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与数字

2021-08-20 综合 86阅读 投稿:千百度

1.有关数字1到10的文艺常识

阿拉伯数字1、2、3、4、5、6、7、8、9。

0是国际上通用的数码。这种数字的创制并非阿拉伯人,但也不能抹掉阿拉伯人的功劳。

阿拉伯数字最初出自印度人之手,也是他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 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数字就已经比较进步,并采用了十进位制的计算法。

到吠陀时代(公元前1400-公元前543年),雅利安人已意识到数码在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创造了一些简单的、不完全的数字。公元前3世纪,印度出现了整套的数字,但各地的写法不一,其中典型的是婆罗门式,它的独到之处就是从1~9每个数都有专用符号,现代数字就是从它们中脱胎而来的。

当时,“0”还没有出现。到了笈多时代(300-500年)才有了“0”,叫“舜若”(shunya),表示方式是一个黑点“●”,后来衍变成“0”。

这样,一套完整的数字便产生了。这就是古代印度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印度数字首先传到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等国。7-8世纪,随着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崛起,阿拉伯人如饥似渴地吸取古希腊、罗马、印度等国的先进文化,大量翻译其科学著作。

771年,印度天文学家、旅行家毛卡访问阿拉伯帝国阿拨斯王朝(750-1258年)的首都巴格达,将随身携带的一部印度天文学著作《西德罕塔》献给了当时的哈里发曼苏尔(757-775),曼苏尔令翻译成阿拉伯文,取名为《信德欣德》。此书中有大量的数字,因此称“印度数字”,原意即为“从印度来的”。

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约780-850)和海伯什等首先接受了印度数字,并在天文表中运用。他们放弃了自己的28个字母,在实践中加以修改完善,并毫无保留地把它介绍给西方。

9世纪初,花拉子密发表《印度计数算法》,阐述了印度数字及应用方法。 印度数字取代了冗长笨拙的罗马数字,在欧洲传播,遭到一些基督教徒的反对,但实践证明优于罗马数字。

1202年意大利雷俄那多所发行的《计算之书》,标志着欧洲使用印度数字的开始。该书共15章,开章说:“印度九个数字是:'9、8、7、6、5、4、3、2、1',用这九个数字及阿拉伯人称作sifr(零)的记号'0',任何数都可以表示出来。”

14世纪时中国的印刷术传到欧洲,更加速了印度数字在欧洲的推广应用,逐渐为欧洲人所采用。 西方人接受了经阿拉伯人传来的印度数字,但忘却了其创始祖,称之为阿拉伯数字。

2.·有关于含有数字文学的常识,谁知道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我国第二部诗歌总集、最早的文人诗歌总集 《楚辞》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 《离骚》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我国第一首以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民歌体叙事长诗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我国第一部诗话 《六一诗话》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曹丕《典论·论文》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 刘勰《文心雕龙》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 钟嵘《诗品》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国语》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我国最早的史书 《尚书》我国最大的编年体史书 《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 《论语》 我国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 《晏子春秋》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科普作品 沈括《梦溪笔谈》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 《水经注》我国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 关汉卿《窦娥冤》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 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我国第一部药典书 孙星衍《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诗文选集、古代文章总集 萧统《昭明文选》我国第一部部神话小说 干宝《搜神记》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 刘义庆《世说新语》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吴敬梓《儒林外史》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蒲松龄《聊斋志异》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 吴承恩《西游记》 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革命斗争的长篇小说 施耐庵《水浒传》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影响最大小说 罗贯中《三国演义》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现实小说 曹雪芹《红楼梦》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形的书 许慎《说文解字》我国最早最大的字典 《康熙字典》我国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 夏衍《包身工》我国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文学研究会。

被称为扣顶制作的是 叶圣陶《倪换之》我国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 鲁迅《狂人日记》我国第一部中篇小说 鲁迅《阿Q正传》 我国第一部杂文集 鲁迅《坟》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 鲁迅《呐喊》我国第一部散文诗集 鲁迅《野草》 我国新文学史上影响最大、成就突出的一部新诗集 郭沫若《女神》我国第一位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迁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屈原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陶渊明我国第一位女诗人 蔡文姬我国第一位著名女词人 李清照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 郭沫若我国第一位儿童作家 冰心我国第一个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 叶圣陶我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先秦诸子散文两大特色 譬喻、寓言 二雅三颂 大雅、小雅;周颂、鲁颂、商颂 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风骚 《诗经》、《楚辞》 孔孟 孔子、孟子 (儒家)孟荀 孟轲、荀况 (儒家)杨墨 杨朱、墨翟 (墨家)老庄 老子、庄子 (道家)屈宋 屈原、宋玉 (战国楚辞)两司马 辞赋家司马相如、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西汉文章)南唐二主 李璟、李煜 (南唐诗词)二王 王羲之、王献之 (东晋书法)枚马 枚乘、司马相如 (汉词赋)马班 司马迁、班固 (西东汉史学)班张 班固、张衡 (东汉辞赋)陶谢 陶渊明、谢灵运 (晋末诗)曹王 曹植、王粲 (建安文学)曹刘 曹植、刘桢 (建安文学)徐庾 徐陵、庾信 (南北朝骈文)李杜 李白、杜甫 (唐诗)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晚唐诗)元白 元稹、白居易 (唐诗元白派、新乐府运动)韩孟 韩愈、孟郊 (唐诗韩孟派)王孟 王维、孟浩然 (唐诗山水田园派)高岑 高适、岑参 (唐诗边塞诗)沈宋 沉佺期、宋之问 (唐诗)刘白 刘禹锡、白居易 (唐诗)刘柳 刘禹锡、柳宗元 (唐诗、唯物自然观)韩柳 韩愈、柳宗元 (唐散文、古文运动)韦柳 韦应物、柳宗元 (唐诗)温李 温庭筠、李商隐 (晚唐诗)韩欧 韩愈、欧阳修 (古文运动)欧曾 欧阳修、曾巩 (宋散文)欧苏 欧阳修、苏轼 (宋散文)苏辛 苏轼、辛弃疾 (宋词豪放派)苏陆 苏轼、陆游 (宋诗词)苏黄 苏轼、黄庭坚 (宋诗)张柳 张先、柳永 (宋词慢词)张欧晏 张先、欧阳修、晏殊 (宋词小令)程朱 二程(程颢、程颐)、朱熹 (宋理学)陆王 陆九渊、王阳明 (宋儒学大家)孙洪 孙星衍、洪亮吉 (清骈文)康梁 康有为、梁启超 (清维新运动)三言二拍 冯梦龙《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凌?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三吏三别 杜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三王五帝 夏禹、商汤、周文王;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省六部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礼、兵、工、刑、户三曹 曹丕、曹植、曹操三李 李白、李贺、李商隐三苏 苏洵、苏轼、苏辙三戒 《黔之驴》、《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三孤 少师、少傅、少保明初文学三大家 宋濂、刘基、高启桐城三祖 方苞、刘大櫆、姚鼐 公安三袁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大短篇小说家 [法]莫泊桑、[俄]契诃夫、[美]欧·亨利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巴金的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巴金的抗战三部曲 《火》(一、二、三。

3.关于数字的一些小知识

数字的由来 数字可谓是数学大厦的基石,也是人们最早研究的数学对象。

在几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只知道“有”、“无”、“多”、“少”的概念,而不知道数为何物。

随着文明的进步,这些模糊不清 的概念无法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例如我国古书《周易》上就有“ 上古结绳而治”的载 。

即当发生一次重要事件时,就在绳子上打一 个结作为标记。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至少表明人们已经有了数的概念。

文字出现以后,人们试图数学以符号的形式记录下来。于是就出现 了各种种样的记录方法。

古埃及人用“|”表示一,用“‖”表示二; 古罗马人用“Ⅰ”表示一,用“Ⅱ”表示二 。这种方法虽然有效, 但 是当数字很大时记录起来十分不便。

例如我们要表示一百时,难道要写 一百个“|”吗?当然,古罗马人也看到了问题的所在 ,于是他们发明 了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L,C 分别表示 1,2,3,4,5,6,7,8,9,10,50,100。看来似乎问题得到了解决, 然而要表示一万还是十分困难。

这也是罗马数字没有被广泛采用的原因。 罗马数字的失败表明,任何想使每一个数字对应一个符号的记数方法都 是徒劳的。

直到公元八世纪印度人发明了一种只含有1,2,3,4,5,6, 7,8,9,九个符号的记数法,并且约定数字位置决定数值大小。例如数 字89中8表示八个十,而9表示九个一。

这样一来表示任何数都是轻而一 举的事情了。于是,这一发明很快被商人带入阿拉伯首都巴格达城。

并 很快得以流传,并称之为阿拉伯数字。由于这一记数法简洁明了,而被 使用至今。

成为世界数学的通用语言。难怪恩格斯称它为“最美妙的发 明”。

*************************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世界各国数字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数字是国际上通用的,这就是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 其实,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古代印度人创造的。

古时候,印度人把一些横线刻在石板上表示数,一横表示1,二横表示2……后来,他们改用棕榈树叶或白桦树皮作为书写材料,并把一些笔画连了起来,例如,把表示2的两横写成Z,把表示3的三横写成等。 公元8世纪,印度一位叫堪克的数学家,携带数字书籍和天文图表,随着商人的驼群,来到了阿拉伯的首都巴格达城。

这时,中国的造纸术正好传入阿拉伯。于是,他的书籍很快被翻译成阿拉伯文,在阿拉伯半岛上流传开来,阿拉伯数字也随之传播到阿拉伯各地。

随着东西方商业的往来,公元12世纪,这套数字由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欧洲人很喜爱这套方便适用的记数符号,他们以为这是阿拉伯数字,造成了这一历史的误会。

尽管后来人们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但由于习惯了,就一直没有改正过来。 阿拉伯数字传人欧洲各国后,由于辗转传抄,模样儿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经过1000多年的不断改进,到了1480年时,这些数字的写法才与现在的写法差不多。

1522年,当阿拉伯数字在英国人同斯托的书中出现时,已经与现在的写法基本一致了。 由于阿拉伯数字及其所采用的十进位制记数法具有许多优点,因此逐渐传播到全世界,为世界各国所使用。

**********************************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

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

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 罗马数字的由来 罗马数字是一种现在应用较少的数量表示方式。它的产生晚於中国甲骨文中的数码,更晚於埃及人的一进位数字。

但是,它的产生标志著一种古代文明的进度。大约在两千五百年前,罗马人还处在文化发展的初期,当时他们用手指作为计算工具。

为了表示1、2、3、4个物体,就分别伸出1、2、3、4根手指;表示5个物体就伸出一只手;表示10个物体就伸出两只手。这种习惯,人类一直沿用到今天。

人们在交谈中,往往就是运用这样的手势来表示数字的。当时,罗马人为了记录这些数字,便在羊皮上画出Ⅰ、Ⅱ、Ⅲ来代替手指的数,要表示一只手时,就写成"Ⅴ",表示大拇指与食指张开的形状;表示两只手时,就画成"ⅤⅤ",后来又写成一只手向上,一只手向下的"Ⅹ",这就是罗马数字的雏形。

之后为了表示较大的数,罗马人用符号C表示100,C是拉丁字"Century"的头一个字母,century就是100的意思。用符号M表示1000。

M是拉丁字"mile'的头一个字母,mile就是1000的意思。取字母C的一半成为符号L,表示50。

用字母D表示500。若在数的上面画一横线,这个数就扩大。

4.一些简单的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

.. 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 商汤 周公

25. 三山:蓬莱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释 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

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5.一些简单的文学常识

表现手法,也叫写作方法。

它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

像《白杨礼赞》一文借赞美白杨树挺拔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来赞美北方的农民,采用的是象征的写作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

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引资料。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3)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4)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5)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8)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

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9)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

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

“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

(10)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修辞手法: 一、比喻 不直接说被描写的对象甲,而用与它有相似性的乙来描写它,以使被描写的甲在形象、功能等特点上更加富有可接受性。比喻一般形式上需要有三个要素:本体(甲)、喻体(乙)和连接两者的喻词。

根据这三个方面出现情况,将比喻分为: (一)明喻 用“像、如、仿佛”等喻词通俗明白地打比方。如: (1)共产党像太阳。

当然,如果前后句子叫长,且意义明白,明喻也可以省略喻词。如: (2)铁不用就会生锈,水不流就会发臭,人的头脑不用,功能就会萎缩。

(二)暗喻 用“是、成为”等喻词直接将本体当做喻体的方法。如: (3)大王庄这个阵地成为一颗锐利的铁钉,牢牢地钉进了黄维兵团的脑门心。

(4)困难是弹簧,你软它就强。 (三)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指本体的方法。

如: (5)一旦把敌人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里“鲜红的太阳”喻指新生的社会制度。

二、比拟 直接将乙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属性加在甲事物对甲进行跨类式描写的修辞格。有本体、拟体两个部分组成,本体一般为名词性事物,拟体则多为谓词性成分。

从语义特征上说,拟体本不能与本体构成陈述关系。根据本体与拟体的关系,一般将比拟分为: (一)拟人 将非人类的事物当做人来写。

如: (1)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2) 硬币正悄然“退休”。

(二)拟物 将人直接当做物,或将此物当彼物来写。如: (3)打得日本鬼子夹着尾巴逃跑了。

(4)月亮一露脸,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三、借代 直接用与本体甲有相关关系的乙代替甲的修辞格。

如: (1)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2)凡是愿意留下的,再不许拿人家一草一木。

(3)搞好菜园子,丰富菜篮子。 四、拈连 在用乙对甲进行陈述或描述后,再将甲转移与本不能。

6.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的知识

来源:

通常,我们把1、2、3、4……9、0称为“阿拉伯数字”。其实,这些数字并不是

阿拉伯人创造的,它们最早产生于古代的印度。可是人们为什么又把它们称为“阿拉伯 数字”呢? 据传早在公元七世纪时,阿拉伯人渐渐地征服了周围的其他民族,建立起 一个东起印度,西到非洲北部及西班牙的萨拉森大帝国。到后来,这个大帝国又分裂成 为东、西两个国家。由于两个国家的历代君主都注重文化艺术,所以两国的都城非常繁 荣昌盛,其中东都巴格达更胜一筹。这样,西来的希腊文化,东来的印度文化,都汇集于此。阿拉伯人将两种文化理解并消化,形成了新的阿拉伯文化。

大约在公元750年左右,有一位印度的天文学家拜访了巴格达王宫,把他随身带来 的印度制作的天文表献给了当时的国王。印度数字1、2、3、4……以及印度式的计算方法,也就好似在这个时候介绍给了阿拉伯人。因为印度数字和计算方法简单又方便,所以很快就被阿拉伯人所接受了,并且逐渐地传播到欧洲各个国家。在漫长的传播过程 中,印度创造的数字就被称为“阿拉伯数字”了。 到后来,人们虽然弄清了“阿拉伯数字”的来龙去脉,但有大家早已习惯了“阿

拉伯数字”这个叫法,所以也就沿用下来了。 这套数字系统最先只有1、2、3、4、5、6、7、8、9,当时还没有“0”.“0”这个数字,在那时还是一个黑点.后来,又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化,“0”才正式出现.直到那时,这套完整的数字才真正形成

趣味题

1,2,4,5,6,7,8,9一共8个阿拉伯数字

每个数字只能用一遍, 填入下面的等式里,使等式成立,每个A代表一个阿拉伯数字。 AAA X 3A=AAAA

答案:186 X 39=7254

7.文学常识

一、“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六经失传了《乐经》)二、春秋百家: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代表作:《论语》、《孟子》;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代表作:《庄子》;3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法治,中央集权”;代表作:《韩非子》;4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代表作:《墨子》。三、古诗文:(1)古诗分类:1古体诗(如《诗经》、《楚辞》、乐府诗)2近体诗(如唐诗):分为绝句(四句)和律诗(八句):其中绝句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包括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2)诗“六义”:1按内容分:风(民间各地歌谣)、雅(贵族祭祀、宴会乐歌)、颂(宗庙乐歌);2按表现手法分:赋(叙事)、比(多用比喻)、兴(先言他物,再引起所永之辞)。(3)古代文体:1记、书(记叙抒情)、说(议论、托物言志)、铭(用于警戒自己)、序、传;2奏疏(表:以陈情;奏:以弹劾;章:以谢恩;疏:通用;议:以执异)。

(4)词牌名:望江南、渔家傲、江城子、武陵春、破阵子、沁园春、卜算子、浣溪沙、醉花阴、如梦令、南乡子、山坡羊、水调歌头、清平乐、相见欢等。三、古书:1古代神话故事集:《山海经》、《列子》、《淮南子》2“二十四史”之前四史:《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烨)、《三国志》(陈寿)。

3“四库全书”:经部:“四书五经”;史部:“二十四史”;子部:诸子百家;集部:《楚辞》、诗歌。四、古人: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3清十二帝: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地理(1)朝向:1阳:山南、水北;阴:山北、水南。

2坐马车:客左主右;朝廷官职:右大左小。(2)山:1福州又名“榕城”,也作“三山”,即:乌山(越王山)、屏山(闽山)、于山(九仙山);2“三山五岳”包括:三山:蓬莱(传说)、方丈(传说)、瀛洲;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3四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蓬莱阁。4三峡:巫峡、瞿塘峡、西陵峡5兰若寺,兰若:寺庙。

六、动植物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松、竹、梅。2“六畜”:猪、牛、羊、马、狗、鸡。

3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七、时间与年龄 1天干地支:(今年丁亥年)天干(10):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12):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2大写数字: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3年岁:而立30;不惑40;知命50;花甲60;古稀70;耄(mao)耋(die)80、90;期颐之年:100襁褓:1岁内;豆蔻:13(指女生);加冠20;喜寿77;米寿88;白寿99;茶寿108八、其他1古代科举考试四等:院士—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生;殿试—进士。

(进士分三甲,其中一甲又分为状元、榜眼、探花)2清朝最高学府:国子监;其中的学生称为:监生。3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4九族: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孙、曾孙、玄孙。

8.常考的文学常识

初中文学常识 古代 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孔老二,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被尊奉为“亚圣”。墨子:名翟,鲁国人,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 “兼爱”、“非攻”。

庄子:名周,字子休,我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沛国谯县(安徽毫县)人,小名阿瞒、吉利,故而有曹阿瞒之说。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与两个儿子曹丕、曹植代表了东汉末年的文风,与苏轼一家并称,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庭”,死后谥号“武王”。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谥“靖节”。陈寿:字承祚,西晋史学家。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撰有《世说新语》。

吴均:字叔庠,南北朝梁代文学家。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锺隐,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五代时出色的词人,婉约派代表人之一,史称后主。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著有《水经注》。

王维:字摩诘,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世称“王右丞”。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

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岑参: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人称"岑嘉州",与高适齐名。

孟浩然:唐代诗人,世称孟襄阳。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人,其作品平易近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晚年放意诗酒,号醉吟先生,与刘禹锡齐名称为「刘白」。

著有《白氏长庆集》等。李白: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杜甫:字子美,唐朝诗人,世称“诗圣”,和李白齐名“李杜”。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与李商隐其名“小李杜”。李商隐:唐代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花间派代表人之一,与杜牧齐名“小李杜”,与温庭筠齐名“温李”。

温庭筠:本名歧,字飞卿,唐代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之一。韩愈:字退之,唐代散文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

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他的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又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并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主要作品集有《稼轩词编年笺注》和《辛稼轩诗文钞存》、《稼轩长短句》。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晏殊:字同叔,北宋著名词人。

杨万里:字廷秀,南宋诗人。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北宋哲学家。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宋濂:字景溪,号潜溪,明初散文家。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明朝小说家。

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字敏轩,清代小说家。

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主要作品有《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房的名字。鲁迅曾评价他:“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龚自珍:字尔玉,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林嗣环:字起八,号铁崖,清朝人。

现代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小说家、剧作家,主要作品有《茶馆》、《骆驼祥子》等。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朱自清:原名自毕,字佩弦,号秋实,江苏东海人,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曾在清华大学 任教,创作以散文为主,主要作品有诗歌散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冰心: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现代女作家。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作家。

叶圣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出版家。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

戴望舒:当代爱国诗人。郭沫若:原名开贞,现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胡适: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学者。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外国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安徒生: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茨威格:奥地利的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美国残障教育家、作家。

笛福:英国作家,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开山人。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

文学常识与数字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