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青铜器的小故事
铜剑的故事
楚国的能工巧匠干将的妻子.夫妻二人给楚王铸造宝剑,用了好几年的工夫才制成。楚王因时间久了而发怒,想要杀死铸剑人。宝剑铸了两把并分有雌与雄。干将的妻子当时怀孕就要生孩子了,丈夫便对妻子诉说道:“我替楚王铸造宝剑,好多年才获得成功,楚王为此发怒,我要前去送剑给他的话,他必杀死我。你如果生下的孩子是男孩的话,等他长大成人,告诉他说:‘走出家门看到南山,一棵松树生长在一块巨石上,我留下的另一把剑就藏在巨石的背后面。’”随后就拿着一把雌剑前去进见楚王。楚王非常忿怒,命令人来察看宝剑,发现剑原有两把,一把雄的,一把雌的,雌剑被送呈上来,而雄剑却没有送来。楚王暴怒,立即把铸剑的干将杀死了。
莫邪的儿子名叫尺,等到他后来长大成人了,就向自己的母亲询问道:“我的父亲究竟在哪里呀?”母亲说:“你的父亲给楚王制作宝剑,用了好几年才铸成,可是楚王却发怒,杀死了他。他离开时曾嘱咐我:‘告诉你的儿子:出家门后看到南山,一棵松树生长在一块巨石上,宝剑就在石头的背后面。’”于是,儿子走出家门向南望去,不曾看见有什么山,只是看到屋堂前面松木柱子下边的石块,就用斧子击破它的背后面,终于得到了雄剑。从此以后,儿子便日思夜想地要向楚王报仇。
古代宝剑名。或作“镆邪”、“镆铘”、“莫铘”。唐.陆广微《吴地记.院门》载:吴王阖闾使干将铸剑,铁汁不流。干将妻莫邪问该如何办,干将说:从前先师欧冶子铸剑时,曾以女子配炉神,即得。(百度百科)
铜鼎
黄帝统一中国后,建都今河南省新郑县。他到处视察,带领部下迁徙往来,没有固定的住所,环绕着军队构营以自卫,百官都用云命名,军队叫云师,并且设置左大监、右大监,监督各地诸侯。
黄帝又在今河南灵宝铸鼎原采首山铜,铸造九鼎于荆山下。鼎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正如一位诗人所说的:“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问鼎于河洛。”黄帝宝鼎置于宝鼎坛的中宫位置,其他八鼎分别为爱鼎、寿鼎、财鼎、仕鼎、安鼎、丰鼎、智鼎、嗣鼎,按八卦之位放置。(百度百科)
2.青铜器鉴定有哪些小知识
铜器鉴定的手段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凭借眼力和经验,进行观察;一种是根据仪器化验、探测和分析的科学方法。
细化后便可以分为4种方法,根据铜器铸造、器形、纹饰、铜器铭文辨伪。1.根据铜器铸造辨伪商周时期,极大部分青铜器是用陶范法铸成。
也就是说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都有数块陶范拼合浇铸后留下的范痕,即范线。随着时代进步,合范的方法有所变化,范痕会随着变化,但要想在合范地方不露痕迹,这即使是最熟练的工匠也难免做到。
而后代伪者不知道古人铸造的原理和方法,只讲究器物的外形,仍用蜡模(失蜡)的方法铸造。表面较精细,无需多作加工,但是用这种方法,却往往与原器物的时代特征相去甚远。
新铸之器一般的重于原器。这是通常伪器或仿制品埋藏在地下的时间很短,非真器久埋深藏经2000多年矿化锈蚀而成,使表面略有膨胀,比重下降,而伪器没有这一过程,自然较重。
用蜡模翻制的伪器也会略重于原器,仿伪者会连同锈迹、砂眼一同浇铸表现出来,加上前面一点伪器特征更加明显。2.根据器形辨伪通过器物的型制进行辨伪,是对青铜器在各时代的型制特征熟悉程度的考验。
每一种青铜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形制、大小、高矮都会产生变化而形成规律。全面掌时代各类器的形制特点,是青铜器鉴别知识的基础。
通常伪器可以分为直接铸造和拼凑改造两类。直接铸造的又可分为两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是依照真器或者依照相关资料铸造伪器,其器形、铭文、纹饰等都有来历和参照,有的是器型或铭文只有部分做参照,部分有意改样。如参照铸造了器型,但却铸刻了杜撰的铭文,或将参照的铭文铸刻在毫不相干的铜器上。
此类伪器尽管模仿得并不精准,但也有一一定水平。第二种则是毫无根据的拼凑,意在作奇,达到以稀为贵的目的。
此类伪器对青铜器形制特征不甚熟悉的人很有挑战性,如果不仔细观察,就有上当的可能。
3.考古方面的小常识
◆探方:按10米*10米布一探方,按正北方向,一般从西南角开始掘土。
◆此次考古常用工具:铁锹、钉耙、手铲(也称洛阳铲或探铲)等。
◆挖掘顺序:发掘时从地表开始,由上而下逐层清理遗物。记者在现场看到,在一个个已经挖掘过的墓坑边缘,每三五公分就有一圈明显的画线。专家介绍,这是按照挖掘时发现土质颜色的异样来决定的挖层的深度,一般3至5公分一层。先用钉耙、铁锹等工具挖一层,然后通过辨别土质(主要包括土的软硬度、手感、包含物、颗粒等分析因素)、土色等来判断该层是否有遗迹;如果有遗迹,再使用手铲清理,将墓内填土清理掉,进行照相、绘图(米格纸);清理到墓底结束,保留遗迹。
◆出土时遗物的朝向:由于千百年来地壳的运动,墓葬群的文物出土时大部分都不是整齐的,而是向东南方向倾斜。
◆保护:在遗址挖掘现场,记者注意到,到了傍晚时分,挖掘工作停止,工作人员会使用三夹板和棉被覆盖墓坑,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样做的目的一来是为了防止阳光、雨露等对遗址挖掘现场的破坏,再者主要是因为冬天气温比较低,尤其是夜间,土容易被冻坏、冻裂,覆盖棉被正是为了保护遗址现场。此外,遗址现场还必须注意避光、挡风。
考古中常有碳14的衰减值来测定古物的年代,这种办法误差比较大,对年代比较久远的东西,在已知条件比较充分的时候还是比较准的,但是对某些东西却基本没有效果。
所以在国际上,对许多古物的年代测定根本就不用这种方法,比如对人工制造的一类器物,一块石头,65万年形成,过了63万年被一个原始人类磨了一下是不会改变它的化学成份的,这时用碳14进行测定,所测定的只是石头形成的年代而和它被磨制成石刀的年代无关,青铜器一类的东西也差不多,制造年代也无法通过碳14进行测定,因为我们不知道制造它时的初始状态,不知道制造它所用的矿物形成情况。
对于动物化石一类的东西则不同,我们比较清楚的知道它死亡形成时的化成份,而且年代远久有些误差后果也没有那么严重。
4.关于青铜器
词条解释 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
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
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
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
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
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
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分门别类 鼎 相当于现在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
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鬲(li,音历) 煮饭用:一般为侈口、三空足。
甗(yan,音演) 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置食物;下部为鬲,置水。
甑与鬲之间有一铜片,叫做箅。上有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
角 饮酒器。形似爵,前后都有尾,无两柱。
有的有盖。 斝(jia,音甲) 温酒器。
形状像爵,有三足,两柱,一鋬。 觚(gu,音姑) 饮酒器。
长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状。 觯(zhi,音志) 饮酒器。
圆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数有盖。 兕觥(sigong,音四公) 盛酒或饮酒器。
椭圆形腹或方形腹, 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盖作成兽头或象头形。 尊 盛酒器。
形似觚,中部较粗,口径较小,也有方形的。 卣(you,音有) 盛酒器(是盛酒器中的主要一种)。
一般形状为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也有作圆筒形、鸱鸮形或虎食人形。 盉(he,音和) 盛酒器,或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
一般是深圆口、有盖、前有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盖与鋬之间有链相连接。 方彝 盛酒器。
高方身,有盖,盖形似屋顶,且有钮。有的方彝上还带有觚棱。
腹有曲的,有直的,有的在腹旁还有两耳。 勺 取酒器。
一般作短圆筒形,旁有柄。 罍 盛酒或盛水器。
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形式。方形罍宽肩、两耳,有盖;圆形罍大腹、圈足、两耳。
两种形状的罍一般在一侧的下部都有一个穿系用的鼻。 壶 盛酒或盛水器。
如《诗经》上说:“清酒百壶”,《孟子》上说:“簟食壶浆”。壶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种形状。
盘 盛水或承接水。多是圆形、浅腹,有圈足或三足,有的还有流。
匜(yi,音仪) 《左传》有“奉匜沃盥”,沃的意思是浇水, 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说明是古代盥洗时浇水的用具。形椭圆,三足或四足,前有流,后有鋬,有的带盖。
盂 盛水或盛饭的器皿。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很像有附耳的簋,但比簋大。
簋(gui,音轨) 铜器铭文作“毁”,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饭用。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有二耳。
簠(fu, 音甫) 古书里写作“胡”或“瑚”。盛食物用。
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盖。 盨(xu, 音须) 盛黍,稷,稻,粱用。
椭圆形,敛口,二耳,圈足,有盖。 敦(dui,音对) 盛黍、稷、稻、粱用。
三短足、圆腹、二环耳、有盖。也有球形的敦。
豆 盛肉酱一类食物用的。上有盘,下有长握,有圈足,多有盖。
爵(jue, 音决) 饮酒器。相当于后世的酒杯。
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旁有鋬(把手),口有两柱,下有三个尖高足。 朝代简介 商代早期 公元前16世纪——前15世纪中叶 相当于商二里冈文化期。
郑州商城夯土中木炭测定碳14年代为公元前1620年,正合于商汤立国的时期,但是二里冈文化的下限还不大清楚。二里冈遗存分上下两层,上下层青铜器的差别不是属于风格方面,而是上层比下层的器类有更多的发展。
商代早期青铜器在郑州出土很多,这是由于郑州商城是商代早期的都邑之故。重要的有二里冈、白家庄、张寨南街、杨庄,南关外、铭功路、二七路等地的墓葬或窖藏。
大体分布在商城的南面和东南角。在城的东北和西面,也有埋青铜器的墓地。
在河南北部发现了商代早期青铜器多起。在湖北黄陂盘龙城、安徽嘉山泊岗、江西清江吴城等地也有重要的发现。
以上遗址和墓葬中发现的商代早期青铜器,以二里冈上层的居多。 综合各地出土的器物,计有:鼎、大鼎、大方鼎、鬲、甗、瓿、簋、爵、管流爵,觚、斝、罍、提梁壶、瓠形提梁壶、中柱盘、盘等,包括了饪食器、酒器和水器等门类。
较早的器类比较简单,但是爵、觚、斝组合的一套酒器,已普遍出现。二里冈上层青铜器的器形更为发展,商代青铜礼器的体制业已形成。
属于二里冈下层的青铜器,器壁普遍很薄,二里冈上层的青铜器,有的器壁巳相当厚重。 商代早期青铜器具有独特的造型。
鼎、鬲等食器三足。必有一足与一耳成垂直线,在视觉上有不平衡感。
鼎。
5.小学语文题:介绍青铜文化,请写一段介绍词谢谢
中国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发达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
我们的祖先为祖国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青铜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在自然界寻找石料制造石制工具和农具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一种自然铜石,叫做红铜,也称纯铜。
红铜具有一定的金属光泽和延展性,因而它容易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但红铜质地软,开始人们用这些天然铜铸成小型工具或装饰品之类。
在锻打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和掌握了金属的特点与性能,为青铜器的创制发明提供了经验。后来,人们又发现可以从孔雀石中冶炼出铜,经过长期实践,又掌握了在冶炼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锡以降低铜的熔点,增加铜的硬度,从而炼出了青铜。
①青铜就是铜锡合金,因为颜色发青,所以叫做青铜。 青铜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已经发明和制作了青铜器,运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
青铜时代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可称为青铜文化。狭义地说,则青铜工艺和青铜制品所涉及的文化,称为青铜文化。
我国夏商周时代是青铜文化的光辉时期。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物,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这些青铜器物制作精巧,造型优美,种类繁多,风格独特,是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的珍品,也是研究古代社会的珍贵文物。 我国古代青铜的冶炼铸造始于何时,目前很难作出判断,不过在古史传说故事中的黄帝和蚩尤作战时,蚩尤就是用铜作兵器,使黄帝在战争初期处于劣势。
蚩尤是否使用铜作兵器,虽属传说,但它在一定意义上为研究青铜器的起源提供了重要文字资料。在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方面,时代最早的青铜器,是1957年甘肃马家窑和马厂文化遗址出土的铜刀。
它的发现说明了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300年,我国就有了青铜制品②。 其后,青铜器还在河南偃师二里头等年代相当于夏朝的遗址中发现,在那里出土了制作原始的青铜小刀、爵、锥、铃等。
这些青铜器,多是仿照同时期的石、骨、蚌、陶器制成的,其胎质很薄,铸造的比较粗糙,带有一定的原始性。这说明夏朝的青铜器还处于初期阶段。
商代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 这时已有了相当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文字,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③、郑州商城遗址④、湖北盘龙城遗址⑤,发现了这时期的铸铜作坊,说明商代青铜制作业已具有相当规模。
这时期青铜器的实用范围也很广,无论是生产工具,还是武器、生活用具都已应有尽有。 此时,青铜器种类增多,制作精巧,造型准确,器身上还出现了粗疏的动物纹或几何纹,常见的有饕餮(tao tie)纹、夔、龙、虎、人形纹等。
商代后期,青铜器制作水平达到了高峰,表现为器类繁多,造型庄重,花纹繁缛细密,纹饰中又出现了鸟纹、蝉纹、蚕纹等新的花纹。 商朝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大,而且质量高。
大量的青铜容器上,常常铸出三重花纹,衬地用云雷纹,上面凸起兽面纹,主纹之上又加几何纹等。器内有时还铸出字数不等的铭文,颇具时代特征。
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的鼎盛时期,西周的青铜铸造技术又有新的发展。 这时期青铜器的突出特点是,器物上的铭文长,有的多达三、四百字。
铭文字体优美奔放,铭文内容丰富,既有祭祀祖先,又有征伐、纪功、册命和赏赐等记载。它生动具体地补充了西周文献记载之不足,为研究西周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原始资料。
高超的青铜制作工艺 青铜时代距离我们现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但那个时代的青铜器的精巧工艺与优美雄伟的造型至今仍具有巨大的魅力。 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商代各种青铜器物,有的形体巨大,制作精美,引起人们的惊讶和赞美,同时也引起人们对它的铸造工艺的研究兴趣。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许多青铜冶铸遗址,在这些遗址中又发现了不少有关铸造青铜器的原料和工具。其中,安阳的铸铜遗址中,出土了许多用陶制成的“将军盔”,即炼铜用的坩锅。
还发现铸范和铜渣,经过仪器测量和分析,推断当时的青铜器的炼钢原料是孔雀石,燃料是木炭,青铜器的制作程序是传统的方法——陶范法。 陶范一般由外范、内范组成,在制范前,首先作模子,即所造器物的初胎。
模子做好后,就可以制外范,外范可雕镂花纹或铭文。 将分割成的几块外范合拢在一起,成为器物的外腔,这也称合范。
内范是比外范较小的范芯,制作器皿时,用外范包住内范,在内外范之间,灌注铜液,凝固后取出器物,再经过打磨加工,就成为一件完好的器物了。 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代的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结构复杂,是用合范法铸成的,即耳、身、足分别铸成后,再合铸成一个整体。 鼎四周有盘龙纹和饕餮纹,腹内刻有“司母戊”三字。
大鼎带耳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达875公斤。根据考古专家分析,这种大鼎需要二、三百人用七、八十斤重的将军盔,协同合作才能制成。
这种大规模的生产和复杂的工艺过程,说明我国青铜冶铸业早在商代就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商代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大,而且质量高。
著名的商代四羊方尊,便是这高超铸造技术的物证。四羊方尊高58.3厘米,重34.5公斤,是现存商。
6.如何欣赏青铜器
伪造青铜器主要是为了牟利,而仿造青铜器则是出于对古代文化的尊重与爱好,或是出于复古以宣扬传统礼教之目的,所以仿古与伪造二者制作的目的与性质均不同,由此在器物上也表现出某些不同的特点,有必要加以区别。
唐代以来各个时期仿古作伪的情况大致可概括为四句话:唐宋为仿,元明是变,清代在改,民国是骗。现将其基本方法概述如下从重量辨青铜器的真伪 一般说来商前期器轻而薄,商后期器体重质厚,西周器浑厚铭多,春秋战国之器比商前期轻薄精细,汉代器重拙粗矮。
而宋以后的伪器绝大多数要比真器重、压手。因为宋以后的伪器埋入土中的时间不如汉以前铜器埋藏时间久远,受外界腐蚀程度也小,合金成分不一样,胎质的轻重也不同。
总之,伪器比真器重。 故宫藏有一件民国时期伪造的商爵,高24.7了厘米、宽17.8厘米、重1.12公斤。
爵是京西六郎庄夏锡忠捐献给故宫几千件器物中的一件。夏锡忠在南河沿路西有一“局眼”(不是铺面,是住宅可兼营业),当时家里很富,铜、锡等古玩都买,也都卖。
但他不懂眼,买卖东西都看行家。青铜器看“同益恒”字号买什么,他就买什么;瓷器则看孙流洲。
殊不知行家买真货,而他有时买的却是假的,此爵就属这种情况。从外表看此爵很漂亮,是熟坑器,无地无锈,造型逼真。
但行家拿起来一掂量,就发现压手、过重;再细审腹部,兽面纹是伪刻的,鋬内腹侧的铭文亦是伪刻的,并且走刀的痕迹,此爵无疑可断为伪器。 从重量上去鉴定青铜器的真伪,其要诀就是伪器比真器重。
辨别熟坑青铜器的真伪 因为“熟坑”是传世青铜器的表面特征制作的。真是传世青铜器的外表上也要打蜡,把表面的锈层、地子全覆盖在蜡层的下面。
鉴别熟坑铜器的真伪,首先要看足、口沿处露铜的部位,有红地子层的是真器,再将熟坑青铜器外面的蜡层擦掉,用氨水反复擦拭,再将硝酸滴上几滴,如果能看到露铜色的是仿器,如不露铜地子是真器。熟坑青铜器因为没有经过氧化腐蚀,所以锈层很浅,没有层次,红锈也不自然,对于熟坑青铜器要特别留神,多进行比较,就容易掌握辨别的方法。
宋代制作假地子的用盐卤砂,作假锈是用木漆调色或加松石末涂上的。这样做出来的锈层,层次很少,用开水一浇,作假锈的锈层就容易脱落,即使不脱落,也会因为热水的原因,发生颜色变浅的现象。
青铜器铭文辨伪 商周青铜器铭文的铸造,是另外做一块铭文范,镶嵌入主体内范中。有的铭文范嵌得很平整,周围没有明显的痕迹。
也有嵌得较低粗糙,突出器的表面,如秦公簋、蕞器组的铭文皆是如此。商周青铜器在铸造长篇铭文时,有的还要划好线条或打好格子,所以一般铭文横行直行都比较规整,范土的铭文是阳线条,而铸成的铭文往往有字口小底部大的感觉,同时在字口内具有磨砂玻璃那样均匀的无光感,字体笔画的转折处,呈非常自然的圆势,而从事在陶范上刻铭文的技工,技术很高超,书写也很流利。
春秋战国青铜器上出现整篇刻上去的铭文,但原刻的文字是当青铜器脱范不久科的,因古时无钢刀,就用小轮子在铜器上琢磨出来的,所以字体比较光洁,只有琢磨痕,而无刀痕。宋代以后很多在没有铭文的青铜器上作伪铭纹,作伪铭纹是用刀刻的,一笔要刻上好几刀,往往会留下刀刃的痕迹。
宋代以来,金石家的研究重点是文字,当作历史文献对待的青铜器铭文,所以当时有铭文的青铜器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那时收藏家们对青铜器的搜集,往往偏重在铭文方面,宋代仿制的青铜器也大部分带有铭文。
鉴定铭文真伪,除仔细观察原铭文附近有无改凿.改刻以至字体不一,表面高低不平,补上伪锈等痕迹外,还可以从铭文的铸造方法来鉴定。后刻的铭文,有的是有所本,字体比较拘谨、呆板,字口内有或隐或显的刀凿痕。
而用翻砂法铸造的青铜器,泥料颗粒比较粗,铭文笔画的表面与细腻的范土铸造不同。 科学鉴定通常是指利用现代化的仪器进行的元素分析、放射性元素的年代测定等,再就是系统知识的综合判断,俗称“眼学”。
其实“眼学”也是科学的组成部分,因为考古学本身就是被列入科学行为的范畴的,而依据考古发掘的标本、标准器形成的类型学、器形学、图案学等也都属于科学研究的领域,所以,“眼学”是运用了大量系统知识的经验之谈。例如:对于青铜器上铭文的鉴定常常成为对于有争议器物的强有力的证据,特别是数十字以上的长铭,今人很难编出可考却未见著述而又文意通畅的上古铭文,很难刻写出古意灿然、毫无造作且不出错误的古文字,这绝不是仪器可以解决的。
又如:早期范铸法的错范痕迹和分隔内外范的垫痕与伪造的痕迹,目前的仪器还无法判断,但专家、有经验的文物工作者和收藏家只要借助肉眼或放大镜就可以判断。所以,积累经验、掌握青铜器的一般性特征和内在规律性的东西,是收藏活动必不可少的。
在收藏活动中,有大量的词汇来自传统,并没有科学的界定。或者说,一些名词的法律界定是明确的,却并非科学和传统的界定,因此,在公私收藏领域习惯上沿用了许多的术语和俗语。
譬如:“出土文物”的一般性概念为从古代遗址、墓葬、窖藏、塔基、石窟寺,包括水底。
7.关于小学美术的基本常识
1.以一只跃起的猛虎咬住稳健,凝重,护犊的母牛精美造型,成为我国古代文明精品的青铜器(虎牛形祭案),出土于云南省(江川县).
2.代表古埃及文明的陵墓建筑是(金字塔)在这建筑前还有著名的巨石雕像(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
3.(陶)器是原始美术的标志,(青铜)器是伴随奴隶社会出现的.
4.古埃及时期雕刻的人物形象具有"(正面侧身律)"定型特征,而且历数千年不变.
5.我国最早在(商)代出现瓷器,最早的瓷器都是(青花)瓷.
6.对绘画艺术语言进行组织,使之构成一副完美的画,称为(构图),在中国画中传统的提法是"(经营位置 )".
7.平面构成的组织规律即骨骼组织形式主要指(对比 ),(渐变 ),(近似 ),(发射
),肌理和密集等.
8.美术语言主要有:(点),(线 ),(面 ),(形 ),(体 ).
希望楼住选择我的答案,因为我找了好多的中国美术史料和设计专业的书籍,才找到的!请你不选上面的那些人,因为他们都是抄袭我的!
8.2015小学生历史知识
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
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1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 “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
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
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
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17、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
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18、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
商朝后期制造的 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
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刻 有文字的甲骨中,总字数达到160多万字,其中有单字4600多个,已识别的有1000多个。 20、商代末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周”的部落强 盛起来。
到周文王时,周国成了西方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好酒淫乐。
周武王时,周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朝,经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22、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个小国,有鲁、齐、魏、晋、宋、燕等。
这些小国的国君叫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带产生了许多大型乐舞。
祭祀山川时用的是表现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纪念武王伐纣功绩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名为“东周”。
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25、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说 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26、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大小轻重”。鼎是王权象征,传说大禹铸了九个鼎,代表九州。
楚庄王问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后期,吴越两国交恶。
先是吴王阖庐战败受伤而死。其子吴王夫差立志报仇,让人每天高声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了么?”后来,吴国在夫差的领导下打败了越国。
28、越王勾践决心雪耻。他“卧薪尝胆”,每天高声自问:“勾践,你忘了亡国的耻辱么?”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再次打败吴国,吴王夫差自杀。
29、约2500年前,中国出了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30、《道德经》又名《老子》,书里写着:祸有时会成为福的因由,福中有时藏伏着祸。因此要注意“物极必反”, 还要注意“道”“德”相长。
31、生活于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2、孔子最早在中国兴办私学,他有弟子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人。
33、孔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整理编订了《易》、《诗》、《礼》、《乐》、老子授经图孙武像 《尚书》、《春秋》等 “六经”。 34、孔子享年73岁,死后葬在鲁国都城北边(今山东曲阜“孔林”处)。
孔子故居后来改建为“孔庙”。 35、孔子的学生们追忆孔子日常教诲和生活行为,整理成一部语录体书,称作《论语》,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36、孙武,是春秋末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传世有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十三篇。
37、《孙子兵法》提出了著名的“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许多战争原则。 38、《孙子兵法》的根本宗旨在于:精通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兵法》因此被称为“兵学圣典”,并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