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小古文阅读知识点

2022-07-19 综合 86阅读 投稿:汐影浊

1.小学文言文知识点的汇总

小学文言文复习通假字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

《论语十则》2、汝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论语十则》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

《狼》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通“座”,座位。

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郑人买履》6、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伙伴。《木兰诗》7、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出现。

《马说》8、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愚公移山》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

《曹刿论战》10、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

《山市》古今异义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5、布衣 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6、感激 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例句:由是感激。

(《出师表》)7、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8、开张 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9、涕 古义:泪。

今义:鼻涕。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10、兵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11、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禁犯人的地方(监狱)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12、池 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13、居 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14、走 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15、汤 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16、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17、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之的用法1、“之”作代词的用法最多 而一牧童见之,之代指书画 处士笑而然之,之:代词,指牧童说的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代词,指学过的知识2、“之”作动词 送孟浩然之广陵 是动词“到”3、“之”作结构助词“的” 圣人之道 4、、“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久之,目似瞑其的用法1、代词,指“他、她、它(们)的” 欲知其轻重,指“它的”,大象2、.“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问等语气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第二个“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而的用法用作连词,连结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承接、转折、等关系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是,表转接)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表并列)3、温故而知新。

(然后,表承接)常见的语气词一般放在句尾,表陈述、疑问、感叹等,常见的有“也,矣、乎、耶、邪”。1、此画斗牛也也,也用在句末,语气词,译作“呀”2、谬矣,矣:语气词,了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乎,语气词,吗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①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

②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

③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

④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

⑤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欢迎采纳 祝你学习进步。

2.小学文言文知识点的汇总

小学文言文复习通假字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

《论语十则》2、汝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论语十则》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

《狼》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通“座”,座位。

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郑人买履》6、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伙伴。《木兰诗》7、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出现。

《马说》8、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愚公移山》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

《曹刿论战》10、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

《山市》古今异义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5、布衣 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6、感激 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例句:由是感激。

(《出师表》)7、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8、开张 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9、涕 古义:泪。

今义:鼻涕。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10、兵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11、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禁犯人的地方(监狱)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12、池 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二章》)13、居 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14、走 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15、汤 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16、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17、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之的用法1、“之”作代词的用法最多 而一牧童见之,之代指书画 处士笑而然之,之:代词,指牧童说的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代词,指学过的知识2、“之”作动词 送孟浩然之广陵 是动词“到”3、“之”作结构助词“的” 圣人之道 4、、“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久之,目似瞑其的用法1、代词,指“他、她、它(们)的” 欲知其轻重,指“它的”,大象2、.“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问等语气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第二个“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而的用法用作连词,连结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承接、转折、等关系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是,表转接)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表并列)3、温故而知新。

(然后,表承接)常见的语气词一般放在句尾,表陈述、疑问、感叹等,常见的有“也,矣、乎、耶、邪”。1、此画斗牛也也,也用在句末,语气词,译作“呀”2、谬矣,矣:语气词,了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乎,语气词,吗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①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

②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

③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

④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

⑤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欢迎采纳 祝你学习进步。

3.小学生需要掌握的文言文知识有哪些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伯牙绝弦》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课文: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课文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伯牙心中的想法,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4.小学文言文大全(有题目,译文,简短)最佳答案

《杨氏之子》 选自人教版语文书五年级下册10课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伯牙绝弦》 选自人教版语文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课文: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课文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伯牙心中的想法,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初中要学文言文,如果从小接触,打好基础以后会学的很好很轻松。

5.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一、《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写出下列带点的汉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 yì ), “诣”的意思是 (拜访) ;为设果( [wèi] ),是 为 设果;儿应( yìng )声答曰( yuē )。

2、“惠”通假字是( 慧 ),“甚聪惠 ”是说杨氏子 (十分聪明) 从文中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二、《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成语(高山流水) 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钟子期) 是(俞伯牙)的知音,从(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这两句可以看出。

2、人们常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叹(知音难觅)

3、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或知音难觅)人们把知音比作(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的人。

4、你是怎样理解伯牙绝弦的:(即使自己有再高的造诣,但是没有了真正了解自己的人,那也没什么意思)

三、《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理解词语意思

诲:教导 惟: 只 援:引,拉 俱:一起

“之”在古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在本文中出现多次,我知道在“之” 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 (的) ,惟弈秋之为听是指 (弈秋的教导) :

思援弓缴而射之是指 (天鹅) ;是虽与之俱学是指 (他,指前一个人) 。

2、理解句子的意思。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后一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3、回答问题

那你知道后者为什么学不好吗?从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因为后一个人没有认真听弈秋的教导,所以学不好。我从他身上明白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四、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去人近 :离人近 及日中 :到了中午 孰 :谁 为汝 :你 多知 :知识渊博 乎

为”是多音字,文中的“为”如:此不为读( wèi )孰为读( wéi )。

2、联系课文,把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来

孔子不能决也。 (孔子不能判断)

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两小孩辩斗的原因: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是一儿认为原因是:远者小而近者。一儿认为原因是:近者热而远者凉。

3、科学知识。我知道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 (相等的)

早晨的太阳之所以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这是视觉的(误差)。

6.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诣 【拼音】:[yì] 叫 杨氏子

慧 机智聪明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用孔的语气反驳孔

高山流水 钟子期 伯牙

知音难觅

音乐 相互了解

教导 只 拉 一起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是他们的智慧不相同么? 不是这样的

学习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

离人近 等到中午 谁 说你 智慧多

孔子不能判断

谁说你智慧多?

一样远近

误差

7.小学语文知识点大全文言散句部分内容

内容简介《小学语文知识大全(第2次修订)》有古诗词名句、作文指导、名言警句、文学常识、百科知识、认识标志等29个专题的内容,对你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知识进行了合理的归纳和整理。

每个专题的内容详略得当,能够快速查找方便使用。全书以专题板块建构,29个专题各个击破。

各专题选材注重人文性、科学性、趣味性和时代性,不仅包含了1~6年级课本上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又有适当拔高,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你的知识面,开阔你的视野。编辑推荐《小学语文知识大全(第2次修订)》不仅含有成语俗语、格言名句、历代诗词和蒙学名篇等古今中外的文化精粹。

同时,部分专题选材贴近生活,内容新颖。目录专题一拼音 一字母大小写(26个) 二声母(23个) 三韵母(24个) 四整体认读音节(16个) 五拼音字母的大写 六标调规则 七隔音符号的使用 八轻声 九朗读时的变调 十儿化 专题二汉字 一汉字的字体演变和造字方法 二汉字的常用笔画名称 三查字典 四易错字形(括号内是正确的字) 五汉字中的“三胞胎” 六形近字趣味对话 七猜字谜 八汉字妙解 九易读错的汉字 十同音字 十一常用多音字 十二书法基础知识 专题三词语 一词语的分类 二正确使用“的、地、得”(口诀记忆法) 三结构特殊的词语 四词语不同的意义和用法 五常见反义词 六常见近义词 七含指定的字 八新词新语 九英文简写代表的含义 十有趣的网络用语 专题四标点 一标点符号分类 二标点符号的写法 三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 四标点符号歌 五标点小谜语 六标点趣用 专题五成语 一不同的出处 二不同的用法 三含不同的字 四不同的结构 五不同的字数 六趣味成语 七综合运用 专题六古诗词名句 一不同的用法 二诗中含指定内容 三不同的修辞与表达 四诗词的朗读节奏 五趣味诗 六 《课程标准》各学段指定必背古诗词篇目(70首) 专题七常用歇后语 一较常用歇后语 二包含十二生肖的歇后语 三与《三国演义》相关的歇后语 四寓言故事歇后语 专题八常用谚语 一朋友与敌人 二时间与金钱 三求知与学艺 四 礼貌与修养 五 美好与丑恶 六 勤劳与懒惰 七 诚实与虚伪 八谦虚与骄傲 九学习方法 十 生活哲理 十一气象谚语 十二农业谚语 十三身体健康 十四风土人情 十五关于求知 十六关于节约 十七关于团结合作 专题九对联 一对对子 二春联集锦 三其他各类常用联 四趣联集锦 专题十旬式与句段 一基本句式 二句子的成分 三复句类型 四复指句和连动句 五句式的转换 六句子的仿写 七句子的缩写与扩写 八修改病句 九怎样排列顺序错乱的句子 十趣味句序 十一小物大智慧——咏物格言 十二优美语句 十三常见的几种分段方法 专题十一名言警旬 一关于爱国 二热爱集体 三关于母爱 四勤俭节约 五诚实守信 六立志 七读书学习 八关于勤奋 九不怕困难 十文明礼貌 十一珍惜时间 十二奉献精神 十三把握机会 十四关于友谊 十五美德 十六谦虚 十七劳动 十八实践 十九安全警句 专题十二国学蒙篇 一《三字经》节选 二《论语》经典名句及大意 三《孟子》经典名句及大意 专题十三文言知识 一最浅显常用虚词及义项(43个) 二次浅显常用虚词及义项(43个) 三文言散句及大意 四文言寓言小故事 专题十四名著中的人物形象 一四大名著人物形象 二小学生应该知道的名著中的文学形象 专题十五中外名著导读 一名著概要 二《课程标准》各学段推荐阅读书目 专题十六文学常识 一作家作品 二文学常识知识点 专题十七现代诗欣赏 专题十八现代文欣赏 专题十九历代诗词精选 专题二十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 一公益广告 二商业广告 专题二十一感动中国 专题二十二应用文写作指导 一通知 二留言条 三请假条 四书信 五启事 六会议记录 七新闻 八广播稿 九申请书 十板报稿 十一感谢信 十二借(收、领)条 十三倡议书 十四调查报告 专题二十三作文指导 一名师大课堂 二习作新题型 专题二十四 口语交际 专题二十五阅读方法指导 一朗读与默读 二阅读技法列举 三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方法与技巧 专题二十六赏漫画 明道理 专题二十七百科知识 专题二十八认识标志 一交通禁令标志 二交通警告标志 三交通指示标志 四旅游区标志 五世界名车标志 六其他常见重要标志 专题二十九语文与实践 一健康小常识 二设计板报、手抄报 三常用简笔画。

8.小学文言文该怎样复习

把下面的重点词背会,每个词都要回翻译,句子会翻译。理解性的默写,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意思。

还有,文言文那你是哪扣了?是翻译还是什么?

给你一个最简单的文言文: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这网站上有解释/view/68775.htm?fr=ala0_1_1

9.短小文言文,要有阅读问题的,小升初的.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爱莲说》选自《 》,作者 ,是 时著名的 家.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答: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 ( ) ②亭亭净植( )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解释“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 之: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③无丝竹之乱耳之:④何陋之有 之:1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6、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11、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1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11.①多(0.5分)②树立或立(0.5分)12.D(2分)13.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g 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 分)人该是很多了(0.5分) 1⑷①的 ②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③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④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15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16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小学小古文阅读知识点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