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知道结婚的拜匣是什么
拜匣是盛放请柬使用的。由于古时社会等级森严,不同等级之间的交换行为规矩很多。如一户有身份的人家欲邀请另一家前来赴宴,请柬的发送若经由仆役,则须放在拜匣之中,以示郑重。为防止重要文件丢失,有时还需上锁。
拜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但由于拜匣的使用者一定是当时社会上显贵者,拜匣的材质和装饰都如实地反映了他们的审美趣味。拜匣作为工艺和艺术的载体,向我们传达的是当时的经济和文化信息。
这对拜匣系由紫檀制作,长方形,装有合页,四角包有铜活,开口处叶面、拍子和铜锁俱在。盒盖镶嵌玻璃,内物可见。盖与盒体口沿处起皮条线以加固。
2.婚礼拜匣拜帖写法
旧时用于送礼或递柬帖的长方形小木匣。
也称“拜帖匣”。《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此病惟有前门棋盘街定神丹一服立效,恰好拜匣中带得在此。”
《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点完之后,用纸包了一个总包,仍旧放在那个拜匣之内。”《金瓶梅》第一回:“只见一个才留头的小厮儿,手里拿着个描金退光拜匣,走将进来,向西门庆磕了一个头儿”;“西门庆才打发花家小厮出门,只见应伯爵家应宝夹着个拜匣,玳安儿引他进来见了,磕了头” 拜匣是盛放请柬使用的。
由于古时社会等级森严,不同等级之间的交换行为规矩很多。如一户有身份的人家欲邀请另一家前来赴宴,请柬的发送若经由仆役,则须放在拜匣之中,以示郑重。
为防止重要文件丢失,有时还需上锁。
3.结婚谢帖怎么写的
如果是称呼问题,可以这样写:
如果宴请一位女的,无论年龄辈分亲朋好友,可以写:XXX女士
如果宴请一位男的,无论年龄辈分亲朋好友,可以写:XXX先生
如果宴请整家人的,可以以那家的当家者,或者该家庭最长者为名,写:XXX阖府
如果是宴请夫妻俩的,可以以男方为名写:XXX伉俪
以上适用于贴的封面及贴内送呈的后面。
年月日之类的看日历写,最好用中文写,别用阿拉伯字母。席设要写清楚宴席的地点及宴厅的名字。
至于“为”之后要写的内容,就要看这贴是谁派的。通常派贴的人除了新人自己外,还有双方的父母。这当中要用三种不同的写法。格式如下:
新人以自己名义宴请亲友的话,就在“为”之后写:我俩,然后在“我俩”后面接着写上新郎及新娘的名字,并排写,男上女下的格式就可以了。
如果是以新郎的父母的名义宴请亲友的话,就在“为”之后并排写:儿子XXX,儿媳XXX,一样是男上女下的格式。
如果是以新娘的父母的名义宴请亲友的话,就在“为”之后并排写:女婿XXX,女儿XXX,仍旧是男上女下的格式。
最后的“敬邀”之前也跟“为”一样要分三种不同的写法,也是新人及双方父母。
如果是新人名义宴请亲友的话,就于“敬邀”之前写上新人的名字,一样男上女下。
如果是新郎父母名义宴请亲友的话,就于“敬邀”之前写上新郎父母的名字,照旧男上女下。
如果是新娘父母名义宴请亲友的话,就于“敬邀”之前写上新娘父母的名字,仍旧男上女下。
如果是单亲家庭以父或母其中一方的名义宴请亲友的话,就于“敬邀”之前写上主持婚宴的父或母的名字即可。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追问哟。
4.拜匣怎么写
拜匣,读作bàixiá,旧时用于送礼或递柬帖的长方形小木匣。
也称“拜帖匣”。例如: 1、《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此病惟有前门棋盘街定神丹一服立效,恰好拜匣中带得在此。”
2、《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点完之后,用纸包了一个总包,仍旧放在那个拜匣之内。” 拜匣 由于古时社会等级森严,不同等级之间的交换行为规矩很多。
如一户有身份的人家欲邀请另一家前来赴宴,请柬的发送若经由仆役,则须放在拜匣之中,以示郑重。为防止重要函件丢失,有时还需上锁。
多数拜匣是木胎漆方盒,长在30厘米左右,宽在15厘米左右,高在5厘米左右。由于高度的限制,此盒放不了食品,也放不了什么器物,盒内放的应为纸笺等物。
有的拜匣盒底面有四足,足间开壸门。 拜匣。
5.结婚聘书怎么写
预 报 佳 期
府亲翁如面:
小子与贵府千金经媒妁之言,预结秦晋之好。
谨预定淤农历 年 月 日(公历 年 月 日)为犬子 与贵府 千金完婚之佳期。
特预报佳期。
为迎娶贵府千金略备:聘金 元、酒 斤、肉 斤、绸布 丈、礼服 件。些许娉礼望请笑纳。
淤农历 月 日,特谴 携犬子到贵府行聘。
愚亲家(兄)弟 沐手叩手。
农历 年 月 日预报。
龙 凤 呈 祥
本贴用红纸折成9折,和以前的奏折一样的。
6.结婚请柬怎么写
请柬的基本格式和写法 请柬从形式上又分为横式写法和竖式写法两种。
竖式写法从右边向左边写。但从内容上看请 柬,作为书信的一种,又有其特殊的格式要求。
请柬一般有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构成。 (一)标题 在封面上写的“请柬”(请帖)二字就是标准,一般要做一些艺术加工,可用美术体的文字,文字的色 彩可以烫金,可以有图案装饰等。
需说明的是,通常请柬已按照书信格式印制好,发文者只 需填写正文而已。封面也已直接印上了名称“请柬”或“请帖”字样。
(二)称呼 要顶格写出被邀请者(单位或个人)的姓名名称。如“某某先生”、“某某单位”等。
称呼后 加上冒号。 (三)正文 要写清活动内容,如开座谈会、联欢晚会、生日派对、国庆宴会、婚礼、寿诞等。
写明时间 、地点、方式。如果是请人看戏或其它表演还应将入场券附上。
若有其它要求也需注明,如“ 请准备发言”、“请准备节目”等。 (四)结尾 要写上礼节性问候语或恭候语,如“致以——敬礼”、“顺致——崇高的敬意”、“敬请 光临”等,在古代这叫做“具礼”。
(五)落款 署上邀请者(单位或个人)的名称和发柬日期。 另外,女婿的名字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