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梁文道《常识》 读后感
花了2周,终于读完,感触不少。
了解他人的观念、生活;思想需要碰撞才会有火花。 常识的说明 书名曰《常识》,正如梁氏自言:“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
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 对人的绝对尊重是我们的常识底线 “比起许多同行同道,我的环境比较宽松,我的信息来源比较多元,我冒的险比较小,我怕的事也比较少。”
“只有一种情况能使时事评论不朽,那就是你说的那些事老是重复出现。如果时事评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现实,那么现实的屹立不变就是对它最大的嘲讽了。
任何有良心的评论家都该期盼自己的文章失效,他的文章若是总有现实意义,那是种悲哀。除非他那作者的自我要大于一个知识分子的志趣;江山不幸诗家幸。”
以前中国人辩论是很温柔的。你看陆象山朱熹鹅湖辩论,好得不得了,明明南辕北辙,问题是大家态度很好,不像我们今天在网上特别多批一个作家,那个书一上来不同意几句骂得他狗屎不如,大家怎么那么狠呢?特别今天的态度,你刚才讲不敬畏不谦虚,我个人经验,我记得我小时候读书读不明白、不同意、你会先觉得是不是我有问题,是不是我能力不够,是不是我学养不够没读懂,今天一本书没读懂,作者什么玩意儿写的什么东西? 时评作者叫聂以真,这个人太逗了,前一阵子看他写过的文章,在大陆肯定发不了。
他是一个经济学家,他讲共产党作为一个组织来看它的成本效益怎么样。他说世界上原来最大规模的组织宗教不算就是共产党,他有八千万人,这八千万人花了多少钱?能够做到多少事。
算一下得出的结论,世界上成本效益最低的一个组织。这就是经济学家,这种东西我们不会做,我们不懂也没这么想过,但是他就会这么搞。
香港是一直有这个传统,文人论证的传统,后来经济学家论证的传统。你当然就会受他的影响看他们的东西,很好玩。
我特别喜欢张五常老师的文章,文笔又好,娓娓道来。 两次短期出家,真剃头,但是头也不用太怎么剃,换一个袈裟过那种沙弥的生活,在寺院呆九天十天。
因为我学南传佛教所谓小乘,他们这些国家泰国、缅甸很习惯年轻人都去当几天和尚,很常见的。 主持人:我觉得这也是对日常生活的一个算是难得的醒察的机会。
梁文道:很舒服的,你想想看在那个状态底下,没有电脑,不能发电邮,没有手机,还不准说话,要静语,不能看书,不看电视不看报,停止跟外间世界一切联系全断了,就清清静静,早上四点多就起床,一天到晚去坐禅过午不食,吃饭吃的特别少。你很干净很舒服,我很向往那种生活其实,真的生活很好很好。
为人的评价: 他会双手给路人递名片 哪怕成名之后,他第一次致电给人还会自我介绍:“你好,我姓梁,我叫梁文道。”有人夸他,他听完总是说“想不到我写的这点东西都会有人看,真感谢你”。
梁文道在见面会上给十几岁的小朋友们名片,也都一一双手递过。 他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 《开卷8分钟》片尾处,梁文道说完就走,那种潇洒自信和戛然而止绝尘而去的感觉为粉丝津津乐道,彷佛一个好电影的结局。
他自己说,这不是表演,节目都完了还坐在那里假装看书才是表演。 他坚持观点但没有戾气 人们都批评王朔时,只有梁文道说大家误解了王朔。
全民禁烟时,他公开表示欣赏抽烟。哪怕在《一虎一席谈》这种气氛白热化的辩论节目里,只有他依然能保持慢条斯理。
你甚至忍不住想要挑战,这个人情绪底线会在哪里? 他永远很认真 据说梁文道每日睡五六个小时,有时候3天才睡10小时,所以才有办法做节目、开讲座、办免费杂志、写专栏,现在又出书,他对每件事都很认真。但最讨人喜欢的,还是他很认真和你说话、很认真听你讲话的感觉。
他懂得等待 窦文涛曾戏说,自己轻薄,许子东刻薄,梁文道渊博。粉丝也爱拿《锵锵三人行》三者作比较,偶尔会先“不忿”其他嘉宾喜欢抢话,接着便带出,梁文道总是耐心听完,再发表自己的评论 他是个明白人 知道和明白是两个境界。
资深电视人王巍说:“中国公共知道分子和文化名人就五个明白人,王朔、陈丹青、长平、梁文道和80后韩寒。他们既不偏狭阴险,也不注水膨胀,在这个注定没有伟人和大师的年代,他们都是红太阳”。
他的语言直白 他熟练地掌握了与大众交流的技巧,不会故做晦涩,精英知识分子的专业用语到了他的嘴里就成了直白通俗的大众化语言,偏偏他关注的重点又是与公共生活、公共空间密切相关的问题,注定与公众有太多的相遇机会。 他的EQ超高 梁文道评价自己“只有论敌,没有敌人”。
朋友之间的相处梁文道也表现出超强的E Q.七八年前,由于中间人乱传话,马家辉对梁文道心生芥蒂,拒接电话,而梁文道则始终耐心拨打,直到打通电话诚恳地不卑不亢地讲明误会。 梁文道:焉能辨我是忠奸 俗话说,这个世界绝不可能非黑即白,我们也很容易用灰色去宽容一下自己的贪心和过错。
道德教育不能只是传授一堆抽象的原则,提供几个完美的人物典范,还要给出一些复杂的处境,让学生知道怎样在现实的环境(尤其是黑白难判异常艰困的处境)下明智地行动,把道德原则应用在实践的需要之中。 所谓的。
2.求几篇读书笔记或观后感
《常识》读后感 梁文道是个说白话的评论家,也许这样,对他一直有种同声同气的好感,发现《常识》这本书后,便迫不及待地读了一下。
不愧是哲学出身的作家,文字里充满了思辨的味道。而事实上,《常识》是一本评论的集合,如果你想从里面读到精致的文笔,煽情的细节,动人的感情,那你可能失望了。
可如果你以为这是一本如大多数报纸上舞文弄墨,无病呻吟的评论,这本书也的确会出乎你的意料。书中,你可以读到作者的渊博,把这种讥海罐剿忒济闺汐酣搂超越一般评论家的知识广度和“常识”挂钩,实在高夸了我们一般人的知识水平,但作者从时事的角度剖析出的反思却又是我们每个人都曾考虑却又没及至的深度。
大学时候,我经常慨叹哲学作为“科学之科学”的深不可测,而作者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又一个政治哲学的鲜活例子,却又是活生生的,每天环绕于报纸上,于人们的闲谈之间。 你可以说深入浅出是一个作家必备的条件,而评论的特点也必须切合时事。
但在中国,你很难见到如作者般的反向思考能力。如果把评论看作数学定理的证明,一般的评论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正面的证明和分析,而鉴于大多数评论家的水平不过尔尔,评论分析一旦有失偏颇,最后多半落得似是而非的尴尬结果。
而作者则工于反方向的挖掘,通过更多的提问发掘出潜藏在当代浮夸的社会新闻中间的基本政治原理。梁文道的评论是充满政治倾向的,但这不妨碍我们对这些优秀评论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