和恐慌,乃至怀恨、逆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将因此受挫。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优良传统,但批评是一件很有讲究的事。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学会批评的策略和方法:对自觉性高的人,稍加诱导一般可以启发其自我批评;对于敏感的人,宜用暗喻法,避免激怒;对于耿直的人,应直奔主题,实话实说;对错误严重的人,要公开批评,不能姑息,避免错误再犯;对思想麻痹的人,要原谅,并且施以提示、警告;对无知幼稚的人,不要呆板说教、讲大道理,宜用生动的实例细节进行诱导……批评,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而“爱心”在批评中是打开种种心锁的金钥匙。

批评之前若能进行一次谈话沟通就最好不过了。让受批评者先一吐为快,让他把话说完,然后,根据他的谈吐,管理者自己也发言一次。那种委婉、含蓄、由此及彼、弦外之音,更能引人深思,令人茅塞顿开。

作为一名需要权威性助阵的管理者、领导者,对下属非原则性的犯错应该持一种冷静的高姿态,不宜一时冲动,不宜信口开河,更不能训斥,这样才能永葆领导者的威望和人格魅力。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