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

2022-05-21 综合 86阅读 投稿:大社会

1.公务员行测中常识判断

一、从头到尾的完整复习 常识判断部分,涉及的知识点广而杂,不知从何着手,就有可能放弃复习。

对于常识判断部分的复习注意以下几个点。 首先,在之前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建议考生用平时的时间把常识部分所有科目的内容翻阅一遍,看完一遍并做相应的专项练习题,不要求过多,在冲刺阶段挑选一些典型有代表的题目来做,以保证题目原创性高,每个部分20-30道题即可,真正达到对所复习内容的巩固和理解的目的。

其次,真题及模拟训练。之前考生应该做了不少模拟题,这时考生应掌握做题的时间和感觉,更重要的是,通过做题掌握考查的重难点。

这时反复做真题,在做真题的时候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同时配套做模拟题巩固提高。

通过广泛的做题,锻炼自己的做题节奏及摸清真题的出题规律,将自己的知识薄弱点一一击破。 最后,临考试很近了的时候,再把资料重新翻阅一遍,温故而知新。

另外,再把之前做过的真题和模拟题拿出来看看,看作对的题为巩固知识点,看做错的题从而总结积累。考生切忌焦虑、浮躁,要沉得住气,再次看书,可以参考相关辅导资料多重视一些重难点及考试的预测点。

总之,在此阶段要调整好心态,不放弃看书,一直坚持到底。 二、巧取分数的备考方法 常识判断部分因为知识的庞杂,所以对具体内容还要掌握正确的备考复习方法,这样在复习时事半功倍。

多关注国情社情。所谓国情社情除了指中国的地理、历史、国家性质等内容外,还有国家的大政方针、主要政策,考生应将复习的重点放在这一部分。

比如党的十八大报告内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央一号文件等。 掌握各学科整体脉络。

常识判断考查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法律、历史等多个方面,知识点繁多,考生在做这部分的复习时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建议考生在复习时对各学科的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提纲挈领的复习可更好的抓住各学科的精髓,不至于因小失大。如经济部分:宏观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消费政策等,如人文历史: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等)、世界史。

人文文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 有舍有得。

行测考试题目相对较多,答题时间相对较短,而常识判断部分考查内容涵盖广泛,考生在答题时千万要掌握好答题速度,对于没有复习到的地方,要有所舍弃,将答题的珍贵时间用在更有把握的题目上。 三、沉着冷静的备考心态 考生在备考时,要相信自己通过长时间的系统复习,知识水平肯定会有所进步,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也会越来越熟练,备考心态要调整好,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就是最棒的,在考试中一定能够考出理想的成绩。 相信成功。

成功总是令人欣喜,收获好成绩无疑是最大的成功。成功不会突如其来,从天而降;而是脚踏实地,不断进取,大的成功,从来都是由以往小的成功铺就而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一天的收获,可以为最后的胜利奠定基础。

自信是唤醒成功的动机,可以赋予自己冷静的头脑和积极的自我暗示。相信成功,让成功眷顾自己。

2.国考常识判断题每题多少分

国考共140小题,其中言语理解与表达,共计40题,每题0.6分,总分24分数量关系:数字推理 共计5题,每题1分,总分5分 数学运算 共计10题,每题1分,总分10分判断推理:图形推理 共计10题,每题0.5分,总分5分 定义判断 共计10题,每题0.8分,总分8分 类比推理 共计5题,每题0.5分,总分2.5 逻辑判断 共计10题,每题0.8分,总分8分资料分析:共计25题,每题1分,总分25分常识判断:共计25题,每题0.5分,总分12.5分总计:共计140题,总分100分。

3.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部分主要考什么

在逻辑判断部分,历年模拟题中的必然性推理题目约占20%-30%,其中1道为朴素逻辑,剩下为命题推理或三段论,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在2017年出现了朴素逻辑1拖5的题目,同时,在18年各省联考中也出现了类似的题目,所以在复习必然性推理时除了掌握命题推理的必备公式以外,还要灵活应用朴素逻辑的解题技巧才可保证正确率。

可能性推理以加强型和削弱型为主,占80%-90%,难度较大,其中涉及因果共存和知果求因的论证结构以及求异论证、枚举归纳和可行性分析的论证模型较多,解释型和结论型以及评价型题目只占10%左右,其中结论型题目难度有递增趋势,除考查细节型以外,还涉及概括型题目,这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和言语题目关联度较高,有必要引起考生重视,在做题时要注意把握灵活度,不需要将言语和逻辑部分完全割裂开来,在片段阅读中培养的行文脉络分析能力是有助于我们理解所有题型的题干的,尤其是可能性推理和定义判断的题干,故而学好言语对做判断推理题目也是有极大帮助的。在定义判断部分,分为单定义和多定义题型,其中单定义占70%,多定义占30%。

题目的难度较低,虽涉及法学、行政学、社会学及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但是通过提取题干关键信息和概括主要特征这两种方法起码可以保证正确率在60%以上,对于难度稍大的题目,可以结合常识去理解定义,以及根据选项特点,如“3+1”选项来排除错误答案.在类比推理部分,常见的题型依然是两项式、三项式和括号式,多项式在国考中出现的概率不大。常见考点以经验常识关系和逻辑关系为主,言语关系在近几年中考查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在文学历史常识关系中主要考查的是文学常识,所以从整个命题趋势上看,逻辑和言语之间的界限有逐渐模糊化趋势,考生若想在这个板块中有所突破拔得头筹,有必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文学常识以及词汇方面的积累。

在图形推理方面,除常见的类比型、递推型、九宫格型和分组分类型题目以外,近两年出现了立体图形组合嵌套型题目,难度较大,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在学习理论部分时必须要具备“降维”的思维方式,才能在难题上与其他考生拉开差距。

4.2019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常识判断要如何复习

一、保持好的心态

知识的范围可以分为知识的广度和知识的深度两个层面。无论是提高大家学习的知识深度和广度,我们觉得首要的是心态,心态决定定状态,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常识判断的学习,第一位的是对于新知识的有一种开放拥抱的姿态,有一种汲取新知识获得成长的情怀,才能书山漫步、学海泛舟。

二、拥有好的状态

对于应试者即为当局者,从结果导向上首要做的其实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了解公职考试笔试面试等环节测查的是何种素质和素养。本质是指基本的、根本的性质,是一事物成其为自身、有别于其它物的固有属性,明晰事物的本质对于准确把握该事物、推动其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了解考试的实质对于备考学习是一种超然物外、高屋建瓴的学习理念、学习方法。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从大纲的要求,常识判断侧重知识的广度,因此选择复习范围就变的非常重要。

三、走出误区,掌握方法

一是走出备考的认识误区,进行科学系统的备考。很多考生认坚持常识复习无用论,其实质往往是复习方向和复习心态的偏差。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公考一样,招考的难度越来越大,面对侧重知识广度的常识如果视之位“鸡肋”,效果会更加不理想,导致一分之差,差之前人。

二是注重学习方法,把握复习重点科学系统的针对性拓宽知识面,把握应试规律。很多同学认为常识出题似乎毫无章法,往往的做法是四处出击到处收集各类资料,但真正掌握的效果以及应试效果并不明显。其实,考生在备考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真题,从真题中体会考试重点、学习解题技巧,然后制定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提高自身在备考中的效能。考试的杰出一定属于用心而努力的人,对于这段时间如何复习常识。

四、复习计划

对于复习的我们给大家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备考方案,法无定法,以供参考。

第一步:选择好的教材。教材强调质量,数量上一本为宜,另外可选择一本其他教材作为补充工具书。一方面要足够详细,足够前沿,另一方面使用时候中公教育专家建议更多的是选择针对性的学习方式—当成答疑解惑的工具书、字典使用。

第二步:全面复习,通读教材,按照教材后面的习题进行提纲挈领的宏观知识体系梳理。对于常识判断,有的同学如果连最基本法学、经济、科技、人文等基础都欠缺,还是很有必要进行全面复习。这段时间如果报辅导班帮助梳理知识体系,时间宜早不宜晚。

第三步:做题。通过做题进行检验复习效果,进而查漏补缺,增加复习的针对性。做什么题呢,我们推荐做真题,另外不仅要做国考常识判断的历年真题,还要做各省联考的历年真题,上述范围内数量上根据个人时间愈多愈好。千万“不能有考过了就不考了”的心理,而是以举一反三的预测心态看待这些题目。上述列举的真题范围为科学的数量范围,还需要大家思考总结的做题科学质量。

第四步:做常识判断笔记梳理强化巩固之前的复习。这段时间我们推荐大家做笔记梳理,例如错题、难点、重点的梳理。可以以一本教材为笔记蓝本,进行“头脑风暴”势力的笔记梳理。

第五步:考前半个月,要进行整套的行测全真模拟,坚持每两天一套题,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进行。做完题目自己核对答案,并分析每道题,做对的是怎么对的,为什么不选其他选项,做错的为什么错,还有哪些知识没掌握。并记录下来。根据课堂上强调的预测重点,缩小范围,深入挖掘,会更有效的把握命题人的出题思路。

5.公考行测中的常识判断怎么复习

技巧一 关注生活,用心积累

常识判断考查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自然、人文等多个领域。通过公务员考试网专家的分析,文科类考生在这一块是占优势的。这源于所文科生对于这些常识接触得比较多,并且具有文科生的思维方式,这一方式理科生可以学习一下。就是在看到一个现象事件的同时,将这件事对应某一知识领域,对其进行思维发散。比如,近年清宫剧很火,那么我们在看剧的时候,就可以针对其中的细节进行扩散:《康熙大帝》中有一段视频很火,其中康熙在乾清宫升起了“正大光明”的匾额。我们可以想到这是历史知识和人文常识的结合。

例:匾额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建筑物的性质。下列匾额与建筑物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明镜高悬——贡院 B.万世师表——关帝庙

C.还我河山——武侯祠 D.正大光明——乾清宫

这是2012年的国考真题,就可以用到这种方法。

技巧二 举个例子,破解难题

常识判断中有部分专业性比较强的题型,主要集中在经济和法律部分。面对这些题目,一方面本身对基础的概念要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非该专业相关的考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还是比较困难,那么怎么办呢?蒙吗?其实举个生活中的常见例子,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理解这些题目。

例:汇率变动会对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假如某国货币升值,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不利于出口贸易 B.有利于公民出境旅游

C.会导致热钱流入 D.有利于消除贸易逆差

这道是2011年的国考真题,在常识判断中属于难度较大的了。解答这道题首先要知道货币升值指的是一国的货币对外币价值的上升。下面就可以举例子了:以人民币对美元为例,原来7元兑1美元,升值后6元兑7美元。那么出口商赚了相同数量的美元,兑换的人民币就少了,不利于出口。中国公民到美国旅游,同样数量的人民币可以兑换的美元多了,有利于出境旅游。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下,大量短期套利的热钱会流入。因此本题选D。gwyzk.com

技巧三 排除绝对,提高比例

如果要问什么方法是做选择题的“神兵利器”,毫无疑问——排除法。无论是什么题型,除了刚好撞到你“枪口”上了,都或多或少能用到排除法,常识判断也不例外。

例: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越来越突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我国的出口贸易额在“金砖四国”中位居第二

我国目前是二十国集团中唯一的亚洲发展中国家

我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提出了单位GDP碳减排的量化目标

我国已与周边所有的邻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选项B中有一个绝对形容词“唯一”,D项也有“所有”,所以这两项基本可以排除了。这样准确率就提高到了50%,剩余的选项就可以通过已有知识进行分析,选择C项。排除法特别适用于对题目知识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如果选项中出现过于极端、绝对的词语,往往可以排除此选项。

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