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高人帮我归纳一下古文中的天文地理常识
”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星宿,分野,扪参历井。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
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
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
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古代常用天文历法词语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
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
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
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2.求高人帮我归纳一下古文中的天文地理常识
”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
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星宿,分野,扪参历井。
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 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
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
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 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古代常用天文历法词语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 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 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 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3.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有哪些从春秋战国开始到清朝的主要历法有哪些呢
中国古历采用阴阳合历,即以太阳的运动周期作为年,以月亮圆缺周期作为月,以闰月来协调年和月的关系。
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造160年。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
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公历 即格里历,因为它的基础是太阳中心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所需的时间——回归年,故又称阳历。
格里历的平年为365天,闰年在2月末加一天,为366天。在格里历中, 当某年的纪元年数不能被4整除时为平年,如1981年;能被4整除而不能被100整除时为闰年,如1984年;能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时为平年,如1900年;能被400整除时为闰年, 如2000年。
格里历平均一年为365。2425日,与长度为365。
2422日的回归年之间,要积累3300多年才有一日之差,达到中国南京杨忠辅于公元1199年 (早格里历380多年)制定的《统天历》水平。 格里历按月分配日数掺有格里等帝皇威势,不很合理。
合理的每月天数用两句话即可概括:闰年单月小、双月大; 平年2月减一天。但因为格里历已在全世界通用,人为因素影响极大,改历很难。
农历 农历是中国广泛使用的历法, 又称阴历、夏历,是因为它的纪月法以月相为标准,以月亮从朔到上弦、望、下弦再到朔的一个朔望月为一个月。 推算农历先推算二十四节气和定朔 (推算日月黄经相等的时刻——朔), 朔所在某日,即为初一,从朔到朔为一个月, 相距29日的为小月, 30日为大月。
月从中气得名, 月内有某中气的即为某月份,如含有中气"雨水"即为农历正月。无中气为闰月, 闰月无名, 取用前月名, 如四月后的闰月为闰四月,如此使农历年与回归年的差距随时得到调正。
在农历中, 平年12个月, 日数为354或355日;闰年13个月, 日数为383或384日。这就是中国自公元前十四世纪的殷代起,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止,一直在使用的 "十九年七闰(加七个闰)月" 的历法。
因为二十四节气是由太阳的视置决定的,因此农历合适的称呼应是阴阳历。
4.什么是天文历法
相传中国最早的历法是出于夏代的《夏 小正》,是通过观察授时的方法进行编制的自 然历。
到商代,大规模的祭祀周期,加之农 业生产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更高需求,使得 商代历法在夏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商代 历法为阴阳历,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即 365又1/4日为一回归年,又称“四分历”。
阴历以月亮绕地球一周,即29或30日为一 朔望月。商代用干支记日,数字记月;月有大小之分,大月30日,小月29日。
12个朔 望月为一个民用历年,它与回归年有差数, 所以阴阳历在若干年内置闰,闰月置于年终, 称为十三月。季节与月份有大体固定的关系。
商代天文学中许多天象在卜辞中均有记载, 如“日月有食”、“月有食”,卜辞还记载了观 察到的“大星”、“鸟星”、“大火”等,不仅 有恒星,还有行星,后世的二十八宿中的一 些星座名亦见于卜辞,卜辞中“有新大星并 火”,即是说接近火星有一颗新的大星。 当时 已有立表测影以定季节、方向、时刻的方法, 卜辞的“至日”、“立中”等,就是这方面的 记载。
商人对气候的变化特别予以重视。卜 辞记有许多自然现象,“启”、“易日”为天 晴,“瞧日”为阴天及浓云密布,“晕”为出 现日晕。
记录自然界变化的有风、云、雨、雪、雷、虹、霜、雹,风有大风、小风、骤 风。 商人不止对一日之内,而且对一旬、数 旬及至数月的气象变化进行了连续的记录。
5.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有哪些
中国古历采用阴阳合历,即以太阳的运动周期作为年,以月亮圆缺周期作为月,以闰月来协调年和月的关系。
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造160年。
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
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公历
即格里历,因为它的基础是太阳中心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所需的时间——回归年,故又称阳历。格里历的平年为365天,闰年在2月末加一天,为366天。在格里历中, 当某年的纪元年数不能被4整除时为平年,如1981年;能被4整除而不能被100整除时为闰年,如1984年;能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时为平年,如1900年;能被400整除时为闰年, 如2000年。
格里历平均一年为365.2425日,与长度为365.2422日的回归年之间,要积累3300多年才有一日之差,达到中国南京杨忠辅于公元1199年 (早格里历380多年)制定的《统天历》水平。
格里历按月分配日数掺有格里等帝皇威势,不很合理。合理的每月天数用两句话即可概括:闰年单月小、双月大; 平年2月减一天。但因为格里历已在全世界通用,人为因素影响极大,改历很难。
农历
农历是中国广泛使用的历法, 又称阴历、夏历,是因为它的纪月法以月相为标准,以月亮从朔到上弦、望、下弦再到朔的一个朔望月为一个月。推算农历先推算二十四节气和定朔 (推算日月黄经相等的时刻——朔), 朔所在某日,即为初一,从朔到朔为一个月, 相距29日的为小月, 30日为大月。月从中气得名, 月内有某中气的即为某月份,如含有中气"雨水"即为农历正月。无中气为闰月, 闰月无名, 取用前月名, 如四月后的闰月为闰四月,如此使农历年与回归年的差距随时得到调正。 在农历中, 平年12个月, 日数为354或355日;闰年13个月, 日数为383或384日。这就是中国自公元前十四世纪的殷代起,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止,一直在使用的 "十九年七闰(加七个闰)月" 的历法. 因为二十四节气是由太阳的视置决定的,因此农历合适的称呼应是阴阳历。
6.我国的天文历法包括哪些内容
【星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同时古人认为人问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神权思想的一.种表现。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就是二十八宿。
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四象】古人把东、北、两、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宫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宫玄武:两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宫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宫朱雀。后人也通俗地称四象为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宫苍龙七宿巾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北斗】义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勺形)的七颗亮星。
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灭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 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②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③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会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④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⑤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⑥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⑦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⑧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⑨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做五更、五鼓,或称五夜。一更——黄昏、一鼓、甲夜——19~21点二更一——人定、二鼓、乙夜——21~23点三更——夜半、三鼓、丙夜——23~1点四更——鸡鸣、四鼓、丁夜——1~3点五更——平旦、五鼓、戊夜——3~5点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阴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 小大寒。 ”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欧阳修《醉翁亭记》:“风霜高洁,大落而石出者.山问之四时也。”
【社日】古代农民祭祖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 《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社鼓.指社Et祭祖土地神的鼓声。 【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
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2)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等。 (3)干支纪年法。
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丁卯”指公元1627年。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1)序数纪月法。 (2)地支纪月法。
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庾信《哀江南赋》:“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
“建亥”即农历十月。 (3)时节纪月法。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1)序数纪日法。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
《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 (2)干支纪日法。如《殽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
“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是月丁未”,指这个月的十八日。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
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 (3)月相纪日法。
指用“朔、胐 、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眦,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
7.天文历法 怎样学天文历法
牧夫天文论坛,有关于星历计算的讨论。不过内容比较庞杂,我不喜欢去。
中国农历网,特别推荐,里面有历法的计算原理,以及程序实现。
美国航天局官网,可以找到大部分外文的天文学论文,国内的几乎没有。当然,只有想彻底研究明白计算原理时,才需要哪些东西,主要有VSOP82,VSOP87,ELP2000,IAU2000等论文需要读。注意,有是法文的的哈。
同好天文论坛,北航的,可以找到一些中文资料,不过中国人大部分局限在解释古人怎样计算历法,对现代天文学参考价值不大。另外,感觉国人的书很冷统,呵呵。
8.古代文学关于天文地理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目录
序言:古代东方科技文明的起源
1.天文地理
古人说天论地 古人观天 万物起源
天象记录 日食 流星 新星和超新星 彗星 五星连珠 太阳黑子 石刻纪录
历法 历法成就 治历方法 节气 中西比较 《太初历》《大明历》《大衍历》《授时历》
天文仪器 圭表 日晷 漏刻 浑仪 浑天仪 地动仪 浑象 简仪 仰仪 水运仪象台
著名天文学家 甘德 落下闳 张衡 祖冲之 张遂(僧一行) 郭守敬 沈括
天文著作 《甘石星经》《灵宪》
著名地理学家 裴秀 郦道元 徐霞客 魏源
成就 制图六体 风的观测和仪器 降水的观测和仪器 湿度的观测和仪器 云的观测和云图集 《水经注》 《徐霞客游记》 《海国图志》
2.古代数学
成就 算筹 算盘 十进制的使用 分数和小数的最早运用 九九表 负数的使用 圆周率的计算 二进制思想的开创国
著作 《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
数学家 刘徽 张衡 祖冲之
3.古代军事
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 六韬 司马法 孙膑兵法 尉缭子 吴子
军事发明 古代战车 马镫的发明与流传 中国古代火箭 火药 喷火装置 弩的发明和流传
人物 兵圣孙武 民族英雄岳飞 诸葛亮
4.中国传统医学
中医概况 中医的历史 中医基础理论 中药基础
诊法与疗法 四诊法 针灸 刮痧 推拿 拔火罐
食疗与养生 食疗的含义 食物的四性与五味 药膳 中医养生 养生佳品:茶、药酒
特色发明 针灸铜人 中医针具 舌苔模型 内经图 铁球 五禽戏 太极拳
古代名医 钱乙 葛洪 王冰 皇甫谧 王叔和 滑伯仁 淳于意 李时珍 李东垣 扁鹊 戴思恭 张子和 张仲景 巢元方 孙思邈 孙一奎 华佗 刘完素
5.古代农业
古代水利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 郑白渠 引漳十二渠 它山堰 芍陂 灵渠
后套八大渠 邗沟
古代农具 中国水车 骨稆 石铲 铁锄 铁犁
古代农业科技人物 贾思勰 徐光启 宋应星
农业技术成就 齐民要术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杂交水稻
6.古代建筑
自成体系的中国传统建筑 早在周代就已开始了城市规划 中国近代建筑发展轨迹 中国建筑史之分期 中国建筑之特征
7.中国古代机械
成就 中国传入西方的机械技术 考工记 远西奇器图说录最
生活用具 被中香炉 司母戊方鼎
生产 方板链泵 水力大纺车 皮带传动
交通工具 橹、舵与轮船 指南车 记里鼓车 独轮车
8.中国纺织印染
中国古代纺织 中国古代服饰 中国丝织艺术 中国刺绣艺术 中国古代印染 古代矿物颜料 染织品种 古代丝绸发展 丝绸染整工艺 中国四大名绣 天然织物染料
9.中国航海技术
古代造船 古代中国造船回顾 三大船型 古代名船
造船发明 帆 船尾舵 橹 车船 龙骨结构 水密隔舱
航海发明 航海罗盘 牵星术 计程仪 针路 其它航海知识的应用
航海大事记 徐福东渡日本 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 鉴真东渡日本 郑和下西洋
10.中国造纸印刷
造纸术 原始的书写材料 纸的发明过程 造纸技术的发展 蔡伦改进造纸术 造纸术的传播
人物 蔡伦 毕升 王祯 胡正言
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明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印刷技术的传播
特色发明 宣纸 笔墨的发明 印章 拓印 套印及彩色印刷 纸币
11.中国古代哲学
哲学流派 道家哲学 儒家哲学 法家哲学 名家哲学 墨家哲学 阴阳家哲学
思想家 老子 孔子 韩非子 墨子
哲学著作 《道德经》 《论语》 《易经》
哲学关键词 道 阴阳 八卦 五行 太极 天人合一
12.中国古代工艺
中国瓷器 中国家具 中国青铜 中国陶器 中国雕塑 中国漆器 中国纹饰 文房四宝 景泰蓝 中国木雕 中国剪纸 中国钟鼎 中国风筝 唐三彩 中国灯彩 中国年画 纸扎艺术 云南纸马 秋色艺术 中国扇子 中国玉器 中国贴画 金属工艺 嵌银工艺 石雕艺术 中国竹雕
9.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常识
第一,学习文言文是继承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历史知识、文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增强了解社会、认识事物的能力。
其次,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基础,是“源”;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是“流”。两者是同一种语言发展的不同阶段,并不是两种语言。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如清代文学家沈复《童趣》中的“明察秋毫”、“怡然自乐”、“庞然大物”等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仍在运用。所以,学习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提高语文水平。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但它来自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相同的地方是主要的,不同是次要的,所以不难学,我们应有学好文言文的信心。
怎样学好文言文呢?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培养语感有“三要”:
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诵读是我国传统的学习方法,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语言简洁、典雅,是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许多大作家的语言功底深厚,就是得益于对古文的熟读背诵。如:巴金十二三岁能将《古文观止》倒背如流,吴晗十三岁以前背完了《三字经》。
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上面说过,文言文和现代文一脉相承,许多词语、语义是相通的。如“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中的“期”,是“约定”的意思,这与现代汉语中“不期而遇”的“期”的含义是一致的。再如“不能名其一处”(《口技》)中的“名”字,与现代汉语中“莫名其妙”的“名”的意思也是相通的,都是“说出”的意思。用心领悟,就能做到见“言”知“意”,这对学习文言文是非常重要的。
三要主动积累词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如对通假字的理解,对“之”、“其”、“以”等虚词用法的了解,词语含义的古今变化等等。
边学习边总结,不断积累,就能掌握规律。掌握了规律,学好文言文就容易多了。
学习文言文并不难,只要我们树立信心,掌握规律,循序渐进,是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的,这个目标就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