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随礼你是怎样看待的
个人认为这只是在中国这样所谓的拥有传统的国度,礼仪之邦才有的,国外并没有这些东西。
个人不是很倾向于随礼,首先要看送给的是谁。如果只是点头之交或者什么的,完全没有八个必要,问候一下就可以了,不必什么事情都要提钱这个事情。
第二,随礼的时候要有度比较好,切忌攀比,或者碍于面子不得不送。都说了,既然是随礼,那本身随这个字就包含很多意思,可以随意地表示一下,既然是随的礼,人家也认为理所应当,不要想着对方会怎么记得你的好。
个人认为看情况再决定吧,绝对不肉包子打狗,你投我以桃,我报之以李。钱都是自己的汗水挣得,要养爸爸妈妈老婆孩子,要还房贷买车买基金。
就这么今天随礼这家明天随礼那家为了所谓的看不见的面子和心理安慰,我认为这样成本太高。
2.关于别人结婚随礼 有些看法
去年10月,我一个月随分子随了小6000!!!一个月白干啊。
主要是关系好的扎堆了。
其实这种事就是个心意,你觉得你们关系好,就多给点。即使给的少了,真的关系好了,人家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都是自己人么!给一百带一家三口去连吃带拿的人多的是
其实没必要烦恼,你给多少,将来你结婚生孩子人家也会回你多少。
不过像你说的那种没脸没皮的人,也做不得朋友,这种钱也想贪,有事也指望不上,给一张然后也不去。以后能联系就联系,不能当不认识
3.结婚随礼金
1.红包厚薄先掂量关系
一般来说,送多少要看和新人之间关系。在礼节上没有必要充胖子也不能坏了规矩,否则可能导致关系的急转直下甚至破裂。当然,送礼金原则上遵循量力而行。
2.礼金究竟送多少,基本上可以遵循这个价位
最低——去过算数型:一人/200元,二人/500元,一家/800元
标准——礼尚往来型:一人/500元,二人/800元,一家/1000元
细分来说:
(1)普通同事、朋友:200元-300元比较适中。关系好一点的那就再加一些。同事之间也可以一起拼凑一个吉利的数字包个“大”红包。
(2)开裆裤朋友、死党:不少于600元。数字是不是要再往上走,就视你的荷包而定了。
(3)家里的亲戚:1000元以上。关系特别近的,家里长辈交情好的甚至上万,这就没个准儿了。
小提醒:古语有云,礼尚往来。如果以前别人来喝过你喜酒的话,那么回礼的金额通常不少于所收礼金的数目。
3.送礼金的讲究
(1)礼金的数字尽量讨好彩头,最好成双,但要跳过4这个数字。以2、5、6、8等数最受欢迎。当然,666、888之类的更好。
(2)携家眷出席的通常不低于600元。小编的朋友有句话很实在:“现在两个人去,不拿1000块实在是不好意思坐下来。”礼金涨得真结棍,工资都没有涨得这么快。
(3)伴娘伴郎一般不用送礼金。关系好的姐妹淘或者哥们儿就买个结婚礼物就可以了。
4.礼金什么时候送
一般在婚宴的宴会厅门口都会设有签到台,前来贺喜的宾客统一在那里交上礼金、留下姓名。但如果没有签到台,或者错过签到的宾客就要自己找机会交给新人。通常在婚礼正式开始以前,新人招呼宾客的时候,或者婚礼后半段,新人敬酒的时候,趁着向新人道喜之时送上礼金比较适宜。
如果不是不得已,建议还是亲手将礼金送到新人手上,尽量不让别人代转,一是显得诚意不够,二是万一出现纰漏说不清楚。当然也尽量不为别人代转礼金。
特别提醒:现在大家都会为礼金套了小红包,但千万别忘了在红包背面写上一些祝福语和你自己的名字,以免新人忙碌过后想不起是谁送的。
外地朋友的话 想送就快递红包过去。太远不准备来往的也可不送
4.关于结婚随礼问题
跟同事走、他们随多少你给多少、他们给的多、你也得给多、
给的时候,也得看你怎么说、才能把这钱给的有价值、比如“姐妹、我们那地方穷,随礼也就200,虽然我能力有限,但咱这关系也该多给!是多是少都算祝福你吧~”我也不太会说,反正就是既讲明了,我给的是超出家里的习俗的、即使她没准还觉得少,但是你尽力了,觉得你不错,还得谦虚点,维好关系,
随礼的根本是什么?维系关系、对么?
最基本一点也该给和同事一样的,因为入乡随俗、
然后是,如果你为了省这几百块钱,肯定背后会说你的不是,一点小事,做者无心,看者有心、即使结婚那朋友不说你什么,你敢保证其他的人或同事,上司,看了不说什么吗?万一因为这个错误的印象,对你以后有影响,值得吗??
如果她会办事、你随她多少,她就会随你多少、如果不会办事,随少了、那你就认了、虽然按钱上来说,你赔了、
但也许的也许、你会额外赚回很多东西、我觉得这笔交易值!你觉得呢?
如果可能,说那些话的时候,可以当着同事,上司的面,对你也会有帮助哈~~~
也许你觉得我这样是在耍心眼,可是我告诉你。在职场里,有心,有准备,随时留心的人,才会有机遇、机遇都不是白来的
5.结婚为什么要随礼
在社会的交往中,人与人感情的沟通有着不同方式,随礼便是其中的一种。
挚爱的亲朋好友,朝夕相处的同窗同事,尊敬的上级领导,家中有事,都要去看看,或随上一份礼物,表达一份心意,这是延续友谊的手段,增进感情沟通的机会,这些都无可非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礼的名目越来越多,风气愈刮愈烈,波及面越来越广,花样不断翻新,让人真有些难以应付。结婚要随礼,死人要随礼,孩子满月要随礼,乔迁要随礼,开业要随礼,孩子上大学,上高中的要随礼,过生日,再婚再嫁……等等,名目繁多。
随着随礼的次数增多,人们感到随礼不是在增进友谊和情感,好象是在相互交易着什么。今天你办满月,明天我过生日,今天你结婚,明天我再嫁……。你送他,他送你,搞的大家频繁吃着“自助餐”,就此随礼性质也变了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