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初中语文知识竞赛题、越多越好~
一、默写上句或下句1、彭端淑《为学》: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 ;不学, 。
2.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_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
3、陶渊明《归园田居》: ,带月荷锄归。 4、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 。
5、晋朝陶渊明《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 , ,芳草鲜美, 。6、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 。
7、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剪不断, ,是离愁。 。
8、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 。
9、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 。 10、唐朝杜牧《赤壁》: ,自将磨洗认前朝11、孟子《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12、李白《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 。
乱我心者, 。. 抽刀断水水更流, 。
13、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 14、王维《汉江临眺》:江流天地外, 。
15、杜甫《春望》: ,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
16、北宋 苏轼《浣溪沙》:谁道人生无再少 ,休将白发唱黄鸡。 17、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 便欣然忘食。
18、郦道元《三峡》:春冬之时,则 , 。19、柳宗元《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
20、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 , 。21、吴均《与朱元思书》 夹岸高山, 。
负势竞上,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2、唐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咏雪名句): , 。
2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 。八百里分麾下炙, , 。
24、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春蚕到死丝方尽, 。
25.夏完淳的《别云间》:三年羁旅客, 。 谁言天地宽。
26、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 。27 晏殊《浣溪沙》 , 。
小园香径独徘徊。 28、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
29战国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 。30、宋朝欧阳修 《醉翁亭记》: ,在乎山水之间也。
31、东晋陶渊明《饮酒》:问君何能尔, 。 ,悠然见南山。
32唐朝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 。过尽千帆皆不是, ,肠断白[ ]洲。
二、积累与运用1、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论语》中的 来表示3.《狼》中议论点题的句子是: 4.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话是:5.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6..陆游的《游山西村》富有哲理的诗句是 这两句也是这首诗的诗眼。
7《陋室铭》一文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8.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9.杜甫的《望岳》中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10. 曹操的《龟虽寿》: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含比喻)是:11.出自《资治通鉴》的《孙权劝学》的成语 : (原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12、《愚公移山》: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13、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14崔颢的《黄鹤楼》: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15.杜牧的《泊秦淮》: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16、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 17、《周处》中清河的一句话曾经深深地触动过我们的心灵,给我们以深深的教益。
这句话是:18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写出登飞来峰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19. 清朝赵翼的《论诗》:常用来赞美人才的人才辈出,也用来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诗句是: 。这首诗中”李杜”指的是唐朝的 和 ,”风骚”原来指《诗经》里的“ ’和屈原的20.杜牧的《赤壁》: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21《关雎》: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 ” 这两句就是佐证。
22、李白曾豪迈的放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陈涉世家》中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这句表现了陈涉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
23.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 (用《马说》中的原话填空) 24作者写《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的意图是 。 25.《西湖二》中写西湖月景的句子是:26.《与朱元思书》一文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的句子是:27.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本诗中表明韩愈被贬的态度和主张的诗句是:28.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29.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 30、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那句话:31.欧阳修《醉 翁 亭 记》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32、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
2. 10道语文知识题
老鼠 )出洞——东张西望 ( 老牛 )吃草——吞吞吐吐 ( 鸡 )给黄鼠狼拜年——死巴结 洞里的( 蛇 )——不知长短 盲人骑瞎(马 )——乱闯 ( 猴子)拉车——连蹦带跳 2.“岁寒三友”是指: 松竹梅 。
3.《童年》的作者是俄国作家( 高尔基 ),《童年》是他的自传体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是(我的大学 )、( 在人间 )。4.写出下面的代称的含义“杏林”指 __医学界_ “桃李”指 _学生_ “千金”指 __女儿_ “红豆”指__相思__ “手足”指 _兄弟5.把下面的一些俗语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得过且过 )小和尚念经——( 有口无心 )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自作自受 )此地无银三百两——( 欲盖弥彰 )6.“诗圣”是指 (杜甫 ),“诗仙”是指( 李白) ,“诗史”是指 ( 杜甫的诗 )。
7.“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暗示了《红楼梦》中两个人的命运。
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暇”指的是(贾宝玉)。 8.填成语,并把填的字连起来,猜出谜底( 一 )日千里 (半)壁江山 ( 绿 )林好汉 ( 一 )触即发( 半 )途而废 ( 红 )极一时 ( 一 )鼓作气 ( 半 )路出家( 喜 )出望外 ( 雨 )后春笋 ( 一 )举成名 ( 半 )信半疑( 喜 )不释手 ( 风 )吹草动 打一字( 秋 )9.填上诗中的花名(1)人闲 (桂花 )落, 夜静春山空。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 菊花) 。(3)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 ) 流水鳜鱼肥。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荷花 ) 别样红。(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梨花 ) 开。
(6)( 稻花 )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7)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 ( 菜花 )无处寻。
10.“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名著《 三国演义 》的开篇词。
3. 初二语文常识题
(1)记叙文 1。
记叙文从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为主,以---为主,以---为主,以--为主这四类 2。记叙文在表达方式上一般以------为主,兼以-----,-----,有时还用--- 3。
记叙文的六要素是----- 4。记叙文常用的时间顺序是--和---。
(2)说明文 1。-----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事物的成因、关系、功用等的文章是说明文。
2.阅读说明文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 3.说明事物必须按一定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4.说明的方法主要有---,----,------,-------,-------,-----,------,------, 5.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说明文可分为---说明文和------说明文 6.说明文的语言要求是------,------。 7.说明问的结构主要有------,------,------等。
人 物 事 景 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和议论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顺序 倒叙 介绍 解说 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列表格,摹状茂 明事物的 阐明事理 准确 科学 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及并列式,递进式[思路分析] 写好叙事写人的文章。事和人在文中是很难分离的,因为事是由人来做的,表现人离不开具体的事,所以说,任何叙事写人的文章都是为了写人,以叙事为主的文章要表现事件的思想意义,归结看还是写社会风貌,是在写人。
是有道理的。 [解题过程] 一. 把握情境,真实地叙事 写什么?叙事指叙述各类事件,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表达内容。
事,必须有具体的情节,情节是指事件的变化和发展经过,是构成记叙文的基本内容。一个完整的情节就应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当然,这六个要素在每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要具备,而且表现形式也可以灵活多变。 叙事要真实地反映生活现实,重要的是“把握情节”,因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是靠情节来表现的,情节在文章中又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
这些生活事件是从大量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情节是表现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具体、连贯,突出思想意义。 怎样把握情节呢? (一)选择和提炼情节是重要的一步 选择、提炼有代表性情节,就是抓住生动、新颖、能揭示生活深刻意义的人和事。
我们讲过生活中的素材是题材的基础,但题材(情节)不是素材的简单堆积,而是对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的结果。情节的真实性、丰富性、典型性,都要求我们从生活实际出发,以生活素材为依据,从中选择、提炼出富有思想意义的情节来。
这个选择提炼的过程也是你对生活深入思考、加深认识的过程。 (二)其中“抓住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情境,就是情景、境地。抓住情境,就是在文章中着重渲染具体的、生动的情景、状况,如人物遇到了怎样紧急的境况,怎样危难的处境,怎样一种复杂、矛盾的局面,怎样一种特殊的困难,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等,抓住“情境”进行具体的渲染、描述。
这样写一方面可以使人物的性格、品质、感情等在特殊的困难或考验面前表现得更鲜明,更可信;另一方面可以抓住读者,读时对文中的人物关注,产生阅读兴趣。一个“情境”描述、渲染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物的活动的背景,在此后,再来通过刻划人物就更具有典型性。
如《七根火柴》中对草地气候变化的情境描写,《小桔灯》中对小姑娘家境的描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描写,美女蛇故事中的描写。
二. “以小见大”,挖掘深远 取材虽然是身边的一些小事,但生发出的意义应是深远的,这就是“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题材小,不要就事论事,而要把这件事所反映的普遍意义写出来,也就是从局部反映整体。
古人说“管中窥豹,时见一斑”,通过一个竹管,去看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个花斑,却能想象出整只豹子。“尝一脬(pāo)肉,而知一镬(huò)之味,一鼎之调。”
从锅里舀取一块肉尝一尝,可以知道一锅肉的味道,这一锅肉烹调的好坏。这就是“以小见大”的道理。
我们同学们经历的多是小事,我们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局限,只有抓住有代表性的小事,具体写,才容易写好。“以小见大”的写法,还便于细节描写,写得深入,写得生动,表现出深刻认识。
如《藤野先生》选材小,写藤野先生批改作业、修改插图,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等,这些小事却能看出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对中国留学生的诚恳,治学严谨、认真的态度。 《菜园小记》选取的是在延安种菜的一些小事,而且又都是许多片断,可是“小”中见大,把延安大生产运动和军民与困难作斗争的光荣传统表现出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件珍贵的衬衫》从一件衬衫的小事,我们看出周总理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伟大人格。 生活中的小事是我们经常见到的,重要的是要留心,善于发现,注意搜集,积累。
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出美来。”罗丹说的这种对“美”的发现,正是从生活认识中得来的,是挖掘出来的。
没有收集到丰富的材料,怎么能有“精”,有“深”。 三. 选取若干材料,行文注意结构安排 1. 以时间为序 事件在一定的时段中发生、发展、变化,。
4. 初中语文常识
如:语文说明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信息:转载 日期:2006年8月21日 说明文主要考查考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设题主要围绕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来考虑。
考题常设置干扰性因素:(1)增减扩缩,就是对原文的句子加以改动,通过增加某些字或减少某些词语的办法,扩大或缩小说明范围。(2)鱼目混珠,就是用似是而非的词语或句子来替代正确的,造成歧意。
(3)颠三倒四,是指设置选项时,有意将原文的句子关系打乱,造成理解的难度,如颠倒因果关系,搅乱先后次序。(4)无中生有,就是利用考生的思维惯性,诱考生用想当然代替清醒的理性思考。
解题的程序,有句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1)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
(2)给段落标上序号。(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其次,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如1999年卷第1题,可做如下标记:“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种假说,对这种假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标记。
第一处是命题点所在的位置,第二处是试题考查的内容,第三处是选择答案的标准。 第三,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
一般来说,答案的检索区间应在命题点的附近,如第1题答案在第1段或第2段。找对应句更重要了,可以说找到了对应的句子,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
比较选项找出差异是最后一步,即完成答题。如第1题B项说:“比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变化。”
漏了“调节性”几个字,与文章原意不合。 说明文阅读题都是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选项方法有三: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
直选法,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一目了然的题目,有的答案自己一下子能够确定。
也适用于“选非题”,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排除法,可适用于一切类型的选择题。
它通过排除不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将正确的答案显露出来,提高答案准确性。用排除法要找准“第一知识点”,即首先要排除的选项被排除的依据,须具备2个特征:一是判断得最准确,二是最有价值,确定这个知识点后可排除较多的选项。
类推法,适用于部分选择题。根据合理推断,迅速排除某些选项,或根据已知情况推断未知情况,迅速确定答案。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数: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
5.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三一作文
三一文库()〔初中语文必考的文学常识大全〕文学常识,生活中比较普遍的知识,能被大众所知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必考的文学常识大全,欢迎大家参考!▲【初中语文必考的文学常识大全】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
6. 求,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锦集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汇集1、鲁迅 (1881-19360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的作品集有:小说集(两部):《呐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杂文集《坟》《华盖集》《而已集》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 《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社戏》(小说 选自《鲁迅全集》)《一件小事》(小说 选自《呐喊》)《故乡》、《孔乙已》(小说《呐喊》)《论雷峰塔的倒掉》(杂文) 《坟》《“友邦惊诧”论》(杂文)《二心集》2、朱自清 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他的优秀的散文有《背影》《春》《荷塘月色》《绿》《匆匆》。
3、刘勰 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批评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 1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据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订,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烛之武退秦师》就节选自此作品。
13、《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21卷,相传为左丘明所著,记载了周穆公十二年到周贞王十六年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国语》有“春秋外传”之称,现存最早的《国语》注本是三国时吴国的韦昭写的《国语解》。
课文《勾践灭吴》选自《国语•越语》。 14、《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 辞说。
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16、《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孔门弟子(包括再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
它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全书共20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17、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思想的核心是“仁”,包含“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为仁”两层含义。 18、《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有孟子及其弟子编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其中的文章以雄辩著称,善用排比句式,笔试咄咄逼人。《寡人之于国也》即出自此作品。
19、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他将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的政治主张,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来是善良的。
20、《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著,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 21、荀子:名况,尊号“卿”,战国时赵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是先秦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
他提出“性恶”论,“天行有常”“人定胜天”的思想。 22、《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23、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合称“老庄”。 24、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姓李名耳,人称老聃,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
25、贾谊:世称贾生或贾长沙、贾太傅,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代表作品有《过秦论》《吊屈原赋》《鵩鸟赋》。
2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称《太史公书》,它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期近三千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纪:按年代记叙帝王的言行和政绩。
表:按年代谱列各时期的重大事件。 书:记录了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
世家:记述了诸侯国的兴衰和杰出人物的业绩。 列传:记载了各种名人的生平和事迹。
27、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28、王羲之:字逸少,世称王右军。
东晋书法家、文学家,有“书圣”之称,他所书的《兰亭集序》为传世名篇。 29、陶潜:又名2,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大诗人,曾做彭泽县令,后辞官归家,隐居田园,写了大量的诗作。
诗歌《归田园居》、《饮酒》,散文《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赋《五柳先生传》皆为传世名篇,有《陶渊明集》。
7. 初中语文知识总结
一、(1)古代作家作品 课题 作者 时代 出处 备注 《〈论语〉十则》 孔子 春秋末期 《论语》 了解《论语》及孔子 《〈孟子〉二章》 孟子 战国 《孟子》 了解《孟子》和孟子 《〈庄子〉故事两则》 庄周 战国 《庄子》 了解《庄子》和庄子 《公输》 墨子 春秋战国 《墨子》 了解墨子 《曹刿论战》 左丘明 春秋 《左传》 《关雎》、《蒹葭》 《诗经》 了解《诗经》 《陈涉世家》 司马迁 西汉 《史记》 了解司马迁和《史记》 《出师表》 诸葛亮 三国 政治家、军事家 《观沧海》 曹操 东汉末年 《乐府诗集》 了解曹操 《桃花源记》《饮酒》 陶渊明 东晋 了解陶渊明 《三峡》 郦道元 北魏 《水经注疏》 了解郦道元及《水经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唐 诗人。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唐代诗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唐代诗人 《马说》《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唐 字退之,文学家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唐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唐 文学家 《雁门太守行》 李贺 唐代诗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唐 《爱莲说》 周敦颐 北宋 哲学家 《水调歌头》 苏轼 北宋 自号东坡居士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北宋 自号醉翁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元 著名戏曲作家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元 元代散曲作家 《智取生辰纲》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水浒》 小说家 《杨修之死》 罗贯中 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 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明初 文学家 《香菱学诗》 曹雪芹 清 《红楼梦》 小说家 《范进中举》 吴敬梓 清 《儒林外史》 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山市》 蒲松龄 清 《聊斋志异》 文学家 (2)现、当代作家作品 课题 作者 时代 出处 备注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阿长与《三海经》 故乡 孔乙己 雪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现代 朝花夕拾 呐喊 野草 且介亭杂文 原名周树人,自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背影 朱自清 现代 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 济南的冬天 老舍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北京人,著名作家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 我的母亲 胡适 字适之,学者。
纸船 冰心 原名谢婉莹。作家、儿童文学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诗人 吆喝 萧乾 作家、记者、翻译家 苏州园林 叶圣陶 原名叶绍钧,字圣陶。
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祖国石拱桥 茅以升 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 说屏 陈从周 古建筑园林专家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气象学、地理学家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傅雷家书两则 傅雷 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蒲柳人家 刘绍棠 作家 我爱这土地 艾青 诗人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诗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诗人 乡愁 余光中 台湾诗人 二、文体知识 1 记叙文文体知识要点 (1) 以记叙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语言特点,生动,形象. (2) 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就是记叙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这些材料来表的.因而记叙文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做到中心明确,集中. (3) 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几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记叙.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写事件的经过. 插叙:在记叙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然后再按着记叙原来的事情. (4) 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应该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应该详写;与中心有关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应该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该舍弃.这样,才能使记叙的中心集中,鲜明,突出. (5) 记叙文的样式常见有:对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迹作具体报道的通讯.用文字语言和文学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写.记叙山川景物,旅途见闻为主的游记. 追忆本人或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回忆录,传记,访问记等.它们共同特点是:所写内容必须真实,不容许随意夸大或缩小事实,更不能编造虚构,即要有真实性;对所写的内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力求文章中心突出,形象鲜明,构思精巧 (6) 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样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断,细致地加以描述. (7) 传记一般分两类:一类记叙自己的生平;一类记叙他人的生平。传记的主要特点是实录,要求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夸张。
传记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插入议论,描写。传记记叙的顺序一般以时间为序。
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区别在于人物故事只要具体写出人物的某个事件或某几件事就行了。小传则要求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
人物自传的繁简区别在于自传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写法,可以写自己全部经历,也可以写自己某个时期的经历。 2 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简洁。 (2)说明事物的前提是抓住事物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事物间相互区别的标志。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有总说后分说,先主要后次要,先原因后结果,由现象到。
8. 初中语文知识集锦有哪些
原发布者:多拉拉哇咔咔
初中语文知识集锦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