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的输液小知识

2022-06-06 综合 86阅读 投稿:易眸落

1.输液的技巧和要点

输液常识及注意事项 一.正确看待“输液”。

“输液”在医学术语中叫做“静脉点滴”或叫“静脉输液”。有些病人或病人家属十分信赖“输液”,不管病情轻重或有没有必要,一开口就说“吊两瓶水(输液)就可以了”。

这种“不打吊水病难好,输液一挂病就跑”的输液万能的想法是不妥的。 “输液”固然有它的许多优点,如药效起效快,某些对皮下、肌 肉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亦可采用静脉用药;可将药液加入“吊水”中滴注等等。

但是“输液”有时也有意想不到的烦麻: (1)易引起感染。如果注射器、针和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不严,有可能引起针眼处红肿、化脓,严重的还能引起全身感染如菌血症、败血症等。

(2)易引起不良反应。“输液”的毒性反应及过敏反应发生率比口服的要高得多。

如输液反应、胃肠道反应、空气栓塞、晕针等,有些可以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威胁生命。 (3)易染上传染病。

"输液"最易通过血液、血液的代用品或交叉感染(尤其是在某些地区一次性输液器尚未完全普及的情况下)而传染上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病毒以及艾滋病。 (4)耗时费钱。

一瓶"液体"一般要2小时左右才能输完;加上输液的设备、器械及药物的成本高,相同剂量的同样药物,费用比口服或其它常用的用药方法要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 因此,治疗疾病不能完全依靠"输液",必须依据病情来决定,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二.为什么有的"输液"瓶上要裹上黑布? 医院有时可以看到"输液"瓶上包了一层黑布,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道理很简单:日光中的紫外线能促使某些药物的氧化、分解和变色,如肾上腺素经日光照射后易氧化变成红色、棕色,产生有毒物质;又如对氨水杨酸(PAS),静滴溶液久置和见光可分解成棕色的间位氨基酚,使抗结核的疗效减弱而同时又增加其毒性;再如血管扩张剂硝普钠,遇光后很快分解为硫氰化合物,失去扩张血管的作用同时还可造成氰化物中毒。因此对这些药常常临时配制"输液"液,并及时裹上一层黑布,避免日光中的紫外线的照射,以保证药物疗效,减少药物的毒性反应。

当你遇见“输液”瓶裹有黑布的静滴液时,请你不要认为这是“多此一举”,随意将其掀开,以免达不到治疗效果和发生意想不到的毒性反应。 三.输液"时的注意事项。

1."输液"以什么样的速度最合适?"输液"在速度上也是很有讲究的。每分钟以多少滴最为合适呢?这个问题是灵活和复杂兼而有之。

一般情况下,成人以5O滴/分钟左右,儿童在20滴~4O滴之间,但在下列特殊情况下,要视病情、体质等灵活调整: (1)老年人和儿童,心肾功能较差或不太完善者,以慢速滴注为宜,一般在2O滴~30滴之间较妥。否则会在短期内输入大量液体而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或因肾排出受阻而全身浮肿。

(2)对患有心肺疾病和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尽量不要"输液",以免加重上述器官的负担。若非用不可时,宜严格控制入液量和滴速,入液量一般控制在25O毫升~50O毫升,滴速控制在15滴/分钟以内。

(3)因腹泻、呕吐、出血、烧伤等严重脱水或休克的患者,入液量要大,有时可达400O毫升~6500毫升/24小时,滴入速度要快(6O滴~1OO滴/分钟),甚至更快,必要时可多通道输液,以尽快增加血溶量而促使病情好转。快速而大量输液中要严密观察病情,以防循环负荷过重及脑、肺水肿。

(4)不同的药物,滴入的速度也有快慢之分。比如高渗溶液(5%糖盐水,脉通,低、中分子右旋糖酐等),由于渗透压高,会在短时间内使血容量骤增,如果速度过快,常可以导致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又如含钾的药物,配制的浓度要低,输液的速度不要过快,以免产生高血钾而发生危险。

上述两类药物的滴速一般要控制在15滴~2O滴/分钟。此外对于血管活性药物升血压时,应注意血压升降情况随时调整滴速。

而在治疗颅内高压时,静滴的速度要快、最好是静脉推注,要求在15分钟~30分钟内注完250毫升20%甘露醇,太慢则起不到降颅压的作用。 "输液"过程中,病人或病人家属不要认为"输液"快几滴慢几滴无所谓,或因躺着着急,而任意扭快滴速,这样的作法是不对的。

最适宜的滴速是医生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而定的,因此千万不要随便加快或减慢滴速,以防意外发生。 四.防止"输液"引起的静脉炎。

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红霉素、四环素等),或在输液过程中因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壁化学炎性反应或局部静脉感染,并因此产生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现象,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这叫做静脉炎。出现静脉炎应如何处理呢? (l)抬高患肢,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湿热敷。

方法是将上述药物把纱布或毛巾浸湿,盖在静脉炎出现的部位,然后盖上塑料布,再用多层温湿毛巾(约6O℃左右)保温。每隔5分钟将内层和外层都更换一次,每次20分钟~30分钟,一日2次。

(2)中药如意金黄散外敷。将如意金黄散撒在多层纱布上,然后敷在静脉炎处,外层用塑料布裹住再贴上胶布,每天两次换药。

敷后患者有清凉、舒适感,起到止痛、消炎作用,效果很好。如合并感染,可应。

2.输液的常识有哪些呢

1.发热反应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等原因,都会导致病人发冷、打寒战和发热,严重者高热达40~41摄氏度。

2.肺水肿因为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水肿,严重者有生命危险。有心力衰竭或心脏病史的患者,快速、大量输液或加重心力衰竭,重者或诱发肺水肿。

3.静脉炎因为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可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 4.空气栓塞原因在于,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

只要少量空气进入静脉,患者就会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绀紫和缺氧,并可导致猝死。

3.静脉输液的小妙招是什么

静脉输液用于输注抗生素等药品和补充体 内需要的水分、盐类、糖类等。

(1)注射部位及方法:常选用前臂浅静脉、大隐静脉或手背、足背浅静脉。注射方法同静 脉注射。

(2)注意事项:在操作前,必须仔细检查液 体内有无混浊或杂质。输液如有两种以上的药 物时,必须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为患者扎针前, 输液管内的空气必须排尽(进行其他注射前,注 射器内的空气也必须排尽)。以后要随时检查 输液针头有无滑脱或堵塞。

调整滴速(成人每 分钟约40〜60滴),对老年人或心脏病患者,必 须减慢滴速,并要控制输液量。输液过程中要 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发冷、发热、发抖等反应或瘙 痒等感觉。

若有则应立即停止输液或减慢输液 滴速。务必在液输耷前拔出针头,以防空气进 入静脉内。

4.护士给患者输液的时候要注意那些

2.1 提高输液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 门诊输液室主要的护理操作是静脉穿刺,病人往往要求护士不仅能一次成功,还希望减轻因进针、拔针带来的痛苦,这就要求护士平时要练就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善于总结,针对老年、肥胖、小儿等不同患者的静脉特点,采用不同的进针方式,提高穿刺成功率;输液结束采用无痛拔针法,最大限度地减轻针尖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使疼痛降低至最低点。

2.2 针对不同患者群体,进行输液常识及健康教育 输液前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家族史、过敏史及生活习惯做了解,做好药物的过敏试验。提高治疗、输液质量,解除患者紧张状态。输液中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家属对输液反应及时观察,宣传输液中易出现问题的处理方法,如:输液血管是否肿胀、药物是否外渗疼痛、输液是否通畅、针头有无脱出及不能随意调节滴速的相关知识,保证患者输液质量。

高校医院的服务对象比较固定,大部分患者是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在校学生或教职工。对于老年教职工,他们对校医院的环境及医护人员比较熟悉,具有较强的信赖感,护士应掌握老年病人渴望了解更多预防保健知识的心理特征,以及其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减退、感官功能下降等生理特点,结合临床经验,针对患者疾病有选择性地提供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尽量做到有问必答,通俗易懂。对于中青年教职工,特别是教师,他们既是家庭的支柱,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他们一旦受到疾病的折磨,思想负担比较沉重,心理活动也较为复杂,他们既担心家庭,又忧虑自身事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就等。目前,已有文献报道中年群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针对他们这些特点,在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上应给予正确的指导,提供科学的生活行为方式、饮食结构、精神卫生、疾病预防等方面的保健指导和咨询,提高服务质量。对于学生群体,要注意现代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比较娇气,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缺乏基本的医学常识,特别是刚入校的新生对当地的气候及饮食习惯不适应,因此应根据这一特点重点向他们介绍有关自我保健、疾病预防、康复护理等知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和防病意识。护理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用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治疗,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来判断患者是否明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树立窗口形象,使健康教育成为护患间良好的沟通桥梁,也对门诊输液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起到了增效作用。通过健康教育,不仅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得以体现,同时也激发了护理人员努力学习护理理论和技能,不断更新知识的主动性。

2.3 熟练的业务技术和知识,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 输液观察室护士不但要具备过硬的基本技能(如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常用抢救药物的用法和剂量、注意事项、心肺复苏等抢救技术),还应具备相应专业广泛的业务知识,以满足各科室的需求,同时可以在患者输液过程中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需求、用药不同,为患者讲解相关知识(如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有计划、有目的地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帮助评价和解除心理和身体的不适,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新的医学模式下,护理人员应明确自己服务的对象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人,各种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的健康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改善卫生服务和提高生命质量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护理服务应从基础护理操作扩大到心理、社会方面的护理,提供科学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饮食结构、精神卫生、疾病预防等方面的保健指导和咨询业务,以满足群体多样化的需求。由于护士在医疗服务中担负着照顾者、教育者、咨询者、协调者、示范者等多重角色,也就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要求护士在加强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操作的同时注重加强护理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加知识储备,提高技术水平,拓宽服务领域。

2.4 增强法律、法规及自我保护意识 强化护理安全意识和法制教育,明确法律责任及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做到知法、懂法而不违法,在尊重和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5.临床上哪些情况需要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一、接到医嘱:1、准备药物2、准备用物:注射器(1ml、2 ml、5 ml、20 ml 注射器各2个)、输液器、棉签、输液贴、止血带、酒精、碘酒或安尔碘、快速洗手液、污物碗、输液卡、输液治疗卡、小飞机2个、砂轮 治疗车下面:浸泡止血带的消毒液桶、利器盒、医疗垃圾袋或桶抢救药:盐酸肾上腺素、地塞米松二、开始操作:1、自我介绍:来自某院某科的护士某某某,我要操作的项目是静脉输液,物品已经准备齐全,无菌物品均在有效期,可以开始操作了吗,征得同意后开始操作。

2、二人核对医嘱:药物名称、剂量、用法、次数;转抄输液治疗卡,再次核对3、评估病人:向病人讲解输液的目的并取得合作;核对病人姓名、床号、年龄、性别、病情、询问有无过敏史、生活自理情况、合作情况、选择注射部位及血管情况,并准备好输液架;调节室温;询问是否需要解大、小便,做好输液前的准备4、回治疗室: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帽子,衣帽要整齐5、首先要用毛巾擦输液瓶上的尘土,再检查药物的有效期、瓶口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痕、对光检查药液有无浑浊、变色。 然后套瓶套,起瓶盖,消毒瓶口(一遍碘酒两遍酒精或两遍安尔碘),插输液器,再次核对医嘱,将输液治疗卡、药品放置于治疗车上至病人床前。

A、如需加注药液为玻璃瓶:要检查需加注药液有效期、瓶口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痕、对光检查药液有无浑浊、变色,起瓶盖,消毒瓶口(一遍碘酒两遍酒精或两遍安尔碘),抽吸药液,推注到输液瓶或袋内,抽吸空气,再次核对,写输液卡,贴于输液瓶或袋上,酒精消毒瓶口后插输液器,将输液治疗卡、药品放置于治疗车上至病人床前。 B、如为安郶:首先检查安郶有无裂纹,药液有无变色、浑浊;再用酒精泡过的砂轮划瓶口,酒精消毒瓶口,掰开安郶抽吸药液(遗留药液不得大于0。

1ml);向输液瓶内推注,抽吸空气;再次核对,写输液卡,贴于输液瓶或袋上,酒精消毒瓶口后插输液器,将输液治疗卡、药品放置于治疗车上至病人床前。 6、再次核对用物,推车至病人床旁。

7、核对病人,再次确认病人做好输液准备,挂输液瓶并排好空气至空气过滤处(小壶液面1/2~2/3),将小飞机倒挂于输液器小壶旁,将输液器袋当垫巾放于病人手下,扎止血带于穿刺点上6cm处,选好血管松止血带,消毒皮肤一遍碘酒待干时撕输液贴,输液贴粘于治疗盘内,两遍酒精脱碘,扎止血带,对污物碗二次排气,液体只能滴一滴,(用安尔碘消毒:第一遍后撕输液贴,输液贴粘于治疗盘内,第二遍后扎止血带,对污物碗二次排气,液体只能滴一滴)然后绷皮进行穿刺,见回血后,嘱病人慢慢松拳,同时松止血带,松水止,固定小飞机,依次将输液贴粘好,再次核对病人、药名、床号及输液治疗卡等,调节滴速,并嘱某某:我已经为您扎好液体了,这是***药,治疗**病的,滴速我已经调好,您不要调,如有不舒服及时按铃,我们也会随时来看您。 整理用物,止血带浸泡于500mg有效氯的消毒液中,垫巾放入医疗垃圾袋内,整理病人至舒适体位,视情况加盖棉被等。

洗手,在输液治疗卡上签字,注明滴速,执行时间,挂于输液杆上。8、推治疗车回治疗室,处理用物,洗手,摘口罩。

6.静脉输液技巧有哪些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虽看似简单,却有不少技巧。

如果使用得当不仅能有效减轻病患的疼痛感,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纠纷。在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实践中,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立足岗位特点,现总结了几点技巧。

如何配制液体 配制液体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如何排气 在静脉输液中,如何才能达到快速排气的目的呢?排气时所需方法如下:把莫菲氏滴管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往上举,使莫菲氏滴管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观察液体流入莫菲氏滴管至1/3处时关紧调节器,随即放下手中输液管,待莫菲氏滴管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莫菲氏滴管里的液面后,再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成线状压力大,可将莫菲氏滴管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莫菲氏滴管下关紧,达到排气目的。

如何选血管 老年人——手足背静脉输液法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注意,要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

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逐渐进针,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 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

静脉输液中应用自己的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部位难以穿刺成功者,可选择手足背下1/2至指处的血管进行逆行穿刺。 小儿头皮——静脉逆行输液法通常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多采用向心端逆行静脉穿刺,但长期输液患儿因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内压力增大,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有些药物如渗到皮下可导致组织坏死,给患儿带来不应有的痛苦。

因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逆行输液速度不会减慢。 确定进针角度 静脉穿刺传统的进针角度为15°~30°,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更易穿刺,且由于角度大,通过真皮层的时间减少,可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或达到无痛。

刘素芬[2]等也通过力学分析和实践证明以45°或接近45°角进针容易且省力,不会出现皮肤随进针方向向前推移及刺破血管下壁现象。 如何控制滴速 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有以下原因:(1)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头斜面与血管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快。

(2)目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常出现滴速调节器失控。 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即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使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和相对舒适感受中输液。

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情更迫切,此时患者常自行或请求工作人员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工作人员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等结果,从而达到接受滴速的目的。 更换液体技巧 更换液体时如液体瓶内加入其他药物,其压力与大气压接近或大于大气压,应先瓶口向上,插输液器,待片刻排出空气后再倒挂在输液加上。

这样可避免液体由通气管流出减少药物治疗量而影响治疗。掌握更换液体技巧,可避免造成药物浪费和预防滴管内液面降低或流空使空气进入静脉,给患者造成空气栓塞的隐患。

拔针的技巧 根据经验发现:最佳拔针时间是在滴壶内液体滴完,输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传统拔针法 用棉签按压针眼处拔针,这种拔针方法的不足之处是:(1)会使针尖两侧对血管壁产生切割力,血管损伤可释放致痛因子;(2)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聚集易形成血栓,出现血肿,不利于下次穿刺。

无痛拔针法 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只留压针眼棉签这一条胶布不分离,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两个针眼。由于进针角度及针梗走行方向不同,为了止血,血管针眼与皮肤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按压。

按压针眼切忌边压边揉,反复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 凝血机制好者连续按压时间为2~3min,最佳按压时间为3~6min;凝血机制不好和用抗凝血药物者需按压15min以上。

加快患者康复 输液环境过于肃穆与安静难以分散患者对穿刺的注意力,易使其情绪紧张增加穿刺疼痛感。所以在输液过程中可适当的分散患者对输液部位的注意力,减少疼痛和寂寞,有利于患者康复。

心理护理 在操作过程中,有效的给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比如在进针的时候做好心理准备,穿刺完以后给予鼓励让患者放松,拔针之后交代注意事项等。

临床上的输液小知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