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校园欺凌手抄报的字
什么是校园欺凌手抄报的字小学校园欺凌手抄报内容一校园欺凌,就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强凌弱,像这样的事例在中小学的校园内外时有发生,它不但会伤害我们的身体,还会使一颗纯净的心灵走向弯曲,使人的精神受到痛苦折磨,严重时,还会威胁他人的生命安全。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但是,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缺少相应的法律常识,在全国个别学校出现了校园暴力事件,严至影响了我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危害了我们的身心健康 ,也削弱了学校的教育成果。
为此,学校团委发出如下倡议:一、勇于拒绝校园暴力。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要互谦互让,积极与老师和家长沟通,通过正当途径解决,不对同学动武、动粗。
二、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养成守法习惯,在受到校园暴力侵害时,不以暴制暴,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三、不参与打架斗殴,不讲所谓的哥们义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进网吧、电子游戏厅等未成年入不宜进入的场所,不在QQ及空间、网络贴吧、各类论坛等发布侮辱他人的言论。
四、拒绝与校外不良青年交往,对校外不良青年的引诱要坚决拒绝,在受到威胁、恐吓时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五、增强友爱互助意识,团结同学,向身边优秀的同学学习,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增强应对困难、对抗邪恶的勇气。
六、要积极与家长、老师交流沟通。在家长、老师的健康引导下,提高防范校园暴力的意识,增强抵制校园暴力的能力。
七、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立志做社会的栋梁之材。同学们,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反对校园欺凌,远离校园暴力,争做美丽学生,构建阳光和谐校园。
2.校园欺凌的短话顺口溜有哪几条
校园生活真美妙。
对同学,要友善。
文明礼让要记牢。
坏风气,不能要,
互帮互助不可少。
见恶行,要举报,
视而不见可不好。
不恃强,不凌弱,
后果严重警察找。
反欺凌,要做到,
校园和谐最重要。
同学间,不为难,
互助成长情谊连。
欺凌者,要受处,
屡教不改要严办。
被欺凌,莫慌乱,
报告老师来评判。
心平静,坐下谈,
握手言和把手牵。
与人交,要友善,
礼义廉耻记心间。
扩展资料
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校园欺凌分为单人实施的暴力,少数人暴力,和多人 实施暴力。实施环境地区多为校园周边或人少僻静处,甚至是明目张胆的在校园公共区域进行欺凌,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
2018年7月5日,北京为解决校园欺凌,教育部首先发布北京市中小学欺凌治理方案公布:发生校园欺凌须限时上报。11月12日,广东出台治理校园欺凌方案,起侮辱绰号属欺凌。11月21日,天津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天津市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若干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3.小学班会主题防止校园欺凌
1.让学生认识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认清校园暴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2.当面对他人的攻击时能够尝试用温和和理智的态度处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机。掌握应对校园暴力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防暴能力,进而学会保护自己。
班会重点:了解校园暴力的实质和危害,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暴力的方法和策略。 班会过程:活动一:走进校园暴力这一环节让学生就其平时听到或遇到的校园暴力进行讨论,然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归纳,之后引出校园暴力的概念。
校园本是静美之所,然而这片净土也染上了血腥。如果任这种校园暴力发展下去,那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间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
这是相当危险的,所以要拒绝校园暴力。校园暴力的最可怕之处在于其施暴者是孩子,而受害者也是孩子。
对施暴者来说,其过早染指了不良恶习,日后的成长令人担忧。而对受害者来说,这样的经历无疑是一场梦。
4.学校应怎样防范校园暴力
反思二:孩子缺少关爱和安全感,容易形成“攻击性人格” 专家分析,导致校园暴力日趋增多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施暴者缺少基本的罪恶感与罪责感,缺乏对行为法律后果的恐惧,从而不能控制冲动,放纵暴力行为。
而造成孩子有暴力倾向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当。 一般来说,如果家庭其他成员文化素质低下、道德品质败坏,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等使孩子缺少关爱和安全感,都会对孩子的人格培养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容易形成“攻击性人格”。
为此他们喜欢通过欺凌弱小来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另外,不少家长仍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重智育轻德育,很少、甚至不愿倾听孩子的心声。
由于彼此间缺少沟通、交流、理解与尊重,不少孩子将视线投向网吧等其他场所,希望在那里找到倾诉的对象,寻求解决青春期困惑的手段。然而,网吧在带给孩子们大量信息的同时,也让孩子们接触到打斗、枪战、爆炸等场面。
久而久之,在孩子们的心里,容易形成一种认知上的误区,认为这些暴力都是合理的,进而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模仿。 反思三:21世纪教育目标:学习、做事、相处、做人,做人是根本 有专家研究指出,近20年来,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青少年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他们的心理呈现出四个特点,首先是过渡性,从幼稚走向成熟,但是过程并不是那么容易;其次是社会性,由青少年走向青年,他们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第三是动荡性,他们的情感并不稳定,容易冲动;第四是闭锁性,他们变得不太愿意对成年人、父母、老师袒露心扉。
再加上媒体和网络的外力作用,一些影视剧、网络时有暴力镜头,这些都对青少年会产生影响。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校园暴力的出现,说明这些施暴者不但缺乏法制观念,更缺乏道德观念,这说明家庭在承担道德底线上的作用是失败的。
他认为,家庭承担着让学生基本社会化的责任,学校则承担着让学生继续社会化的责任。但在社会化过程中,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系,一切教育都应该以德育为先,以价值灌输为先,二十一世纪有四大教育目标:学习、做事、相处、做人,而做人是根本。
反思四:健全校园法制教育体系,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专家建议,首先,家长应当积极履行好监护责任,解决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问题,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孩子善良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们学会给予和奉献,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 其次,应建立健全学校的法制教育体系,通过法制课程,讲授法律常识,强化法制观念。
再次,应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减少不良文化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学校在思想管理上要做到旗帜鲜明。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立场是否正确,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行动走向,这是一个老生常谈而又不得不谈的问题,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思想多元化的社会。学校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旗帜鲜明地反对拜金主义、极端主义和享乐主义,使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
要帮助学生摆正自己的人生坐标,做一个“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的人,一个具有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人。 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校园管理。
学风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的效率与质量。提高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必须切实转变学风。
而转变学风的关键,在于以学校规章制度建设为本,确保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良性转变。在心理学看来,态度是指对某种对象作出的前后一致的反应,它包括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
学习态度可以视为学生预先对学习中的种种情况作出的积极或消极的反应,态度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持久性。但这并不等于说态度是一成不变的,当形成态度的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态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学校有效的规章制度建设是实现学生学习态度转变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校园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建设文明校风。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有良好的育人环境。
环境和气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中国传统教育历来十分重视环境对人的熏陶作用,“孟母教子三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提出一定的具体要求。要充分发挥专业课老师的教书育人作用,让他们的人格、修养和敬业精神影响学生。
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现在一些学校为追求升学率,放弃了很多认为不重要的科目,尤其是中小学,因法律法规不作为考试的科目,一些学校甚至于虚设的教学时间都没有安排。
在现代社会,学法守法用法,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前提。学校一方面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法律知识;另一方面,要用身边发生的事例及时教育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白学校提倡什么、鼓励什么、禁止什么、反对什么。
此外,对违法犯罪的学生,不要因为害怕影响到学校的声誉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会助长其他学生的阴暗心理。 对违纪违法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处罚。
处罚。
5.校园暴力事件怎么防范
预防校园暴力伤害事件一、一般性原则1、建立“事前预防胜于事后处理”观念欲有效预防校园暴力行为之发生,首重建立预防观念“宁可事先花一块钱、多付出一分钟”,老师、学生均应有此认识。
2、运用团队力量防杜校园暴力结合学校所有人员力量对抗校园暴力事件;加强与学校与家庭联系,以整合力量全力教导学生;并与公安、社辅、医疗、司法等部门充份联系,以应不时之需。3、明了学生个人特性及客观环境,以收防微杜渐之效部分学生之所以有暴力行为,必有其原因,理性、客观分析其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等,以诊断行为成因之后,方能拟定出正确之防治校园暴力对策。
4、平日以爱心、关心管教学子,消弭暴戾之气无论是父母、老师或是学校行政人员,对于学生之任何管教措施均应出于一片爱心,抱持“悲天悯人”之襟怀,善待之以恒,而且最重要者,必须让对方体验得到那份爱心与热忱。5、使学生相关人士信赖进而配合学校管教措施为发挥整体预防之效果,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获得与学生有关之人士的信赖,让他们成为教育辅导之助力而非阻力。
6、管教作为应兼顾学生自尊心对于偏差行为学生之处分,尽量做到维护其自尊心基本要求,避免过于严重之处分与苛刻之指责,可以有效避免因“无地自容”愤而行凶事件发生。7、加强被害预防教育,强化师生防卫警觉经由普及被害预防教育灌输,使学生具备基本防范被害常识,因而校园找不到被害对象,如斯也可以避免许多因利于施暴者实施校园侵害事件,维护校园安全。
二、家庭方面1、健全家庭教育,培养子女健全人格学生家长应深刻体认一项事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之基础,有了健全家庭环境,才可能有健全人格之子女,因此家长应设法努力营造融洽家庭气氛,以子女教养为第一要务,让子女对家庭有充分归属感,可有效避免子女产生各种偏差行为。2、以身作则,引领子女养成尊师重道美德“身教”、“境教”之重要性应容大家无庸置疑,负责子女管教重责大任的父母,本身对于子女之老师或其他老师应持尊敬态度,才可能让子女养成尊师重道美德,也才不会有对学校师长施暴事件发生。
3、勿滥用暴力管教子女,产生不良学习效果对子女为适当体罚,有时对于子女的一些偏差行为的确能发挥管束之效果,但体罚却非万灵丹,滥用体罚或实施严厉惩罚,除了可能产生许多不良后果外,还可能让子女充分学习暴力,进而增长校园暴力事件发生。4、主动配合学校各项措施,积极参与学校举办活动为确实掌握子女行为状况,学生家长应主动随时与学校联系,以了解子女在校表现,以为家庭教育之参考依据;对于子女学校所举办活动,应设法亲身参与,这样才能收全面整合教育效果。
三、教育机构方面1、改善学校人文物质环境在精神环境方面,塑造优良校风与班风,倡导校园伦理;在物质环境方面,布置优美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发挥境教的功能,学生便不愿以暴力破坏纯净的校园。2、提升教师素质,促进师生良好关系建立合理教师期望水准,并督促教师能够在任教科目不断进修、成长,提高教学绩效,以获得学生敬重;采行适当专业领导,慎用处罚,重视师生双向沟通,增进情感相互交流,促进师生和谐关系。
3、落实校园危机处理教育增加对校园暴力问题严重性认知程度,实施校园安全教育,强化师生处理校园暴力问题的应变能力;并设法在各校设专线咨询电话及申诉中心,以强化校园暴力事件辅导,减少暴力事件重演不幸情况发生。4、加强学生自我控制暨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加强学生法纪教育,使他们确实学习自我负责的态度与及良好自我控制能力;教导学生妥善控制情绪,多结交益友,并教导他们正当处理人际关系经验。
5、适时修订不符时宜校规,导正学生偏差行为教育实务之经验告诉我们,校规不彰也是校园暴力来源之一,教育机关应该经常检讨校规恰当性,对不合理、不符时宜、不清楚、无可行性的校规加以检讨修改后,确实执行成为首重之务,予暴力潜在学生一个不敢实施暴力行为空间。6、落实学生正当休闲教育加强课外活动或各学生社团活动多元性,培养学生正当之休闲兴趣与能力,积极方面可以从而陶冶学生性情,消极方面则可供学生在参与有意义之活动之际,发泄多余精力,避免产生暴力行为。
7、全力扫除引发校园暴力情境学校可结合当地治安机关力量,强化校园门禁管制、巡查之措施;加强照明设备,减少犯罪死角,从而有效终止暴力行为实施场境。8、举办家庭学校沟通活动,加强亲子教育学校及有关社教、文化机构,应多举办如亲子活动,并请学者专家讲授亲子教育,使父母了解青春期少年的身心特质及心理需求,学习与子女沟通的方法、有效的管教方式,积极建立起对子女的正向影响力,避免子女产生暴力行为动机。
9、结合家庭力量,提升适应不良学生之辅导绩效教育机构除加强专业辅导人员训练,落实学校辅导工作之外,还应运用热心家长组成义工服务方式,实施电话咨询、家庭探访,或特别适应不良学生、功能不完整家庭的辅导及支援工作,扩充辅导资源并提升辅导成效,降低学生进一步实施暴力行为之可能性。四、社会方面1、强。
6.怎样有效预防中小学生欺凌事件的发生
一是学校加强教育。各中小学校通过每学期开学时集中开展教育、在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专门设置教学模块等方式,定期对中小学生进行学生欺凌防治专题教育。
二是开展家长培训。通过组织学校或社区定期开展专题培训课等方式,加强家长培训,引导广大家长增强法治意识,落实监护责任,帮助家长了解防治学生欺凌知识。
三是强化学校管理。加快推进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紧急报警装置等建设,建立健全防治学生欺凌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学校根据实际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
四是定期开展排查。通过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或组织学校开展等方式,定期开展针对全体学生的防治学生欺凌专项调查,及时查找可能发生欺凌事件的苗头迹象或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欺凌事件。
7.小学班会主题防止校园欺凌
1.让学生认识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认清校园暴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2.当面对他人的攻击时能够尝试用温和和理智的态度处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机。掌握应对校园暴力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防暴能力,进而学会保护自己。
班会重点:了解校园暴力的实质和危害,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暴力的方法和策略。 班会过程:
活动一:走进校园暴力
这一环节让学生就其平时听到或遇到的校园暴力进行讨论,然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归纳,之后引出校园暴力的概念。
校园本是静美之所,然而这片净土也染上了血腥。如果任这种校园暴力发展下去,那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间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这是相当危险的,所以要拒绝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的最可怕之处在于其施暴者是孩子,而受害者也是孩子。对施暴者来说,其过早染指了不良恶习,日后的成长令人担忧。而对受害者来说,这样的经历无疑是一场梦
8.如何预防在校园中“被欺凌”
校园欺凌如何解决? 专业人士支招 近来,华商报连续报道多起校园事件,引起巨大反响。
校园事件的成因是什么?应从哪些方面寻求合理解决?昨日下午,包括法官、律师、民警等在内的十余名专业人士共聚一堂,就此展开讨论。 一、家长:教孩子在遇不法侵害时说“不” “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都像小绵羊一样。”
师欣是华商报此前曾报道过的欺凌事件中的受害者小雨的舅舅,他表示,他此前曾不止一次在网上见到过那些校园事件的视频资料,其中的被施暴者几乎都是木然被动挨打。而在一些报道中,很多孩子们在谈及同学被打时也往往表现漠然。
“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存在问题。”师欣提出,针对校园,从学校这个教育层面,应该着重正义感的培养,让孩子在自己或同学受到侵害时,能够勇敢地站出来说不。
二、退休教师:主要原因是学校重智轻德 74岁的郭老师曾任教西安环城西路小学,退休多年来,郭老师的关注点从未离开过学校和教育。“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育太过于重智轻德,分数为王,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缺失。”
郭老师表示,现在有的孩子不畏法律,有的不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而在受到伤害或者欺负时,也不去告诉老师,认为告老师是丢人行为。
一些孩子对强者的畏惧超过懵懂状态的法律,从而向往并享受处于强者地位的。 郭老师认为,在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时,学校也处于尴尬地位,社会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就是成绩,而校方和老师除了教给孩子们知识之外,并没有惩罚权利,“建议学校增加惩罚教育。”
三、在校老师:施暴者通过施暴证明自己“有能” 远东一中年级组长、班主任刘辉认为,校园欺凌事件的诱发因素多而复杂,单亲家庭、留守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多因缺乏安全感而成为弱者。 著名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西安远东一中副校长表示,校园欺凌行为分为直接身体欺凌、直接言语欺凌和间接欺凌。
欺凌现象的出现,高发于人类心理青春期中期(13-16岁),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剧烈变化的关键期。欺凌他人的人都处于同样的一个心理动机:对“无能”的消极补偿,这个人都有物质生活或情感生活的不平衡与缺失,通过欺凌的行为来证明自己的“有能”。
被欺凌者处于心理失衡的状态,经常会处于不合、人际关系差、特行的状态,因此会引起“欺凌者”的关注。 四、民警:法制教育应尽早介入 公安雁塔分局曲出所警长张卫厚表示,校园产生的原因多为受到游戏、影视剧等不良因素影响后,往往在取悦异性或者展示其强者地位时做出施暴行为。
学生家长应当注重言传身教,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内心波动。而学校则应加强法律知识的教育,且应尽早介入。
五、心理专家:应赋予门惩戒手段 “校园欺凌事件的屡屡发生,说明我们的教育有缺陷。”西安教育心理学会会长尚华表示,当下教育过于注重文化的灌输,忽略了品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
这个阶段(13-16岁)的孩子好胜、逆反、自控力差。受到挫折后容易用攻击行为,把敌对情绪发泄到造成其挫折的人或物上。
而在出现事件后,学校或者教育主管部门又往往不正向面对,及时对所有孩子进行教育,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做法,也造成教育良机的错失。 尚华表示,校园的发生与未成年人法制观念低下密不可分。
父母因工作压力或家庭结构的缺失,缺少对孩子的陪伴等,都可能使孩子淡漠生命,运用武力解决问题,最终引发校园事件。 “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美的教育,说服教育不是万能的,应该赋予门应有的惩戒手段。”
尚华说,国家应针对校园恶性事件专门立法,细化解释鲜有法律,案发后强调施暴者父母承担连带法律责任。 六、律师:法律足备 只是落实问题 陕西圣拓律师事务所朱振峰律师认为,校园欺凌事件是一个综合问题,他从代理过的类似案件,施暴的未成年人多会自发形成小帮派,在施暴时多对一,女生施暴的比例较高。
一些不健康的影视作品影响了不少孩子,为了体现存在感,往往采取极端的行为。他认为,现行未成年人保护、犯罪惩处的法律已经足备,除了《未成年人保》外,还有《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其中对学校、公安机关、家长的责任及罚则都有规定,目前存在的只是落实问题。
陕西丰瑞律师事务所朱长江律师了解到,校园欺凌事件的施暴者中,单亲家庭、留守青少年占相当比例,“家庭不健全、监管不到位,造成了施暴孩子处于特别的生活环境,养成特别叛逆的性格。”他也觉得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已经很全面,主要在于落实和适用。
陕西圣拓律师事务所律师乔阳萍认为,应当研究建立更加明确的、自上而下的、统一的、权威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构,协调整合各部门的力量,达到主导、社会治理、学校教育、家庭防范的有效联动与执行效果。陕西大瑞律师事务所张海军认为,应加强学校层面的法制宣传,“可以通过把法律知识增加到考试中来提高普及力度。”
七、法官: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对家长的责任倒追 郝卫是西安中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副庭长,她从日常办理过的案件中发现,大多数严重到犯罪的校园案件,多发于生源素质不高的学校。 她列举了几个亲自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因为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