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泥虫对水稻危害如何(水稻负泥虫是什么)

2024-09-06 常识 86阅读 投稿:铭记

水稻负泥虫

一、负泥虫对水稻危害如何

负泥虫以幼虫和成虫危害水稻,沿叶脉取食叶肉,造成白色 纵痕,重者造成全叶变白,以致破裂、腐烂,造成缺苗。

即使存 活也将造成水稻迟熟,影响产量。1。

被害状识别主要发生于水稻幼苗期,以幼虫和成虫取食叶片,沿叶脉取 食叶肉,使叶片造成许多白色纵痕条纹。 受害重的稻苗枯焦、破 裂,甚至全株枯死,即使未死,也会造成晚熟。

一般被害叶片上 可见背负粪团的头小、背大而粗、多皱纹的乳白色至黄绿色寡足 型幼虫。2。

鉴定负泥虫属鞘翅目、叶甲科。幼虫为寡足型幼虫,成虫为小 甲虫。

(1)幼虫:老熟幼虫体长4-6毫米,头小,黑褐色。 胸、腹 部为乳白色至黄绿色,体背隆起,多皱褶,自中后胸各节有褐色 毛瘤10-11对。

肛门向上开口,粪便排出后堆积在虫体背上, 故称负泥虫。(2)成虫:体长4。

0-4。 5毫米,头黑色,前胸背板淡褐色到 红褐色,有金属光泽及细刻点,后部略缢缩。

鞘翅青蓝色,有金 属光泽,每鞘翅上有纵行刻点4行。前胸腹板、腹部及足附节均 为黑色,其他足节为黄至黄褐色。

3。发生规律负泥虫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稻田附近的背风、向阳的山 坡、田埂、沟边的石块下和禾本科杂草间或根际的土块下越冬。

成虫多在清晨羽化,一般经15小时后即可危害。 成虫交尾与产卵多在晴朗的天气下进行,成虫一生可交尾多次,一般交尾 后经1天即可开始产卵。

卵聚产,多排成2行,2-13粒不等, 卵多产在叶正面,每一雌虫一生可产卵400-500粒。幼虫孵出后不久即可取食,在多雾的清晨取食为多,在阳光 直射时,则隐蔽在叶背栖息。

幼虫历期一般为11-19天,老熟 后除掉背上的粪堆,然后爬到适宜的叶片或叶鞘上准备化蛹,并 化蛹于丝茧中。适宜的发生条件是阴雨连绵、低温高湿天气。

负 泥虫天敌,卵期有负泥虫瘿小蜂;幼虫至蛹期寄生蜂有负泥虫瘦 姬蜂、负泥虫金小蜂等。

二、水稻负泥虫是什么

水稻负泥虫的成虫体长3. 7 ~4. 6毫米,体宽1. 6 ~ 2. 2毫 米。

头、触角(基部两节橙红色)、小盾片钢蓝色或接近黑 色。前胸背板(除前缘与头同色外)、足大部(基节、胫端及 跗节黑色)橙红色。

鞘翅深蓝并带金属光泽。体腹面一般黑 色。

背面光洁无毛。头、触角和体腹面被金黄色毛。

头具刻 点;头顶后方有一纵凹,触角长度达体长的1/2。前胸背板长 大于宽,前后缘接近平直,两侧前部近于平行,中部以后收 狭,基横凹不深,正中央有一短纵沟,横凹前微隆;刻点较 密,其凹处更为明显,中纵线有2行排列极不规则的刻点;小 盾片倒梯形,表面无刻点。

鞘翅两侧缘近平直,肩胛内侧有一 浅凹;刻点行整齐,基部和末行刻点较粗大,行距平坦;小盾 片刻点行整齐,有3 ~6个刻点。卵长椭圆形,长约0.7毫米。

幼虫近于梨形,背面明显隆起。

三、水稻负泥虫防治方法怎么做

如下: (1) 农业防治结合积肥,消除田边、路旁及沟边的杂 草,消灭越冬寄主,减少虫源;培育壮秧,提高秧苗抗虫 能力。

(2) 人工扫虫在清晨露水消失前。田间放大水(大水 漫灌),用扫帚将叶片上的负泥虫轻轻扫落至水中,连续3 ~4 天,每天1次,可达到95%以上的防虫效果。

(3) 药剂防治采用内吸与触杀型杀虫剂混用的方法。田间放小水(田间正常管理),防治成虫要在成虫大量迁人稻 田、温度较高的中午进行。

防治幼虫应在田间孵化70% ~ 80%,幼虫小米粒大小时进行。使用药剂有40%氧化乐果600 倍液与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或与50%辛硫磷1 000 ~ 1 500倍液,也可与2. 5%敌杀死混合喷雾,每公顷600 ~ 750 千克药液。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