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小测

2022-10-01 综合 86阅读 投稿:陌生人

1.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

新课标的,

鸿门宴:

1.(句式)“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状语后置。

“孰与君少长?“疑问句,宾语疑问代词前置。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判断句,特殊指示代词“所”、“者”构成“所……者”式名词短语充当主语,作说明、解释的对象。

且为所虏(且:将;为所:为……所,“为”后省略行为主动者。)

客何为者(何为:为何,干什么;者,代词,”何为”前面省略了判断词。)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反问句式,“为”语气词,呢,表意“……呢?”

2.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接纳,准于入内。

“要项伯”。“要”通“邀”,约请。

“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部。

“不敢倍德”,“倍”通“背”,违反。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词类活用现象。

沛公军霸上 (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沛公欲王关中(名词用作动词:统治)

籍吏民,封府库 (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

范曾数目项王 (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示意)

道芷阳间行 (名词用作动词:取道)

刑人如恐不胜 (名词用作动词:处罚)

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状语 像对待兄长一样)

项伯乃夜驰之公军 (名词作状语:连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项伯杀人,臣活之 (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拔剑撞而破之 (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

此其志不在小 (形容词用作动词:小事)

不义也 (名词作动词用:合于义)

4.古今异义:

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古义: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③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④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5.名句积累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可以吗??

2.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的文言知识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而迎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以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

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

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

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

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

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

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

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故先王者,见终始不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

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

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秦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脩津关,据险塞,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率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

3.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

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基础知识题烛之武退秦师一、《左传》简介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它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468),充分反映了这250多年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状况。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领,善于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和对战争的描摹,因此,《左传》既是宝贵的先秦历史文献,也是著名的散文作品。 二、正字音 泛( )南 佚( )之狐 夜缒( )而出 若不阙( )秦逢( )孙 夫( )晋,何厌之有 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三、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通“ ”, 。

2.秦伯说 —“ ”通“ ”, 。3.失其所与,不知—“ ”通“ ”, 。

4.共其乏困—“ ”通“ ”, 。四、古今异义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 ,今义: 。“东道主”, 古义: ,今义: 。

2.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 ,今义: 。

3.共其乏困。 “乏困” 古义: ,今义: 。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 古义: ,今义: 。

5.亦去之。 “去” 古义: ,今义: 。

五、特殊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晋军(于)函陵 省略介词——于 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烛之武 3.(烛之武)许之。

省略主语——烛之武 4.(烛之武)夜缒而出。 省略宾语——烛之武 5.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宾语—这件事情 6.(晋惠公)许君焦、瑕。省略主语—晋惠公 (二)倒装句宾语前置句1.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状语后置句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2.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六、重要虚词总结归纳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 ( ) ②敢以烦执事( ) ③越国以鄙远( )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2.而①今急而求子( ) ②夜缒而出( )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 )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④且焉置土石( ) 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③失其所与,不知( ) ④吾其还也( ) )5.之①公从之( ) ②是寡人之过也( ) ③行李之往来( ) ④何厌之有( ) 七、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 。

2.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动,使…成为疆界;东,名作状,在东边)3. 若不阙秦( ), 。

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边邑,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5.且贰于楚也( ), 。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7.烛之武退秦师( ), 。

8.不仁,不知(智),不武(仁—不符合仁道;智—不算明智;武—不是英武)9.臣之壮也( ), 。10.今老矣(老—老年人)11.邻之厚,君之薄也( ), 。

12.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13.君亦无所害( ), 。1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好处)15.与郑人盟( ), 。

16.唯君图之(图—计划、考虑)1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刘向编定,有三十三篇。约12万字。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1.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 “ ”通“ ”, 。

2.使工以药淬火 “ ”通“ ”, 。3.日以尽矣 “ ”通“ ”, 。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通“ ”, 。5.今日往而不反者 “ ”通“ ”, 。

6.请辞决矣 “ ”通“ ”,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通“ ”, 。

8.故振慑 “ ”通“ ”, 。9.设九宾 宾,“ ”通“ ”, 。

10.图穷而匕首见 “ ”通“ ”, 。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 ”通“ ”, 。

12.秦武阳奉地图匣 “ ”通“ ”, 。13.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 ”通“ ”, 。

14.卒起不意 “ ”通“ ”, 。卒惶急无以击轲 “ ”通“ ”, 。

15.秦王还柱而走, “ ”通“ ”, 。2.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2个)亲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 深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 ) 解 可以解燕国之患 ( ) 教 乃今得闻教 ( ) 敢 人不敢与忤视 ( ) 还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 秦王还柱而走 ( ) 资 持千金之资币物 ( ) 振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图 图穷匕首见 ( ) 室 拔剑,剑长,操其室 ( ) 诏 非有诏得不上 ( ) 被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 3.词类活用1.进兵北略地 ( ), 。

2.函封之 ( ), 。3.前为谢曰 ( ), 。

4.樊於期乃前曰 ( ), 。5.左右既前 ( ), 。

6.其人居远 ( ), 。7.使使以闻大王 ( ), 。

8.太子迟之 ( ), 。9.发尽上指冠 ( ), 。

10.群臣怪之 ( ), 。11.箕踞以骂曰 ( ), 。

12.秦兵旦暮渡易水 ( ), 。13.乃欲以生劫之 ( ), 。

4.古今异义词1.仰天太息流涕 涕,古义: ,今义: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古义: ,今义: 。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长者,古义: ,今义: 。4.将军岂有意乎 意,古义: ,今义: 。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古义: ,今义: 。深,古义: ,今义: 。

6.于是太子。

4.人教语文必修1文言文知识点

我用南昌市城北学校语文年级第一的名义告诉你:

倒装句

为了强调、突出等语用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的句式叫做倒装句。在倒装句中,颠倒了的成分可以恢复原位而句意基本不变,句法成分不变。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 eg. 微斯人,吾谁与归

(2)宾语前置。 eg.孔子云:“何陋之有?”

(3)定语后置。 eg.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4)介宾结构后置 。eg.苟全性命于乱世

倒装句是最难的,字词可以死背,这个还是要理解运用。

5.我要找高中必修一二的文言文的知识整理

宾语前置:1.皆口腹自役(归去来兮辞) 2.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 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4.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5.童子何知(滕王阁序) 6.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逍遥游) 7.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8.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 9.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10.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状语后置: 1.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归去来兮辞) 2.问征夫以前路(归去来兮辞) 3.农人告余以春及(归去来兮辞) 4.将有事于西畴(归去来兮辞) 5.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滕王阁序) 6.奉晨昏于万里(滕王阁序) 7.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8.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9.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陈情表)省略句: 1.稚子候门(归去来兮辞) 2.寓形宇内复几时(归去来兮辞) 3.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滕王阁序) 4.且臣少事伪朝(陈情表)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归去来兮辞) 2.既自以心为形役(归去来兮辞) 3.纤歌凝而白云遏(滕王阁序) 4.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定语后置:1.都督阎公之雅望(滕王阁序) 2.宇文新州之懿范(滕王阁序)判断句: 1.南冥者,天池也。(逍遥游) 2.《齐谐》者,志怪者也(逍遥游) 3.此小大之辩也(逍遥游) 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 5.今臣亡国贱俘(陈情表)固定句式: 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陈情表)啊!总算打完了!累死我了。

6.高中语文必修一古代文言文常识

《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⑥从属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②què 城楼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④quē 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贵缺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

杜甫《岁宴行》)。

7.高中语文必修一古文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1),且贰于楚也(2)。

晋 军函陵(3),秦军汜南(4)。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5):“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6),师必 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力也 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 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7)。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其亡矣。

若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8),君知其难也;焉用 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9),行李之往 来(10),共其乏困(11),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2)。

许君焦瑕(13),朝济而夕设版焉(14),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 (15),又欲肆其西封(16);不阙秦,将焉取之(17)?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泊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18),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说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9)。

困人之力 而敝之(20),不仁;矢其所与,不知(21);以乱易整(22),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 注释: (1)以:因为。

其:指郑国。元礼于晋:指晋文公重耳流亡经过郑国时,郑文公未以礼相待。

(2)贰:两属,同时亲附对立的双方。 (3)军:驻扎。

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4)南:郑国的汜水南面,在今河 南中牟南。

(5)佚之狐:郑国大夫。 (6)烛之武:郑国大夫。

(7)缒 (zhui):用绳子吊着重物。这里指把烛之武从城墙上吊下去。

出:指出郑国 都城。 (8)鄙:边邑。

这里指把远地作为边邑。 (9)东道主:东方路上 的主人,因郑国在秦国的东边。

后世用这个同作“主人”的代称。 (10)行 李:使者,外交官员。

(11)共:同“供”,供给。乏困:指资财粮食等物品 不足。

(12)尝:曾经,赐:恩惠。晋君,指晋惠公。

(13)焦:晋国邑名,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附近。瑕:晋国邑名,在今河南灵宝东。

(14)济:渡河。 版:筑土墙用的夹板。

设版:指建筑防御工事。 (15)封郑:以郑国为疆界。

(16)肆:放肆。这里的意思是极力扩张。

(17)焉:从哪里。 (18)杞 (qi)子、逢(peng)孙、杨孙:三人都是秦国大夫。

戍:驻守。 (19)微: 要不是。

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 (20)因人:依靠他人。

敝:伤害。 (21)所与:指友好国家,盟国。

知:同“智”。 (22)乱:分裂。

易:代替。整:团结一致。

荆柯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②,尽收其地,进兵北略③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④曰:“秦兵旦暮渡易水⑤,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⑥。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⑦。夫今樊将军⑧,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⑨。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⑩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⑾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⑿!”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⒀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⒁。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⒂!”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⒃见臣。

臣左手把⒄其袖,而右手揕⒅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 注释:本文选自《战国策·燕策三》。②〔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这是公元前228年的事。

荆轲刺秦王是在第二年。③〔略〕掠夺,夺取。

④〔荆卿〕燕人称荆轲为荆卿。卿,对人的敬称。

⑤〔旦暮渡易水〕很快就要渡过易水了。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

易水,在现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⑥〔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微,假如没有。谒,请。

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⑧〔樊将军〕即下文的樊於(wū)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

⑨〔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秦王用一千斤金(当时以铜为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购,重赏征求,重金收买。

邑,封地。⑩〔督亢〕现在河北省涿州东南一带,是燕国土地肥沃的地方。

⑾〔说〕同“悦”,喜欢,高兴。⑿〔更虑之〕再想想别的办法。

更,改变。⒀〔深〕这里是刻毒的意思。

⒁〔戮没〕杀戮和没收。重要的杀,其他的没收入官为奴婢。

⒂〔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顾,表轻微的转折,不过、只是。

⒃〔善〕副词,好好地。⒄〔把〕握,抓住。

⒅〔揕(zhèn)〕刺。而燕国见陵之耻①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②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③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己,无可奈何,乃遂收盛④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⑤。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⑥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⑦。

以试人,血濡缕⑧,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

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练习

18个文言虚词用法专练 要求:仔细了解各虚词的基本用法,然后做题巩固。

第一课时而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⑵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⑹通“如”,好像,如同。

⑺通“尔”,你,你的。(8)[而已]罢了。

(9)「而后」才,方才。(10)「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乃⑴于是,就。⑵才,这才。

⑶却。⑷是,就是,原来是。

⑸竟然。⑹他的。

⑺乃至,甚至。⑻可是。

⑼而,又。⑽这样。

[11]你,你的。 [巩固练习] 良乃入,具告沛公。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今君乃亡赵走燕。

诸葛亮真乃神人。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作计乃尔立。

何⑴什么。⑵怎么样。

⑶哪里。⑷多么。

⑸为什么。⑹怎么。

⑺作语助词相当于“啊”。注意一些复合词。

与 ⑴解释为:和、跟、同。⑵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

⑶作实词用,可解释为“给予” “结交、交好”。 其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⑵其中,其中的。⑶活用作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⑸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

⑺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

还是。

⑻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⑽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且⑴暂且,姑且。⑵将,将要。

⑶而且,并且。⑷况且,再说。

⑸尚且,还。⑹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

又。

⑺同“夫”,句首助词。⑻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

,一面。

;一边。

,一边。

⑼如果。 若⑴如果,假如。

⑵像,好像。⑶你(的),你们(的)。

⑷此,如此,这样。⑸至于。

「若此」如此,这样。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

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所⑴处所,地方。

⑵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

的事、物”、“。

的地方”、“。

的人”等。「所以」⑴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

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

的方法是用来。

的等。⑵表示原因。

相当于“。

的原因(缘故)”。「所谓」所说的。

「所在」⑴到处。⑵所在之处,处所。

则⑴却,可是。⑵那么,就。

⑶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⑷用在对比句中,相当于“就”。

⑸就是。⑹原来是。

⑺只。⑻同“辄”,总是,常常。

⑼原来已经。(则是)只当是。

(则则)赞叹的声音。 为⑴成为,变成。

⑵做。⑶作为,当作。

⑷是。⑸以为,认为。

⑹被。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

⑻指心理活动。⑼有。

(11)治理。(12)装作。

(13)为了。(14)给,替。

(15)对,向。(16)因为。

(17)则“于”,在,当以1、为,由于。2、而。

3、把,拿,用。4、以为,认为。

5、凭,靠。6、按照,依照。

7、根据。8、通“已”,已经。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10、在。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12、任用。

「以为」1、把。

当作或作为。2、认为。

3、把。

制成。 也⑴同现代汉语“也”。

⑵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⑶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⑷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⑸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

⑹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⑺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

⑻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也者)⑴语气助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⑵用在句末,表示反问。

(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也么哥)句尾助词连用,无实义 (也已矣)罢了。

于⑴对。

9.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

[分享]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梳理(1)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梳理(1)向青春举杯字音部分:橘(jú)子 百舸(gě)争流 寥(liáo)廓 挥斥方遒(qiú) 峥嵘(zhēng róng)岁月 浪遏(è)飞舟灰烬(jìn) 脊(jǐ)骨 矿藏(cáng ) 闪烁(shuò) 战栗(lì) 倔强(jué jiàng)崛(jué)起 迷惘(wǎng) 晨曦(xī) 沉湎(miǎn ) 眷(juàn)恋 惆怅(chàng)挚(zhì)友 抹煞(shā) 摭(zhí)拾 废寝(qǐn)忘食 横(hèng)蛮 遨(áo)游引吭(háng)试啼 甫(fǔ)健 翱(áo)翔 枝桠(yā) 茁(zhuó)壮 磕绊(kē bàn)谷穗(suì) 干瘪(biě) 入不敷(fū)出 敷(fū)演 衡量(liáng) 啮噬(niè shì)泵(bèng) 妥帖(tiē) 甄(zhēn)别 纤(xiān)巧 觑(qū) 坨(tuó)商榷(què) 思忖(cǔn) 巷(hàng)道 墓冢(zhǒng) 屏窒(bǐng zhì) 不啻(chì)悄(qiǎo)然 犄(jī)角 噗噗(pū)跳词语部分:检点:(1)查考符合与否;查点。

(2)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语行为)。敷演:叙说并加以发挥。

甄别:审查辨别。绝伦: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思忖:思量。商榷:商讨。

勾销:取消;抹掉。巷道:采矿或探矿时在山林或地下挖掘的大致成水平方向的坑道。

一般用于运输和排水,也用于通风。不啻:如同。

犄角:(1)角落。(2)动物的角。

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光宗耀祖:为宗族争光,使祖先显耀。

光,有面子;宗,宗族;耀,显耀;祖,祖先。汗流浃背:汗流得满背都是。

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浃,湿透。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

形容荒凉、贫瘠。痴心妄想: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

痴心:沉迷于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诞的打算。怨天尤人: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抱怨天、责怪别人。

怨,怨恨;天,命运;尤,责怪,归罪。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形容自卑。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

鬼迷心窍:鬼怪迷惑住心窍。指对问题认识不清。

恪尽职守:谨慎而尽力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瞠目结舌: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

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瞠,瞪着眼睛;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

苟延残喘: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

苟,暂且,勉强;延,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文本选萃:生命如四季。

……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

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怨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

我决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张洁《我的四季》点拨:(1)直面艰难困苦是生命赋予的责任; (2)命运掌握在挑战者手里; (3)脚踏实地才能走出精彩的人生; (4)心态决定着人生前程。

马克思17岁中学毕业考试时就写下《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科学而崇高地规划了自己的人生。点拨:(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点拨:(1)幸福不只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付出; (2)在“小我”与“大我”间抉择。

写作借鉴:《沁园春·长沙》对比手法的运用。运用了多组对比使其所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

“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是动态的对比,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与被诗人视为粪土的“万户侯”是明比,“万类”的自由与民生的压抑是暗比。 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万”言山之多,“遍”写红之广,“击”描画雄鹰矫健的身姿,“翔”描绘游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自如的神态。《我的四季》清晰的写作思路——四季如生命,生命便是四季。

张洁将生命的劳作、艰辛、期待、收获浓缩在“四季”里,写了播种的春,耕耘的夏,收获的秋,还有在回顾的冬,让读者与自己一道共受煎熬,也分享快乐。《我的五样》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衬托、对比、比喻等。

用空气、水、阳光对生命的宝贵衬托鲜花的可贵,生命固然重要,但没有鲜花存在的生命会失去多少的光彩。用空气、水、阳光、鲜花来衬托笔,前四样东西固然可贵,可它们和写作的笔一比,都不是最宝贵的。

用同学们写的父母、孩子、爱人与自己想写的笔作对比,在诸多的忍痛割爱后,还是强调了自己对笔钟爱的理由。比喻运用也很妥帖,如“万物好似压缩成超市货架上的物品,摆在那里等待你的挑选。

货筐是那样小,世上的林林总总,只有五样可以塞入。”获得教养的途径字音部分:跬(kuǐ)步 锲(qiè)而。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小测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