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历史上的神童后来都怎么样了(古代神童后来默默无闻)

2024-09-18 百科 86阅读 投稿:等彩虹

1.那些历史上的神童后来都怎么样了

古代历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天下英才辈出,人才济济。有史书记载,王勃六岁善辞章;骆宾王七岁能赋诗;李贺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王维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李白十岁通五经。这些都是当时名动天下的少年才俊,智力超群,也是神童级的代表人物,这些才高八斗声名鹊起的少年,很早就展露出卓越的才华,也注定了他们不平凡的人生。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神童都能有所成就,长大后“焉然众人矣”的也不在少数。少年时领悟能力高固然可贵,但后天的努力更重要。下面有几位被我们称为神通的人,他们长大后的经历如何呢?

方仲永,北宋时江西金溪人,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种田人,没有上过学堂,自然没有一个文化人。等他长大到五岁的时候,有一次看见有人在拿着笔写什么,这时候方仲永突然哭着向家里人要笔墨纸砚,说想写诗。在这之前,他还从未见过笔墨纸砚。他父亲感到十分惊讶,马上从邻居那里借来笔墨纸砚,方仲永拿起笔便写了起来,写的诗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让人拍手称绝。同乡的很多人知道这件事后,都跑到方仲永家来看,一致认为他写得很好。于是这件事很快传开了,因此,人们都叫他“神童”。于是,很多人都想见识他的才华,便纷纷邀请他和他的父亲去家中做客,让方仲永当场作诗。方仲永的父亲觉得这样很风光,因此十分愿意接受邀请,经常带着方仲永去四处拜访,炫耀儿子的才华,却从来不考虑方仲永的感受,也不让他去进入学堂去学习,以至于错过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就这样,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方仲永一天天地长大,但他的才艺却没有丝毫的进展。当二十岁的时候,我们的方仲永同学已经他和同龄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了,逐渐的,也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就这样,他碌碌无为的过完了自己的后生。

刘晏(公元718―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今东明县)人,他是唯一一位入选《三字经》的神童,并成为祖国的花朵――少年儿童们竞相学习的榜样。刘晏出生于贵族家庭,有着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他自然也是没有浪费,把先天的绝佳条件都用在了勤学之上,因而幼年就表现出了高人一等的才华,七岁时就被人举荐为“神童”,名噪一时。八岁时,作了一篇《东封书》,并当着唐玄宗的面读了出来,玄宗马上被刘晏的文采所折服,八岁的时候被玄宗当场下旨亲授为秘书省太子正字。由于满腹的才华,他很快就被提升为了宰相,并积极改革,做了很多对百姓有利的事。

可惜,刘晏这位神童的最后结局比较凄惨,他功高犯忌,廉洁遭妒,被后来即位的唐德宗冤屈致死。但总得来说,他也算没有辱没神童的名声。他身上的很多事也值得我们去学习。

江希张,字慕渠,清代光绪年间人,生于山东济南。江希张的父亲江钟秀,是一位私塾老师,母亲王崇孟也上过私塾,在文化气氛浓厚的家庭环境里,使江希张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江希张刚满一周岁的时候,就已经识字了,到了3周岁已经认识800多字,并且能背诵100多首唐诗。4周岁的时候,江希张学会写作诗文。有一次,他和父母在趵突泉游玩,这时候有个人给他出了一个对联,结果他马上就答出了下联,而且对仗非常工整,从那以后,他神通的名声就被人们广为传颂。参加科举考试后,被康有为收为弟子,并在老师的影响下有了很多杰出的成就。后来又到法国去留学,他学习非常刻苦,思想也很活跃,很快就获得学贯中西的美誉。留学回国后,毅然的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直到21世纪初,江希张这位负有“学贯中西”美誉的老学者与世长辞,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享年97岁。我想,这才是一个神通应有的智慧。所谓的神童只是天资聪慧而已,一个人即使天生就有超过普通人的才华,但是后天不学习,不给自己充电,也不会取得成就的,后天的努力直接决定了一个人可以走多高,走多远。

2.古代神童后来默默无闻

方仲永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

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3.三国历史上这四大神童,后来下场都怎么样了

1、曹冲

曹冲,字仓舒,一代奸雄曹操最喜欢的儿子。少年时候的曹冲就十分聪明,五六岁的时候,智力就已经跟成年人一样了,善于观察,这点从家喻户晓的曹冲称象的典故之中就能看出。

曹操曾经多次当着大臣的面称赞曹冲,有想让曹冲继承大业的打算。但可惜的是曹冲十三岁的时候得了一场重病,不幸夭折,曹操极为哀痛。.

2、夏侯荣

夏侯荣,字幼权,小时候就很聪明。七岁就会写文章,每天读很多书,用不了几天就可以记住理解了。(魏)文帝听说后请他作客。当时宴请了宾客有百余人,每个人都上奏了自己的名刺(相当于名片),名刺上都详细地记述了每个人家乡和名字。客人把这些名刺拿出来给夏侯荣看,他只看了一遍,就与每个来客谈话而不会弄错一人。(魏)文帝感到非常惊奇。

汉中争夺战,战败,父亲夏侯渊战死,那个时候夏侯荣才十三岁,左右属下士兵劝夏侯荣赶紧逃命,夏侯荣不走,对属下说:'我父亲已经为国捐躯了,我怎么能逃跑苟活于世!'最后拔剑冲入阵中奋战,终战死阵中。

3、诸葛恪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瑾长子亦是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三国时期东吴权臣。诸葛恪幼小以神童著称,聪明机智,其父亲诸葛瑾长了一张驴脸,因此孙权经常打趣诸葛瑾,有一天,孙权让人牵来一头驴,还在驴脸上挂一个长标签,上写:诸葛子瑜。诸葛恪看了很不爽,就跪下来说:“乞求给我一只笔添两个字。”别人把笔拿来,诸葛恪在那纸头上写了“之驴”俩字,在场的人都笑了。孙权一高兴,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诸葛恪就这样给老爹挣了光!

但可惜的是,随着地位的一步步的升高,诸葛恪开始刚愎自用,别在东兴大胜魏军后,更加独断专行,草率领军伐魏,却兵败新城,回朝之后为掩饰过错更加独断专权。建兴二年(公元253年)十月,同为托孤大臣的孙峻暗中联合吴主孙亮,将诸葛恪及其死党以赴宴为名诱入宫中,在宴会上将诸葛恪杀害,时年五十一岁。

3、孔融

孔融是个很有来头的人,家学渊源,建安七子之首,更是“文圣人”孔夫子的二十世孙。《后汉书》称孔融“幼有异才”。当然,让孔融名扬天下的还是“孔融让梨”这个小故事。据《融家传》记载,孔融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在他四岁时,每次兄弟们一起食梨,哥哥们都拿大的,他却总是拣小的。家中大人问他缘故,他回答说:“我小儿,法当取小者。”为此,他受到孔氏宗族的夸赞。

当然,孔融不仅懂礼貌,而且好辩才。十岁那一年,孔融随父亲来到首都洛阳,中大夫陈韪听说孔融有异才,很不以为然地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立即反驳道:“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辩得陈韪无话可说,在座的人听了无不惊叹。

神童后来怎么没结婚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