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防虫小知识

2022-05-07 综合 86阅读 投稿:海牢

1.野外防虫叮咬小常识,多点儿的,50字以上

在野外、丛林中露宿,要清除营地四周杂草,周围挖一道排水沟,并且撒一层草木灰,以防蛇虫爬入。

床铺应离开地面30-50厘米,若打地铺,可用树枝、树叶或细竹垫铺,尽量不要用杂草。临睡前要先在地上敲打,清除爬上的昆虫。

醒来时,应首先仔细地察看身体周围,附近是否有蛇或昆虫被突然的活动惊动。还要注意保持营地的清洁,所有垃圾必须及时掩埋。

因为只要有星点的油脂,就有可能把蚂蚁引来,蚂蚁又会将蜥蜴引来,而蜥蜴又会把蛇引来。注意不要用火烧鱼骨头,这种气味也会把蛇引来。

在有蛇出没的地区活动时,应随时注意,以减少被蛇咬的可能。一般被蛇咬的部位有70%是在足部,若穿长裤、丛林靴、陆战靴,即使被咬也不会伤及肉体而中毒。

在多蛇的丛林中活动,还要警惕树上有无毒蛇。野外宿营时,在住地周围适当撒一些石灰粉,以防毒蛇侵入。

睡前检查床铺,压好帐篷,早晨起来检查鞋子。做到这些,一般可保无虑。

万一发现蛇,可迅速退后,保持一定距离,然后找一大块粘泥,用力向蛇摔去,把蛇粘压在地上或石上,使蛇一时不能动弹,即可脱险。在这里还有几条防虫小常识:松香研成沫后撒在帐篷周围;撒柴草燃烧后的灰;撒石灰;撒一圈煤油;也可撒一圈雄黄在帐篷周围,都可以防蛇或爬行昆虫。

2.夏日户外防虫知识有哪些

对于第一次的出远门的新手,缺少户外经验,时逢夏天,户外蚊、虫、蛇、蚁较多,必须有一些防范知识。

护好面部头顶和面部易被叮咬处夏日丛林中蚊虫多 在野外行走时,常会被一些有毒的虫子叮咬,有时甚至会碰上毒蛇毒蜂。要注意保护好头部脸部,因为头顶和面部的血管分布较丰富,如被毒虫叮咬,很容易导致过敏性休克。

因此,去野外最好随身带上蛇药,危急时可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若是被毒蛇咬伤,则应到附近的水流处清洗,挤出伤口附近的毒血,然后将伤口附近的部位包扎,及时到医院就诊。

涂防护液汗多容易招蚊子叮咬

蚊子的小触须上有二氧化碳感受器,可感受二氧化碳、乳酸等物质。人呼气中放出的二氧化碳,蚊子在15米以外的地方就能探测到。肺活量大的人能呼出较多的二氧化碳,蚊子嗅到后就群集而来。汗液中含有大量氨基酸、乳酸及氨类化合物,蚊子对此非常敏感。人皮肤上的细菌会使汗液的气味加重,这种气味也会增加蚊子的食欲。

防蛇防虫的防护液产品,所含的醇类物质和独特的自然碳香,可预防蛇、蜈蚣和蚂蟥的侵袭,可跌打损伤、消肿止痛。另外,蚊帐、蚊香、驱虫剂、含有避蚊胺成分的防蚊液等,都有很好的效果。随身携带风油精或防蚊液备用,睡觉时在身体暴露部位喷洒。

该答案来自极限户外网官方网站

3.在野外怎么能防虫咬

找一个瓶口较小的瓶子,里面装半瓶甜味很大的水(最好是蜂蜜),蚊子闻到香味就会进去(忘提一点,要开灯),蚊子一直在里面转,就飞不出来了 。

最有效的止痒消肿方法是把一颗蒜瓣掰开,用断面涂抹蚊子咬的包,一会就好,而且止痒。

4月10日中央2 台为您服务栏目讲了一个预防蚊子的办法:吃维生素B1,如果去野外要提前3-4天吃。她说人感觉不出来,蚊子可受不了那味,会远离你, 据说特有效,你试试.

~~~~~~~~~~~~~~~~~~~~~~~~~~~~~~

这是几十个知道网友试用过的方法,很有效的,还没反映不好使的,你最好试一下。

B1泡水擦身也会让蚊子不敢近身。

这种水溶性维生素是没有副作用的。多余的分量完全排出体外,不会贮留在人体中

4.野外宿营防虫药有哪些

主要带好一些驱蚊花药露水,蚊香、电蚊香 杀虫剂。山中的蚊虫比较多,所以应当选择带有细密蚊帐纱的帐篷。在湿热林地,最好用驱蚊药水涂抹全身,在没有驱蚊药物的情况下,可以在帐篷内用艾草来熏蚊虫,效果不错。万一被蜈蚣、蚋、虻虫咬伤的话,赶快用阿摩尼亚水或软膏来冷敷。

另外最好带封闭性比较好的帐篷,还有裤子和衣服最好将管口扎起来,防止虫子爬入。

野外宿营,是亲近自然的最好方式,但是,同时也正值黄蜂、蜈蚣、蚂蚁肆虐的季节,如果被黄蜂、蜈蚣等所伤,必须尽快就医或对症用药。在野外露营时,如果不注意自我保护,容易受到野外吸血昆虫、蜱和螨的叮咬。小则造成皮肤瘙痒、红肿;大则有可能感染某些虫媒病,造成更严重的伤害。所以在野外露营时一定要做好防虫保护。

白天主要防止吸血昆虫叮咬皮肤暴露部位。野外常见的吸血昆虫主要是吸血的双翅目昆虫,包括蚊、蠓(俗称小咬)、蚋、虻和白蛉。它们主要叮咬人暴露在外的皮肤,如头面部、胳膊和腿。叮咬时都有痛痒感,并留下肿块。防止这些昆虫的叮咬,一方面可以穿着长袖衣裤减少身体的暴露部位;另一方面可以在暴露部位涂抹驱避剂,可以有效减少吸血昆虫的叮咬。另外在一些新开放的风景区,春夏两季蜱螨的数量比较多。蜱螨可以从草尖上爬到人身上叮咬吸血。蜱一般在腹股沟、肚脐和耳廓等处进行吸血,人没有任何感觉,如不注意,可以持续叮咬一个星期左右,饱血以后才脱落。蜱一般在叮咬二十四小时以上才可以传播病原体。所以在这些风景区游玩时,一方面最好穿长裤长袜,防止蜱、螨叮咬皮肤,另外,在野外游玩后要检查全身是否有蜱螨,条件允许时应该每天洗澡、更衣。

野外宿营主要防止夜间的吸血昆虫,主要是蚊虫。帐篷的密封性要好,防止昆虫通过缝隙钻入帐篷内。帐篷门帘的网格应该小于家用窗纱的网格,以防止蠓、蚋等个体较小的吸血昆虫钻入。可能的话,整个帐篷或门帘用有滞效的杀虫剂浸泡过,能更好地防虫。

5.在野外生存有哪些常识

野外迷失方向怎么办迷失方向(迷向):不知该怎样确定行进方向或辨认不清地磁方位(即分不看东南西北)。

迷失道路(迷路调不知该走哪条路或找不到原来的路径。迷路会导致迷向,而迷向不一定就会迷路。

如何正确地辨认方向,基本方法如下: 罗盘(指北针)一个优质的罗盘是野外旅游的必备品。但要记住:罗盘指针指向“北”或“N”,这个方向是磁北方向,与真北方向有一个偏差角度,应计算出磁偏角的数差 ================================= 野外生存知识包括:野外定向、迷途处理、紧急避险、野外救护、扎营、寻找水源、防虫防蛇等。

现分述如下,仅供参考: 一、辨别方向: 1、寻找北极星(夜间) 2、植物辨别:南面植物枝叶茂密,松树流出的松脂多且大块。 3、手表:将手表时针正对太阳方向,些时时针与十二点处之间的夹角平分线指向正北。

4、立竿法:在一空旷处立一直竿,些时竿有一影,记下影子的顶点位置,做好标志A,过十分钟左右,影子的顶点变到另一处,记下位置做好标志B,些时,AB两点的垂直平分线为正北方向,向太阳的一方为南。 二、寻找水源及水的净化: 1、水源寻找方法: A、可用含水植物,如仙人掌等; B、沿山谷向下寻找; C、下雨时用油布、雨伞、雨衣等积雨; D、用塑料袋套住植物的叶子,可以收集水; E、夜间撑起胶布可以收集露水(特别适合于森林)。

2、净水方法: A、净水器; B、明矾; C、通过在竹筒中装木炭、土、沙、石子(分别从上到下排列)净化,此法还可用于找不到水源时,用来净化小便,过滤后可以喝。 三、营地选择: 1、靠近水源; 2、有燃料; 3、避风雨、防蚊虫; 4、远离河床、避开山谷,地势平整,较高,通风; 5、蚊虫和野兽少。

四、负重行进知识: 1、穿耐磨、便于运动的软底鞋,丛林中穿长衣长裤; 2、为防止脚起泡,穿平时穿惯的鞋,不能穿丝袜; 3、有路时尽量走路上,注意调节与呼吸的节律;在无路走时,走梁不走沟,走纵不走横。 五、野外背包内物品的摆放: 1、把平时经常用的物品放在表层或侧包内,如相机,雨衣,笔记本,望远镜,水壶等; 2、把轻的物品放在底层,重物放在上面,左右平衡。

六、野外穿着 1、运动方便; 2、长衣长裤; 3、衣裤上的袋子更多一些; 4、鞋子大小合适、耐磨; 5、帽子颜色鲜艳、明显。 七、取火方法: 1、带防水火柴; 2、放大镜(凸面镜)取火; 3、手电的电珠和电池; 4、手电的银光杯。

八、野外防虫、防蛇、防蚂蝗、防峰 1、防蚊虫: A、穿长衣长裤; B、涂上防蚊药水,如蚊不叮; C、吃维生素B2或复合维生素片; D、不在潮湿处逗留; E、在帐篷周围烧艾叶、青篙、柏叶等; F、涂上清凉油。 2、防蛇: A、长衣长裤,打草惊蛇; B、若蛇在身上。

屏住呼吸不能动; C、迎面来蛇不能跑,先向它扔一攻击目标后再逃; D、准备蛇药。 3、蛇咬伤处理方法: 1、在伤口近心端5cm处用带子勒紧,用冰块冷敷,30到40分钟放松一次,使血液流动。

2、立即用生理盐水或者冷水冲洗伤口,最好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 3、用刀片或者锋利的小刀烧过后,在伤口处割一十字口,使毒液流出;或用拔火罐把毒液吸出(备棉花、刀片)。

4、服用药物。 5、减少运动,及时送医院。

4、防蚂蝗 A、长衣长裤; B、在鞋上涂肥皂等润滑剂; C、若发现已叮在身上,用食盐撒在吸盘处,或用烟火烫(如香烟),使其自动脱落,千万不能用手拉扯; D、可用大蒜汁涂在鞋袜上。 5、防蜂: A、不能惊吓蜂; B、当蜂向你攻击时,千万不能跑,立即就地卧到不动,并掩盖好暴露之处。

九、野菜的鉴别: (一) 方法 1、取嫩叶少许,品尝是否有苦涩、辛辣及其他怪味,若有,立即吐出,不能食用。 2、用开水泡5-6小时或煮熟,再尝是否有异味。

3、向煮后的汤里加入浓茶,若有大量沉淀,说明含有重金属,不能食用。 4、煮后有大量泡沫的,说明含有皂类物质,不能食用。

5、一般情况,牲畜能吃的,人也能吃。 在无任何器具鉴别时,先吃一小点,8-12小时后,如无头痛、恶心、头昏、腹泻、腹痛等,可大量食用。

(二) 毒急救: 1、催吐(抠喉咙) 2、导泻 3、洗胃 4、解毒:生牛奶、生鸡蛋清、大蒜脂 十、避免雷击的方法 1、快速跑向低地; 2、离开高树或密叶林; 3、除去身上金属; 4、河中游泳时,立即上岸; 5、人多时尽量分散; 6、附近有小屋要进去躲,但不能靠墙。 十一、小窍门 1、野外饮水原则:少饮多次; 4、两件衣服,两根竿可做简易的担架。

5、省火柴:使用蜡烛或者营灯; 6、补充能量:ATP、葡萄糖、巧克力。

6.野外蚊虫叮咬防救常识有哪些

发生在森林、草原、河谷、荒漠等偏僻地区的一些自然疫源性疾病如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蜱传回归热、恙虫病、北亚蜱传热、野兔热、Q热、鼠疫等,主要是老鼠、野兔、旱獭和家畜等动物的疾病。

当人们进入这些疾病的流行区之后,由于不慎,可能会感染得病。这些疾病的流行区一般有一定范围。

如新疆出血热病主要发生在半荒漠的胡杨林地区。森林脑炎,仅在森林和草原才有,而且主要是在东北长白山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杉树、松树、桦树、杨树等针阔叶混交林地带,以及新疆天山林区和前苏联中亚地区的雪岭云杉树稀疏、而灌木丛和杂草很密的山地阴坡。

又如恙虫病,主要发生在云南、广西同越南接壤的山岳丛林地区,以及澜沧江、元江、金沙江、怒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这些地方性动物传染病的发病时节也有严格的季节性。

如新疆出血热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发病较多;蜱传回归热主要在4~8月最多;森林脑炎多在5月底至6月下旬发生,其它季节则很少发病甚至没有。恙虫病多在夏秋季节发生,在云南以8月为最多;北亚蜱传热也主要在5~6月流行。

这些疾病的传染途径主要是由昆虫传播给人类,它们在叮咬发病的动物后,再叮咬人时,就会将病原体注入人的血液而发病。在青藏高原的某些地区,许多人得野兔热和鼠疫主要是由于在疫区狩猎野兔引起的。

因此,在上述地区,应采取措施防蚊虫叮咬,禁止疫区狩猎。 人们常常听到许多关于热带丛林中毒蛇猛兽的种种恐怖传说,但这些传说大多是夸大其词或完全虚构的。

曾长期在热带丛林作战的英军“汉普郡”团上尉菲布斯在《马来亚丛林中的游击战》一文中写道:“马来亚有很多种毒蛇。我亲眼看见过不少,但从未听说谁被蛇咬伤过的事。

野兽见了人就逃避,因此我们很难见到它们,但可以听到野兽的叫声”。正是这些夜间动物的吼叫和关于毒蛇猛兽的传说,给军人心理上造成很大影响。

然而,热带丛林中真正的危害却是来自昆虫,其中许多昆虫可传播疾病使人生病。1941年6~7月,国民党远征缅甸的军队,在撤退途中,因丛林中蚂蝗、蚊虫的叮咬而引起的破伤风、疟疾、回归热等传染病使数万名士兵丧命。

仅以第5军为例,军直属部队共计4.2万人,战斗仅伤亡7300人,而死于疾病的就达1.4万余人。 热带丛林中传播疾病或病原体的昆虫主要有:蚊、蜱、恙虫、蠓、牛虻、蚋等。

蜱是一种长相与蜘蛛相似的小虫子,西南边疆的群众叫它马鹿虱、鹿子虱、或称它为竹虱子。蜱专附在动物皮肤上吸食血液,也经常趴在人的皮肤上吸食人血,有些蜱还带有病毒,能将疾病传播于人,在山林中活动要特别注意防蜱。

目前尚无有效的化学驱避剂对付蜱,防蜱主要是靠扎紧衣袖、裤管,防止蜱钻入衣裤内。在森林中休息时不要靠在树干上或坐在枯枝落叶上,以免藏匿在这些地方的蜱爬进衣裤内,应先清理出一块干净的地方再坐下休息。

无论休息或活动时要随时注意感觉自己身体的皮肤上有无异物蠕动或叮咬。一旦察觉蜱已叮在皮肤上,不要慌张,先观察蜱是刚叮上去还是已叮了很久,如果是刚刚叮上去的,应迅速抓住蜱的腹部快速往外拉,通常可以将蜱拔掉。

如果蜱已在皮肤上叮了较长时间,则不可快速猛拉,因蜱的头部进入皮肤后,其前部的鳌肢便紧紧地钩在皮肤里,用力猛拉的结果便是把鳌肢拉断留在里面。鳌肢细小不易察觉,常在皮肤里引起发炎,患处经常化脓红肿。

对于在皮肤上叮咬了很长时间的蜱,要拉一下,放一下,反反复复轻轻地往外拉,直到把蜱完整地拉出来为止。如果不小心把蜱的鳌肢或假头拉断留在皮肤里,应用消过毒的手术刀片把伤口略微扩大,用镊子或针把蜱的鳌肢或假头弄出来,然后用碘酒或消毒酒精对创口进行消毒。

为了防止昆虫的叮咬,人员应穿长袖衣和长裤,扎紧袖口、领口,皮肤暴露部位涂搽防蚊药。不要在潮湿的树荫和草地上坐卧。

“不怕蚊虫闹得欢,野艾野蒿一缕烟。”宿营时,烧点艾叶、青蒿、柏树叶、野菊花等驱赶。

蚊虫叮咬解救法 遭蚊虫叮咬,后果通常并不严重,但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用尼龙薄纱制成防蚊头罩保护头部,对全身的防护则用蚊帐。

不要在河边、湖边或溪边扎营。在夏天,近水的帐蓬最容易招引蚊子。

全身抹上或喷上防蚊油,并喷一些在衣服、被褥上。身上的药剂容易被汗水冲掉,但是布料上的则可维持较久。

如果被昆虫叮咬,可用氨水、肥皂水、盐水、小苏打水、氧化锌软膏涂抹患处止痒消毒。 野蜂螫伤解救法 雌蜂的腹部有一根由产卵管变形而成的毒针,当它感觉到危险时,就用毒针来螫刺,刺后剧烈疼痛,有些人还会觉得头晕或恶心。

经常螫人的蜂有拖足蜂、蜜蜂、胡蜂,其中胡蜂毒性很大,严重时会把人螫死。被螫过一次的人,往往会诱发严重的过敏反应。

给蜜蜂、马蜂或黄蜂螫伤会有危险,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晕、恶心、发热等,对蜂毒过敏者可发生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最主要的是不要靠近蜂巢。

当看到有蜂飞过来时,要慢慢地离开,不能吓唬它。穿上长袖衣裤可以降低螫伤程度。

在林中行走时不要去触动蜂窝和附近的游蜂。万一碰到蜂窝,惊扰蜂群飞起,应立即蹲下,身上用衣服或其它布块遮盖,尤其是头面部更需防。

7.大米防虫小常识

大米防虫四招 ①将25—50克花椒,分成4—6份,分装小纱布袋中,放在米桶或米缸中间和四个角上,米就不会生蛀虫了。

②将大米放入干净的容器内,用一酒瓶装50—100克白酒,开口埋入米中,瓶口略高出米面,将容器密封,可防止大米生虫。但大米的贮藏时间不能晚于春末夏初,容器口一定要封严。

③用细铁丝把甲鱼壳中的骨髓捅出,再用热水洗净,晒干后置于米缸中,可防米蛀和飞蛾。

④在米缸底部放些生石灰或草木灰,上铺塑料布,再倒入大米,或者在大米里放进一些大蒜瓣。这样可有效防止生虫。

8.野外生存知识

1、用报纸引火,不易引燃木柴,应事先准备好浸过打火机油的木屑,就可以引燃火苗。用石头起灶,灶口应朝风口,剩下的三面用石头围起来,空气流通越好,火苗就越旺。必须注意的是绝对不要在禁止火种的地方用火。灭火时,也要十分小心。将烧旺的火用水浇灭,确定火已完全灭后,再仔细清扫灰烬残渣,然后覆上土,将它恢复原状,这是野餐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2、在大自然中漫步鞋子选择要讲究。在不平的路面步行时,鞋子的舒适与否关系到脚疲劳的程度。步行鞋既轻又软,十分具有机械性。购买时应注意要点如下:脚尖和脚跟的强度要适中,应有防滑条纹;试穿时,脚尖最好能自由活动。

3、被石头绊倒或被树枝剐伤是家常便饭,但撞击到的如是要害部位,就可能演变成紧急事态。若只是手脚轻微撞伤,可用水冷敷,再将患部抬得比心脏高,这样的紧急处置已足够。头部受重撞后发生呕吐现象便有危险,必须尽快送医院。

4、做菜时余火引燃衣服而烫伤时,先用水冷敷。若有自来水,则用水缓缓冲洗患部十分钟,如果引燃的衣服贴在皮肤上,同样先以水冷敷,切不可将衣服撕下来,待充分冷却之后,请医生处置。

5、在自然中,受伤生病发生率较高,应随时携带备有常用药及救护品的急救箱,例如:发生腹痛或腹泻是常事,这时,最好不要再吃任何东西,先暂时保暖身体,躺下让腹部好好休息。腹泻时要多喝水以补充水分。应事先准备好胃药以应付此。

野外防虫小知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