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基本常识

2022-09-07 综合 86阅读 投稿:暖午后

1.有关马的知识

基本介绍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草食性家畜。

马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随着动力机械的发明和广泛应用,马的役用价值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明显下降,田间作业几乎都为拖拉机所取代,马匹主要用于马术运动和生产乳肉,饲养量大为减少。

但在有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马仍以役用为主,并是役力的重要来源。起源和驯化 马属动物起源于6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初期 ,其最原始祖先为原蹄兽 ,体格矮小,四肢均有 5 趾,中趾较发达。

生活在5800万年前第三纪始新世初期的始新马 ,或称始祖马,体高约40厘米。前肢低,有4 趾;后肢高,有3趾。

牙齿简单,适于热带森林生活。进入中新世以后,干燥草原代替了湿润灌木林,马属动物的机能和结构随之发生明显变化:体格增大,四肢变长,成为单趾;牙齿变硬且趋复杂。

经过渐新马、中新马和上新马等进化阶段的演化,到第四纪更新世才呈现为单蹄的扬首高躯大马。家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

中国是最早开始驯化马匹的国家之一,从黄河下游的山东以及江苏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及仰韶文化时期遗址的遗物中,都证明距今6000年左右时几个野马变种已被驯化为家畜。马的驯化晚于狗和牛。

生物学特性不同品种的马体格大小相差悬殊。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所谓袖珍矮马仅高60厘米。

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 (俗称夜眼) ,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

毛色复杂,以骝、栗、青和黑色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

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食道狭窄,单胃,大肠特别是盲肠异常发达,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

无胆囊,胆管发达。牙齿咀嚼力强,切齿与臼齿之间的空隙称为受衔部,装勒时放衔体,以便驾御。

根据牙齿的数量、形状及其磨损程度可判定年龄 (图3),听觉和嗅觉敏锐。两眼距离大,视野重叠部分仅有30%,因而对距离判断力差;同时眼的焦距调节力弱,对 500米以外的物体只能形成模糊图像,而对近距离物体则能很好地辨别其形状和颜色。

头颈灵活,两眼可视面达330°~360°。眼底视网膜外层有一层照膜,感光力强,在夜间也能看到周围的物体。

马易于调教。通过听、嗅和视等感觉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记忆。

平均寿命30~35岁,最长可达60余岁。使役年龄为3~15岁,有的可达20岁。

类型全世界马的品种约有200多个,中国有 30 多个 。主要可分为小型地方品种、乘用型、快步型、重挽型、挽乘兼用型。

饲养管理方式主要有群牧管理、舍饲管理和幼驹培养及调教。马 mǎ <名>(象形。

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家畜名)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horse]。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夫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

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2.关于马的知识

基本介绍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草食性家畜。

马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随着动力机械的发明和广泛应用,马的役用价值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明显下降,田间作业几乎都为拖拉机所取代,马匹主要用于马术运动和生产乳肉,饲养量大为减少。

但在有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马仍以役用为主,并是役力的重要来源。起源和驯化 马属动物起源于6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初期 ,其最原始祖先为原蹄兽 ,体格矮小,四肢均有 5 趾,中趾较发达。

生活在5800万年前第三纪始新世初期的始新马 ,或称始祖马,体高约40厘米。前肢低,有4 趾;后肢高,有3趾。

牙齿简单,适于热带森林生活。进入中新世以后,干燥草原代替了湿润灌木林,马属动物的机能和结构随之发生明显变化:体格增大,四肢变长,成为单趾;牙齿变硬且趋复杂。

经过渐新马、中新马和上新马等进化阶段的演化,到第四纪更新世才呈现为单蹄的扬首高躯大马。家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

中国是最早开始驯化马匹的国家之一,从黄河下游的山东以及江苏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及仰韶文化时期遗址的遗物中,都证明距今6000年左右时几个野马变种已被驯化为家畜。马的驯化晚于狗和牛。

生物学特性不同品种的马体格大小相差悬殊。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所谓袖珍矮马仅高60厘米。

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 (俗称夜眼) ,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

毛色复杂,以骝、栗、青和黑色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

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食道狭窄,单胃,大肠特别是盲肠异常发达,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

无胆囊,胆管发达。牙齿咀嚼力强,切齿与臼齿之间的空隙称为受衔部,装勒时放衔体,以便驾御。

根据牙齿的数量、形状及其磨损程度可判定年龄 (图3),听觉和嗅觉敏锐。两眼距离大,视野重叠部分仅有30%,因而对距离判断力差;同时眼的焦距调节力弱,对 500米以外的物体只能形成模糊图像,而对近距离物体则能很好地辨别其形状和颜色。

头颈灵活,两眼可视面达330°~360°。眼底视网膜外层有一层照膜,感光力强,在夜间也能看到周围的物体。

马易于调教。通过听、嗅和视等感觉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记忆。

平均寿命30~35岁,最长可达60余岁。使役年龄为3~15岁,有的可达20岁。

类型全世界马的品种约有200多个,中国有 30 多个 。主要可分为小型地方品种、乘用型、快步型、重挽型、挽乘兼用型。

饲养管理方式主要有群牧管理、舍饲管理和幼驹培养及调教。蒙古马蒙古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主要产于内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马种。

蒙古马体格不大,平均体高120~135厘米,体重267~370千克。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达。

被毛浓密,毛色复杂。它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

8小时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哈萨克马产于新疆的哈萨克马也是一种草原型马种。其形态特征是:头中等大,清秀,耳朵短。

颈细长,稍扬起,耆甲高,胸销窄,后肢常呈现刀状。现今伊犁哈萨克州一带,即是汉代西域的乌孙国。

两千年前的西汉时代,汉武帝为寻找良马,曾派张骞三使西域,得到的马可能就是哈萨克马的前身。到唐代中叶,回纥向唐朝卖马,每年达十万匹之多。

其中很多属于哈萨克马。因此,中国西北的一些马种大多与哈萨克马有一些血缘关系。

河曲马河曲马也是中国一个古老而优良地方马种,历史上常用它作贡礼。原产黄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的草原上,因地处黄河盘曲,故名河曲马。

它是中国地方品种中体格最大的优秀马。其平均体高132~139厘米,体重为350~450千克。

河曲马头稍显长大,鼻梁隆起微呈现兔头型,颈宽厚,躯干平直,胸廓深广,体形粗壮,具有绝对的挽用马优势。驮运100~150千克,可日行50千米。

河曲马性情温顺,气质稳静,持久力较强,疲劳恢复快。故多作役用,单套大车可拉500千克重物。

是良好的农用挽马。西南马西南马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及广西一带。

特点是体形小,善走山路。西南马头较大,颈高昂,鬃、尾、鬣毛丰长。

身体结构良好,肌腱发达,蹄质坚实。善于爬山越岭,可驮运货物100千克以上,日行30~40千米,是西南山区一支很需要运输力量。

其中较著名的有四川建昌马、云南丽江马和贵州马等。三河马三河马是血统极为复杂的的马种。

20世纪初,一些俄国贵族来到中国东北,他们带来了奥尔洛夫马、皮丘克马等良种。日本占领时期,又带来了纯血马、盎格鲁阿拉伯马等马种。

这些马通过与当地马种杂交,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三河马。三河马体格较蒙古马高大,它形态结实紧凑,外貌俊美,胸廓深长,肌肉发达,体质结实,背腰平直,四肢强健,关节明显。

毛色主要为骝毛、粟。

3.马的知识

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草食性家畜。

马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随着动力机械的发明和广泛应用,马的役用价值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明显下降,田间作业几乎都为拖拉机所取代,马匹主要用于马术运动和生产乳肉,饲养量大为减少。

但在有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马仍以役用为主,并是役力的重要来源。起源和驯化 马属动物起源于6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初期 ,其最原始祖先为原蹄兽 ,体格矮小,四肢均有 5 趾,中趾较发达。

生活在5800万年前第三纪始新世初期的始新马 ,或称始祖马,体高约40厘米。前肢低,有4 趾;后肢高,有3趾。

牙齿简单,适于热带森林生活。进入中新世以后,干燥草原代替了湿润灌木林,马属动物的机能和结构随之发生明显变化:体格增大,四肢变长,成为单趾;牙齿变硬且趋复杂。

经过渐新马、中新马和上新马等进化阶段的演化,到第四纪更新世才呈现为单蹄的扬首高躯大马。家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

中国是最早开始驯化马匹的国家之一,从黄河下游的山东以及江苏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及仰韶文化时期遗址的遗物中,都证明距今6000年左右时几个野马变种已被驯化为家畜。马的驯化晚于狗和牛。

生物学特性不同品种的马体格大小相差悬殊。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所谓袖珍矮马仅高60厘米。

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 (俗称夜眼) ,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

毛色复杂,以骝、栗、青和黑色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

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食道狭窄,单胃,大肠特别是盲肠异常发达,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

无胆囊,胆管发达。牙齿咀嚼力强,切齿与臼齿之间的空隙称为受衔部,装勒时放衔体,以便驾御。

根据牙齿的数量、形状及其磨损程度可判定年龄 (图3),听觉和嗅觉敏锐。两眼距离大,视野重叠部分仅有30%,因而对距离判断力差;同时眼的焦距调节力弱,对 500米以外的物体只能形成模糊图像,而对近距离物体则能很好地辨别其形状和颜色。

头颈灵活,两眼可视面达330°~360°。眼底视网膜外层有一层照膜,感光力强,在夜间也能看到周围的物体。

马易于调教。通过听、嗅和视等感觉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记忆。

平均寿命30~35岁,最长可达60余岁。使役年龄为3~15岁,有的可达20岁。

类型全世界马的品种约有200多个,中国有 30 多个 。主要可分为小型地方品种、乘用型、快步型、重挽型、挽乘兼用型。

饲养管理方式主要有群牧管理、舍饲管理和幼驹培养及调教。马 mǎ <名>(象形。

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家畜名)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horse]。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夫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

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马的知识

不同品种的马体格大小相差悬殊。

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所谓袖珍矮马仅高60厘米。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

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俗称夜眼),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毛色复杂,以骝、栗、青和黑色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

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

食道狭窄,单胃,大肠特别是盲肠异常发达,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无胆囊,胆管发达。

牙齿咀嚼力强,切齿与臼齿之间的空隙称为受衔部,装勒时放衔体,以便驾御。根据牙齿的数量、形状及其磨损程度可判定年龄(图3),听觉和嗅觉敏锐。

两眼距离大,视野重叠部分仅有30%,因而对距离判断力差;同时眼的焦距调节力弱,对500米以外的物体只能形成模糊图像,而对近距离物体则能很好地辨别其形状和颜色。头颈灵活,两眼可视面达330°~360°。

眼底视网膜外层有一层照膜,感光力强,在夜间也能看到周围的物体。马易于调教。

通过听、嗅和视等感觉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记忆。平均寿命30~35岁,最长可达60余岁。

使役年龄为3~15岁,有的可达20岁。

5.马的文学常识

关于马的文化: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

中国人有姓马的。马姓是常见的姓氏之一。

除了汉族以外,其他少数民族也有不少姓马的。马姓是回族的大姓之一。

云南回族几乎清一色地姓马。昭陵六骏:(古代君王的马)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

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

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

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拳毛騧:黄皮黑嘴,身布连环旋毛。

平刘黑闼时所乘,身中九箭。李世民赞曰:“月精按辔,天马行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虎牢关大战逐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臀中五箭。白蹄乌:平薛仁臬时所乘,无箭伤。

李世民赞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特勒骠:白里沁黄,平宋金刚时所乘,无箭伤。

青骓:平窦建德时所乘,四蹄腾空,身中五箭,其中前体一箭,后体四箭。飒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时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与李世民换骑,并为飒露紫拔箭。

李世民赞曰:“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

关于马的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金秋。”

《马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香车宝马照九陌,家家花下扶醉人。”

“好山好水看不够,马蹄催趁月明归。”[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诗经·小雅·车攻》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楚辞·离骚》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白马饰金羁,边翩西北邓。三国魏·曹植《白马篇》蹀足绊中愤,摇头枥上嘶。

南朝梁·萧纲《系马诗》懔懔边风激,萧萧征马烦。隋·虞世基《出塞》诗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诗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唐·杜甫《房兵曹胡马》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诗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唐·刘禹锡《始闻秋风》诗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栖。

宋·柳咏《少年游》词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五月四日风雨大作》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曲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元·刘因《山家》诗马嘶落日青山暮雁度西风白草新。

明·王越《与李布政彦硕冯佥宪景阳对饮》诗四山旗似晴霞卷,万马蹄如骤雨来。马的成语:1【一马当先】作战或做事时,不畏艰难,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2.【千军万马】形容士兵众多,声势壮大。3.【天马行空】喻才思豪放飘逸。

4.【心猿意马】形容心思意念飘浮不定。5.【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6.【汗马功劳】喻为征战奔走的功劳。7.【老马识途】喻经验丰富的人。

8.【兵荒马乱】形容战乱破坏之严重,秩序之紊乱。9.【走马看花】大略观看事务外象,无暇细究其底蕴。

10.【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11.【招兵买马】征招士兵,购买马匹;指集结武力,预谋作战。

12【金戈铁马】表示军队装备很好,作战力非常强;或喻战争。13【青梅竹马】指幼时游戏的伴侣。

14【指鹿为马】形容歪曲事实颠倒是非。15【秣马厉兵】磨快武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

16【马耳东风】形容一个人对别人所说的话漠不关心,听过就忘。17【马到成功】用以祝贺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18【马革里尸】形容军人英勇地战死在沙场上。19【马首是瞻】指完全听从领导人的指挥来行动。

20【马齿徒长】只喻只是年龄徒然加大,但没有大作为。21【塞翁失马】(1)比喻人因祸得福。

(2)形容祸福无常,不能遽下定论。22【驷马难追】话一说出口,难以收回。

用以警告人言语谨慎,要信守诺言。23【龙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24【声色犬马】形容生活非常糜烂。25【悬崖勒马】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

26.马叫人欢27千军万马28马不停蹄29万马奔腾30快马加鞭周穆王八骏 《拾遗记》:一名 绝地,足不践土。二名 翻羽,行越飞禽。

三名 奔宵。

6.关于马的知识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鞍马劳顿 鞍马劳困 鞍马之劳 鞍前马后 弊车羸马 兵荒马乱 伯乐相马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宝马香车 兵强马壮 不食马肝 北叟失马 车殆马烦 车马盈门 车水马龙 车在马前 东风吹马耳 打马虎眼 单枪匹马 短衣匹马 非驴非马 风马牛不相及 肥马轻裘 放牛归马 风樯阵马 高车驷马 弓调马服 归马放牛 裹尸马革 寒蝉仗马 横戈跃马 汗马功劳 呼牛呼马 害群之马 见鞍思马 金戈铁马 金马玉堂 仅容旋马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叩马而谏 快马加鞭 厉兵秣马 驴唇不对马嘴 露马脚 龙马精神 老马恋栈 老马识途 六马仰秣 驴前马后 溜须拍马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盘马弯弓 匹马只轮 马不停蹄 马齿徒增 马到成功 马耳东风 马革裹尸 马工枚速 马后炮 马角乌白 马空冀北 马鹿异形 秣马厉兵 马牛襟裾 马前卒 盲人瞎马 瞎马临池 马瘦毛长 马首是瞻 马仰人翻 驽马恋栈豆 驽马铅刀 驽马十驾 牛溲马勃 牛头不对马嘴 牛头马面 匹马单枪 乞儿马医 千军万马 裘马轻肥 求马唐肆 犬马之报 犬马之劳 青梅竹马 骑马找马 犬马之养 轻裘肥马 墙头马上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人欢马叫 人困马乏 戎马倥偬 人强马壮 人仰马翻 士饱马腾 素车白马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四马攒蹄焉耆马的传说 焉耆马有"海马龙驹"的传说。

博斯腾湖古称西海, 西海的老龙称为西海龙王,他有三个太子。有一年火神发威,大地久早不雨。

四周草原上,百花凋零,牧草枯萎, 人畜面临一场空前浩劫。西海龙王的三太子,见到草原 遭此大难,于心不忍,瞒着老龙王引西海之水,腾空而起呼风唤雨,给草原普降甘露,草原上的人畜都得救了。

但三太子却因此冒犯神规,被贬为马。从此一代一代繁衍了这些"海马龙驹"一一焉耆马。

焉耆马主要分布在焉耆、和静、和硕三县,共有十万多匹。 我国史书记载,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发现一种挥汗如血一般鲜红的宝马,这个消息传回长安,立刻引起轰动。

此后,汉武帝连征西域大宛,从大宛国(今中亚费尔干纳一带)得到了这种有汗血的宝马,并作诗赞美它为“天马”。汗血宝马从此名扬中国。

据说,它还是成吉思汗的坐骑。 马,是十二生肖的七哥。

关于十二生肖,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神仙要选出12种动物作为生肖,于是就让所有的动物在大年初一这天来报到,先来报到的12种动物就是十二生肖了。

可是日行千里的马儿,怎么才排到了第七位呢? 很久很久以前,一年的大年初一,各种动物从四面八方赶到神仙那儿报到,千里马神风也不例外。神风想:要是能当生肖之首那就好了!神风一阵风似地朝神仙宫跑去。

突然,它听见了几声凄凉的哭声,便放慢了脚步,想探个究竟。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荒凉的村庄:田地荒芜,街上处处可以看见死尸,许多人哭泣着。

神风走进了村庄,它向一位老奶奶打听:“老奶奶,这儿怎么会变成这样啊?”“唉,你不知道啊”,老奶奶悲伤极了,“我们这儿闹瘟疫,死了好多人哪!”“那就没有药可以治瘟疫吗?”“有倒是有,可是……唉,这药难得的很。”“什么药,您告诉我,我去弄!”神风这时已满心都是救人,其他的事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那好吧,从这儿出发往东走20里,有一座宝芝山。山上有一个宝芝泉,泉水可医百病,但泉边有一只催眠猫,上山取水时催眠猫会给你催眠,你可千万不能睡,睡了便会被那只猫害死。

我们这儿好几个青年去采药都一去不复返。”“我知道了,我现在就去!”神风向老奶奶要了一个空葫芦挂在脖子上,就一阵风似地奔向了宝芝山。

神风来到了宝芝山,它小心地向山上走去,突然它闻到了一股花香味,马上开始犯困。“不好!”它意识到催眠猫来了。

神风使劲地摇头,使劲地跑跳,力图使自己不睡着。“喵”,催眠猫出现了,它伸出利爪,对神风虎视眈眈。

“不好,得先下手为强!”神风闪电一般地飞到催眠猫面前,后脚用力一蹬,催眠猫撞在了树上,昏了过去。神风跑到宝芝泉边,用葫芦装满了泉水,欣喜万分地朝山下奔去。

“啊!”突然神风惨叫一声,瘫坐在地上。原来催眠猫醒来了,它趁神风不注意,狠狠地咬了神风的后腿一口。

催眠猫的牙齿里有毒液啊!催眠猫正欲再向神风扑来,神风急中生智,用嘴衔起一块石头,向催眠猫丢去。“喵!”石头打中了催眠猫的眼睛,催眠猫捂着眼睛满地滚。

“我要借此机会逃走,可是我腿……”神风好担心。“有了,我可以用泉水治伤嘛!”神风挪到了宝芝泉边把后腿伸进了泉水中,奇迹发生了,神风顿时充满了活力。

它站起来,风一样地朝小村庄奔去。 到了村庄里,神风把泉水交给了老奶奶,老奶奶把神水掺进了井水中,神风驮着水,挨家挨户送去,人们喝了井水,纷纷病愈。

他们想谢谢神风,可神风却不见了,它飞快地跑到了神仙宫,遗憾的是它只能排在生肖第七位了。可神风还是挺高兴的,它想,今天我干了一件大好事,值得!与马有关的俗语 国内版 一马不跨双鞍。

人有错手,马有失蹄 人奔家乡马奔草。 人怕理,马怕鞭,蚊早怕火烟。

人要炼,马要骑。 人是衣裳马是鞍。

小马儿乍行嫌路窄。 千里骡马一处牛。

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 马上摔死英雄汉,河中淹死会水人。

马不打不奔,不人激。

7.求养马知识

养马知识 一. 饲料 马基本上是食草动物,它每天要花费长达12个小时在牧场或草原吃草。

它有一个后肠发酵区,并在盲肠和结肠中有大量的纤维分解菌群。在马的后肠中,可以合成维生素B和挥发性脂肪酸。

同具有前肠发酵区的反刍动物相比,马利低质量粗饲料的适应能力是较差的。 因此,首先以日粮中草料成分的质量为重点来合理地考虑马的饲养问题很重要。

供应的草料可以是清洁的、不带泥土的草,或者是豆科干草、牧草、半干青贮料或草饼及制成颗粒的草。对于马来说,青贮的牧草要比其它种类的粗饲料更具危险性,因为食用以不适当方法生产的半干青贮料可能会导致肉毒梭菌中毒。

在沃土上生长的多叶的、青的、细茎的、无尘土的牧草,能够满足相对定居的成年马对能量的全部需要。早期收的豆科干草和苜蓿,可以满足几乎所有各种等级的马对蛋白质的需要,具体则取决于同时饲喂的低蛋白精饲料量。

为了满足生长、活动、妊娠或泌乳的需要,通常都需要饲喂以谷物为主的精饲料来维持充分良好的机体状态。表1 马的预期饲料消耗量1 (以马体重的%计) 草料 精饲料 总计成年马维持需要 1.5~2.0 0~0.5 1.5~2.0母马(妊娠后期) 1.0~1.5 0.5~1.0 1.5~2.0母马(泌乳早期) 1.0~2.0 1.0~2.0 2.0~3.0母马(泌乳后期) 1.0~2.0 0.5~1.5 2.0~2.5活动量状况活动量小 1.0~2.0 0.5~1.0 1.5~2.0活动量中等 1.0~2.0 0.75~1.5 1.75~2.5活动量大 0.75~1.5 1.0~2.0 2.0~2.5幼马哺乳期马驹(3个月) 0 1.0~2.0 2.5~3.5断奶马驹(6个月) 0.5~1.0 1.5~3.0 2.0~3.51岁马(12个月) 1.0~1.5 1.0~2.0 2.0~3.01岁以上马(18个月) 1.0~1.5 1.0~1.5 2.0~2.52岁马(24个月) 1.0~1.5 1.0~1.5 2.0~2.51风干饲料(干物质约为90%) 表1所列为各种类别的马根据年龄、活动量和生产所处不同的阶段所预计的牧草和精饲料消耗量范围。

与表1数值有出入的情况并不奇怪,例如训练活动量很大的赛马,每天消耗的饲料总量会超过其体重的3%。对所有各种类别的马,通常建议每天至少都要饲喂重量相当于其体重1%的某种草料,这样可以维持正常的后肠功能和减少发生疝痛或蹄叶炎的可能性。

有些专家建议,草料在马的日粮中至少应占到50%,但对于某些性能要求高的马,限制其饲料中的谷物用量可能会使马难以保持充分良好的体态。 草饼(或草块)、全价的干草或谷物饲料块和完全制成颗粒的日粮等,是另外一些可以为马提供草料的方法。

采用上述几种饲料的主要原因,是它们可在场地有限的情况下便于储存和装卸。此外,减少饲料的浪费和在马厩通风条件不良的情况下减少粉尘,也是考虑采用上述饲料的原因。

由于在供应足量粗饲料的情况下全价饲料中的养分量仍可精确地确定,因此人们乐于将它用作快速生长的马驹的补饲日粮,甚至还将它用作性能要求很高的赛马的日粮。据报道,驯马师使用全价干草-谷物饲料后,马吃下全价颗粒饲料的速度要比单吃谷物时慢,但并未出现厌食和影响健康等问题。

对全价块状饲料进行研究时所观察到的情况,与上述情况是一致的。 二. 营养和环境的影响 为马厩所设计的各种设施,常常是更多地考虑马主的舒适而不是为了马的需要。

马厩的通风不良是人所共知的,有些情况下甚至达到了不透风的程度,因此,马只能呼吸质量很差的空气。在这种情况下,特别应该强调采用高质量的、无粉尘的、不带泥土的干草,或者采用压成块状或颗粒状的草料或干草与谷物的混合饲料。

三.繁殖公、母马3周岁时开始配种。小群配种时,用3~5岁公马,公、母比例为1:10~20,6~6.5岁公马,公、母比例为1:25~35;个别公马至20岁,尚能保持良好的配种能力。

在群牧条件下,对母马进行人工授精,受胎率80%左右,母马终生产驹10~l2匹。母马发情周期为17~21 天,妊娠期323~337天。

幼驹初生时的体高,相当于成年马的62%以上,管围相当于成年马的56.79%,体长、脚围相当于成年马的45%以上;生后一周岁的体高相当于成年马的87.98%,管围相当于成年马的82.74%,体长、胸围相当于成年马的76%以上;2周岁的体高和管围达到成年马的94%,而体长和胸围达到成年马的89%;至4~5周岁时生长发育基本完成。 四. 育种马遗传性和生活条件的关系 养殖一点通 时间:2010-12-14 19:52:58 [马的养殖技术]“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马具有能够把它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特性,叫做遗传性。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遗传性。

具体表现在不同的形态特征(例如马体的高矮和长短、身体轻重、背腰长短、毛色等)和特性(例如善奔及敏活性、耐粗饲及抵抗各种不良环境条件的能力等),这都是它们内在的“根据”不同,也就是它们的遗传性不同的缘故。要了解和掌握它的遗传性,就得知道用于马种改良的每一匹种马或某一群马的来源,属于什么品种,是杂种还是纯种,是外来种还是本地种。

如果是纯种或是我国某地历史悠久的地方马种,它们的遗传性可以说是比较稳定的,至少要比杂种或历史短的外来品种稳定些。当然,这种稳定性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稳定不变的。

所谓稳定的遗传性就是说能把它好的特性,通过配。

8.关于马的知识

马是奇蹄目马科马属家马和野马的通称。化石证据表明,马科动物最早起源于北美。最早的马祖先化石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始新世地层中发现,被称为始祖马。家马约于4500年前被人类驯化,品种繁多。马和人有着特殊的关系,是人类的伙伴和朋友,可以为人们的农耕、运输、游猎、畜牧、探险、娱乐、运动等活动服务。马粪可用来培养蘑菇,破伤风抗毒素是用马的血清制成。家马可分三种类型:挽马,四肢粗大,体高2米左右;小型马,体高144厘米以下;轻型马。马的体色有黑色、栗色、褐色、奶油色、白色等。马的感觉器官发达。眼大,位高;颈长,因此视野较人宽阔,低头吃草时,也能觉察到可能的威胁。味觉和听觉可能比人类还敏锐,但似乎不能辨别颜色。马的神经系统高度发达。具有复杂的本能,记忆力和判断力强。马的方向感觉极为发达,因此,可以找到回家的路。由于视觉记忆,再次遇到早先使它害怕的地点或事物时,它就会惊退。由于听觉记忆,人们可用各种口令来训练它们。马的寿命一般20年,最长可达30多年。

3岁性成熟,5岁成年。母马怀孕11个月,通常产一仔,偶产2仔。小马6个月时断奶。马的品种可按发源地、主要用途及体型大小分类。野马体长220~280厘米,肩高110~140厘米,重200~300公斤;夏季上体浅棕、红棕、红赭色,冬皮背面淡棕色。野马栖于荒漠和荒漠草原,常在丘陵山地和多水草的地带活动,结成5~15头的小群。6月交配,第二年4、5月间分娩,每胎1仔,4岁性成熟。野马数量极少。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所编纂的红皮书将它列为濒危物种,中国已将它划为保护动物。

马是一种极受人喜爱的动物,天生行动快速,性格活泼开朗,古人说过「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马是沙场之物,自古以来,名将和名驹的佳话不少,项羽和乌骓的故事最脍炙人口令人鼻酸。「龙马」是指具备仁德之马,「驽马千里」,劝人有志者事竟成。虽然中国各地都产马,但是好马在北方,长江以南无好马,好马都以大豆喂食,体格健壮,披上彩衣,追随主人南征北讨,骋驰战场同享殊荣,一般马匹得草而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求」,感叹识才之士不恒有,「马耳东风」是摒弃忠言或善意批评,「天马行空」形容一个人笔力雄浑气概自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福无门,因果互牵,凡事随缘自在,「良驹不跨双鞍,烈女不配二夫」,充分显示出马的高风亮节。

自古有祭马的民间风俗。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马祖是天驷,是马在天上的星宿;先牧是开始教人牧马的神灵;马社是马厩中的土地神;而马步为马灾害的神灵。汉族民间信仰马王爷,农家于农历六月二十三日祭祀,祭品为全羊一只。

蒙古族有马奶节和赛马节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月末举行,为期一天。这天,牧民们穿上节日服装,分别骑着马并带着马奶酒,赶到指定地点,然后准备节日食品。太阳升起时开始赛马,参赛的马匹为两岁小马。比赛结束后,人们分别入席,在马头琴的伴奏下,纵情歌唱,开怀畅饮,一直到夜色降临,人们才载着余兴纷纷散去。佤族过春节时要喂马吃糯米饭,并观察马在厩中的姿态以占吉凶,以为头朝东方为幸运年,朝向西方是不吉利的兆头。

世界上大约有300多个马种,其中最著名的三个品系是汗血马、纯血马和阿拉伯马。汗血马是马中的古代艺术品,现存极少。纯血马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马,赛马场上的佼佼者。而阿拉伯马是皇室贵族和富豪大亨们的宠物。如果把纯血马比做马中贵族,那么,纯血阿拉伯马就是马族中的皇族。

9.请介绍一些关于马的基本知识

基本介绍 马是草食性家畜。

马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随着动力机械的发明和广泛应用,马的役用价值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明显下降,田间作业几乎都为拖拉机所取代,马匹主要用于马术运动和生产乳肉,饲养量大为减少。

但在有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马仍以役用为主,并是役力的重要来源。有于吗的体重。

起源和驯化 原蹄兽马属动物起源于6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初期 ,其最原始祖先为原蹄兽 ,体长约1.5米,头部和尾巴都很长,四肢短而笨重,行走缓慢,常在森林或热带平原上活动,以植物为食。体格矮小,四肢均有5趾,中趾较发达。

生活在5800万年前第三纪始新世初期的始新马 ,或称始祖马,体高约40厘米。前肢低,有4 趾;后肢高,有3趾。

牙齿简单,适于热带森林生活。进入中新世以后,干燥草原代替了湿润灌木林,马属动物的机能和结构随之发生明显变化:体格增大,四肢变长,成为单趾;牙齿变硬且趋复杂。

经过渐新马、中新马 始祖马和上新马等进化阶段的演化,到第四纪更新世才呈现为单蹄的扬首高躯大马。 家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

中国是最早开始驯化马匹的国家之一,从黄河下游的山东以及江苏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及仰韶文化时期遗址的遗物中,都证明距今6000年左右时几个野马变种已被驯化为家畜。马的驯化晚于狗和牛。

马 分类 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 生物学特性 不同品种的马体格大小相差悬殊。

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所谓袖珍矮马仅高60厘米。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

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 (俗称夜眼) ,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毛色复杂,以骝、栗、青和黑色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

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

食道狭窄,单胃,大肠特别是盲肠异常发达,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无胆囊,胆管发达。

牙齿咀嚼力强,切齿与臼齿之间的空隙称为受衔部,装勒时放衔体,以便驾御。根据牙齿的数量、形状及其磨损程度可判定年龄 (图3),听觉和嗅觉敏锐。

两眼距离大,视野重叠部分仅有30%,因而对距离判断力差;同时眼的焦距调节力弱,对 500米以外的物体只能形成模糊图像,而对近距离物体则能很好地辨别其形状和颜色,并且只有这一种动物可辨别颜色。头颈灵活,两眼可视面达330°~360°。

眼底视网膜外层有一层照膜,感光力强,在夜间也能看到周围的物体。马易于调教。

通过听、嗅和视等感觉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记忆。平均寿命30~35岁,最长可达60余岁。

使役年龄为3~15岁,有的可达20岁。 马的文化 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

中国人有姓马的。马姓是常见的姓氏之一。

除了汉族以外,其他少数民族也有不少姓马的。马姓是回族的大姓之一。

云南回族几乎清一色地姓马。 昭陵六骏:(古代君王的马)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

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

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

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 拳毛騧:黄皮黑嘴,身布连环旋毛。

平刘黑闼时所乘,身中九箭。李世民赞曰:“月精按辔,天马行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虎牢关大战逐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臀中五箭。 白蹄乌:平薛仁臬时所乘,无箭伤。

李世民赞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特勒骠:白里沁黄,平宋金刚时所乘,无箭伤。

青骓:平窦建德时所乘,四蹄腾空,身中五箭,其中前体一箭,后体四箭。 飒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时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与李世民换骑,并为飒露紫拔箭。

李世民赞曰:“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

编辑本段种类 蒙古马 蒙古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主要产于内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马种。蒙古马体格不大,平均体高120~135厘米,体重267~370千克。

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达。被毛浓密,毛色复杂。

它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8小时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

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哈萨克马 产于新疆的哈萨克马也是一种草原型马种。

其形态特征是。

马的基本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