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回归常识

2021-09-18 综合 86阅读 投稿:慢灵魂

1.教育部称对大学生合理增负吗

2018年6月22日,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要对中小学生有效“减负”,对大学生合理“增负”。

陈宝生认为,本科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

陈宝生阐释,回归常识,就是学生要刻苦读书学习;回归本分,就是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回归初心,就是高等学校要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回归梦想,就是高等教育要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

为此,陈宝生要求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

“本科教育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高校领导将注意力首先在本科聚焦,教师精力要首先在本科集中,学校资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教学条件要首先在本科使用。”陈宝生说。

他还要求,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要首先在本科创新,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要首先在本科显现,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要首先在本科实践,核心价值体系要首先在本科确立。

此外,陈宝生强调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多维度考评教学规范、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研究等教学实绩,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实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教授就得教书授课,离开了教书授课就不是教授。”陈宝生说。

2.为何称“四个回归”是本科教育的“定盘星”

因为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能够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

扩展资料:要回归常识,砥砺“真本领”。正视时代问题,发现教育短板,要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针对被人诟病的育人目标倒挂现象,改变考试评价方式,对大学生合理“增负”,提升其学业挑战度,激发其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

要回归本分,打造一流教师队伍。坚持师德为先、教学为要,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所有教师都必须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把教授为本专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引导教师热爱教学,潜心教书育人。

要回归初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扎根中国大地,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坚定不移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中。要回归梦想,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

要把培养拔尖人才和强化爱国担当相结合,把肩负国家使命和探索科学前沿相结合,把开展科研创新和面向国民经济相结合,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大学文化传播相结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增强科学研究实力。参考资料:中国教育新闻网-四个回归”是本科教育的“定盘星”。

3.如何评价教育部部长对大学生需要“增负”的观点

大学是一个“放松”的地方,很多人都表示:“高中努力考好大学,到了大学就轻松了。”是这样,很多同学到大学后经常宅在寝室睡觉或者打游戏,把高中学的知识都忘记了,就像四级考试,很多高中都会,到了大学就不会了。

所以教育部这个想法可能是看到了现代大学生的现状,增加学习压力对大学生们也有好处,毕业后拿着专业证书说着和专业无关的话,因为知识没学好而面试不成功,这些都是因为大学生活“太散”而造成的。

但在“增负”前可以把学校教育质量再提升下,像十几年前的上课书本,教师一人多职的情况在大学有很多,“增负”是为了学生好,但是这些教育基础要先做好才可以。

4.九方互娱辅助软件是真的吗

宽进严出,淘汰那些“混”大学的学生

近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

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

﹙﹙包﹚﹚快乐的大学”

﹙﹙赢﹚﹚的现象应该扭转。

﹙﹙辅﹚﹚对中小学生有效减负

﹙﹙助﹚﹚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

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

(աēi-Ⲭìn — myym44)

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

﹙﹙好﹚﹚拓展课程深度、

﹙﹙牌﹚﹚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

﹙﹙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控﹚﹚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

相信在大多数过来人的记忆中,经历过辛苦的高中生涯进入大学后,大多会松一口气,滋生出“享受生活”的强烈欲望。随着时代的变迁,跨入大学就高忱无忧的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但囿于诸多因素,一些学生“混”大学,依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老师“放水”,学生“快乐”学习,这样的“皆大欢喜”难免让人为大学生的质量担忧。

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因此,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固然需要学生回归常识、刻苦读书学习,但教师回归本分、潜心教书育人,更是关键所系。

当学生们抱怨一些大学课堂太“水”的时候,老师们也在被“水”困扰和折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以及培养质量在下降,成绩放水和要求放水的问题不时存在。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考完试去和老师要分数,老师不认真讲课,考试打分时放水,学生还认为这样的老师厚道,反而抱怨指责那些认真、严格的老师……

对于这种现象,有研究者认为这只是一种带有世界性的“分数膨胀”现象。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渐发展为大众教育,随着受教育人数的增加和就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分数膨胀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客观现象,在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达国家早已出现。数据显示,1966年哈佛大学只有27%的学生获得A,到1996年,这个数字增至46%,同年,哈佛82%的毕业生成绩为荣誉毕业生。引起分数通胀的最直接原因,包括学生参与教师评估和教师降低课程难度的投机行为等因素,而更深次的原因,则是高校降低了录取标准,同时,又为了提高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

尽管“分数膨胀”是世界性的普遍现象,但它与“严进宽出”的大学培养模式,有很大关系。如果进了大学基本都能毕业,学生就会觉得学不学习无所谓。因此,应该建立淘汰机制,通过“宽进严出”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历史上,严格的淘汰机制曾发挥过积极作用。比如,1928~1937年,清华大学每年的学生淘汰率为27.1%,理学院最高淘汰率达到69.8%,工学院则为67.5%。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先生执掌清华物理系时,1932级学生毕业时的淘汰率高达82.8%。这样高的淘汰率,没有引起社会的混乱,反而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学子。清华大学物理系1929~1938年间的学生,就出了2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两位美国科学院院士。

世易时移,今天我们当然不能简单照搬当年的淘汰机制,但在高等教育业已大众化的新时期,通过“宽进严出”来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当属应有之义。

5.中山大学本科专业设置要注意哪些方面

专业取舍应审时度势。

专业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根据变化了的实际及时调整甚至撤销,是必须的。专业调整在国外大学非常普遍,尤其是应用技术型大学,他们的自主权很大,专业调整非常灵活。

高校根据社会需求,可能新开设牙齿矫正、农作物培育等实用专业。 另外,他们非常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

比如财务专业,他们不仅教财务、经济、统计方面的课程,还可能加入互联网、智能制造方面的课程,有助于学生和企业设置的岗位的无缝对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专业的指挥棒作用,有利于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多样化。

专业设置“关停并转”,应该不算小账算大账,一心向着学生的成长成才,体现对高教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高度尊重。 另一方面,这也用足了被赋予的办学自主权,更彰显了一种办学的理性自觉和高水平大学恪守的社会责任,将有利于实现真正的向教育回归,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朝着内涵发展和特色化发展,避免千校一面和求大求全。

高等教育回归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