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们已采取了那些措施来减少噪音
什么是噪音?它对机体有什么影响?如何防止噪音?从心理声学的角度来说,噪音又称噪声,一般是指不恰当或者不舒服的听觉刺激.它是一种由为数众多的频率组成的并具有非周期性振动的复合声音.简言之,噪音是非周期性的声音振动.它的音波波形不规则,听起来感到刺耳.从社会和心理意义来说,凡是妨碍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并使人产生不舒适感觉的声音,都叫噪音.如流水声、敲打声、沙沙声,机器轰鸣声等,都是噪音.它的测量单位是分贝.零分贝是可听见音的最低强度.噪音有高强度和低强度之分.低强度的噪音在一般情况下对人的身心健康没有什么害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高强度的噪音主要来自工业机器(如织布机、车床、空气压缩机、风镐、鼓风机等)、现代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摩托车、拖拉机、飞机等)、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体育和文娱场所的喧闹声等.这些高强度的噪音危害着人们的机体,使人感到疲劳,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引起疾病.高强度的噪音,不仅损害人的听觉,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视觉、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人长期在 95 分贝的噪声环境里工作和生活,大约有 29% 的会丧失听力;即使噪声只有 85 分贝人,也有 10% 的人会发生耳聋; 120~130 分贝的噪声,能使人感到耳内疼痛;更强的噪音会使听觉器官受到损害.在神经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头痛、头晕、倦怠、失眠、情绪不安、记忆力减退等症候群,脑电图慢波增加,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脉搏和心率改变,血压升高,心律不齐,传导阻碍滞,外周血流变化等;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基础代谢率升高,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等;在消化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消化机能减退,胃功能紊乱,胃酸减少,食欲不振等.总之,强噪音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有人曾对在噪音达 95 分贝的环境中工作的 202 人进行过调查,头晕的上中 39% ,失眠的占 32% ,头痛的占 27% ,胃痛的占 27% ,心慌的占 27% ,记忆力衰退的占 27% ,心烦的占 22% ,食欲不佳的占 18% ,高血压的占 12% .所以,我们不能对强噪音等闲视之,应采取措施加以防止.当然,人们对噪音比较敏感,各个体之间是有很大差异 ,有的人对噪音比较敏感,有的人对噪音有较强的适应性,也与人的需要、情绪等心理因素有关.不管人们之间的差异如何,对强噪音总是需要加以防止的.为了防止噪音,我国著名声学家马大猷教授曾总结和研究了国内外现有各类噪音的危害和标准,提出了三条建议:( 1 )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音的允许值在 75~90 分贝.( 2 )保障交谈和通讯联络,环境噪音的允许值在 45~60 分贝.( 3 )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 35~50 分贝.我国心理学界认为,控制噪音环境,除了考虑人的因素之外,还须兼顾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充分的噪音控制,必须考虑噪音源、传音途径、受音者所组成的整个系统.控制噪音的措施可以针对上述三个部分或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噪音控制的内容包括:( 1 )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2 )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3 )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 、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当然,具体问题应当具体分析.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强度要低;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噪音稍高一些也是可以的.总之,对待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性质与不同持续时间的噪音,应有一定的区别.。
二、如何有效的降低噪音
有效降低噪音有3种方法:一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二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三是在人耳处减弱噪音。
(1)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2)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三、主动降噪与被动降噪有什么区别
一、指代不同
1、主动降噪:通过降噪系统产生与外界噪音相等的反向声波,将噪音中和,从而实现降噪的效果。
2、被动降噪:降噪技术的一种,目前大多数降噪方法都是被动降噪。
二、原理不同
1、主动降噪:所有的声音都由一定的频谱组成,如果可以找到一种声音,其频谱与所要消除的噪声完全一样,只是相位刚好相反就可以将这噪声完全抵消掉。
2、被动降噪:使用材料和部位又可分为减振噪声治理、吸音噪声治理和隔音噪声治理。
三、特点不同
1、主动降噪:设计上,尽量减少其噪声辐射面积,去掉不必要的金属板面;金属结构上涂敷一层阻尼涂料,利用阻尼材料抑制结构振动、减少噪声
2、被动降噪:以 入耳式的耳塞为主,常见的入耳式的耳塞均可称为 被动降噪耳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被动降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动降噪
四、什么叫做降噪耳机
耳机降噪的方法有两种,主动降噪和被动降噪。而主动降噪功能就是通过降噪系统产生与外界噪音相等的反向声波,将噪音中和,从而实现降噪的效果。
降低噪音通常所采用的三种降噪措施,即在声源处降噪、在传播过程中降噪及在人耳处降噪,都是消极被动的。为了积极主动地消除噪声,人们发明了“有源消声”这一技术。它的原理是:所有的声音都由一定的频谱组成,如果可以找到一种声音,其频谱与所要消除的噪声完全一样,只是相位刚好相反(相差180°),就可以将这噪声完全抵消掉。关键就在于如何得到那抵消噪声的声音。实际采用的办法是:从噪声源本身着手,设法通过电子线路将原噪声的相位倒过来。由此看来,有源消声这一技术实际上是“以毒攻毒”。
降噪耳机,采用主动噪音控制,不同于一般耳机的被动隔音。其原理为:
1. 先由安置于耳机内的讯号麦克风侦测耳朵能听到的环境中低频噪音 (100 ~ 1000Hz)
2. 再将噪声讯号传至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进行实时运算
3. 通过 Hi-Fi 喇叭发射与噪音相位相反、振幅相同的声波来抵消噪音
4. 因此噪音就消失听不见了
主动降噪耳机由于成本高,技术难,所以价格一般都在千元以上。
五、【降低噪音50分贝等于降噪系数是多少
您的问题的问法不太合适,降噪材料反映的是材料的消音降噪性能,而分贝数反映了噪音的强弱.不能等同类比.以下资料供您参考,希望能帮到您.一、降噪系数(NRC):是在250、500、1000、2000HZ频率下测得的吸声系数的平均值.二、分贝(dB):是声压级的对数值.三、因此,必须知道目前的噪声是多少分贝,才能根据其所对应的吸声系数计算降噪多少分贝.四、工程中通常是按拟设最大分贝值来选择降噪材料的.看到你的补充说明了:根据吸音系数计算公式:α=Eα/Ei =(Ei-Er)/Ei=1-r(式中:Ei——入射声能; Eα——被材料或结构吸收的声能;Er——被材料或结构吸收的声能; r——反射系数.因为声压级与声能成正相关,假如你只是估算我话,单位厚度降噪后的分贝数两者直接相乘即可.比如:70分贝,吸音系数为0.6,则降噪后的分贝为70*0.6=42分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