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经济常识计算题

2022-01-24 综合 86阅读 投稿:陌生人

1.高中政治经济常识计算题公式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使用价值量(数量)=商品价值总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经济效益=(利润+本金)÷生产成本净产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净产值=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增值税的一般计税方法:本企业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经营环节已纳税金营业税的一般计税方法:营业额*税率(营业税实行比例税率,按不同行业分为3%,5%以及5%~20%的幅度税率)消费税的一般计税方法:消费额*税率企业所得税的一般计税方法:纯收益额*税率(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资,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

该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个人所得税的一般计税方法:采用累进税率分段计算关税的一般计税方法:商品额*税率。

2.高中政治经济常识计算公式

①.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

②.商品价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

③.社会总产值=C(生产资料的价值)+V(劳动者的工资)+M(毛利润)

④.国民收入=V+M

⑤.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

│级 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

│ 1.. │不超过500元的 。。。。。。。。。..│ 5 。。。.│

├———┼———————————————————————┼———————┤

│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 10 。。..│

├———┼———————————————————————┼———————┤

│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 15 。。..│

├———┼———————————————————————┼———————┤

│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 20 。。..│

├———┼———————————————————————┼———————┤

│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 25 。。..│

├———┼———————————————————————┼———————┤

│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 30 。。..│

├———┼———————————————————————┼———————┤

│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 35 。。..│

├———┼———————————————————————┼———————┤

│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 40 。。..│

├———┼———————————————————————┼———————┤

│ 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 45 。。..│

└———┴———————————————————————┴———————┘

(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决定第六条的规定,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八百元后的余额或者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这是我知道的全部经济公式了~

3.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的计算题

巧用“口诀”解答《经济常识》计算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政治部分频频出现经济常识计算题,尤其是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虽说数据不大,计算过程也不太复杂,但是学生在解答这种试题时仍是头疼不已,面对考题无从下手。

此类计算题的口诀,在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运用,则能有效解答问题。口诀是:“提高加,降低减;正比乘,反比除”,先算加减,后算乘除。

试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一口诀。【例1】(2008年北京文综卷第33题)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

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解析】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按照口诀“提高加”,可以得出1+25%,又知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根据口诀“反比除”可得出1÷(1+25%)=0.80元,因此选B。【例2】(2008年高考文综四川卷第24题)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解析】劳动者数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均增加或提高10%,“提高加”,得出“1+10%”;价值总额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与劳动者的数量成正比,“正比乘”,所以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100*(1+10%)=110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不仅与劳动者的数量成正比,而且跟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根据口诀“提高加,正比乘”,所以2008年M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00*(1+10%)*(1+10%)=121亿元。

故选C。【例3】(2008全国文综卷Ⅰ卷第25题)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

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解析】此题曾是最难的计算题,不知难倒了多少老师和学生,如果运用口诀,则能轻而易举搞定这一题。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提高加”,得出“1+50%”;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反比除”;货币贬值20%,意味着货币购买力降低,“降低减”,得出“1-20%”;货币贬值,通俗地说就是货币不值钱了,要买到同样多的商品需要花更多的钱,即货币贬值(降低),花钱更多(提高),故二者成反比,“反比除”。

所以2008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是:[15元÷(1+50%)]÷(1-20%),计算可知M=12.5元。故选B。

【例4】(2008年高考政治海南卷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A.5小时 B.7小时 C.7.5小时 D.8小时【解析】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那么他们生产M商品的平均时间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了。而不管社会劳动生产率怎么变,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我们先把价格总量算出来:10*6+8*10=140万小时。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提高加”,得出“1+20%”;由于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数量成正比,“正比乘”,即10*(1+20%)。

其他条件不变,用价值总量除以M商品数量就是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了:140÷[(10*(1+20%)+8]=7小时。故选B。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做好这部分计算题的关键是思路清晰,知识掌握准确,尤其是知识间的具体关系,加上巧妙利用口诀,结合题意,一定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分数拿到手。

4.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的计算题

巧用“口诀”解答《经济常识》计算题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政治部分频频出现经济常识计算题,尤其是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虽说数据不大,计算过程也不太复杂,但是学生在解答这种试题时仍是头疼不已,面对考题无从下手。此类计算题的口诀,在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运用,则能有效解答问题。口诀是:“提高加,降低减;正比乘,反比除”,先算加减,后算乘除。试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一口诀。

【例1】(2008年北京文综卷第33题)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解析】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按照口诀“提高加”,可以得出1+25%,又知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根据口诀“反比除”可得出1÷(1+25%)=0.80元,因此选B。

【例2】(2008年高考文综四川卷第24题)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劳动者数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均增加或提高10%,“提高加”,得出“1+10%”;价值总额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与劳动者的数量成正比,“正比乘”,所以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100*(1+10%)=110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不仅与劳动者的数量成正比,而且跟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根据口诀“提高加,正比乘”,所以2008年M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00*(1+10%)*(1+10%)=121亿元。故选C。

【例3】(2008全国文综卷Ⅰ卷第25题)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解析】此题曾是最难的计算题,不知难倒了多少老师和学生,如果运用口诀,则能轻而易举搞定这一题。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提高加”,得出“1+50%”;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反比除”;货币贬值20%,意味着货币购买力降低,“降低减”,得出“1-20%”;货币贬值,通俗地说就是货币不值钱了,要买到同样多的商品需要花更多的钱,即货币贬值(降低),花钱更多(提高),故二者成反比,“反比除”。所以2008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是:[15元÷(1+50%)]÷(1-20%),计算可知M=12.5元。故选B。

【例4】(2008年高考政治海南卷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A.5小时 B.7小时 C.7.5小时 D.8小时

【解析】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那么他们生产M商品的平均时间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了。而不管社会劳动生产率怎么变,价值总量是不变的。我们先把价格总量算出来:10*6+8*10=140万小时。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提高加”,得出“1+20%”;由于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数量成正比,“正比乘”,即10*(1+20%)。其他条件不变,用价值总量除以M商品数量就是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了:140÷[(10*(1+20%)+8]=7小时。故选B。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做好这部分计算题的关键是思路清晰,知识掌握准确,尤其是知识间的具体关系,加上巧妙利用口诀,结合题意,一定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分数拿到手。

5.求2012届高三经济常识所有的计算公式

楼主你好!! 你这个题啊很难啊,我马上上班了,不能帮你想了,我这里有道类似的提 你可以看看,看了你一定知道怎么做了。

假设某出口企业2008年生产出口A商品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5小时,国际市场售价5美元.2009年该企业生产每件A商品的劳动时间为4小时,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A商品的出口下降了60%,其余均在国内销售,该商品的国内市场售价每件为28元人民币,此时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00美元=700元人民币,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09年A商品的生产总值约为 A.52.8万美元 B.55万元 C.57.5万美元 D.40万美元 B 5*10÷4*40%*5+5*10÷4*60%*4=55 2009年价值总量=2008年价值总量=5*10万 09年总数量=价值总量÷商品必要劳动时间=50÷4=12.5万件 出口总价值=12.5*40%*5=25 内销总价值=12.5*60%*4美元(每件28元人民币折算)=30 09年A商品的生产总值=出口总价值+内销总价值=25+30=55万美元。 附: 经济常识计算题公式、例解及09年备考 政治高考计算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作为选拔性考试突出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考查学生对学科基本理论的理解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综合运用和调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在高考中政治学科以计算题形式出现的试题,将数学与政治知识结合起来考查,将作为一种较为稳定的命题趋势,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高中经济常识计算题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