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文言文知识点的汇总
小学文言文复习通假字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
《论语十则》2、汝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论语十则》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
《狼》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通“座”,座位。
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郑人买履》6、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伙伴。《木兰诗》7、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出现。
《马说》8、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愚公移山》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
《曹刿论战》10、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
《山市》古今异义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5、布衣 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6、感激 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例句:由是感激。
(《出师表》)7、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8、开张 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9、涕 古义:泪。
今义:鼻涕。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10、兵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11、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禁犯人的地方(监狱)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12、池 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13、居 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14、走 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15、汤 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16、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17、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之的用法1、“之”作代词的用法最多 而一牧童见之,之代指书画 处士笑而然之,之:代词,指牧童说的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代词,指学过的知识2、“之”作动词 送孟浩然之广陵 是动词“到”3、“之”作结构助词“的” 圣人之道 4、、“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久之,目似瞑其的用法1、代词,指“他、她、它(们)的” 欲知其轻重,指“它的”,大象2、.“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问等语气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第二个“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而的用法用作连词,连结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承接、转折、等关系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是,表转接)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表并列)3、温故而知新。
(然后,表承接)常见的语气词一般放在句尾,表陈述、疑问、感叹等,常见的有“也,矣、乎、耶、邪”。1、此画斗牛也也,也用在句末,语气词,译作“呀”2、谬矣,矣:语气词,了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乎,语气词,吗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①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
②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
③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
④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
⑤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欢迎采纳 祝你学习进步。
2.小学生需要掌握的文言文知识有哪些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伯牙绝弦》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课文: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课文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伯牙心中的想法,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3.小学文言文知识点的汇总
小学文言文复习通假字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
《论语十则》2、汝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论语十则》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
《狼》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通“座”,座位。
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郑人买履》6、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伙伴。《木兰诗》7、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出现。
《马说》8、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愚公移山》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
《曹刿论战》10、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
《山市》古今异义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5、布衣 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6、感激 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例句:由是感激。
(《出师表》)7、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8、开张 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9、涕 古义:泪。
今义:鼻涕。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10、兵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11、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禁犯人的地方(监狱)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12、池 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二章》)13、居 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14、走 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15、汤 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16、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17、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之的用法1、“之”作代词的用法最多 而一牧童见之,之代指书画 处士笑而然之,之:代词,指牧童说的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代词,指学过的知识2、“之”作动词 送孟浩然之广陵 是动词“到”3、“之”作结构助词“的” 圣人之道 4、、“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久之,目似瞑其的用法1、代词,指“他、她、它(们)的” 欲知其轻重,指“它的”,大象2、.“其”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祈使、疑问等语气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第二个“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而的用法用作连词,连结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承接、转折、等关系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是,表转接)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表并列)3、温故而知新。
(然后,表承接)常见的语气词一般放在句尾,表陈述、疑问、感叹等,常见的有“也,矣、乎、耶、邪”。1、此画斗牛也也,也用在句末,语气词,译作“呀”2、谬矣,矣:语气词,了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乎,语气词,吗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①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
②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
③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
④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
⑤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
欢迎采纳 祝你学习进步。
4.小学语文必须掌握哪些语文知识汇总
字、词、句小学语文必会基础知识--句子 语句及句子的一些相关知识是小学语文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其中包括很多重要内容,例如句型转换、修改病句、造句、口语练习等等,但是白变不离其中,只要把句子的基本概念牢牢掌握,至于各种题型只要经常练习就可以很容易消化了!1、陈述句:用于告诉别人一件事或一个道理,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一般语调平和,句尾一般用句号。
例:(1)小明的好朋友是学生。(2)明天我们去秋游。
(3)夜空中满是闪闪的星星。2、疑问句:用于提出问题的句子,句尾语调上升,常有疑问词“呢、吗、呀、么等等”句尾用问号。
例:(1)这本书是你的吗?(2)你吃过午饭了吗?(3)他在做什么呢?3、祈使句:表示命令、请求、希望或者劝阻的句子,根据语句语调可以用叹号、也可用句号。 例:(1)不许随便乱走!(2)请把那本书给我。
4、感叹句:用于抒发感情、表示感叹的句子,句尾用叹号。 例:(1)春天的景色真美呀!(2)种子的力量竟然有这么大!小学语文必会基础知识--阅读理解 有句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还说“读题百遍,其意自现”,话说如此,但是如果真的落实到现实中,尤其是小学生的头上,那么这个问题就没那么简单了。
1、如何对待阅读中的生词(即不懂的词) 对阅读中遇到的生词最好的方法是通过上下文猜测。以下几条建议或许会有帮助: (1)看看上下文中有没有生词的另一种说法解释,即找同义词。
有时下文会对一个词做解释,或者提供一些暗示,这就需要细心去观察。 (2)看看生词在文章中的词性,即看这个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或其他词类。
另外看看这个词在文中与那些词搭配使用,再根据自己的其他知识,基本上就可以进行正确的猜测了。 (3)看看同一生词是否在上下文的其他地方出现,把两处的语竟相比较,也许更能准的猜出词义。
(4)充分利用你关于所阅读的内容已有的知识。 (5)或者利用文中所附的插图等直观线索猜测词义。
2、找出文章中隐含意思 文章中作者往往不直接说出文章的中心意思,而大多是含蓄的表达。这种隐含的意思有时是文章的主要意思。
所以阅读文学作品经常需要推理。有时一句话的含义需要推理,有时整个文章的含义需要推理。
以下几条建议可以帮助你推理: (1)结合作者的想法、观点及其要说的目的进行推理。 (2)寻找作者直接陈述的诸多事件之间的联系。
(3) 仔细体会一些重要词的含蓄意义及其感情色彩。 (4)从作者的语气、语调、措辞等文体特征,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
(5)得出推理后,尽量从上下文中寻找证据。 (6)充分利用自己的各方面的知识,把文章中所述的事件和自己的阅历或熟悉的事情联系起来思考。
3、如何找出文章中心思想 为了便于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阅读中你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是否表明了有关社会生活的重要东西?它是否在告诉你一些生活中的道理?如果懂得了这个道理,那么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2)文章是否有大家都明白的真理?这个真理也许就是中心思想哦! (3)你同意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观点吗?同意或者不同意之中就有可能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4、做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仔细读问题及选项,仔细品味问题的所指及选项之间意思的差别,切勿草率处之。
(2)做一篇文章后,应综合看一下你的选择,因为它们也许是紧密相关的。 (3)实在选不出来的时候,可以重点选择与所提问的内容相关性强的选择项作为正确答案。
(4)另外一些常识也可以帮助一些选择项。 (5)文后的几个问题经常是对整篇文章推理过程的几方面的概括,了解这一点可以帮助对照检验自己的阅读从而对文章的推理过程进一步的认识。
5.小学生语文常识大全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6.人教版小学语文知识大全
一、句子部分 【复习要点】 1、知道什么是句子,从语气和作用上了解句子的类型。
2、扩句和缩句练习。 3、认识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4、认识并修改常见的病句。 5、进行句式变换练习。
6、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 【知识平台】 (一)句子及其类型 1、认识什么是句子。
句子就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组成形式是“谁(什么、哪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例如: 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地 学习知识。
认识句子对我们后面的修改病句、句式变换等很有帮助。 2、分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子类型。
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如:我游览了长城。
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如: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祈使句:向别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
如:油库重地,请勿吸烟! 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如: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 (二)改变句式 【备考点】 同一个意思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表达。
表达样式不一样,语言效果也不一样。变换句式,就是把一个句子改变为另一个句子,意思不变。
常见的有: 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2、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3、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应考点】 一、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链接考题】 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
(变为被字句、把字句) (分析)变被字句时,主语与宾语调换位置后加“被”字,变“把”字句时,如果是“被”字句,将主语与宾语的位置调换加“把”字,如果是陈述句则将“把”字放在宾语前,谓语放在句子末尾。 (答案) 他把老人的手紧紧地握住了。
(把字句) 老人的手被他紧紧地握住了。(被字句) 二、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反问句并不是向对方提出问题,需要对方回答,而是用反诘(追问)的语气强调某个问题,表达某种感情。
它是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问号;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链接考题】 他是一个好人。
(分析)陈述句变反问句,加上“怎么”、“难道”、“什么”等,句末尾加上“吗”、“呢”,句尾句号变为问号。该题是肯定的陈述句变为反问句,要加上一个否定词,表示否定的意思;变为感叹句直接加上感叹词。
(答案)他难道不是一个好人吗? 他真是一个好人啊! 三、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一个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绝对的事实,语气更坚定有力。 【链接考题】 我必须去图书馆看书。
(变双重否定句) (分析)双重否定句的语气比肯定句更重一些,但句意不变,方法是加两个否定词:“不……不”或“非……不可”等。 (答案)我不得不去图书馆看书。
四、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把直接叙述改变为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一是改变标点;二是改变人称代词;三是看句子的内容。有些句子中个别的和少量的文字须作改动,但不改变句子意思。
【链接考题】 王亮说:“我要像李永那样关心集体。” (分析)该题是将直接叙述改为转述,那么直接将第一人称“我”变成第三人称“他”。
(答案) 王亮说,他要像李永那样关心集体。 【专项突破】 一、依照样子写句子。
例:这个书包是王强的。 这个书包怎能不是王强的呢? 谁也不能否认这个书包是王强的。
1、那辆自行车是小丽的。 2、这件漂亮的风衣是李萌的。
二、仿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1:红红低着头对妈妈说:“我不要皮鞋穿了。”
红红低着头对妈妈说,她不要皮鞋穿了。 1、鲁迅给颜黎明的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2、老师告诉小明:“你去大队部找赵老师领《我们爱科学》。” 3、中队长对张铭说:“我去开会,你自己去参加比赛。”
4、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 5、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6、蔺相如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例 2:下课了,老师叫我到办公室去。
下课了,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去。 下课了,我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去。
7、困难没有吓倒他。 8、凡卡将信放在邮筒里。
9、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撕破了网。 10、狼牙山五壮士引敌人上了绝路。
11、汹涌的洪水冲毁了古老的大堤。 三、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种子的力是世界上最大的。
3、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像海边上的浪花。 4、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人感到亲切、舒服。
5、游览了长城,我受到了教育。 6、这样气魄雄。
7.小学语文知识大全中的各学段指定哪些古诗词篇目内容70首有顺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具体篇目可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其中1~6年级75篇6年级(75篇) 1江南(江南可采莲) 汉乐府 2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汉乐府 3敕勒歌(敕勒川) 北朝民歌 4咏鹅(鹅鹅鹅) 骆宾王 5风(解落三秋叶) 李峤 6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贺知章 7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 贺知章 8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 9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王之涣 10春晓(春眠不觉晓) 孟浩然 11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王翰 12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 13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王昌龄 14鹿柴(空山不见人) 王维 15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王维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王维 17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李白 18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 李白 19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李白 20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李白 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李白 22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李白 23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李白 24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高适 25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杜甫 26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杜甫 27绝句(迟日江山丽) 杜甫 28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 杜甫 29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张继 30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 韦应物 31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孟郊 3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 33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张志和 34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卢纶 35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刘禹锡 36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 37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白居易 38池上(小娃撑小艇) 白居易 39忆江南(江南好) 白居易 40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 胡令能 41悯农(锄禾日当午) 李绅 42悯农(春种一粒粟) 李绅 43江雪(千山鸟飞绝) 柳宗元 44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贾岛 45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杜牧 46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杜牧 47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杜牧 48蜂(不论平地与山尖) 罗隐 49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 范仲淹 510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王安石 51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 王安石 52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 王安石 53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 苏轼 54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苏轼 55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轼 56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苏轼 57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 李清照 58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 曾几 59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 陆游 6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 陆游 61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范成大 62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 范成大 63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 杨万里 6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杨万里 65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 朱熹 66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 朱熹 67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 林升 68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 叶绍翁 69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 翁卷 70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 王冕 71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于谦 72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 郑燮 73所见(牧童骑黄牛) 袁枚 74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 高鼎 75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龚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