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唢呐"怎么读
唢呐
读音:[suǒ nà]
简介:
唢呐(意大利语:suona),俗名喇叭,在木制的锥形管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有双簧的苇哨,木管上端有一铜质的碗状扩音器。唢呐虽有八孔,但第七孔音与筒音超吹音相同,第八孔音与第一孔音超吹音相同。
呐呐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由波斯传入(Surna音译),在西晋时期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寺的壁画中就已经出现了唢呐演奏的绘画,最晚在16世纪就在中国的民间流传了。
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成圆椎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所以也称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广东地区亦将之称为“八音”。在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2.唢呐怎样发出正确好听的音色
由于我们乐团的唢呐唢呐声部,编制只有两人,是目前各专业团体中最少的。所以人手不足的情况,经常上演。每当新乐曲排练时,新的乐谱一发下来,笔者就很头痛了。有时包括中唢,次中,低唢,管等等,以及各声部还分一二部,加起来可能有六到八个声部,光是要判断在乐曲中,哪一段甚至于是哪一拍,哪个音比较重要,就是一件颇费功夫的事情。或者指挥不瞭解乐器特性,要唢呐兼吹管。结果原本休息的地方,变成没得休息了,相当累人。如果有看过西洋乐器的乐器法的话,可以看看关于双簧管的部份,都会提及作曲加必须给双簧管适度的休息,不能像弦乐那样长时间持续使用。然而编制就这样,只好继续当超人,拼命了。偶而有比较重要的音乐会时,乐团会找兼任的唢呐演奏员加入阵容,这时稍微可以分担一下上述忙不过来的窘境,但是也会出现新的问题,也就是合作的问题。我所谓的合作,倒不是只工作态度方面的,而是指从合奏为出发点的一些要求如默契、音色、演奏法等等的统一以及融合。
其实现在唢呐演奏的水准普遍提高很多,而在经费充裕、编制比较齐全的乐团,唢呐声部更是人数众多。但是目前看来,人多似乎还是无法解决问题。以不久前的新加坡华乐团与北市国联合120人大乐团来看,人数加倍不见得就比较好,反而容易呈现出力量分散的情形。从以往的经验,临时合作通常都比较容易出现一些步调不一的状况,不论是乐团与独奏家的合作,与客席指挥的合作,或者是与兼任团员之间的合作皆然。而由于唢呐声部音量大,个性强,这个问题也就特别显着。所以即使是很优秀的演奏员,临时参与其他乐团,也很难一下子就进入情况。以前曾听说,早年中广排练,是首席带着组员,一个一个音面对面跟着练,直到练到完全一致为止。这样或许有人会认为丧失了个性,但是以目前国乐合奏来说,个性已经蛮多的了,而共性太少,正需要这样的磨练来使乐团的意志统一起来。
节奏、音准,然后是表情、音色,一步步把所有人纳入规范之中,才能集中力量,显现出群体的能量来。以唢呐组来说,音准的要求当然不可少,只是音色的统一、音量的平衡,才是真正能集中整个声部力量的主要原因。而这些在演奏过程中的自我调整,必须透过相当时间的经验累积,才能互相有合作的默契。所以一个知名乐团,往往要数十年的时间才能逐渐成熟起来,就是这个道理。目前有些学校社团,也比照专业乐团的模式,采用整组的唢呐。不过唢呐人才不容易培养,要在学校中训练出一批素质整齐的唢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比赛时就可以听到整首乐曲从头到尾相差小二度的两把唢呐齐奏,这样还不如只用一个唢呐来得好些。学校唢呐组的人员,必须考虑到其乐器的特性、困难度、以及破坏力。必须以较高的标准来建置,而不能一味求人数的众多。而专业乐团的唢呐组,则必须有相当时间的合作经验,以及较为统一的演奏法,才比较容易将整组唢呐结合为一体。这时,也才能对于整个乐队的演奏效果,有更多的贡献。
3.唢呐音调的划分
唢呐多按筒音的音高(以第三孔的音高作为调名)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凡筒音在#f1以上的均为高音唢呐,在#f~f'1之间的为中音唢呐,在f以下的为低音唢呐。如筒音为a1的唢呐,就叫D调高音唢呐,筒音为a的唢呐,则叫D调中音唢呐。
传统唢呐的常用音域为十七度音其音域由低音A至高音A(高音B偶尔使用,但很难吹出)。现代改良的加键唢呐,增加了按键及半音孔,以增加音域和稳定音准。常见的加键中音唢呐,常用音域一般为十八度音。
D调高音唢呐用高音谱表按实际音高记谱。它的总音域为a(1)-b(3),乐队中的常用音域为a(1)-d(3)。唢呐的最大特色,在于其能以嘴巴控制哨子作出音量、音高、音色的变化,以及各种技巧的运用。
扩展资料:
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呈圆锥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所以俗称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在广东地区又被称为嘀嗒,是广东“八音”乐器中的一种。
唢呐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唢呐
4.唢呐上音阶如何排列
唢呐指法对旋律的连贯流畅、乐曲情感的表达都有著直接的关系。
手指运用得当,舌、指容易配合协调,反之,则必然会影响到要求的速度,演奏的效果,以及技巧的充分发挥。因此,指法在琐呐演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可忽视之。
目前对唢呐指法的理解还不太一致,我认为,指法除了指以几孔作叫“do”(或筒音作什么音)——以确定乐曲的调子以外,远包含著指法的变化运用之内容。 在定指法和定调问题上,各地之间也不大一样(以下都以第三孔作“do”,筒音作“sao”的D调唢呐为例) 。
有习惯用D调筒音作 sao的指法,有习惯用C调筒音作re的指法,还有习惯用C调筒音作 la和A调筒音作do的指法等。实践上,民间乐曲,由於受地方风格的影响和要求,先采用适合自己的指法后定调这也是正常的,这些乐曲往往是把指法放在重要的位置,调子从属。
但在合奏、伴奏中那就不同了(一般是根据调子确定指法,也可以为了指法的方便,换用唢呐 ) ,所以,并非是所有乐曲一样对待,根据具体情况,可换唢呐不换指法,或是变指法不换唢呐。手指按孔的最基本方法,从音阶自低至高的顺次来看,当然开始先用sao的指法为好,如果用re的指法,音阶中的第一个音do,就必然会出现翻高的吹法, (本来的l 2 3却变成i 2 3)这样一来,显然增加了控制音准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应先用sao的指法,这种指法既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又对音准掌握带来方便,更体现了发音由低至高先易后难的教学要求。另外,有些人把第三孔作do的D调唢呐说成是G调,把E调说成是 A调(也就是把第三孔的do视作sao) ,这是一种把正调当成了反调的说法。
我认为,以第三孔作do来确定调子较为合适,目前笛子也乡采用这种指法定调。 唢呐的指法和定调,通常是以全按(即筒音)作什么音的指法来称呼。
如全按作sao和全按作re,就称为sao和re的指法。全按作什么 音和第三孔作什音是一回事,只是说法不同。
如全按作suo就等於第三孔作do。不管用什么指法,高八度和低八度的指法相同,筒音和第一孔音的中音,一般多用上把位(第七、八音孔) ,但有时由於乐曲的要求和指法的方便,也可用下把位(筒音和第一音孔)。
下把位在 音准控制上称有难度,所以,初学者一般先用上把位。手指在运用中,不管发哪一个音,一般至少有三个以上的手指(分配在左右手上下 把位)附著於杆壁,使唢呐保持一定的平衡稳定状态,以利於手指的灵活运用。
实际这就是保留指的运用(叉口指法运用) 。 保留指的运用,从下把位开始,一般多是打开第一、二、三、四音孔时,第一音孔手指为保留指,如果再打开第五、六、七、八音孔时,第五音孔又成了保留指。
当按下第八音孔时,—第五音孔手指又要打开。按下第四音孔时,第一音孔手指也要打开。
当第四音孔快速打指花时,第一音孔手指也可抬起,如果需要第四音孔手指在本音孔上 (不脱离杆壁)上下滑动产生特殊的指花技巧时,不但第一孔手指要打开,连同右手拇指也要暂时离开杆壁。但第八音孔手指打指花时,第五音孔手指仍然可以保留不动。
一般打开第六音孔时,第五音孔为保留指。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不用保留指可以控制音准,当然也可以随同打开,这样可以使手指的活动更灵便,然而奏五声音阶的快速旋律时,为了运指的方便,又可以保留第五孔手指。
如第八音孔手指同第四音孔手指一样,要产生特殊的指花技巧时,那第五音孔手指也同样必须打开。另外,筒音指法,也是一种典型的保留指运用方法。
以上是按sao的指法讲保留指,如换了指法;由於音阶音程发生了变化,所以保留指也随之发生变化。如sao的指法,奏fa时,第五音孔为保留指;la指法奏fa时,第四音孔变成了保留指等。
仅通过以上叙述足可以看出,正确地运用保留指,确实有助於手指的灵活运用,技巧的充分发挥,音高的准确控制和乐曲的情感表现。为使大家了解唢呐指法及其运用,指法的确定和选择,一般是根据乐曲的音域和风格要求,通常是以乐曲的最低音来确定指法,特殊情况亦可采用低於最低音的音或符合地方风格的要求来确定使用的指法。
如《战斗进行曲》,其音域为从小字一组的a到小字二组的b,据其调式调性,确定为sao的指法;河北民歌“茉莉花”,最低音是do,本应采用do的指法,为了适应地方风格的要求,可采用sao的指法,当然也要考虑到它的音域。指法的运用与控制半音音准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半开半按的指法 (实际占开少按多)控制半音,往往多用在稍快和快速的乐曲中;而用唇、气配合控制的半音,往往多在稍慢和慢速乐曲中。
以上讲的多是变化半音的控制方法,自然半音,一般多用唇、气配合控制(包括低控制和高控制〕,也有通过保留指解决的,也有通过半保留指解决的,如sao的指法奏fa时,mi音孔为保留指,奏si时,也可半开do音孔 (半保留指) 。在升半音(高控制)时,还可采用以唇为主气为辅的控制方法;降半音(低控制)时,又可采用以气为主唇为辅的控制方法。
当然,这种控制方法并非一概而论,在伴奏和合奏中,一般指控 (半开半按,全开全按)多见。 由於乐曲的情感、风格。
5.唢呐怎么吹奏高音的7
老一辈周家班唢呐艺人的皆是自制,按周家班唢呐吹打艺人的话就是:“摸透了唢呐,才能吹透唢呐。”
周家班唢呐由哨子、芯子、气牌、杆子和碗子5部分组成,以前各地叫法不一,有“喇叭”“大笛”“海笛”“笛呐”和“呜哩哇”等,主要用于农村的婚丧嫁娶、欢度节日等民俗活动。其演奏的曲目大都以民歌、地方戏曲、民间小曲和戏剧曲牌为素材,因此周家班唢呐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间风味,深受群众喜爱,下面,就唢呐吹奏技巧知识,周家班与各位进行分享。
唢呐的醒哨与试音周家班唢呐艺人用嘴将哨面浸湿(即浸哨)后,将舌尖顶住哨口,用口腔气一抽(即咂哨),使闭合的哨片开口通过吹直音气流震动哨面,此时,如哨口还小,可以再咂。这个经过浸哨和咂哨使哨片发音正常的过程称为醒哨。
正确醒哨后,对唢呐进行不受节奏、速度、高音和旋律约束的遛音(吹奏)为试音。周家班唢呐的训练与持法对初学者的姿势要求相当重要。
正确的姿势为站立或坐下后,两腿自然分开,胸部自然挺起,两手持唢呐,两臂自然抬起(肘关节略低于唢呐)于胸部正前方(略向下倾斜),两眼平视,用丹田提气。这是一种标准性姿式,但是活泼多彩的民间原生态表演中,真正的状态是无拘无束,曲由心生的。
指法与指法运用一般第一、二、三、四音孔由右手的小指(第一指肚)无名指、中指和食指(第一、二指肚之间)按孔。第五、六、七、八孔由左手的无名指、中指、拇指和食指的第一指肚按孔。
两手自然放松(此时应按孔严密),指尖略向碗子方向倾斜,而指背和掌背则略向面部倾斜。右手拇指自然托于订穿斥费俪渡筹杀船辑杆下与中指相对,左手小指自然悬于无名指旁。
唢呐的指法,通常是以全按作什么音为指法来称呼,如全按作“G”,即为全按“so”的指法,以此类推,高八度与低八度指法相同,一般用上把音(即第七、第八音孔),但有时由于乐曲的要求和指法的方便,也可用筒音和第一孔音。 口形与口形运用一般是两嘴角后收,上下口轮咂肌紧贴牙床,双唇拉紧略包牙尖含住哨面。
含哨深度一般不要超过哨座(以充分发挥唇肌对哨片的控制能力),成微笑状态。对于初学者来说,口形的变化运用不能操之过急,须待口形稳定后再运用。
唢呐的呼吸是吹奏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才能减轻吹奏者的疲劳,使吹奏水平不断提高。呼吸方法有三种:1.胸式呼吸:即完全靠胸壁的扩张和收缩,这种呼吸方法由于横隔膜不能参加运动,吹奏中气息不好控制,发音缺乏弹性和力度,容易引起头晕脑胀、胸疼、腰酸等不良症状。
2.腹式呼吸:主要靠横隔膜的运动,吸气时腰腹部向四周扩张;呼气时,腹部渐渐收缩。在连续的快速弹吐和急换气时,采用此种方法便于控制,但由于缺乏胸壁的运作,呼气量仍然不足。
3.胸腹式混合呼吸:将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联合使用,充分发挥横隔膜、胸腔和肺部的运动能力是一种最好的方法。吸气时,胸部、腹部和腰部同时向四周扩张;呼气时,腰腹部要支撑住吸气后的状态,随着气量的不断减少,从腹部渐渐向里的斜上方收缩,此时切不可急于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