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筑墙 广纳粮 缓称王 出处、含意到底为何
摘录的,希望有用:
“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而朱元璋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曾是一介草民。当他起兵攻打下现在的南京后,他采纳了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正因为高筑墙、广积粮后,这“家无立锥地,身如蓬随风”的人,发展生产,扩充军备,徐图缓进,短短二十年功夫,由一个和尚变成明皇帝,建立大明王朝。
朱元璋的九字真经:“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其实就是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下,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高筑墙是做好预防工作,不让别人来进攻自己;
广积粮是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好兵、马、钱、粮;
缓称王是做好舆论工作,不让自己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
二、“高筑墙 广积粮 缓称王”这句话是谁说的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是朱升所提出的。
出自朱元璋征求学士朱升对他平定天下战略方针的意见,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至此之后,朱元璋军之所至,仁人志士纷纷来归,朱任用他们告谕乡邑,劝课农桑,发展生产,乱中求治。以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支援战争。
起先朱元璋军队的粮草,主要来源于“镶粮”:每攻取一地,任部队向百姓征粮。另有“检刮”,即放任士兵到敌占区劫掠,以济军饷。定鼎金陵后,人民负担加重。朱元璋随即任人屯田,开始发展农业生产。一年后,收获粮食一万二千多石。1360年,正式废除了寨粮,屯田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
扩展资料
公元1356年,元朝的水军在采石矶被朱元璋歼灭,集庆城里元军投降,朱元璋胜利进入集庆。他将集庆改名应天府,从此有了一块比较稳定的有发展前途的根据地。
朱元璋感到自己力量还不够强大,所以尽管此时占据浙江、四川、湖广的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等已纷纷称王称帝,朱元璋还只默默地壮大自己的力量,在太平,仅设立太平兴国翼元帅府,在金陵,仅仅称吴国公而已。
他还非常清楚粮食等物资对支持他的政权与军事活动的重要性。尽管军务繁忙,他每到一地,总要关心当地农业生产,鼓励种田养蚕。他安排军队耕种粮食,称为屯田。任命专管官员,负责修筑堤防,兴修水利,保证军粮的供应。
在徽州,朱元璋征求学士朱升对他今后战略方针的意见,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实际总结了朱元璋一贯实行的方针,他非常地高兴。朱元璋正是在这一方针下,一步步完成统一中国的帝业的。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三、“高筑墙 广积粮 缓称王”这句话是谁说的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是朱升所提出的。
出自朱元璋征求学士朱升对他平定天下战略方针的意见,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至此之后,朱元璋军之所至,仁人志士纷纷来归,朱任用他们告谕乡邑,劝课农桑,发展生产,乱中求治。
以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支援战争。 起先朱元璋军队的粮草,主要来源于“镶粮”:每攻取一地,任部队向百姓征粮。
另有“检刮”,即放任士兵到敌占区劫掠,以济军饷。定鼎金陵后,人民负担加重。
朱元璋随即任人屯田,开始发展农业生产。一年后,收获粮食一万二千多石。
1360年,正式废除了寨粮,屯田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 扩展资料公元1356年,元朝的水军在采石矶被朱元璋歼灭,集庆城里元军投降,朱元璋胜利进入集庆。
他将集庆改名应天府,从此有了一块比较稳定的有发展前途的根据地。 朱元璋感到自己力量还不够强大,所以尽管此时占据浙江、四川、湖广的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等已纷纷称王称帝,朱元璋还只默默地壮大自己的力量,在太平,仅设立太平兴国翼元帅府,在金陵,仅仅称吴国公而已。
他还非常清楚粮食等物资对支持他的政权与军事活动的重要性。尽管军务繁忙,他每到一地,总要关心当地农业生产,鼓励种田养蚕。
他安排军队耕种粮食,称为屯田。任命专管官员,负责修筑堤防,兴修水利,保证军粮的供应。
在徽州,朱元璋征求学士朱升对他今后战略方针的意见,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实际总结了朱元璋一贯实行的方针,他非常地高兴。
朱元璋正是在这一方针下,一步步完成统一中国的帝业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