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常识

2022-06-29 综合 86阅读 投稿:妙人

1. 常考的初中物理常识有哪些

1. 质量约是:中学生:50 kg; 一个鸡蛋:50g;一个硬币5g; 一个苹果:200g;物理课本:300g。

2. 重力约是:中学生:500N;鸡蛋:O.5N;苹果:2N。( g = 9.8N≈10 N )3. 长度约是:中学生身高:1.60m; 课桌的高:70~80 cm; 楼层的高:3m; 大姆指的宽:1cm; 圆珠笔的长:16cm; 一张纸的厚度:70~80μm。

4. 温度约是: 室温:25℃; 夏天室外温度:37~40℃; 洗澡水的温度:40℃;人体正常体温:37℃; 钨的熔点:3400℃。5. 速度约是:人步行:1.2m/s; 骑自行车的速度:4m/s; 汽车速度:60~120Km/h; 声速:340 m/s; 光或电磁波的传播速度:3.O*108 m/s。

6. 压强约是:大气压:105 Pa; 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lO4 Pa。7. 密度约是:ρ水 =1.O*103 kg/m3 ; 人体的密度约等于水的密度; 油、干木材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石头、金属等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8. 电流约是:普通电灯:0.3A; 电视机:0.5A; 洗衣机:1.5A; 电饭锅:4A;9. 电压:家庭电路:220V;安全电压:≤36V;一节干电池:1.5V;一个蓄电池:2V。10.功率约是: 普通电灯:25~lOOW ; 电视机:1lOW; 洗衣机:300W。

2. 初二初三物理知识总结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物理定律、原理: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2、阿基米德原理 3、光的发射定律 4、欧姆定律 5、焦耳定律 6、能量守恒定律物理规律: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光的折射规律 3、凸透镜成像规律 4、两力平衡的条件和运用 5、力和运动的关系 6、液体压强特点7、物体浮沉条件 8、杠杆平衡条件 9、分子动理论 10、做功与内能改变的规律 11、安培定则 12、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13、磁极间的作用规律 14、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电流、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的分配规律应记住的常量:1、热: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体温计的量程:35℃~42℃ 分度值为0.1℃ 水的比热:C水=4.2*103J/(kg.℃)速度:1m/s=3.6km/h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V=340m/s V固>V液>V气 光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电磁波在真空、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108m/s密度:ρ水=ρ人=103kg/m3 ρ水>ρ冰 ρ铜>ρ铁>ρ铝 1g/cm3=103kg/m3 1L=1dm3 1mL=1cm3 g=9.8N/kg一个标准大气压:P0=1.01*105Pa=76cm汞柱≈10m水柱元电荷的电量:1e=1.6*10-19C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蓄电池的电压:2V 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照明电路的电压:220V 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我国交流电的周期是0.02s,频率是50Hz,每秒换向100次. 1度=1Kw.h=3.6*106 J四、物理中的不变量: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2、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质的吸收的热量、质量、温度改变无关.3、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跟燃料的燃烧情况、质量、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4、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它由电阻自身情况(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而跟所加的电压的大小,通过电流的大小无关.5、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不变,跟路程的多少,时间长短无关.五、生活中的物理模型:1、连通器:如水壶、水位计、船闸等.2、杠杆:如撬棒、天平、杆秤、独轮车、铡刀等.3、轮轴:如板手、螺丝刀、自行车的车把等.六、物理公式序号 物理量 计算公式 备注1 速度 υ= S / t 1m / s = 3.6 Km / h 声速340m / s 光速3*108 m /s2 温度 t : 摄氏度(0c)3 密度 ρ= m / V 1 g / c m3 = 103 Kg / m34 合力 F = F1 - F2F = F1 + F2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5 压强 p = F / S=ρg h p = F / S适用于固、液、气p =ρg h适用于固体中的柱体p =ρg h可直接计算液体压强 1标准大气压 = 76 cmHg柱 = 1.01*105 Pa = 10.3 m水柱6 浮力 ①F浮 = F上 - F下②F浮 = G – F③漂浮、悬浮:F浮 = G④F浮 = G排 =ρ液g V排⑤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 计算浮力的步骤:(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 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 ②F浮 =G(ρ液 =ρ物)悬浮③F浮。

3. 初中物理知识总结

帮你总结下,我觉得很好哦···我也是用这个··· 希望对你有帮助··········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 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面积单位换算:1厘米2=1*10-4米2,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ρ液七、简单机械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 功的单位:焦耳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

4. 初中物理常识

一楼纯属瞎说,也不看看人家问的什么。

常用常量:密度篇:水的密度1000kg/立方米铁的密度7900kg/立方米铜的密度8900kg/立方米铝的密度2700kg/立方米酒精密度800kg/立方米冰的密度900kg/立方米空气密度1.29kg/立方米速度篇:人的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4m/s光速300000000m/s声速(25摄氏度)340m/s长度篇:铅笔长17.5cm课桌高80cm其他篇:中学生的质量50kg(体积由水的密度可知50L)对地面压强15000Pa(由液体压强公式可知)一枚鸡蛋重力0.5N教室体积60立方米。

5.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 电路初探知识归纳 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4.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5.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 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0. 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1.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2.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µ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3.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µV).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5.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4.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 原理: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④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2)电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知识归纳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式 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1安=1伏/欧. 3.公式的理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 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① 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 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 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分压作用 ⑤ 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① 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 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 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1/R总= 1/R1+1/R2 ④ 分流作用:I1:I2=1/R1:1/R2 ⑤ 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第十五章 电功和电热知识归纳 1.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 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7. 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

6. 初二物理知识的要点及公式

初中物理公式一览表1、面积(m2):正方形S=a2 长方形S=ab 圆S=π(d/2)2 2、体积(m3):柱体V=Sh 排液法V固=V2-V1 正方体V=a3 浸入时V排=V浸 浸没时V排=V物 3、速度(m/s):定义式v=s/t 平均速度v=s总/t总 注:1米/秒=3.6千米/时4、密度(kg/ m3)定义式ρ=m/V 漂浮物体ρ物=(V浸/V物)·ρ液 下沉物体ρ物=G物ρ液/(G物-G视)5、重力(N):G=mg 重力常数g=9.8牛/千克≈牛/千克6、浮力(N)公式法:F浮=ρ液gV排 称重法:F浮=G-F弹 (F弹即G视) G视表示物体的视重平衡法:漂浮和悬浮时:F浮=G物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m排g 产生原因 F浮=F向上-F向下 沉底时F浮=G-F支 7、压强(Pa):定义式p=F/S 液体压强:p=ρ液gh 注:h为自由液面下的深度8、压力(N):F=pS 放水平面上的物体 F=G物9、功(机械)(J):定义式W=Fs 总功W总=W有用+W额 注:1焦耳=1牛·米 10、功率(机械)(W):定义式P=W/t =Fv 注:1瓦特=1焦/秒=1牛·米/秒11、机械效率 定义式η=W有用/W总 提升重物η=Gh/Fs 水平移动重物η=fs物/Fs12、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原理):F1l1=F2l2 或F1 /F2=l2/ l1 l表示力臂13、合力(N):同直线同方向F合=F1+F2 同直线反方向 F合=F大-F小 14、机械能(J):机械能=动能+势能15、热量(J):燃料完全燃烧:Q=qm 物体吸放热:Q=cmΔt 注:Δt表示温度的变化吸热公式:Q=cm(t-t0) t表示末温 t0表示初温放热公式:Q=cm(t0-t) t表示末温 t0表示初温16、电流(A):定义式:I=Q/t 欧姆定律:I=U/R 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即:I=I1=I2 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I1+I2 17、电压(V):U=IR 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串联电路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即:U=U1+U2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即:U=U1=U2 18、电阻(Ω):R=U/I 注:导体电阻只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而电压及电流无关.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即:R =R1+R2 并联电路: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即:1/R=1/R1+1/R2+1/R3 两个并联时:R =R1R2/(R1+R2) 已知P额和U额时:R=U2额/P额19、电功率(W):定义式P=W/t 普适公式P=UI 注:1伏安=1瓦特导出公式P=U2/R P=I2R 注: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20、电功(J):定义式:W=UIt 已知电功率时:W=Pt 注:1千瓦时=3.6*106焦 已知电荷量时:W=UQ 已知电压电阻时:P=U2/R已知电流电阻时:P=I2R21、导体热量(J):焦耳定律Q=I2Rt 注:电流的热效应 22、电磁波波速:c=λf 注:λ为波长(米) f为频率(赫兹) c=3*108 m/s。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