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中文言文常识

2022-07-10 综合 86阅读 投稿:相望

1.求高考文言文常识总结

文学常识不得记混记杂,要时刻注意辨析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如记清一些不同流派的文学主张和代表人物等等;名句名篇的背诵最终要通过默写落实在卷面上,在复习中,一定要背默结合,默写时还要细心,不要出现错字、漏字、前后颠倒等错误,此外,还应注意标点和语气。

【考点达标】⒈."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 ) A.贾谊 B.诸葛亮 C.屈原 D.文天祥 答案:C(对联中嵌有屈原诗歌《招魂》《九歌》名,屈原的诗中以芳草自喻品质的高洁。屈原被放逐在湘江、沅江。

从内容上看,与屈原事相合;从感情上看,表达了惋惜、同情的心意。)⒉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吴承恩-明代 《神曲》-但丁-德国 B.《镜花缘》-李汝珍-明代 《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美国 C.《西厢记》-王实甫-元代 《唐璜》-拜伦-英国 D.《桃花扇》-孔尚任-清代 《红与黑》-莫泊桑-法国 答案:C(A.《神曲》的作者但丁是意大利人,不是德国人;B.《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是清代人,不是明代人;D.《红与黑》的作者是法国的司汤达,不是莫泊桑。

) ⒊"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的是( )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答案:B(题干中的一首诗是朱德同志为四川三苏祠而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B项。

A项中,曹操、曹丕、曹植虽是三父子,也都是大文豪,而且也都有诗赋流传于今,但他们不符合诗中“峨眉共比高”这一内容。C项中,班彪、班固、班超虽为三父子,其中班彪、班固均以史学著称,而班超有是名将,所以与诗中“都是大文豪”内容不符。

D项中杜甫、杜牧、杜荀鹤不是父子关系,因此更不符合诗意了。)。

2.求所有关于高中的文言文知识和现象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 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 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 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 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 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 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 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 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 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 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 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 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 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 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从,通“纵”。

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困顿,失败。

30.陈利兵而谁何 何,通“呵”,呵问。 31.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32.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崛起,兴起。 33.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影子。

《鸿门宴》 34.距关 距,通“拒”,把守。 35.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6.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7.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背叛。

3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9.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嫌怨,隔阂。

40.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4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兰亭集序》 42.虽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 43.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犹如,如同。

《归去来兮辞》 44.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 45.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

更多在/《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勾践灭吴》 7.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知,通“执”,掌管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帅,通“率”,率领。9.令壮者无取老妇 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 免,通“娩”,分娩。11.三年释其政 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 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 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 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今齐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 耆,通“嗜”,喜爱18.必勿使反 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 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 有,通“又”,又,再。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 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 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从,通“纵”。

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 困顿,失败。

30.陈利兵而谁何 何,通“呵”,呵问。 31.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32.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崛起,兴起。33.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影子。

《鸿门宴》 34.距关 距,通“拒”,把守。35.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6.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7.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背叛。

3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39.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嫌怨,隔阂。

40.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4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兰亭集序》 42.虽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43.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犹如,如同。 《归去来兮辞》 44.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

45.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 古今异义古今异义《烛之武退秦师》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勾践灭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 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今寡人不能 不能,古,没有能力,今,不可以9.生丈夫,二壶酒,丈夫,古,男子;今,女子的配偶《触龙说赵太后》10.太后明谓左右 古:近臣、属下、侍奉在身边的人员等;今:左和右两方面,或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概数。 11.年几何矣古:多少;今:指数学的一门学科12,至于赵之为赵古: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 译为“到,上推到”; 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外提起一事。

《季氏将伐颛臾》1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古:把……当做,让……做;今:认为。14.是社稷之臣也 古:此,这,代词; 今:动词或形容词 1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古:诸侯的封地称 今:“国”指国家, 《寡人之于国也》 16.河内凶 古:谷物收成不好, 17.弃甲曳兵而走 古:跑,逃跑;今:行 1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古:供养活着的人; 《劝学》 19.金就砺则利 古:指金属制的刀剑 2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古:验,检查;今:探; 2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 古:安置,安身;今: 某人某事物上。

《过秦论》 2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 古:崤山以东,即东: 《鸿门宴》 23.约为婚姻 古:结成亲家;今:指 24.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的原因;今: 2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 古:意外的变故;今: 26.将军战河北 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 27.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2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 古:鱼和肉,指被欺凌 29.再拜献大王足下 古:两次;今:又一次 《兰亭集序》 30.列坐其次 古:旁边,水边;今:次序,等第 31.向之所欣 古:过去,从前;今: 有方向、对着、偏袒等意思 《归去来兮辞》 32.问征夫以前路 古:行人;今:指出征的人 常见实词归类 《烛之武退秦师》说 ①及郡下, (守,i舶口此(陈述)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杂说,一种文体) ③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悦”,喜欢,高兴) 辞 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

10.高中文言文文学常识

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5、《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6、《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7、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左传》和《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著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值得高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该让别人去做),这是孔子《论语》里的名言。

详情见:/link?url=vFBR9KHGRycr1U382f___

语文高中文言文常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