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常识

2021-08-05 综合 86阅读 投稿:忘愛

1. “大学语文”课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

大学生把大学语文叫做:高四语文。

这个评价精妙绝伦,把学生们对语文教育的厌倦和无奈说透了。全国高校上万任课教师,脑袋每天埋在粉笔堆中灰头土脸,脑子已经僵化了,远不如这些学生聪明。

有些人教一辈子大学语文,而根本看不出问题所在。 学生天性聪睿质朴,他们厌倦一门课程肯定是有道理的。

我们都是这样受教育过来的,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十多年来,每一名学生都曾为语文这门垃圾课程而头大,学习毫无乐趣,基本毫无所得。我们带着消化不良的脑袋挤进了大学,本想好好学习充实自己,放下包袱走进课堂,一眼看见腐朽夫子站在讲台上,真是什么兴头都烟消云散了。

今日大学语文的编写核心思想仍是政治教化。一名资深大学语文教师在文章里归纳大学语文核心目标:一是"利用大学语文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二是"利用大学语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两个"利用"准确地揭露了大学语文只不过是被"利用"的一门工具,是变味的四不像课程。

"利用"完,这块鸡肋就该扔掉了。既然终归要扔掉的,晚扔掉不如早扔掉。

大学语文的汇编思想看起来很宏伟博大,选择的内容是上下五千年环球四万里,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什么都有一点,什么都有个"利用"思想。这跟中小学语文各个章节的编排模式几乎没有两样,称为"高四语文"最合适不过了。

我曾请教过教中文的学者,大学语文到底怎么教,到底谁有资格教。中文系能找出一名知识博大到如维基百科般浩瀚的大师来授课吗?哪位学者有这个胆量从先秦诸子直扑鲁郭茅再从荷马史诗一直讲到歌德托尔斯泰?中文系外语系都没教授有这个能力,但大学语文教师却信心十足。

要肯定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价值,起码需要古典文学教师、现代文学教师和外国文学教师三位术业有专攻的学者来教授吧?在大学里,大学语文都是由普通基础课教师来担任的。中文系、外文系有成就的学者,几乎没有一个人上过这门课。

大学语文这门课,不仅普通教师、青年教师上不好,资深教师以及学术精湛的教授也照样上不好。因为这门课基本上就是一个垃圾桶大杂烩,里面什么都有,即使有些好菜混在这堆垃圾里也变了味。

大学语文的问题不在任课教师身上,而是这门课程的目标,以及相关的编撰思想,本身就有致命问题,它是"文学教育"的异化,但很多学者自己,也把这两者混为一谈了。有人引用了几位老科学家的话来证明大学语文的重要性。

钱临照先生说:"理工科大学开设文史课程,让学生读点中国文学,很有意义。"钱伟长先生说:"理工科学生也必须懂人文科学,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方面的修养。

"两位科学家说得没错,但是报道者却混淆了概念,把"中国文学"、"文学艺术"等同于大学语文了。这就好比你点了一份雪花牛排,侍者给你端来了一块死猪肉。

大学语文的异化是我们这个国家教育异化的典型象征。大学语文的主编徐中玉教授对此看得最清楚,他在一个访谈里说到:大学语文在建国前许多高校都已开设,名称和叫法不全一样,有叫"中国文学名着选读",有叫"文选及习作",口头统一名称叫"大一国文".从徐中玉教授的回忆中可以看到,大学语文和"文学名着选读"、"文选"完全不是一回事。

《中华读书周报》四月十三日陈洁报道:"朱自清、闻一多、陈梦家、许骏斋、刘文典、唐兰、罗庸、浦江清、魏建功……这不是在列举近代学术大腕,而仅仅是罗列一九三八年西南联大大一课程的授课老师。授课内容分别是《古诗十九首》、《诗经》、《论语》、《左传》、《文选》、《史通》、《唐诗》、《宋词》和《狂人日记》。

" 这些课程内容基本上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任课教师均是术业有专攻的一流学者。无论理工科文科的学生都可选修这些课程。

相比之下,今日大学语文就是一个杂货铺,什么都有一点,什么都浅尝辄止,而不能深入地学习、体会和研究。对于大学生来说,恰恰是这种有极深学术背景的专业课程,对他们最有价值。

在中国的教育模式下,十几年中小学毕业之后,无论升上大学哪个系,他们的基本文理科知识都差不多,理工科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不比中文系历史系外语系的学生差,都在一个起跑线上。有些理工科学生把唐诗三百首背得滚瓜烂熟,把四大名着反复看好多遍。

他们进了大学,正是心智发育成长而向更高的自我探寻和自我培育过程转型时期,这时如果在学校里碰见一名学者开了一门"李白诗歌研究",或"《红楼梦》研究",或"英美幻想文学研究"之类的课程,报名听课一个学期学下来,甚至一年学下来,真正所感所得,岂不比听那枯燥乏味无所不包的大学语文多得多?我很欣赏主编了《大学人文读本》的夏中义教授的一个观点:"大学人文就是向大学生传播人类普世价值体系的一门课程。"夏中义教授的观点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核心教育思想,否定它,就是价值虚无。

夏中义教授的《大学人文读本》所倡导的三个核心概念,我也赞同,这就是:精神主体、现代国民、世界公民。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这样评估大学生:"大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

2. 大学生对大学语文的看法

语文,在词典里就解释为简单的“语言和文学”,其实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同时也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的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掌握一切知识的重要途径。

所以,学习好语文这门学科,对我们是很重要的。语文这个学科,是我们从小就一直开始接触的。

最简单的语文,我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之后上了小学,初中,高中,甚至一直上到大学,语文依然和我们息息相关。大学之前,学习语文是一件要分成很多细节的事情,比如字音、字形、背诵、默写、文言文、现代文、作文等等,是要求面面俱到的。

或许加上高考的因素,在很多情况下,学习语文就是以分数为目的,而并非以学习语文本身为目的。而上了大学才发现,在大学里学习语文是一件很自由的事情,它不在强调咬文嚼字,不再强调面面俱到,不再强迫我们去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部分。

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之下,我自己认为更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去学习和吸收并掌握知识。现在我就这个学期学习大学语文谈谈自己的心得。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之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大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奠基石。

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就为你的语文学习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正说明了“好”、“乐”对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可以说是精神支柱。爱因斯坦说过:“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社会价值的认识。”

如果一个人连学习语文的兴趣都没有了,就算天天坐在教室里也不可能学的好语文。我个人对语文的兴趣较大,这促使我能够在大学语文这个科目中有所收获。

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我认为有两个因素,一个来自于本身,一个来自于老师。本身兴趣的培养我认为在于平时多看一些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中陶冶自身的情操,同时也可以积累一些文学常识,也燃起了学习语文的激情了。

同时,老师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叶圣陶说过:“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

从而可知,老师在学习中发挥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在小学和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学习语文学习。

而在相对自由开放的大学语文的学习中,老师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起决定性作用了。综上所诉,兴趣是开启学习好大学语文的金钥匙。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之人生价值首先,我想从教育的本质和大学教育的宗旨来了解大学语文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一直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完善一个人,即“取长补短”,而非“扬长避短”,去充分发掘人的潜力,认识自我的价值,即“天生我才必有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所以,大学语文的学习是通识教育,并非专业教育,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而不像高中时的培养学生的共性。这正是大学语文存在的大背景,大前提和大环境。

通过我的学习感受,在课文中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均为及其难得的思想资源。以民为本,孔孟思想的核心“仁爱” ,仁者爱人:心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安必须思危,高枕不能无忧;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异中求同,同中求进;人情世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复杂多变,丰富多彩;论学品艺,以苦为乐,知难而进,执着人生的又一种境界……这些都是大学语文教以我们的做人的道理和我们所要具备的人生价值。

此外,所涉及的相关的经典名著如《周易》,《离骚》,《中庸》,《大学》,《老子》,这极大的培养了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也增强了我们的爱国情操和文化责任感,而且,人文语文让我从哲学的角度去审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我以为,世界观是大我的存在,人生观是小我的存在,而价值观就是人的大我与小我之间的抉择。

而人文语文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和“人文主义”,就帮助我认识了“我自己,即倾听自我心灵深处的呼声和需求,学会去爱人,去关心人,达到对个人和社会的终极关怀。综上所述,大学语文的学习为我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定位提供了更高的平台。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之四层分析法大学语文的教学在相对自由的前提之下,应该具有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学习方法。语文老师教以我们一种叫做四层分析的学习方法让我们在广阔的语文课文之中能应变自如。

所谓四层分析法,从其表面意义可知,即将分析分成四个步骤:第一,声音层,从音韵、节奏、语言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文学作品的表层含义;第二,语义层,从词义、语义、主要内容对文章进一步的了解和分析;第三,隐喻层,通过对文章的反复阅读以及分析,将文章中反映时代、社会的普遍现象雕琢出来;第四,象征层,在得以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之后,将文章的主题在此升华总结,反映人类或世界所带来的哲理。四层分析法的运用可以使我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由表及。

3. 介绍一些大学语文知识,如后现代主义,美学等

现代主义是近现代资产阶级的社会实践在文化、意识领域内的表现。

它的核心是人道主义和理性主义,他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提倡理性,主张用理性战胜一切、衡量一切。相信历史的进步和发展,相信人性和道德的不断改良和完善,相信人类将从压迫走向解放,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和力量就是理性。

“后”与“现代主义”之关系 现代主义之后:“后”即“在……之后”之意。亦即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包含有时间顺序上的前后相继,或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之后发生的事情。

非现代主义:“后现代”是指“非现代”、“反现代”,与现代相对立、相对抗。亦即后现代主义要与现代的理论和文化实践、现代的意识形态和艺术风格彻底决裂,反其道而行之。

高级现代主义:“后现代”即“高度现代化”、进一步发展了的现代化、更加完善的现代化。亦即对现代的继续和强化,是现代主义的一种新面孔和一种新发展。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后现代主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

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而现在成了:一切都是凌乱的,没有中心。

一些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基督教世界的终结。 从形式上讲,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从实质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与反叛,是一种在批判与反叛中又未免会走向另一极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过正”的“矫枉”。

Postmodernism Writing from the 1960s forward characterized by experimentation and continuing to apply some of the fundamentals of Modernism, which included Existentialism and alienation. Postmodernists have gone a step further in the rejection of tradition begun with the Modernists by also rejecting traditional forms, prefering the anti-novel to the novel and the anti-hero over the hero.[编辑本段]后现代主义产生与发展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达到鼎盛,是西方学术界的热点和主流。它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和继承,是在批判和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其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德里达、利奥塔、福柯、罗蒂、詹姆逊、哈贝马斯等。

[编辑本段]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科技和理性的极端发展及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科技和理性的负面效应得以充分展现正是借助了自然科学的建立,西方资本主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把科技推向了极端。资产阶级一方面依靠科技建立了庞大的工业生产体系,推动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把科技和理性变成了获得私利和殖民掠夺的工具。

从而使国内的危机和矛盾不断激化,也加深了各资本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市场中的不平衡状况,最终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两次大战中,被现代科技武器灭绝的生命达到7000多万。

不仅如此,科技和战争之间还陷入了一种恶性发展之中,把科技和理性、西方社会和西方人推向了更加片面化、极端化和畸形化的困境。 人沦落为理性和机器的奴隶:科技本是为人造福的,理性本是人高于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然而,社会历史和现实却使科技和理性走向了人的对立面:理性变成了纯粹的工具理性或科技理性,变成了部分人掠夺他人的御用工具;人道和人权也服从于工具理性,人从理性的主体和人道主义服务的中心对象的位置沦落为工具理性和机器的奴隶。

这使得人们不得不用怀疑的眼光重新审视科技理性。 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矛盾加剧,人们的生存状态更加恶化:随着西方社会的发展,管理和生产的高度机械化、科学化,社会生产和管理变成了更为庞大、严密和无情的机器体系,人成了这个庞大机器的一个部件,人们的生活、消费、思想观念完全商业化了,并且为商业广告、大众传媒所左右,人失去了主体性、选择性,成为“单面人”(马尔库塞语),由工人和学生举行的游行示威时有发生,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和政治矛盾不断激化。

西方人在尼采喊出“上帝死了”之后,又不得不感叹“人也死了”! 资本主义对自然的破坏越演越烈,威胁着人们生存的自然家园。:随着工业的发展,一方面,人们受利益驱动大量开采自然,使很多非再生资源几近枯竭;另一方面,大工业又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和气体,排放到自然界,进一步恶化了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环境。

自然界是人类的家园,是人的“无机身体”(马克思语)。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存本身。

这引起了人们的。

4. 如何学好大学语文

学好语文,最基本的要学会听课,掌握老师要求的知识点。

同时,学习要有计划,计划主要是为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也有利于要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写作能力差,就一周写一篇作文,如果阅读差就一天练习一篇阅读理解,如果基础知识差就每天抽出点时间记忆背诵一下,等等。

1、学好语文重点之一:字词、古诗词、古文等的记忆背诵或赏析。这类知识的学习重点在课堂上,课上要专心,课后多花点时间去记忆背诵、理解运用。

2、学好语文重点二:阅读一定要强化,最好能够做到每天练习一篇阅读。另外可以学习一下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可以激活我们“脑、眼”潜能,培养和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归纳分析、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掌握快速阅读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做提效率;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快速阅读的具体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我自己学生时代练习过,现在也在受益。

3、学好语文重点三:提高写作能力。写作的基础是素材和思路,平时要多阅读多积累。

高中学习是比较紧张的、时间也很有限,我前面提到的快速阅读在素材积累上就可以提现出很大作用。有了积累,可以多看看那些优秀作文,找找写作的思路,要多动笔写,学会借鉴、运用、融会贯通,这样写作能力才会不断地提高。

语文成绩提高也是需要做题的,平时不能只是一味的记忆背诵,防止眼高手低。

5. 大学语文怎么考阿

1.单项选择 这部分20分,共20个小题,是考试中最容易拿分的题型了.因此考生应尽量做到不失分.单项选择主要考文学史知识,如作家生平、作品作者、作品中的人物、中心论点、主要内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文章体裁等等,四选一,无论知不知道,都有25%的机率选到正确答案,相对容易得分.答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自己的识记,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既省时又有把握;二是把握不准时应采取比较的方法,排除筛选,确定唯一正确的答案.如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第9题: 李广死后,“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对刻画李广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A、铺垫反托 B、对比反托 C、侧面烘托 D、象征暗示(答案:C) 这道题考的是迁移能力.考生并不一定要熟悉原文,只须运用平时所学知识就可以做出正确答案. 2.多项选择 这部分共5题10分,多考综合比较的内容,在5个答案中选择2至5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难度较大.考试内容与单项选择题差不多,只是在答案的设置上更多一些,主要是看考生掌握知识是否全面,这是平时是否用功的最直接证明.答题只能根据自己对教材知识点的熟悉掌握,采取比较法、排除法一一甄别,凭感觉来猜题、押题是行不通的.以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为例:第21题“下列文章,总体上运用对比方法来表达主旨的有()”、22题“下列作品中通过对话形式展开的有()”、第23题“下列诗篇属于用乐府旧题的有()”、第24题“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运用白描手法的词句有()”第25题“鲁迅《风波》的主要艺术特点有()”,这五道题都有一定的难度.21、22、23题考艺术手法,23题考文体知识,第25题考艺术特点.根据这些考试内容,考生在复习时就要注意从这几个方面去把握重点课文. 3.词语解释 这部分共5题10分,以古文中的词语为主,兼考现代文的疑难词语.答题必须在理解全句的基础上,对应直译,然后落实某一个词的意义,务必准确、简洁、切不可写几个似是而非的答案,鱼目混珠.如2001年4月全国自考大学语文(专)第29题要求考生解释“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中的“用以兴”的意思,要求考生复习时比较细致.总体而言,这也是比较容易拿分的题目. 4.简析题 这部分约3至5题,共30分,考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一般的出题方式是先给出一段文字(字数一般不会超过200字),然后根据文段来设计问题.2001年起考试的文段不再局限于教材.考试文段主要是现代文(包括现代小说、戏剧、散文、科技说明文等)片段,古文片段,古典小说、戏剧片段、古体诗现代诗等等.主要是考文段主题、内容、艺术手法、修辞手法等等,出题方式比较灵活,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答题应采取还原课文,句不离段的思维方法,结合课文的“提示”启发思路.一定要弄懂内容,摸清提问的角度,针对性回答.答案总的要求是越简明准确越好,而不是内容答得越多越好. 2001年4月份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本)共考5题,第36、39题是古文片断(庄子的《秋水》和郧道元《三峡》);第37题是古典小说片断(《红楼梦》宝玉挨打的情节);第38题是现代文片断(《刁槛》);第40题是古体诗(李白《度荆门送别》),考试内容相当全面,要求考生对各种文体都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5.作文 作文30分,占分比例大.若出现大的失误,将导致考试不及格,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作文主要考核考生的思想修养、语文水平、综合分析和运用的能力.作文总的要求:主题鲜明、材料充实、结构清晰、表达得体、语言通畅、标点正确、书写工整、行款规范.写作时要注意把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综合材料和典型材料、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结合起来,搭配使用.这样既可避免角度单一,缺少变化,又可满足作文的字数要求.历届考生作文失分的主要原因:文体混淆、文不对题、论点和论据脱节、字数不足、内容未写完、字迹潦草等,这些应引起重视,加以避免.根据历次阅卷经验,考生要拿高分有几条必须注意: 一是要书写工整.字迹对阅卷老师的影响是潜在的,但却异常重要,无论你写得多好,如果字迹潦草,你的作文成绩必将大打折扣. 二是要注意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要分段,每段开头最好采用段落中心句的写法,这样可以做到层次分明,老师一看就明白你的意思.作文最忌全文混乱,尤其是不习惯分段的考生必将失去很多分. 三是一般而言,除诗歌外,考试时不限文体,考生一定要写自己擅长的文体.如果是写议论文,开篇一定要鲜明地提出论点,文中不妨多用一些名言警句;如果是写记叙文,切忌平铺直叙,结尾要有意味.。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