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闹洞房怎么闹法(四川闹洞房铺床歇后语)

2025-04-12 百科 86阅读 投稿:未了情

1.四川泸州闹洞房怎么闹法

新婚最热闹的就是闹洞房,新人最怕的也是闹洞房,大致招式有: 1、如数家珍 结婚当天 ,新娘衣着单薄,闹洞时,宾客可以想法子让新人互玩划拳游戏,输一拳即褪去身上衣物或手饰一件,直到??不能再褪了为止。

2、高跟杯酒 怂恿新娘让新郎为了表示对她爱意深深,想法子让他用高跟鞋,连喝三杯。 3、爱的苹果 为了表示绵绵情爱,要新娘削苹果喂新郎吃,但苹果皮不准削断,断了的话,罚新娘长吻新郎十分钟。

4、要你好看 要新郎猜新娘新婚之夜的内裤是什么颜色,猜对了,新娘献宝,只要露出一点点,表示答对即可;猜错了,要新郎只着内裤“要求裸体亦可”跑洞房三圈。 5、热情冰块 首先要求新郎将新娘抱起来,接着,好友两三人将事先备好的碎冰块,倒入新郎怀中,然后众人一起拥抱这对新人,让新新郎冷得过瘾,跳上跳下,以免圆房时,热情过度。

6、巧克旗袍 由女性贵宾把巧克力放进新娘旗袍内“新娘当然是坐着”,再要求新郎如数检取,一粒也少不得,否则要求新郎改用嘴巴逐粒寻回。 7、香酥巧克 由女性好友,用巧克力汁在新娘胸口挤出心形甜蜜液,然后要求新郎当众舔尝,以示心心相印。

8、洞房上锁 事先把洞房房门锁上,钥匙则藏到某处或某好友身上,再让新郎寻找,每找不到一次,新娘则必须让来宾亲一次,直到找着为止。 9、比手划脚 出题目“比手划脚”的游戏,考考双方的默契,所出题目愈糗人愈好,譬如:你们都还是处男处女吗?她的三围?你爱我吗?我今天穿红色的,二十点上床,?今天很漂亮(不用保险套)等等。

10、三围新裁 要新郎手环抱新娘的身裁三围,丝毫不差才过关,任何一围有误,罚新郎正面抱起新娘,口口相连走洞房三圈。 11、爱的软糖 要新郎用嘴去衔结婚喜糖(软糖)给新娘吃,一共得吃三十粒,当然,新郎可以帮新娘吃,如果新郎不吃,别的男人也可以代替哩! 12、弹簧有爱 为了表示新郎孔武有力,将来才能持家,所以要新郎抱新娘入洞房,并且在弹簧床上走五圈,新娘不准掉下,如果新郎体力不继,可由别的男人代劳。

13、情歌接唱 准备几首炎喜气的情歌,由宾客带头唱,再由新郎或新娘接力,唱错或不会唱的到方,新娘罚让男宾客亲一下,新郎罚酒三杯,YA! 14、跳草裙舞 草裙可以因地制宜,最简单的可以把卫生纸撕成条代替,当然我们不能看新娘跳,把这个节目留给新郎比较有轰动效果,特别是肥肥的新郎,扭起来浑身的肉抖动起来,这个。

15、解同心结 不能用手解,用嘴!同心结可以由客人制作,但是不宜太绕,否则有让新人下巴月兑臼之虞,完毕后的那根绳子建议舍弃不用,除非能忍受混合口水味。 16、一帆风顺 脸盆为河,肥皂盒为船,肥皂上插火柴,大头朝上,新人嘴里叼细线,细线中间缚香烟。

用点燃的香烟去点肥皂上的火柴。这招有些难,要锻炼!另需注意防火! 17、蜜蜂采蜜 新娘脸上放喜糖,新郎来去采蜜忙。

新郎可以胁下夹两只枕头作翅膀,必须作扇动状,可以在撅着的屁股后的皮带上别一根甘蔗之类的东西作为黄蜂尾后针,口中须念我们大家熟悉的儿歌:蜜蜂嗡嗡嗡呀,飞在花丛中呀。

用嘴叼走新娘身上所有的糖算完,如果需要增加难度,可以酌情考虑用牙齿剥去糖纸。 18、反串新娘 当然是新郎的活,命令新郎穿新娘那套妩媚窈窕的婚纱,新郎的身材肯定没有新娘浮凸有致,所以可以考虑添加道具增强观赏性,必要的可以化妆,建议是淡妆,如果大家晚饭吃的不多,可以化浓妆! 19、十全十美 充分发挥新人的肢体语言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利用两人的身体结构作出一到十的数字造型,每一个数字要说一句美好的成语。

这个不难,就怕有人恶作剧,让他们作出中文数字大写。

20、喜庆锣鼓 新人身上绑锅盖,欢天喜地敲起来。一般在家闹洞房的,这个有道具,把锅盖绑在新人身上,部位随意,两人一边跳舞一边互碰,只要大家都能听见响亮的锣鼓声,可以考虑放音乐,要求节奏,现在流行R&.B。

21、吃同心果 用绳子坠一个水果,难度小点用苹果,难度大的可以用花生或者瓜子,让新人用嘴将其咬开,一人一半,如果要有意义,可以咬成心状!建议多准备道具。 22、吹蜡烛 将两支蜡烛点燃置于桌上,新郎新娘双眼用布扎实,相对而立。

开始吹蜡烛?可不是。迅速将一盆面粉代替蜡烛。

"1、2、3,吹。"面粉扬起,两人顿成白人,寓意"白头偕老。

"正确方法,大家都给一点面子,知道了秘密也装个傻,吹得轻一点罢。

2.四川闹洞房铺床歇后语

铺床 石门男女青年结婚,在新娘未进房之前,男方必须恭请儿女双全,夫妻和睦的“有福人”“铺新人床”。

铺床人一边铺床,一边唱赞词。今录石门罗坪乡马嘶坪村周家春传唱《铺床歌》如下:双脚走忙忙,走进新人房,抱的金枝草,铺的新人床,两头一揿,状元直滚,两头一摸,五子登科。

帐子帐四方,一对巧鸳鸯,铺床铺床,先铺两档,先生贵子,后生姑娘。铺床人可得“红包”,红包一般藏在被窝内,也有故意藏在裤筒里,让铺床人不能轻易找到,以此逗乐。

撒帐 “撒帐礼”,即向帐子里或被褥下撒栗子、枣、花生之类,取它们的谐音“枣、栗子”(早立子),“花生”(花着生,不只生男孩或只生女孩,要男女都有)。边撒边念歌曰:“关关雎鸠进房来,在河之洲两帐开,窈窕淑女床上坐,君子好逑撒起来。”

这其实就是巫术习俗的体现。象这种联想巫术形式在现实生活中还能找到许多。

古代新郎新娘入洞房前,要把对方的头发各梳一缕出来,连在一起,表示两个人的生命要永远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永不分离,于是后来有“结发夫妻”的说法。现在,新婚夫妻拜天地喝交杯酒其实就是祈求夫妻永远在一起的巫术遗迹。

抢床 小两口入洞房抢吃了枣子、花生、栗子之后,便要抢床。新娘使劲将新郎挤到偏位去,至少两个人在床沿并排坐,说是谁抢了床沿中央,谁以后就当家作主,另一个就只有听话的份了。

石门壶瓶山保护区盛行抢床东头,谁占东头多,谁当家作主,常常抱成一团,只好相互商量,戏谑一阵。这些都是联想巫术的体现。

闹房 新婚晚上,宾客吃夜宵后,男女青年都进入洞房,要求新郎新娘跳舞、唱歌、讲恋爱经过,或者要求新郎抱新娘,或者同吃一颗糖,或同吸一根烟,在中间点火,大家逗捧两个新人,笑语喧天,俗称“闹房”,又称“新婚三日无大小。”因此,无论长辈晚辈都可以用各种怪问题戏弄新郎新娘,甚至对新娘施以种种恶作剧,沾亲娘的便宜。

又用各种高难度动作去整治新郎倌,让他筋疲力尽,无力拥寝妻子。闹新房,新娘新郎只有用智慧自救,却不准生气,否则不吉。

其中孩童闹房在于得赏钱,成年人闹房其目的则在戏弄新娘及伴房者,淫词戏语,信口而出,甚至故意触熄电灯,以达到他们“揩油”的小目的。当然闹新房,许多青年男女是借这块风水宝地相互闹,对歌,讲四方八句,输了就罚酒,常常男女挤眉弄眼,专兑挤一人,让他(或她)输。

女的输了或女请男喝洒,必须喊:“亲(情)哥哥。”男的喊:“亲(情)妹妹”,且要喊得甜蜜,应得爽朗。

闹至半夜,情投意合者则相约至村寨谈情说爱去了。闹房是全国普遍的风俗,实则世界上别的国家也有。

闹房有渊源的历史。据现在文献、典籍可以直追溯到汉代,《抱扑子》中把闹房称之为“戏妇”。

杨慎的《丹铝续录》把闹房叫做“谑亲”。闹房顾名思义就是任亲朋好友贺客,逾越礼法,把新房中新人恣意嘲弄戏谑一番,多数时间是在新婚第一夜,送新婚夫妇入洞房时候开始直到夜深方散。

当然也有扩大范围时间的。譬如石门女子出嫁行到半路,抬嫁奁的夫子突然发“脾气”不走了,非得让新姑娘走到面前装上一支烟,说上几句好好话,夫子们调笑新姑娘肉皮嫩,晚上快活可别忘了抬嫁奁的人…… 石门人闹房明显有扩大范围的现象,本来只能戏新郎新娘。

可他们连新娘的亲妹妹,送亲的未婚女子也不放过。而且有些青年男子在闹房时有意外收获。

将新娘的妹妹或送亲的女子恋到手。当然,扩大范围的闹房与本题无关,不再赘述。

从石门闹房事件本身细加辩析,可以归纳出两个特点:第一,闹房是宾客的权利,无论胡闹到哪步田地,主家都得耐着性子忍受,否则不吉。第二,闹房只是一种形式,不是目的,就是说闹房的人不单是“闹着玩”,他们似乎另外有一个要达到的目的,这个目的从“新婚三日无大小”“越闹越发”的俗语中暗示出来。

就是说,闹房的人可以放肆去调戏新娘,甚至熄灯后拥抱、亲吻、抚摸新娘也是有的,新娘都得接受。追究闹房的起源,当然是邃古野蛮进代的遗留。

但为什么“越闹越发”,不闹不吉?我们拿“初夜权”的观念来比较说明,似乎很有道理,否则闹房的起源问题便无法解决。 “初夜权”就是新婚的初夕,新娘的第一夜必须让给代表神的酋长、土王、族长享用,后来演变为新郎的同族和亲友,都有接近新妇的权利,以后才归新郎独占,众人再不可以侵犯新娘。

这里“初夜权”和“闹新房”有着相同的特征:第一,行初夜权的种族承认族员亲友在新婚若干日内有接近新妇的权利。第二,他们相信,如果不让别人先享受新妇的童身,那么,她以后的唯一占有者——丈夫首先占有她就会有灾难来临,至少也会有晦气的。

这样一比较,闹新房与初夜权是同一个模型铸造出来的风俗是没有疑问了。为新郎除邪去煞,是初夜权的根本观念,亦即“越闹越发”的正当意义。

当然不能说闹新房就是初夜权,只能说闹新房是初夜权的遗迹。从初夜权变为闹新房的过程大约可以这样推测:初夜权所从属的社会制度早已过去,一夫一妻制随着私有制度一同成立,开化了的人们,不愿意再看到自己私有的妇人,供族长、族人优先享用,但。

3.四川人娶媳妇都有哪些风俗了

订婚礼俗记要 订婚又称“文定”,昔称“纳吉”及“纳徵”,订婚虽然不像结婚般繁复,但传统习俗仍非常重视,男女双方均需准备若干礼品,其过程如下: ·新郎先在家行完家祭,而后与媒人同乘一车前往女方家迎娶。

下了车,进了门,红包可跑不掉哦! (一)贡礼官:俗称“押箱先生”,专门负责送礼行聘事宜。贡礼官必须控制人数(凑成双数)、车辆(六辆或十二辆)、聘金(双数且用红纸包装妥当)、六件礼。

(二)家祭:出发前往女方家纳采之前,男方先行在家行祭祖仪式,这时将纳采所用之“盒仔饼”或大饼,上香祭告列祖列宋,将前往某处女方家下聘,请示列祖列宗保佑这段姻椽美满幸福。 (三)出发:行完家祭后,贡礼官负责将所有聘礼搬上车,新郎与媒人同乘一事,前往女家。

(四)红包:出发前贡礼宫除了打理人数、车数、聘礼外,也得提醒新郎多准备红包。如:前来开新郎车门的舅爹、“压桌”、六名随去的亲人都需备有新娘见面礼、捧洗脸水的女方新友、媒婆礼。

· 订下终身后如何下聘 “吃米香,嫁好婿”,六礼中要有米香饼。 ·为什么要准备四色糖呢? 是象征新人甜甜蜜蜜,白头到老的意思。

聘礼不仅代表男方报答女方家长的心意,感谢女方家含辛茹苦抚养即将过门的新嫁娘,同时也代表了男方的面子。所以大多数都愿意添置得风风光光、体体面面,而且每件聘礼也都包含了讨吉利、增圆满的象征意义。

聘礼通常分简单的六件礼或讲究的十二件礼,聘礼的多寡依照个人的预算安排,同时不妨托媒人向女方家长请教,询问女方意见,做个两全其美的排场。 ·男婚女嫁正式登场 霹哩叭啦!鞭炮声响起,男方迎娶的人到啦!当天要进行祭祖、奉茶,直到戴上牵手到白头的戒指后才算礼成。

·大礼过后,女方如何回礼? 中国人一向讲究“礼尚往来”,在男方过大礼后,女方自然也要备回礼,可不能让男方空手而归啊。 汉族--婚俗 过去汉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大都是父母从小就给订了婚,有的还指腹为婚,即孩子还未出生,双方父母就为他们确立婚姻关系。

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于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实行族外婚时遗留下的规定。春秋时,人们同姓婚会造成后代畸型及不育已有进一步认识,但同姓婚配仍在贵族中时有发生。

战国后,以氏为姓,汉代以后,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对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

宋、元一宗唐律,同姓为婚乾杖而离之。明、清时地域更大,人口众多,早成为以地域为基础的社会,取代了原先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

故《明律例》与《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为二,中表面规定两者皆禁止通婚,实际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结婚。清末册律,将同姓不婚与亲属不婚合并,只禁止同宗结婚。

订婚前要请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订婚时,由男方给女方一些财物作“订礼”,结婚时女方也要带给男家很多财物,叫“陪嫁”。

举行婚礼那天,新郎要坐上礼车或花轿,到女家去"迎亲",礼车或花轿前边有乐队。新娘被迎进男家后,要参拜天地和父母。

礼毕,新婚夫妻入洞房。这时男家设宴款待前来贺喜的亲朋。

有的地方还有闹洞房、听壁脚的习惯。 查日子:汉族婚姻风俗。

又称报日子。流行于广西多数县乡。

农村议婚订婚的一个步骤。男女青年相识了解后,禀告父母,托媒沟通,男方给女方送彩礼,然后定婚期。

旧时多先请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进行。有些地方双方家长相会为子女订婚。

如全州县一带,双方意见一致后,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给女方,约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长和舅舅到男家相会,男方设宴款待。小伙子执壶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后敬自家舅舅,然后先客后主依序敬酒。

双方商定婚期,订婚告成。尔后男女送女方重礼、聘金,女方准备嫁妆,男方准备家具,依期举行婚礼。

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对糯米粑(俗称“团圆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领神会,盛情款待并请左邻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议将婚期提前。

贺郎歌: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兴安县一带。拜堂、晚宴后,亲友簇拥新郎于正厅,唱贺郎歌。

即兴现编贺词,也有戏谑、诙谐之词。亲友唱一首,新郎饮一杯酒。

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闭门以待,男女对唱《开门歌》,尽兴方开门。

进门后唱歌闹房,由“恭贺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饮到10杯(酒力不胜者可由男歌手代饮)。然后唱《交欢酒》,新人双双同饮一杯。

最后歌手扣门唱《扣门歌》以结束婚礼。 坐红堂: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男女青年结婚前夕分别在自家祭祖并接受尊长训诫。

新娘穿红挂饰,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细声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叙姐妹情。姐妹们叮嘱新娘过门后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赞新郎俊秀勤劳。

当新娘诉说不如意的心事时,姐妹们多方劝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别并赠礼品。

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厅,接受长辈勤俭理家,为人处世之教。教导结束老人退堂,小伙子们说笑打诨追新郎,欢乐深夜方散。

讨钥匙: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新娘之嫁钥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亲郎”掌管。

拜堂前。

4.汉族结婚闹洞房的来历

“闹房”习俗来历 中国传统婚姻以其礼仪的隆重和场面的铺陈而颇具特色。

它通常要经过提亲、订婚、迎娶出嫁、闹房等“程序”;其中以新婚当夜众亲友在洞房嬉闹新娘和新郎后,新人双双携手归寝为一高潮。旧时,此中滋生出一些乖情悖理的举动,因多发生在洞房里,故称为“闹房”、“闹洞房”、“闹新房”;由于这一习俗以新娘为主要逗趣对象,故又称“闹新娘”、“耍新娘”,旧时还称为“戏妇”。

闹房习俗看似简单,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影响力。从影响的范围来说,可谓遍及全国各地;从存在的时间来看,则几乎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直到近现代仍流行不辍。

俗源始于汉代 先秦时期,婚礼淳朴、肃穆。孔子在《礼记·曾子问》中描述当时的嫁娶情景时说:“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烛,思相离也;娶归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

”反映了先秦婚礼的淳朴习尚,没有喧嚷纷闹大操大办的场面。 入汉以后,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古板而沉闷的旧式婚礼,不再固守“三日不举乐”的古训,开始大操大办,使婚礼蒙上世俗的喜庆色彩。

近人杨树达在《汉代婚丧礼俗考》一书中考证:“而为之宾客者,往往饮酒欢笑,言行无忌,如近世闹新房之所为者,汉时即已有之。 ”杨氏引汉末仲长统的《昌言》中的记载:“今嫁娶之会,捶杖以督之戏谑醴以趣之情欲,宣淫佚于广众之中,显阴私于新族之间,污风诡俗,生淫长奸,莫此之甚,不可不断之也。”

从中可知,闹房从其出现伊始,就被视为一种陋俗恶习。 关于闹房习俗的来历,我国民间有两种说法。

一说源于驱邪避灾。相传,很早以前紫微星一日下凡,在路上遇到一个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随在一伙迎亲队伍之后,他看出这是魔鬼在伺机作恶,于是就跟踪新郎家,只见那女人已先到了,并躲进洞房。

当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进入洞房时,紫微星守着门不让进,说里面藏着魔鬼。 众人请他指点除魔办法,他建议道:“魔鬼最怕人多,人多势众,魔鬼就不敢行凶作恶了。”

于是,新郎请客人们在洞房里嬉戏说笑,用笑声驱走邪鬼;果然,到了五更时分,魔鬼终于逃走了。可见,闹房一开始即被蒙上了驱邪避灾的色彩。

闹洞房驱邪的风俗南北各地均有。 新人入洞房前,长江中下游地区,新郎前一晚就须睡在洞房,事先请两名女童手执红烛将新房内照一遍;天津人则请吹打班子在新房内吹打,以求吉利。

新人入房后,驱房内邪气依然十分重要。诸如在东涨,新郎进屋后要象征性地向新房四角各射一箭,或手执单刀朝每个角落虚砍一刀,并歌曰:“一砍妖,二砍怪,三砍魔鬼坏脑袋,四砍丧神快离开,笑看麒麟送子来。

”更普遍的习俗是在新房内置长明灯。所谓“洞房花烛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有学者研究说,“听房”习俗,实质上也是防鬼怪进入洞房的一种保护措施。 关于闹房来历的另一种观点认为,闹房首先在北方出现,面且者开始时主要是新郎,这大概与北方民族的生活习性有关。

他们以狩猎和游牧为生活手段,使得男子十分骠悍和勇健,在新婚时忍受棒打可以证明一个男人是合格的大丈夫。世界上有些落后的民族以自残和被虐来表明男人资格,甚至拿猎取到的人头作为信物求偶,恐怕同出一义。

闹房在古代保留了这一原始习俗。 。

5.结婚时为什么要闹洞房

结婚当然少不了闹洞房,亲朋好友们把新人堵在新房里,热热闹闹地哄闹一场,直叫新人哭笑不得,这样的风俗是怎么来的?关于闹洞房的起源有很多说法,其中一个是当年紫微星下凡,在人间遇到了一个浑身缟素的人跟在一对送亲队伍后头。

紫微星一眼就看出这是妖魔在伺机作乱,情急之下,紫微星跟着送亲的队伍一起来到了新郎的家里。 但是紫微星还是来晚了一步,妖魔已经偷偷溜进了新娘的房间了,为了不让妖魔的诡计得逞,紫微星就让新郎把宾客都带到新娘的房间门口,闹哄哄地嬉戏取乐。

妖魔最怕人多,被这阵势吓跑了。后来,人们就效仿紫微星的做法,在洞房前嬉闹上一阵,寓意驱魔除邪。

还有一个比较接地气的说法,我国古代的婚姻大多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很多新人在成亲之前或许连面都没有见过,在新婚之夜闹洞房能够迫使新郎新娘携手共进,增进他们的感情,让他们在新婚之夜不至于那么尴尬。

一锤定音:闹洞房是为了让新人们增进感情,是祝愿他们婚姻生活和谐幸福的好事,不过,闹洞房应该适度、文明。

四川人结婚怎么闹洞房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