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什么意思(古文注释中的“反”是什么意思)

2024-11-13 问答 86阅读 投稿:分割线

一、反什么意思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是出自语出《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如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是,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嘉肴:美味食物。

旨:味美。 至道:高深精妙的道理。

困:窘乏,困难。 自反:自身反省,从而加紧学习。

自强:发奋努力,提高自己。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指的是:通过学习,才发现自己不懂的事情很多;经过教学.才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 现在引用这一名句,用来说明教和学都会使人发现自己的不足,因而必须不断学习,决不能自满。

二、古文注释中的“反”是什么意思

1、“反”就是“反切”

反切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字注音方法,也是对汉字字音结构的一种分析方法。反切法使用两个汉字来为一个汉字注音,前面的字称为反切上字,取其声母,后面的为反切下字,取其韵母和声调。

声母、韵母、声调取出来之后一组合,就是那个汉字的读音。在使用音标和字母注音之前,它是中国古代最主要和使用时间最长的注音方法。

【例证】:“犁”,利之反。也就是用“利”的声母“L”+“之”的韵母“i”=“犁”的读音为“Li”

【源流】:

反切法最初也称为“反”或“翻”,后来叫“切”,所以“反切”是“反”和“切”两种说法的合称。这两种说法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实质没有区别。顾炎武《音论》里说:“《礼部韵略》曰:‘音韵辗转相协谓之反,亦作翻,两字相摩以成声韵谓之切。’其实一也。”反切取的就是“反复切摩”之意。唐代宗大历年间,因皇帝害怕造反,忌讳“反”字,遂将“反”改成了“切”。

【出处】: 《大宋重修广韵》,原则是“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还有一口诀:“上字辨阴阳,下字辨平仄。”

【注意事项】:

古字典的反切只适用于当时的古音,不可单凭古代字典的反切记录套用于现代音。因为古音和现代音有较复杂的演变规律。比如上面的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