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把字写好
练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 学习书法的途径,传统观念认为应从唐楷入手,逆时而上,在写好楷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南行、北碑、汉隶、秦篆。另一种观念认为从青少年手部肌肉发育尚不成熟的特点出发,可以从变化较少的秦篆入手,顺时而下,由行草而后楷书。
这两种观念自有其道理。但我认为我们学习的硬笔书法与上文所述的毛笔书法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因循其练习方法,更不能受惑于先学毛笔后学硬笔的传统观念。
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是硬笔,写不好毛笔字照样可以写好硬笔字,没有必要走弯路。 练习硬笔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我认为:从青少年的手部肌肉发育特点及硬笔书法笔画粗细均匀,变化较少的特点出发,应从不求运笔快慢和轻重变化的字体练起。
最好是印刷体中的黑体字,这种字体的美感主要表现在其结构上,我们可以通过对黑体字的揣摩分析,掌握字的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体刻苦练习。
2。练字都应该练什么? 首先要练眼,即认真读帖。
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 ”唐朝的欧阳询发现了晋代索靖写的碑,爱不忍离,索性坐下读碑三天。
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有一个成语叫“眼高手低”,我认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
发现不了美,不知什么是美,就更谈不上创造美了。有不少同学以为书写潦草是所谓的行书,导致他们以丑为美的原因是他们“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练脑或说练心。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
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 第三要练手。
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写出这种最好效果,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
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
写字的时间长了会感到手指发痛,手腕发酸,手不听使唤,多锻炼这一现象就会消失。经常帮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的学生和办黑板报的学生写字往往又快又好,他们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练出来的。
还要注意练手感,让大脑能指挥手,感觉到笔变成了手的一部分,变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轻松的指挥笔,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轻则轻,想重则重,想写出什么样的效果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效果。 第四要练结构,因为练字的关键是掌握字的结构。
字的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 谢晓东在歌曲《中国人》中唱道:“最爱写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汉字的结构特点。
掌握了汉字的结构,写出了方方正正,结构美观的黑体字,将其笔画稍加变化就能写出宋体、魏体、楷体、仿宋体、庞体、司马体、隶书等各种字体的汉字。 如果掌握不住汉字的结构,无论如何对字的笔画进行修饰,进行美化,都是难看的赘物,越变越难看。
所以掌握字的结构,写好黑体字是练好一切字体的关键和基础。 第五要练笔画。
不少同学练过书法,他们从楷书练起,许多运笔的规则都忘了,只记住了顿笔。结果写出来的字拖拉累赘,状如鬼画符。
我提倡大家从黑体字练起,抓住字形,取消顿笔。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笔画的写法和大多数同学在书写这些笔画时容易出现的毛病: ①点,由左上方向右下方运笔,有一个运笔过程。
注意“点”也是有长度的,不能?牫稍驳恪? ②横,由左至右平等运笔。关键是“横要平”,不能一头高一头低,或顿笔顿成波浪形。
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③竖,从上往下垂直运笔。
关键是“竖要直”,不能左右歪斜,更不能写成竖钩。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④撇,从右上方往左下方运笔,不要写成点撇或横撇。 ⑤折,写折笔时,折角宜方不宜圆。
不要在转角处大肆顿笔,写成脱肩的两个钝角,要写成一个直角。 这样写出来的字,如用圆珠笔写,就是类似火柴棍的幼圆体美术字;如用钢笔书写,就是标准的黑体字。
虽然笔画单调,但只要结构准确,照样美观好看。就像蹲马步是练武术的基本功一样,横平竖直是写汉字的基本功。
许多人写不好字的原因就是横不平竖不直、结构不准确。如果结构不对,笔画的变化再丰富也写不出好字来。
3。练字的一般步骤 在练习黑体字,掌握字的结构,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可以选定自己喜欢的字体进行练习。
选定字体的过程叫选帖,在选帖的基础上,还要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步。 第一步读帖。
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无需再读。读什么?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我们读黑体字的“中”,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横的长度是竖的长度的二倍,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
2.怎样才能把字写好
以下为把字写好的方法:
1、握正确的姿势。无论是坐姿,或者是握笔的姿势,都要规范。不能坐得歪歪扭扭,握笔的时候要注意方法技巧。
2、先从楷书练起。要想把字写好,需要先把字体写工整。字是没有好坏的,工整就是衡量字体的标准。所以写字要先从楷书开始练习,最好是临帖写字。
3、不要一曝十寒。要想把字写好,需要有耐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要期望一下子就可以把字练习好。坚持练习,有时间就写几笔,时间长了,自然就可以把字写好了。
4、不要孤芳自赏。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字写得好,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字写得好不好,是别人评价的,不是自己认为的。
5、书写工整是基础。把字写工整,是写好字的基础。工整的字体,别人容易辨识,在考试尤其是作文考试的时候,可以加分不少。所以,掌握基本的框架结构,把字写工整,是书法的入门课。
6、可以自成一体。在书写工整的基础上,可以自由发挥,那才是艺术的境界。书无定法,看上去美就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3.怎么把作文写好,如果还不会呢
要说作文,就要先说语文的学习。
语文从来都是慢功夫。 和其他科目相比,语文的学习方式截然不同。
比如数学,学会了一个公式,可能就学会了十道题的解法,进而在考试中就多答对了一道大题和几个小题,成绩立刻 就提高十几分,提高的直观迅捷。 语文就不行,多学会几个字,几个好词,或者多背了几篇好文章,可能在考试中一点效果都看不出来。
所以有时也给人感觉:中国话谁都会说,学不学都差不多。考试语文拉不开分等等。
从而忽视对语文的学习。实际则不然。
在学校所有学科当中,最基础、最能提高一个人整体能力、素养的只有语文。 语文好的,做理科应用题,英语作文、阅读理解,政治、史地等科目的理解记忆都会相对轻松一些。
将来到了社会上,语言表达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其他任何科目都替代不了的。 前面似乎扯远了。
由于语文的重要作用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同时起到的作用又大多是隐性的,所以也就决定了语文的学习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 活到老,学到老,其实就是我们的老祖宗们留下的最精辟的注释。
具体的来说,语文的学习我觉得应该有一下几点: 1、记。语文好多东西是要背诵记忆的。
比如基础的语法、多音字的读音、形似字的写法等等。这些东西学习的方法是唯一的。
2、读。 古人早就讲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读是培养语感,培养情操,开阔视野的重要手段。而良好的语感、开阔的视野和情怀也能让你在考试中(当然不仅仅是考试)显得游刃有余。
3、思。光死读是不行的,学而不思则罔。
不思,只会变成新时代的书呆,遇到阅读的题目理解偏激,写出的文章也是空洞乏味,新时代的八股,还是很差的哪一种。 4、游。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当然,对于学生来说,这一点可能难了一点。
但游对于开阔视野有着决定的作用。开阔的视野才能提高胸襟,提升辨别能力,提高适应性。
具体到写作,开阔的视野才能让文章构架合理、大气而又引人入胜。多数的城市孩子在这一点上往往优于同龄的农村孩子,不是他们聪明,而是他们的视野更开阔。
(当然农村的孩子也有自己的长处,我就是农村出来的并以此为傲) 5、练。这个就是练笔了。
生活中很多都可以做练笔用,可能是身边的一件物品用语言描述一下,也可能是一个人,一件事,或者是一小段议论等的。 6、炼。
精炼语言,这一点我自己都差的远,没法说什么,唯一肯定的就是绝非一日之功。 上面的几点做好了,语文的成绩自然慢慢提高了,作文也就不会再有还不会的问题了。
最后送你四个字:持之以恒 乱七八糟说了一通,随性而言,可能有语句不通,标点也有很多不对,让方家见笑了。也请楼主多包涵。
4.如何把字写好
自学书法当然要靠练,但要有好的方法。
1、你最好先到书店买一本大学用的实用书法教程,认真读完,对书法首先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比较全面的基础知识。这对你在书法方面的发展,坚持正确的方向和路子是十分必要的,
2、选一本名家的并且是自己喜欢的字帖,认真临摹。一般说来,应该按楷行草的顺序学习。达到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程度时,(如果你天天坚持练习,这段时间估计要半年至一年半),你就可以拿着自己的习作去拜师了,这时拜师求教才能领会老师的指导,因为你有实际体会,效果就好。这就是我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让你拜师的原因。这是对成年人自学而言的,幼儿另当别论。
3、书法是一门很高深的艺术和学问,要想搞好,必须刻苦练习,持之以恒,坚持一生。除了有决心有信心以外,就要随着水平的不断增长,不断地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修养,这对学好书法都是有作用的。至于该学点什么,你在实践中慢慢体会吧,现在也不必一下说得太多。
4、如何练字?有人以为,每天写得越多越好,其实,写得多并不一定效果好。要有好的方法。你买本自己喜欢的字帖,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一)或《圣教序》。你应该首先用心去看看字帖的每一个字是怎么写出来的,反复看,反复想,开始不要贪多,每天一两个字,把这一两个字写得觉得可以了,再逐渐增多,每天三五个字, 七八个字,十几个字,总之,不求多,不求快,只求好。看什么,想什么?一看笔画形状,点横竖撇捺是什么形状的。二看字型,字是什么形状的,就是组成字的那些笔画是怎么安排组合在一起的,哪笔长,哪笔短,哪大,哪小。三看字和字之间怎么过度的,就是上下字之间怎么联系的。四看行与行之间是怎么联系的。看清楚了还要想明白,就是想明白人家是怎么写出来的,笔是怎么动的,就是写字的笔路,笔顺。只有看清楚了,并且想明白了,再去下功夫苦练,才能把字写好。你有写好字的愿望,再有好的方法,再加上你的持之以恒的毅力,可以肯定,十天见初效,一个月会有大变化,三个月会令人刮目相看,不到半年,你的一手好字就练出来了。试试看 !
5.成人怎样把字写好
A:斩草除根:练习钢笔字,最重要的是练好字的结构,一看便知,字的结构直接影响字的美观,而字体定型指的是什么,指的就是字体的结构固定了啊,所以,要练好字,就得把以前的字体结构忘掉。
B:反其道而行之:脑子中以前的字体结构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就是正式开始练字的时候了,这时,如果觉得正楷练得顺手的话,可以继续练习并巩固;但一般有了正楷字的基础,再练其他你想要练习的字体就比较简单了,最好选择一种与你以前的字体相差比较远的,避免“触景生情”,如字体呆板则选择潇洒的字帖;如字体软滑则选择坚挺的字帖,若字体臃肿则选择清秀的字帖……这样练习2-3个月,就可以写出新的字体了。
C: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练习中常见的一个问题,刚开始进步还比较快,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越写越差,这时一定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千万不要半途而废,根据调查问卷显示,这是一种常见的问题,练习者接近一半都会遇到,这时就是展示个人心理素质的时候了,坚持练下去的,过了这段时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放弃的,那也就神马都没有了,相信聪明的你,不会让自己的努力白费,加油,亲!
6.写作文 怎么把字写好
你的这个现象非常普遍,写个别的字很规范,也很美观。但是一到写规范的(成行)就上下浮动,不整齐了是吧。主要原因是你在练习写字时候没有用规范的格子练习写字。所以我建议你:以后练习写字,一定要用有方格的纸练习,不要在这里写一个,在那里写一个。要知道练习写字除了 写字外,还肩负着字成行(hang)行(xing)走的基本功。学校里教学写字 是要求在方格中间写,不压线。但是不做学生时,你可以按照你自己平时养成的习惯写字。可以在格子中间写,当然也可以都压底线写。只要一顺都这样就可以了。不能有的压有的不压。
佩服你、羡慕你参加过书法比赛,相信你经过练习,会写出更美的字来。等着欣赏。
7.怎样把字写好
1. 掌握正确的姿势。无论是坐姿,或者是握笔的姿势,都要规范。不能坐得歪歪扭扭,握笔的时候要注意方法技巧。
2. 先从楷书练起。要想把字写好,需要先把字体写工整。字是没有好坏的,工整就是衡量字体的标准。所以写字要先从楷书开始练习,最好是临帖写字。
3. 不要一曝十寒。要想把字写好,需要有耐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要期望一下子就可以把字练习好。坚持练习,有时间就写几笔,时间长了,自然就可以把字写好了。
4. 不要孤芳自赏。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字写得好,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字写得好不好,是别人评价的,不是自己认为的。
5. 书写工整是基础。把字写工整,是写好字的基础。工整的字体,别人容易辨识,在考试尤其是作文考试的时候,可以加分不少。所以,掌握基本的框架结构,把字写工整,是书法的入门课。
6. 可以自成一体。在书写工整的基础上,可以自由发挥,那才是艺术的境界。书无定法,看上去美就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8.如何把字写好
总体上讲:
一、态度要端正,有些人不重视写字,认为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只要答案正确,考试就能得满分,其实不然,把字写好,终身受益。
二、写字的姿势要端正,姿势不正,写出的字也不会端正;眼睛离作业本太近,容易造成近视眼;做作业时弯腰驼背,写出的字歪歪扭扭,大大小小。
三、要勤练,只有通过勤奋的练习。
详细说来:
怎 样 写 好 钢 笔 字
(楷行书问答二十一则)
□ 吴文环
一、写字的字体已经成形,能不能改,怎样改法?
答:能改,而且用不多久。很多同志认为:写字已经成形,年龄已经渐大了,不能改了……,这种看法不对。要知道,写好字并不是什么难事,也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极其好学,只要你方法对头,改正旧的写字习惯。具体地说,在你练写的时候,必须端正写字的姿势和执笔方法,这是首要条件。
现在列举先人练字二例,现结合本身体会,谈谈这个问题。
大家知道,中国书圣王羲之,他先从卫铄学书,之后又多见先代名家钟繇等名著,遂改变初学。正是他,继往开来,把古朴的书体变成娇美流畅的今体,对楷、行、草书均有创造性的贡献,这就是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历史功绩。
再说颜真卿,他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得法。他参用了篆书笔意,写出了端庄雄伟的楷书。是他开创了二王以外的新风格。
我本身先从钟绍京的楷书摹法,后又从欧阳询、黄自元的楷书得法,在行书上追学黄若舟的笔法,自感距离尚远,自己仍须努力。但不论你写的字成形多少年,都是可以改的。
有的同志提出:写钢笔字摹仿毛笔字帖行吗?实践证明,可以,其效果一样。
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不论年龄大小,不论你写字是否成形,只要勤字当头,下定决心,认识到对工作对前途有着相关的重要性,经过一番努力,是能写好的。
起步虽晚犹可追,古往今来,有许多三十而立后学成才的名师。宋朝的梁颢,八十二岁才考上进士,他咏道:“也知少年登科好,争夺龙头属老成。”明朝李贽,弃官就学,立志著书的时候已是五十四岁了,他的名著《焚书》,《藏书》先后在六十四岁和七十三岁时完成的。
成就的取得,不在于年龄大小,关键在于志向和恒心。
二、写字应当从何学起?
答:先要选好你所理想的字帖,又要考虑是否近似你所写的字形,选好了,先看上几遍,分析其中字形要点和结构的规律。这叫“意在字先”,然后用透明白纸先描摹,后临摹,熟记每个字中的关键部位。具体步骤分述如下:
写字的姿势和执笔
(1)坐要正,肩要平,背要直,身子和头部不能歪,更不要低;两眼距桌面约一尺,前胸距桌沿约三寸。
(2)执笔要正,笔尖应直向前,切忌内斜,(只要掌心放平些,笔尖就自然向前);食指指尖距笔尖约一寸。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就写不好捺,写不好横,写不好钩,很难顺手,甚至每写一笔,就得挪动一下右手。同时,写出的线条一无骨气,二无韵律,字形也就谈不到舒展大方。
(3)笔杆的斜度,写大字拿笔往上些,笔杆斜度要稍大,写小字往下些,笔杆斜度稍小。一般的斜度应倾斜在食指关节处,超过这个部位,写出的笔画,不是拘泥,就是呆板。笔杆斜度不适当,笔速要受到局限的,并且不可能写出飘然、神韵的字形来,因此不应倾斜“虎口”处。
(4)握笔要轻松,运笔才自如;握笔太紧,写出的字,不能开阔大方。据在中学讲课所见,一个有五十人的班级里,就有四十五人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大学里也是这样,正是这个缘故,这些同学写出的字,钩不象钩,捺不象捺,笔画全是平拖堆砌。
前已说过,写字好坏,在姿势和执笔上有绝对关系。如同木工锯木一样,如果姿势和拿锯不正,即便“线条”画得再直,你也要锯歪的。这和写好字的道理是一样的。
9.怎样把字写好
放慢速度,像太极那样,静下心来,一笔一画地写(对照一种你认为好看的文字如楷书),还有就是要学会欣赏你的字,多写 书写体能节奏——训练手指、手腕灵活性和稳定性,手、眼、脑协调,左右脑配合能力--节奏感。
这是写好字的身体基础。 (2):书写线条节奏——书写是线条的艺术。
训练包括基本线条(笔画)节奏、线条组合(结构)节奏、组合行式节奏、组合篇式(章法)节奏训练。控笔节奏(快而不乱)、美学节奏(如何才能使结构、篇章美观)。
(3):书写心理节奏——训练书写过程心理状态,达到平静、愉悦、自信。 节奏道就是通过对书写节奏的训练,让学员马上找到正确的书写手感,迅速突破控笔能力,在短时间内把字写得又快又好。
写字实质是一种运动,节奏道总结掌握了所有运动的核心规律——节奏,因此在解决问题时居高临下,势如破竹。节奏道书法培训将传统书法教学精髓与现代教育学、心理学、运动学完美结合,整合了一系列科学系统简单高效练字教学体系。
特别是节奏道硬笔实用楷书、行书1周速成练字法,通过在北京市少年宫、首都图书馆、北京教育学院等地的大量教学实践,只需一周时间,学员就可以把字写得规范、流畅、美观,能满足考试、记笔记等日常写字的需要,第六节课当堂检验效果。解决了快节奏的现代人想迅速提高自己书写能力的难题,是目前国内教学时间最短、见效最快的写字教学体系之一。
凡是学书者包括书法爱好者在内。都有一个好的心愿和要求,把字写好自已的作品能够出头露面,拿得出去,走入社会上去象个样子,这个主观愿望是好的,是进步向上的心理,这只能说你有一颗积极的求索精神,怎样才能把宇写好这个心情才能实现呢?要把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呢?就就要看你的学习窍门是怎样实施的,这个窍门并不难,就是入门走进去,求教拜师,这个师就是字帖,说到字帖这个问题那就太多了,有五羲之的颜真卿的柳公,权的欧阳询的赵孟頫的……等等。
这么多的面前何所从呢?那就得进行选帖,选帖必须根据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写字基础和喜爱,去寻找合乎自己内心喜欢和合口味的帖本,也就是吻合个性特点的那种适应性的帖本,切记请那些对你不十分了解,而又被你崇拜的名家指定帖本,因要那样名家可能给你介绍他自己大受裨益而与你并不适合的范本,反而使你走上弯路。选上了喜爱适合的帖本以后,先试写一段时间,最后确定下来真正吻合自己的一本。
天天练下去,如果发现选好的帖本还不能尽如心意,也可重选帖本,但也不可过多的换下去,打乱自己无适所从的心理。这山望着那山高,这样也不好,只要选好的那种帖本。
得心应手,出效果,就可行专攻之志了。帖本选好以后,就要采取学习方法了,这个方法不外关于帖本临摹通常人们往往将“临摹”混在一起,其实这是学帖的两种方法,“临”是照帖写。
“摹”则是蒙在帖上描,这两种方法是学习书法的必要手段,其实不只初学者即使极有造诣的书法家不少人却仍然在不间断地使用这种方法。先说“摹帖”(指楷书帖)有人认为这是小学生的事,蒙在别人写的字上面去描似乎有些丢人,会产生自我羞辱感,不光彩。
有这种想法的人似乎没有弄清楚和了解摹帖的本意和它的好处。要知摹帖是一种收效较快的实惠学习方法,小学生自对陌生字的结构一无所知,需要通过摹来加深印象和认识,成年人则因书写不规范产生一些明显的却又不能自察的毛病,要改正还是需要通过摹来解决。
帖上的字是比较完美的,结构上一般都修短适度,宽窄得体而我们往往不能准确的掌握这些规律,写的字长短不齐,结构松散,拖塌或拘谨猥琐,由于缺乏准确的判断力,老是找不出差错出在那里通过摹帖自己养成的习惯毛病很快就会暴露出来,帖上应该短的地方、自己己写得过长,该写长的笔画自己往往又不到位,这种与习惯不符的书写是非常别扭的,然而这种别扭都又是影响极深的,经过反复别扭的痛苦之后,你的毛病逐渐便会纠正过来,所以基础较差的,不妨多摹一下帖,这种方法必须有助于你尽快的找出毛病。并有针对性的随时改进之。
你写字所犯的习惯性毛病,通过摹帖能够随时纠正,这个帖本就是你的医生,通过医生对你进行诊断,开出了有益的药方,使写字者能从本质上认识自己的毛病,看出本身的症状,相应的服用“灵验药方” 摹帖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提高一步再进行临帖,也就是说先摹后临、临帖是锻练观察力的学习方法,由于是照着帖本写,所以必须—·边写一边观察,也就是边写边琢磨,最后在脑海里形成记忆。首先我们必须观察用笔,观察其笔势的走向,结构的松紧和左右互让的学势,全面的观察一个宇的面貌,那怕是它的一点一撇一捺脚这都是学字的一个关键,不能小看,不能放松,根据笔画的粗细,着力的大小,都要考虑进去,还要看字的中间哪笔走主笔,哪笔是次笔,自己也该相应的把主次关系处理好,如果把字的主次关系未安排好,就会失去字的本来面貌,与帖本相距很大,很远,那就失去临贴的要求。
我们临帖的目的是要通过这种学习方法,理解书法。提高自己的书写能力,最终脱离帖本而独立书写。
在自己脱帖独立。
10.怎么才能把字写的更好呢
一、熟练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 只有熟练掌握了汉字的书写规律,写字时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至于“想一笔,写一笔”,从而提高书写的速度。
汉字的书写规律较适用于小学生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笔画的书写规律。汉字书写的基本笔画有点、横、竖、撇、捺、钩、折、提等8种。
每个汉字都是由基本笔画组成的,因此写好笔画是写好汉字的基础。在笔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笔画的形状,领悟起笔、行笔和收笔,以及运笔的轻重、缓急和提按的要领,从而掌握好每个基本笔画的规范写法。
笔画的书写规律包括运笔的规律及变化的规律: ⑴运笔的规律。楷书的笔画形状各异,但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三个基本步骤,即下笔(或重或轻)——行笔(轻一些,线条或直或弯)——收笔(或顿笔或轻提出尖),书写任何笔画都离不开这三个基本步骤,只是用力部位不同而已。
⑵变化的规律。汉字笔画富于变化,比如撇画,在“人”字中写成斜撇,在“月”字中写成竖撇,而在“千”字中就要写成短撇。
这些笔画在不同汉字中又有一定的变化,如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反、禾、后”等字;而在字的左上部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失、朱”等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揣摩笔画的变化规律。
2、结构的处理规律。汉字字数繁多,字形各异,但其中也有一定的规律。
以下是三条正楷字结构的处理规律: ⑴横平竖直。汉字中,横画和竖画占的比重最大,要求写得正,写得稳。
正和稳的具体表现就是横要平,竖要直。这里所讲的“横平”,不是绝对的水平,而是视觉上的平稳,书写时略呈左低右高的斜势。
竖直有两种基本要求:只有单一的竖画,要求正且直;有对称的两竖画,是短竖的,可以呈上开下合之势,是长竖的,可以基本并行。 ⑵间距匀称。
在汉字中,有许多笔画是连续平等排列的,一画与一画之间的距离要保持均匀,不能忽大忽小、忽紧忽松,如“曹”字,有七个横画,横画间隔的空隙就要均匀。 ⑶主次有别。
这一规律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突出主笔。一个字中往往有一笔是主要的。
一般来讲,主笔所处的部位往往是字的顶盖、横腰、底托和垂中线。突出了这一笔,字就显得平稳,富有神采。
如“鱼”字,最后一横是主笔,书写时就要写得长一点。二是突出主体。
一个字由两个或几个部分并合的,其中有一部分处于主导部位,其它部分则要收缩、容让,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稳定字形。如“眼”字,“艮”是全字的主体,而“目”旁就要写得紧缩。
二、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1、正确执笔。执笔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运笔的灵活和书写的速度。
以往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写字姿势的理解只停留在“三个一”上,即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对最为关键的执笔书型,常常是不提及的。正确的执笔方法应该是:右手执笔,在离笔尖约一寸的地方,大拇指与食指相对握住笔管的左右两侧,大拇指不能压在食指上,大拇与食指的关节自然弯曲;中指的第一节垫在笔杆下端;无名指、小指依次自然弯向手心,并放在中指下方;笔杆后端斜靠在虎口接近食指根处,与纸面成50度角,五指自然有力,掌心要空。
2、想好再写。许多小学生写字时习惯边看边写,即看一笔写一笔或看一个部件写一个部件,这样做不但影响了字的美观,而且大大降低了写字的速度。
当然,初入学的孩子未尝不可“边看边写”,但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写字基础时,一定要帮助他们形成“想好再写”的习惯。“想”主要是指认真观察笔画的变化、结构的处理,分析笔顺的规则,达到“意在笔先”,做到“观察仔细认真,书写一气呵成”。
3、保持良好的心境。写字时保持良好的心境,可以有效提高写字的速度。
写字时,要挺胸收腹,面带笑容,心情愉快,呼吸顺畅,高度专注。同时,安静的环境也非常重要。
如今,一些教师在学生写字时播放一些轻音乐,笔者认为这样做容易让学生分心,既不利于写字的质量,也影响了写字的速度。学生写字时,教师也不要随意大声说话,干扰学生的书写。
4、持之以恒地练习。要想提高书写速度,熟练是基础。
首先要常练。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留给学生练写的时间,特别是低年级语文课教学,力争每节课都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写字,并提出适当的速度要求。
其次是巧练。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字与字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认识和掌握同一类字的共同点,做到指导一个字,在规律指导下练习,在练习中体验规律,再用规律更好地指导练习,巩固和提高书写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写字速度。
该文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师》2005年第10期) (1:选择合适的字帖 临摹字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临摹的字帖有两种,一种是毛笔字帖,一种是钢笔字帖。
学习钢笔书法,应临摹钢笔字帖,临摹毛笔字帖的效果也很好。因为毛笔字帖大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除了其点画精到、粗细分明、来龙去脉交待清楚外,还具有结构漂亮、章法完美的优点,有利于初学者学习。
另外,毛笔字帖品种丰富,风格多样,也便于选择使用。只是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