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科普小知识PPT

2022-10-21 综合 86阅读 投稿:沐云霄

1.求汽车文化的课件

北京工业大学 “汽车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Auto Culture 课程编号:0003348 课程类型:任意选修课 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全校各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汽车文化》,郎全栋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年4月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汽车文化是面向全校各专业本科生的任意选修课。

本课程主要讲授汽车史话、汽车外形和色彩、汽车公司和商标、汽车名人、汽车运动、汽车花絮、汽车公害、汽车未来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汽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扩大知识面,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第一章 汽车地位 第一节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简谈汽车 第三节 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 第四节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趋势 第二章 汽车史话 第一节 汽车萌芽状态 第二节 第一辆汽车 第三节 第一台柴油机 第四节 汽车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 第三章 汽车外形和色彩 第一节 汽车外形 第二节 汽车色彩 第四章 汽车公司和商标 第一节 美国的著名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第二节 德国的著名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第三节 日本的著名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第四节 法国的著名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第五节 意大利的著名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第六节 英国的著名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第七节 中国的著名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第八节 其他国家的著名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第五章 汽车名人 第一节 卡尔.本茨 第二节 戈特利布.戴姆勒 第三节 亨利.福特 第四节 威廉.杜兰特 第五节 阿尔弗莱德.斯隆 第六节 沃尔特.克莱斯勒 第七节 丰田喜一郎 第八节 费迪南德.波尔舍 第九节 安德烈.雪铁龙 第十节 恩佐.法拉利 第十一节 饶斌 第十二节 弗力斯.汪克尔 第六章 汽车运动 第一节 汽车运动起源 第二节 汽车运动种类 第三节 汽车运动车手、赛车和车队 第四节 汽车运动魅力 第七章 汽车花絮 第一节 汽车史传说 第二节 汽车分类续谈 第三节 汽车命典故 第四节 道路交通管理趣事 第八章 汽车公害 第一节 汽车排放污染 第二节 汽车噪声公害 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 第九章 汽车的未来 第一节 汽车质量轻量化 第二节 汽车燃料多样化 第三节 汽车控制电子化智能化 第四节 汽车能源电动化 本课程重点在于面向在校大学年普及汽车文化的相关知识, 信息量较大,技术层面的难易程度要适当把握。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采用多媒体 课件 与VCD、DVD等视频材料相结合。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使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课程考试成绩由学生出勤情况、课后作业、小论文、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等组成。

四、实践环节 由于实习经费问题可能无法落实,目前暂不考虑设置实践环节。 将来如能落实实习经费,计划组织学生参观汽车制造厂、汽车修理厂、汽车营销服务中心等。

制定者:张红光 审定者:吴斌 批准者:夏国栋 校对者:。

2.汽车文化知识

汽车运动的起源:“赛车”一词来自法文(Grand Prix),意思是大奖赛。

在国外,汽车比赛几乎与汽车具有同样长的历史。今天,各式各样的汽车比赛被统称为现代汽车运动,它是世界范围内一项影响较大的体育运动。

多姿多彩的汽车运动使这一冷冰冰的钢铁机器充满了柔情蜜意,同时,汽车运动的激烈、惊险、浪漫、刺激,不仅仅使成千上万的观众为之痴迷,而且还使世界汽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汽车运动是指汽车在封闭场地内、道路上或野外比赛速度、驾驶技术和性能的一种运动项目。

19世纪80年代,欧洲大陆出现了最早的汽车。汽车运动也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而兴起。

从第一辆汽车被生产出来到第一次汽车比赛的举行只不过十年的时间。起初,汽车比赛的目的只是汽车生产厂家为了检查车辆的性能,宣传使用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汽车生产厂家积极资助,推销其产品。

1894年,Le Petit 日报的Pierre Gifard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汽车比赛,线路由巴黎到鲁昂(Rouen),共80英里。这次比赛远不及今天大奖赛扣人心弦,引用当时的话说“without danger, easy to handle and cheap to run!”。

汽车运动的魅力:与通常的体育运动相比,汽车运动不仅是车手个人技艺、意志和胆量的竞争,而且是汽车设计、产品质量的角逐,这种独具特色的双重性运动,更能体现人类精英与高新科技最完美的结合,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征服能力。有了具有高科技产品的汽车公司做后盾,有了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大企业集团的资助,再加之热心汽车运动的人们的积极参与,这就是汽车运动能够经久不衰的关键所在。

汽车比赛不断推动着世界和各国汽车工业的技术革命,而汽车工业的日新月异的变革又推动了汽车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运动自始至终围绕交通车和专门特制赛车这两大类车种发展。

有钱人驾着刚刚问世不久的汽车,炫耀他们的“绅士派头”已成为历史。如今汽车甲级赛(即F1)驾驶员,他们身穿类似潜水员潜水服的长袖防火服,头盔和宇航员戴的差不多。

现在的汽车赛已完全成为一种职业活动,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在赛车场,那些五彩缤纷的赛车,随着一声令下,竟相出发,开足马力冲向前方。

车手门你追我赶的争先表演,赛车如万马奔腾一泻千里而过的彩场面非常壮观,这对20~30万的现场观众和数以亿计的电视观众来说极丰富刺激。 汽车运动的魅力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有助于改善汽车的性能; 是强化的道路实验;动态车展最佳广告;促进汽车大众化。

汽车赛是集人与车为一体的综合较量。与通常的体育运动相比,汽车运动不仅是车手个人技艺、意志和胆量的竞争,而且是汽车设计,产品质量的角逐。

这种独具特色的双重性运动,更能体现人类精英与高新科技最完美的结合,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征服能力。 作为一项群众性体育活动,赛车不仅体现着技术革新的步伐,也体现出人类驾驭自然的能力。

它壮观而激烈,充满着冒险的情趣,因而激起越来越多人的狂热。每次大奖赛到来,总有成千上万的爱好者趋之若鹜。

英国以每张1500美元的往返机票组织人们前往巴西观看汽车大赛;葡萄牙人和意大利人则成群结队地乘火车奔奥地利观看比赛。联邦德国、英国和南非,是甲级赛车的会聚之地,每次都有不下10万人前往观看。

汽车赛是车战?商战?金融战还是科技战?谁也无法说清。它那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项体育运动。

总之,有了具有高科技产品的汽车公司做后盾,有了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企业集团的资助,再加上热心汽车运动的人们的积极参与,这就是汽车运动能够经久不衰的关键所在。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理解和认识也在逐步加深,作为汽车产业链的下游环节,汽车运动产业近年来开始在国内落地生根。

“热衷于汽车运动的人越来越多,除了喜欢观看汽车赛事外,中国职业车手的队伍也在迅速壮大,他们已经开始出现在国际顶级汽车赛事中。”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有关人士表示,汽车运动已经成为一部分中国老百姓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观看各类汽车赛事更是成了都市时尚人群的生活方式。

记者从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了解到,随着F1、GT这样的世界顶级汽车赛事相继落户中国,中国国内的各项汽车赛事近年来也风起云涌,诸如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全国卡丁车锦标赛等一系列赛车运动,已经在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的年度赛程上被排得满满当当。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8月23日国产汽车品牌吉利与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握手,成为亚洲吉利方程式国际公开赛的汽车赞助商,为大赛提供车辆赞助。

目前,亚洲吉利方程式国际公开赛是国际汽联认可的国际方程式赛事,并成为中国最高级别的方程式赛事。 国际上的汽车赛事已经形成了成熟而完整的商业价值链,其所带来的市场回报相当诱人。

以F1为例,据历年来的保守统计,国际标准的F1赛车场每年仅车赛就可吸引数以万计的人从世界各地汇聚而来,每场比赛现场观众可达到20万到30万人,而每张入场券的价格通常在100美元到2000美元间不等。其次,F1大赛向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转播,世界各大。

3.汽车文化知识

汽车通常由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四个部分组成。

发动机的作用是使供入其中的燃料燃烧而发出动力。大多数汽车都采用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它一般是由机体、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汽油发动机采用)、起动系等部分组成。

底盘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并保证汽车按照驾驶员的操纵正常行驶。底盘由下列部分组成: 传动系——将发动机的动力传给驱动车轮。

传动系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驱动桥等部件。 行驶系——将汽车各总成及部件连成一个整体并对全车起支承作用,以保证汽车正常行驶。

行驶系包括车架、前轴、驱动桥的壳体、车轮(转向车轮和驱动车轮)、最架(前悬架和后悬架)等部件。 转向系——保证汽车能按照驾驶员选择的方向行驶,由带转向盘的转向器及转向传动装置组成。

制动装备——使汽车减速或停车,并保证驾驶员离去后汽车能可靠地停驻。每辆汽车的制动装备都包括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制动系统,每个制动系统都由供能装置、控制装置、传动装置和制动器组成。

车身是驾驶员工作的场所,也是装载乘客和货物的场所。车身应为驾驶员提供方便的操作条件,以及为乘客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或保证货物完好无损。

典型的货车车身包括车前钣制作、驾驶室、车厢等部件。 电气设备由电源组、发动机起动系和点火系、汽车照明和信号装置等组成。

此外,在现代汽车上愈来愈多地装用各种电子设备:微处理机、中央计算机系统及各种人工智能装置等,显著地提高了汽车的性能。 为满足不同使用要求,汽车的总体构造和布置型式可以是不同的。

按发动机和各个总成相对位置的不同,现代汽车的布置型式通常有如下几种: 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是传统的布置型式。国内外的大多数货车、部分轿车和部分客车都采用这种型式。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是在轿车上逐渐盛行的布置型式,具有结构紧凑、减小轿车的质量、降低地板高度、改善高速时的操纵稳定性等优点。 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是目前大、中型客车盛行的布置型式,具有降低室内噪声、有利于车身内部布置等优点。

少数微型或普及型轿车也采用这种型式。 发动机中置后轮驱动(MR)——是目前大多数运动型轿车和方程式赛车所采用的布置型式。

由于这些车型都采用功率和尺寸很大的发动机,将发动机布置在驾驶员座椅之后和后桥之前有利于获得最佳轴荷分配和提高汽车的性能。

4.汽车的文化

汽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它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的确也带来了一些烦恼。

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对任何生活方式的评价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这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文化。

当一种消费品已经达到一定数量时,它自然就会在人们生活中发挥其“使用价值”以外的作用。从而也就形成了其自身的一种文化。

汽车也不例外。近年来,“汽车文化”、“汽车时尚”等概念已不断被人们所提及。

然而,究竟什么是“汽车文化”?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地理解它呢? 掐指算来,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也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从首长专用到现在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从十多年前的“老三样”到现在的“百花齐放”。

转瞬间,中国就从一个汽车沙漠突然转变为世界汽车第二大汽车生产国,百姓们的购车热情被充分地激发了出来,汽车迅速从“奢侈品”转变为了“生活必需品”,发展之快令人咂舌。 但是,进入2005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增速明显变缓。

从宏观政策控制到贷款收缩利率上调,从石油危机到交通瓶颈,从保险免赔保费上涨到再次临近关税下调,从自身的产能扩大到外来资本的涌入,多重要素构成了这样一个历史的拐点。中国汽车工业前面的路该怎样走,成了讨论的焦点。

当前,舆论对汽车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汽车延伸了私人生活的半径,是必须要有的;而另外一种则认为私人汽车的拥有会带来很多的烦恼。

甚至列出了例如“新手太多,总堵车”等“七宗罪”。我在法国曾经特意考察过那里的交通状况,那里的公路很多没有北京的宽,车密度也不比北京的小,但是那里的车流看上去是井然有序。

堵车的现象并没有北京这样严重。为什么呢?我咨询了当地的一些驾驶员。

他们说,在法国,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很好,非常遵守道路上的礼仪和规则,非常尊重路权。他们不会“频繁地变换车道”,不会长期占据“超车道”,更不会“见缝插针”地进行驾驶。

在法国,要行驶上主路,无论是左转还是右转,驾驶员都会在主路入口处先把车停下来,细心查看主路上的车辆行驶状况,在确信不会影响主路车辆的情况下,他们才会进入主路行驶。这样的做法,无疑会大大提高驾驶的安全性,而且有序地行车,也使得堵车的现象大大减少。

相比较而言,我们现在的交通环境的确很糟糕。抢道的、频繁变线的、变线不打转向灯的,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

表面上看这是人的素质问题,实质上就是对汽车文化普及不够,因为文明用车是汽车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现在大多的人把车当作是“你有我也应该有”的争强好胜(无论是买车还是开车)的工具,还没有把它看作是一种文明发展的产物,没有把它看作是一种生活态度。

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多年来社会上对于车本位的东西在大肆宣扬,忽视了对汽车文化的传播。当驾驶员还是一种职业的时候,专业的汽车杂志就出现了。

中国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汽车文明传播载体,最早一本的好像是《汽车之友》。那时候,车还是普通消费者可望不可即的绝对奢侈品。

所以,汽车类的杂志最主要的功能似乎是普及汽车知识,这样的媒体更多的也被看作是科普类杂志。进入21世纪,进入汽车销售井喷时代,这种情况越演越烈。

市场上,汽车类媒体多达40余种,几乎雷同,大家都扎堆似地进行着0~100的加速评测、集中进行发动机和ABS等技术的介绍,乐此不疲地进行着一辆接一辆的路试,而现在我们的汽车使用者们到底关心着什么呢?据我们的调查显示,有78%的受访者关心什么车省油、有56%的受访者关心什么车便宜、有35%的受访者关心什么车耐用,但是,多达95%的受访者关心他们怎么能用好车,汽车可以给他的生活产生多大的影响和带来多大的变化。 可以看出,目前人们对车的兴趣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谈资,更看重它能够给生活带来哪样的变化。

而这种变化也正是人们对汽车需求的原动力,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原动力。这个时候,对汽车文化的介绍,对汽车生活的渲染就更重要。

无法否认,汽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它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的确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对任何生活方式的评价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这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文化。

5.汽车的基本常识

汽车主要分为乘用车和商务车两大类1.乘用车乘用车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乘用车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

乘用车分为以下11种车型。主要有:普通乘用车、活顶乘用车、高级乘用车、小型乘用车、敞篷车、舱背乘用车、旅行车、多用途乘用车、短头乘用车、越野乘用车、专用乘用车。

2.商用车商用车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并且可以牵引挂车,但乘用车不包括在内。主要有:客车、半挂牵引车、货车。

扩展资料:基本结构发动机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由2大机构5大系组成: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燃料供给系、润滑系、点火系、起动系组成,但是柴油机比汽油机少一个点火系统。1.冷却系:一般由水箱、水泵、散热器、风扇、节温器、水温表和放水开关等组成。

汽车发动机采用两种冷却方式,即空气冷却和水冷却。一般汽车发动机多采用水冷却。

2.润滑系:发动机润滑系由机油泵、集滤器、机油滤清器、油道、限压阀、机油表、感压塞及油尺等组成。3.燃油供给系:汽油机燃油系统包括汽油箱、汽油表、汽油管、汽油滤清器、汽油泵、化油器、空气滤清器等。

柴油机燃油系统包括喷油泵、喷油器和调速器等主要部件及柴油箱、输油泵、油水分离器、柴油滤清器、喷油提前器和高、低压油管等辅助装置。4.启动系:起动机、蓄电池等。

5.点火系:火花塞、高压线、高压线圈、分电器、点火开关等。6.曲柄连杆机构:连杆、曲轴、轴瓦、飞轮 、活塞、活塞环、活塞销、曲轴油封等。

7.配气机构:汽缸盖、气门室盖罩凸轮轴、气门进气歧管、排气歧管、空气过滤器、消音器、三元催化增压器等。电气设备电气设备由电源和用电设备两大部分组成。

电源包括蓄电池和发电机;用电设备包括发动机的起动系、汽油机的点火系和其它用电装置。1、蓄电池:蓄电池的作用是供给起动机用电,在发动机起动或低速运转时向发动机点火系及其他用电设备供电。

当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发电机发电充足,蓄电池可以储存多余的电能。蓄电池上每个单电池都有正、负极柱。

2、起动机:其作用是将电能转变成机械能,带动曲轴旋转,起动发动机。起动机使用时,应注意每次起动时间不得超过5秒,每次使用间隔不小于10-15秒,连续使用不得超过3次。

若连续起动时间过长,将造成蓄电池大量放电和起动机线圈过热冒烟,极易损坏机件。参考资料:汽车_百度百科。

6.什么叫汽车文化

汽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它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的确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对任何生活方式的评价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这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文化。

当一种消费品已经达到一定数量时,它自然就会在人们生活中发挥其“使用价值”以外的作用。从而也就形成了其自身的一种文化。汽车也不例外。近年来,“汽车文化”、“汽车时尚”等概念已不断被人们所提及。然而,究竟什么是“汽车文化”?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地理解它呢?

掐指算来,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也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从首长专用到现在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从十多年前的“老三样”到现在的“百花齐放”。转瞬间,中国就从一个汽车沙漠突然转变为世界汽车第二大汽车生产国,百姓们的购车热情被充分地激发了出来,汽车迅速从“奢侈品”转变为了“生活必需品”,发展之快令人咂舌。

但是,进入2005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增速明显变缓。从宏观政策控制到贷款收缩利率上调,从石油危机到交通瓶颈,从保险免赔保费上涨到再次临近关税下调,从自身的产能扩大到外来资本的涌入,多重要素构成了这样一个历史的拐点。中国汽车工业前面的路该怎样走,成了讨论的焦点。

当前,舆论对汽车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汽车延伸了私人生活的半径,是必须要有的;而另外一种则认为私人汽车的拥有会带来很多的烦恼。甚至列出了例如“新手太多,总堵车”等“七宗罪”。我在法国曾经特意考察过那里的交通状况,那里的公路很多没有北京的宽,车密度也不比北京的小,但是那里的车流看上去是井然有序。堵车的现象并没有北京这样严重。为什么呢?我咨询了当地的一些驾驶员。他们说,在法国,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很好,非常遵守道路上的礼仪和规则,非常尊重路权。他们不会“频繁地变换车道”,不会长期占据“超车道”,更不会“见缝插针”地进行驾驶。在法国,要行驶上主路,无论是左转还是右转,驾驶员都会在主路入口处先把车停下来,细心查看主路上的车辆行驶状况,在确信不会影响主路车辆的情况下,他们才会进入主路行驶。这样的做法,无疑会大大提高驾驶的安全性,而且有序地行车,也使得赌车的现象大大减少。相比较而言,我们现在的交通环境的确很糟糕。抢道的、频繁变线的、变线不打转向灯的,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表面上看这是人的素质问题,实质上就是对汽车文化普及不够,因为文明用车是汽车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现在大多的人把车当作是“你有我也应该有”的争强好胜(无论是买车还是开车)的工具,还没有把它看作是一种文明发展的产物,没有把它看作是一种生活态度。

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多年来社会上对于车本位的东西在大肆宣扬,忽视了对汽车文化的传播。当驾驶员还是一种职业的时候,专业的汽车杂志就出现了。中国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汽车文明传播载体,最早一本的好像是《汽车之友》。那时候,车还是普通消费者可望不可及的绝对奢侈品。所以,汽车类的杂志最主要的功能似乎是普及汽车知识,这样的媒体更多的也被看作是科普类杂志。进入21世纪,进入汽车销售井喷时代,这种情况越演越烈。市场上,汽车类媒体多达40余种,几乎雷同,大家都扎堆似地进行着0~100的加速评测、集中进行发动机和ABS等技术的介绍,乐此不疲地进行着一辆接一辆的路试,而现在我们的汽车使用者们到底关心着什么呢?据我们的调查显示,有78%的受访者关心什么车省油、有56%的受访者关心什么车便宜、有35%的受访者关心什么车耐用,但是,多达95%的受访者关心他们怎么能用好车,汽车可以给他的生活产生多大的影响和带来多大的变化。

可以看出,目前人们对车的兴趣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谈资,更看重它能够给生活带来哪样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正是人们对汽车需求的原动力,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原动力。这个时候,对汽车文化的介绍,对汽车生活的渲染就更重要。

无法否认,汽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它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的确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对任何生活方式的评价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这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文化。

汽车文化科普小知识PPT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