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鸡是什么
海鸡母,全长75公分。除了腹部白色以外,其余暗巧克力褐色。脸部裸出部份、喙、脚等为淡黄绿色。脚为全蹼足之海鸟,嘴却为长圆锥形,先端尖,故有海鸡母之名。色黑,脚绿,比鸡大。
2体形特征编辑
飞行性海鸟,虽为全蹼足,却除了水浴以及幼鸟在水面戏游之外,通常不在水面生活。体大翼长,喙强大,呈长圆锥形,尖端锐利,基处粗大连于头部;体格圆柱形;尾稍长尖,成流线型,适由空中俯冲水中捕鱼。为避免冲进水中时胸部受水面打击,其皮下呈海绵状空气层。又为方便吞食鱼类,同鸬鹚、鹈鹕般舌极度退化只剩下三角形小肉块见于咽喉部。眼前及其周围裸出无毛,以免妨害眼前视线。
3历史记载编辑
有关在台湾的海维母最早史料为英国人柯灵鸟Cuthbert Collinwood于1866、67年航行中国海撰写的“一名自然观察者在中国海的漫游”一文,由刘克襄转载曾刊载于台北市野鸟学会通讯冠羽(1987),有关部份节录于下:
“--在基隆近海(7月1日),我们看见三个小岛--花瓶屿、棉花屿和澎佳屿。棉花屿栖满鸟类,而遇见两位台湾的采卵者在那儿。--在岛上繁殖的鸟类里,--有一些白腹鲣鸟。”
公元1934年日人加野氏曾在小兰屿东侧发现海鸡母,在峭壁龟裂处群栖筑巢繁殖。当地雅美族人常乘夜晚猎捕,或采取鸟卵。
4分布范围编辑
大部份以热带海为主产地;一部份见于温带地区之南非及澳洲南部海域;寒带地区则分布至大西洋北极圈附近。出现在台湾附近海域的海鸡母,分布于太平洋热带海中部及西部,以及澳洲中北部。
5生活习性编辑
通常群栖于海屿中,天未明就离开营地,前往100~160公里之遥远海洋觅食。有些于中午就回巢,但主群于晚上才回归。盖好食乌贼,所以必须于清晨,或黄昏,或月明时候,等乌贼群出现于海面时捕食,故须早出晚归。又似乎为躲避在途中受军舰鸟之攻击为一因。
它们发现到鱼类,即由15~27公尺空中俯冲,在浅水处即以45°冲进海中,达2~3公尺深。有曾经被鱼船投设海中30公尺深处之鱼网网住记录。通常在水中经6~8秒,捕捉鱼类后浮出,亦25~40秒记录。捕捉鱼类后在水中,或于水面上吞食,有时亦在空中捕食飞鱼。
二、请问海鸡到底是什么
蓝点笛鲷(海鸡母笛鲷)Lutjanus rivulatus命名者: (Cuvier, 1828) 栖息深度: 2 - 100 米模式种产地: Coromandel; Pondicherry; and Malabar, India; Java, Indonesia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最大体长: 76 cm 栖息环境: 礁区、砂泥底、近海沿岸 同种异名: Diacope alboguttata, Diacope caeruleopunctata, Diacope coeruleopunctata, Diacope revulina, Diacope rivulata, Diacope rivulina, Diacope sinal, Lutianus rivulatus, Lutjanus rivuturus, Mesoprion myriaster, Mesoprion parvidens, Mesoprion quadripunctatus 英文俗名: Scribbled snapper, Speckled snapper, Yellowfin snapper, Blubberlip snapper, Blue-spotted seaperch, Maori snapper, Maori seaperch 濒危状态: 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而高。
两眼间隔平坦。前鳃盖缺刻及间鳃盖结显着。
鳃耙数16-18。上下颌具细齿多列,外列齿稍扩大,上颌前端具2-4犬齿,内列齿绒毛状;下颌具一列稀疏细尖齿,后方者稍扩大;锄骨齿带三角形,其后方无突出部;腭骨亦具绒毛状齿;舌面无齿。
体被中大栉鳞,颊部及鳃盖具多列鳞;背鳍鳍条部及臀鳍基部具细鳞;侧线上方的鳞片斜向后背缘排列,下方的鳞片则与体轴平行排列。背鳍软硬鳍条部间无明显深刻;臀鳍基底短而与背鳍软条部相对;背鳍硬棘X,软条15;臀鳍硬棘III,软条8;胸鳍长,末端达臀鳍起点;尾鳍内凹。
体褐色带有红光,每个鳞各具一白点,除外尚有一白斑位于侧线后方1/3处上;头侧有波浪状蓝纹。各鳍黄色至暗灰褐色。
幼鱼体侧具3-8褐色横带及背鳍软条部前方鳍条下之侧线上具有一带黑缘之白点。 栖所生态: 栖息于珊瑚礁区或近海平台区,大鱼可发现于水深100公尺处。
独游或三、两成群。主要以鱼类、头足类或底栖甲壳类为食。
地理分布: 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西起非洲东岸,东至大溪地,南自澳洲,北迄日本南部。
嘿嘿,真有这东西诶!哥们好好研究吧!祝君有所获!。
三、什么叫海鸡肉
海底鸡并不是一种鸡类,而是一种来自海产的鱼类,即为金枪鱼又叫鲔鱼。
金枪鱼肉质特别,生食是极品,熟食亦香浓味美。制成罐头的“油浸金枪鱼”非常可口,俗称“海底鸡”,不仅深受东南亚人民喜爱,更是欧美人民佐餐佳品。
金枪鱼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其单位重量与牛肉、鸡胸肉、猪精瘦肉相比,蛋白质含量最高,脂肪含量却比它们低很多,而且富含钙、铁等多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是兼具健康、美容、瘦身功能于一体的优质食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金枪鱼肉含有一些特殊保健成分——DHA、EPA、牛磺酸及硒。其中DHA是世界公认的健脑、保肝、降血脂的有效物质,EPA、牛磺酸则是降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佳物质,而硒可有效促进男性性功能。另外,金枪鱼的蛋白质不仅含量高,且具有其它肉类蛋白所不具备的降低血液胆固醇、去除体内多余盐分及抑制血压的特殊功效。亚健康已经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第一杀手,而金枪鱼食品无疑是现代人提高大脑功能、消除亚健康状态的首选绿色保健食品。
四、请问这条鱼的学名是什么
如图 , 应为 石鲈科 Haemulidae 胡椒鲷属 Plectorhinchus 鱼类下图为 花尾胡椒鲷 Plectorhinchus cinctus ,俗称 花软唇花尾胡椒鲷体呈圆形、侧扁。
从头部起体背显著隆起,背面狭窄呈锐棱状,腹面平坦。尾鳍截形、略圆。
侧线完全,位高与背缘平行。鱼体被细小栉鳞。
鱼体上部灰褐色,下部较淡;背鳍和臀鳍上散布着许多大小不一的黑色圆点,特别是尾鳍上的圆点较密集,状似散落的黑胡椒。栖息在温带海域的岩礁区。
属肉食性,以甲壳类、鱼类等为食。是我国沿海重要海水养殖品种。
五、广东人说的海底鸡是什么鱼
各地的俗称不同 , 可能指的不是同一种鱼类。
笛鲷科 Lutjanidae 笛鲷属 Lutjanus 鱼类下图为 篮点笛鲷 Lutjanus rivulatus ,俗称 海鸡母笛鲷分布于红海、印度洋、菲律宾、台湾岛以及中国南海等海域。 其他 还指向 Genuine porgy 鲷科 Sparidae 鱼类下图为 真鲷 Pagrus major ,俗称 加吉鱼、红加吉、铜盆鱼、大头鱼、小红鳞、加腊、赤鲫、赤板、红鲷、红带鲷、红鳍、红立、王山鱼、过腊、立鱼。
是中外驰名的名贵鱼类。体侧扁,呈长椭圆形,一般体长15~30厘米、体重300~1000克、自头部至背鳍前隆起。
体被大弱栉鳞,头部和胸鳍前鳞细小而紧密,腹面和背部鳞较大。头大,口小、左右额骨愈合成一块,上颌前端有犬牙4个,两侧有臼齿2列。
前部为颗粒状,后渐增大为臼齿;下颌前端有犬牙6个,两侧有颗粒状臼齿2列、前鳃盖骨后半部具鳞、全身呈现淡红色,体侧背部散布着鲜艳的蓝色斑点。尾鳍后缘为墨绿色,背鳍基部有白色斑点。
金枪鱼 也称 鲔鱼、吞拿鱼 学名鲭科 Scombridae 鲔属 Thunnus 鱼类 (我国沿海常见有四种)金枪鱼的肉色为红色,这是因为鱼肉的肌肉中含有了大量的肌红蛋白所致。金枪鱼肉低脂肪、低热量,还有优质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蛋白质含量高达20%,但脂肪含量很低,俗称海底鸡,营养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