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也是动物,为何要说是高级动物,是跟动物中的人类和动物中的昆虫
一、人就是高级动物 高级动物的概念:能够制造工具,有语言,有逻辑思维,拥有创造万物的能力的动物. 二、高等动物和低等动物是人为的相对概念. 在动物学中指的是身体较复杂,组织器官分化显著,并有脊椎的动物,就是说所有的脊椎动物都是较高级的动物.如鱼类,两栖(qī)类,爬行类,及鸟类.哺乳类.我们一般就把动物界的所有动物分两类,一类是脊椎动物,还有一类是无脊椎动物.除上述说的,其余的统统归入无脊椎动物类.无脊椎动物都是相对脊椎动物来讲较低等的生物类群.人属于哺乳动物,也是脊椎动物,是较无脊椎动物高级的动物中的一员,也是此类中进化最成功的物种.高等动物(5张) 人类成功地统治了地球,这里就产生了个错误,认为人就是比动物高级的动物.其实不然,我们在潜意识里不能单纯地认为动物就是低等的生物,因为动物所具有的能力人并不是都具备或许我们可以不用思考就知道人理所当然比动物强上百倍,甚至千倍,万倍,但是我们不能武断地断定人就一定比动物高级,要说高级只能说在智力上.动物是个什么概念,其实也是人定的.简单的说就是自然界内所有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靠吃东西补充所需的营养和能源,进行新陈代谢的生物体.我们口里所说的动物都没有说到人,也就是不是人的动物.这里又会犯个习惯错误,认为人就不是动物了,如动物=牲畜+家畜+野生动物.这是错误的见解. 经过现代科学考证,所有较高级的动物(哺乳动物)具有人的一切有的能力—制造简单工具;会使用火,但不会生火,会学习,模仿,有简单的思维……可见,人和动物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嘛.政治书上定义人有意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参见人教版高二政治书上).虽然书上这么说,我们并不要通通都循规踏矩地接受了.在自己的脑子里不要简单地把动物作一种低等生物对待. 分类学家是按照林奈(linne)的自然分类法划分动物的,他们把物种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来定位各类生物在自然界的地位,并按照大-小,低级-高级的顺序排比,制成阶元系统.其实脊椎动物就是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动物就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包含于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高的一个门.其他门如原生动物门,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半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是当中较高等的一个门.你看到的绝大多数动物都是脊索动物门里的脊椎动物亚门里的动物.除了原生动物门的动物为单细胞动物外,其他的都为多细胞动物.相对原生动物,其他的叫作后生动物.按照胚胎发育,多细胞动物分为两胚层和三胚层动物.。
二、怎样证明佛陀说的一钵水有七万四千虫比科学家发现的早呢
原话出自《毘尼日用》:
「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若不持此咒,如食众生肉。 唵 缚悉波罗摩尼莎诃(三遍)」
(不知写的如此详细算不算翻阅出家戒律……阿弥陀佛)
《毘尼日用》收於卍续藏第一○六册。系采择华严经净行品与密教经典中之偈、咒汇编而成。「毘尼」为律(梵 vinaya)之旧音译,新译毘奈耶。「毘尼日用」即指日常应遵守之戒律。内容除有甚多日常衣食坐卧应诵念之偈咒外,并有在家、出家之戒条。
微生物的发现----见《正法念处经》
[复次修行者。观身循身观。有何等虫。何处流行。或为疾病。或为安隐。从于髋骨。乃至遍身。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十种虫。至于肝肺。人则得病。何等为十。一名食毛虫。二名孔穴行虫。三名禅都摩罗虫。四名赤虫。五者食汁虫。六名毛灯虫。七名瞋血虫。八名食血虫。。。此诸虫等。其形微细。无足无目。行于血中。痛痒为相]
[内身循身观。观何等虫。住我身中。或为疾病。或为安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于疮虫。随有疮处。诸虫围遶。噉食此疮。或于咽喉而生疮病。观疮虫已。如实知身]
[若禅都摩罗虫。流行血中。或在鼻中。或在口中。令人口鼻皆悉臭恶。若其赤虫而起瞋恚。行于血中。能令其人咽喉生疮。若食汁虫而起瞋恚。行于血中。令人身体作青痶痪。或黑或黄。痶痪之病。若毛灯虫。起于瞋恚。血中流行。则生病苦。疮癣热黄。疥癞破裂。若瞋血虫。以瞋恚故。血中流行。或作赤病。女人赤下。身体搔痒。疥疮脓烂。若食血虫瞋而生病脑。头旋回转。于咽喉中口中生疮。下门生疮。]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十种虫行于屎中。何等为十。一名生虫。二名针口虫。三名白节虫。四名无足虫。五名散汁虫。六名三燋虫。七名破肠虫。八名闭塞虫。九名善色虫。十名秽门疮虫。其色可恶。住粪秽中。作何等病。云何安隐。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于生虫行粪秽中。若虫烧热。我身亦热。若虫冷病。我亦冷病。下痢白脓。令身损减。颜色萎黄。]
[复次修行者。内身循身观。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针口虫行粪秽中。其身长大。从于熟藏。行趣生藏。一切诸虫。皆不能遮。复从生藏上至咽喉。唾吐俱出。或作心痛。或令不安。以火弱故。与粪俱出。须臾即死]
“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表明佛陀早就认识到微生物的存在,以上经文,则生动而又具体地描述了人体内各种微生物的存在,还给一些微生物起了名,某些名称还反映了微生物的形态,如针口虫、无足虫、白节虫。经文还进一步指明指明了某些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意识到许多疾病均由微生物引起,比巴斯德的研究提早了2000多年。那时没有显微镜,是怎么观察到的呢,正如经中所言,“以天眼”观之,所以这些描述也正明了天眼的存在,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仅供参考,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