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鼹鼠系列简介
鼹鼠的故事 【英文名称】The Mole 【中文名称】鼹鼠的故事 【国 家】捷克 鼹鼠的故事是捷克非常着名的动画片,当时捷克还未独立和斯洛伐克并称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这么吭长的名字,对当时还尚年幼的我来说记忆起来实在是比较费力。
“鼹鼠”一词在捷克文里拼作“krtek”,在英文中是“mole”。由于鼹鼠善于打洞,现在这个词在媒体报道中已经成了“间谍”的代名词,所以如果你听到说某某国家情报局安全部抓到一只“鼹鼠”可不要真以为他们是抓到了一只打洞的小老鼠哟。
《鼹鼠的故事》的出品公司是“StudioBratrivtriku”,小时候电视台播放的《鼹鼠》系列大都是70年代的作品,有两部90年代出品的短片我是在看VCD时头一见看到。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那些作品,没有太沉重的思想内容,只有轻松可爱就好了。
《鼹鼠》系列动画片曾在国际动画节上拿过不少奖项,这是我在一个专门介绍捷克动画产业的网站上看到的,最早的一部《鼹鼠》动画制作于1957年,当时的鼹鼠形象还比较拟人化,没有我们后来熟知的那么憨态可据,而且片中是有对白的,不过当然也听不懂。 从60年代中期开始,鼹鼠的形象才固定下来,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那个样子。
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鼹鼠"系列的创作巅峰时期,74年和75年则可谓是巅峰的巅峰,总共出品了12部短片,而且部部精彩。要知道,在70年代中期,动画片全部都是手工制作完成的,其中工序之繁杂繁琐和今天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进入80年代后,也许是因为受到政局的影响,进程明显放慢下来,整个80年代也不过出品了四部而已,而且其中大多反应了人们对于现代社会资源及环境的忧虑,远不如70年代的轻松悦人。其中1984年出品的《鼹鼠的梦》是一个长片。
制作时间距今最近的一部片子是《鼹鼠和青蛙》,制作于2002年。 一部深具自由灵动的生命气息、散发着快乐幽默的童真和意趣的经典作品。
在庞大的怀旧动画片中,甚至有人不喜欢《米老鼠和唐老鸭》,有人不喜欢《猫和老鼠》,但几乎没有人不喜欢《鼹鼠的故事》。这是怀旧动画片的巅峰之作,更是超越时空的作品。
今天,仍然有很多家长和孩子喜欢这部温馨浪漫的卡通作品。作为卡通片中最具人气的动物明星之一,圆头圆脑的小鼹鼠所演绎的既搞笑又充满温情的小故事,曾让所有的孩子和成人忘记了烦恼和沉重,享受到了极大的快乐和温暖。
小时候央视播放的《鼹鼠》系列大都是70年代的作品,这恰恰是这一系列的精华所在,思想内容轻松,情节生动风趣。一堆黑色梯形土出现在地面上,于是,片子正式开始了…… “鼹鼠的故事”是捷克著名画家兹德内克·米莱尔的经典名著。
作品最早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以小鼹鼠为主角的第一部动画片《鼹鼠做裤子》1957年首度在意大利威尼斯影展中获得大奖,之后其它以小鼹鼠为主角的多部影片陆续在全球十多个国家获奖。根据影片改编的图书也随之风靡全球。
“鼹鼠的故事”承袭了捷克经典儿童文学的写实传统,同时又兼具幽默、夸张和抒情的优雅风格,洋溢着快乐的生命意趣,半个世纪以来已成为世界图书圣殿中的瑰宝,影响了几代读者。 “鼹鼠的故事”在人口只有一千万的捷克销量达五百五十万册,为捷克最畅销的图画书,目前已在全球十五个以上国家出版,其中包括芬兰、丹麦、挪威、德国、匈牙利、波兰、美国、俄罗斯、拉脱维亚、立陶宛、韩国、日本等,有四十余种语言版本,是畅销全球脍炙人口的传世经典。
篇目: 鼹鼠的故事--鼹鼠和老鹰 鼹鼠的故事--鼹鼠进城历险记 鼹鼠的故事--鼹鼠和玩具汽车 鼹鼠的故事--鼹鼠和雨伞 鼹鼠的故事--鼹鼠当医生 【作者简介】 兹德内克·米莱尔(Zdeněk Miler),1921年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毕业于布拉格工艺大学。多才多艺的他是画家、平面艺术家,也是动画片制作家。
他制作的影片在世界各地广受好评,并获得多项大奖。 他的第一部影片《鼹鼠做裤子(How the Mole Got His Trousers)》1957年首度在意大利威尼斯影展中获得最高奖,并陆续在世界各地十多个国家获奖。
多年来,小鼹鼠的冒险故事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以小鼹鼠为主角的系列图画书在世界各地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米莱尔所有的艺术活动中,最主要的是参与动画片的制作,这也影响到他的插图手法和风格。
他运用敏锐的笔触和柔和、充满诗意的色彩,巧妙地展现出图画书的另一种独特风貌,具有卡通连续动作的视觉效果。 “鼹鼠的故事”承袭了捷克经典儿童文学的写实传统,同时兼具幽默、夸张和抒情的优雅风格,洋总溢着快乐的生命意趣,是世界图书圣殿中的瑰宝,也是影响了几代读者的传世经典。
2.鼹鼠系列简介
鼹鼠的故事 【英文名称】The Mole 【中文名称】鼹鼠的故事 【国 家】捷克 鼹鼠的故事是捷克非常着名的动画片,当时捷克还未独立和斯洛伐克并称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这么吭长的名字,对当时还尚年幼的我来说记忆起来实在是比较费力。
“鼹鼠”一词在捷克文里拼作“krtek”,在英文中是“mole”。由于鼹鼠善于打洞,现在这个词在媒体报道中已经成了“间谍”的代名词,所以如果你听到说某某国家情报局安全部抓到一只“鼹鼠”可不要真以为他们是抓到了一只打洞的小老鼠哟。
《鼹鼠的故事》的出品公司是“StudioBratrivtriku”,小时候电视台播放的《鼹鼠》系列大都是70年代的作品,有两部90年代出品的短片我是在看VCD时头一见看到。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那些作品,没有太沉重的思想内容,只有轻松可爱就好了。
《鼹鼠》系列动画片曾在国际动画节上拿过不少奖项,这是我在一个专门介绍捷克动画产业的网站上看到的,最早的一部《鼹鼠》动画制作于1957年,当时的鼹鼠形象还比较拟人化,没有我们后来熟知的那么憨态可据,而且片中是有对白的,不过当然也听不懂。 从60年代中期开始,鼹鼠的形象才固定下来,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那个样子。
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鼹鼠"系列的创作巅峰时期,74年和75年则可谓是巅峰的巅峰,总共出品了12部短片,而且部部精彩。要知道,在70年代中期,动画片全部都是手工制作完成的,其中工序之繁杂繁琐和今天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进入80年代后,也许是因为受到政局的影响,进程明显放慢下来,整个80年代也不过出品了四部而已,而且其中大多反应了人们对于现代社会资源及环境的忧虑,远不如70年代的轻松悦人。其中1984年出品的《鼹鼠的梦》是一个长片。
制作时间距今最近的一部片子是《鼹鼠和青蛙》,制作于2002年。 一部深具自由灵动的生命气息、散发着快乐幽默的童真和意趣的经典作品。
在庞大的怀旧动画片中,甚至有人不喜欢《米老鼠和唐老鸭》,有人不喜欢《猫和老鼠》,但几乎没有人不喜欢《鼹鼠的故事》。这是怀旧动画片的巅峰之作,更是超越时空的作品。
今天,仍然有很多家长和孩子喜欢这部温馨浪漫的卡通作品。作为卡通片中最具人气的动物明星之一,圆头圆脑的小鼹鼠所演绎的既搞笑又充满温情的小故事,曾让所有的孩子和成人忘记了烦恼和沉重,享受到了极大的快乐和温暖。
小时候央视播放的《鼹鼠》系列大都是70年代的作品,这恰恰是这一系列的精华所在,思想内容轻松,情节生动风趣。一堆黑色梯形土出现在地面上,于是,片子正式开始了…… “鼹鼠的故事”是捷克著名画家兹德内克·米莱尔的经典名著。
作品最早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以小鼹鼠为主角的第一部动画片《鼹鼠做裤子》1957年首度在意大利威尼斯影展中获得大奖,之后其它以小鼹鼠为主角的多部影片陆续在全球十多个国家获奖。根据影片改编的图书也随之风靡全球。
“鼹鼠的故事”承袭了捷克经典儿童文学的写实传统,同时又兼具幽默、夸张和抒情的优雅风格,洋溢着快乐的生命意趣,半个世纪以来已成为世界图书圣殿中的瑰宝,影响了几代读者。 “鼹鼠的故事”在人口只有一千万的捷克销量达五百五十万册,为捷克最畅销的图画书,目前已在全球十五个以上国家出版,其中包括芬兰、丹麦、挪威、德国、匈牙利、波兰、美国、俄罗斯、拉脱维亚、立陶宛、韩国、日本等,有四十余种语言版本,是畅销全球脍炙人口的传世经典。
篇目: 鼹鼠的故事--鼹鼠和老鹰 鼹鼠的故事--鼹鼠进城历险记 鼹鼠的故事--鼹鼠和玩具汽车 鼹鼠的故事--鼹鼠和雨伞 鼹鼠的故事--鼹鼠当医生 【作者简介】 兹德内克·米莱尔(Zdeněk Miler),1921年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毕业于布拉格工艺大学。多才多艺的他是画家、平面艺术家,也是动画片制作家。
他制作的影片在世界各地广受好评,并获得多项大奖。 他的第一部影片《鼹鼠做裤子(How the Mole Got His Trousers)》1957年首度在意大利威尼斯影展中获得最高奖,并陆续在世界各地十多个国家获奖。
多年来,小鼹鼠的冒险故事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以小鼹鼠为主角的系列图画书在世界各地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米莱尔所有的艺术活动中,最主要的是参与动画片的制作,这也影响到他的插图手法和风格。
他运用敏锐的笔触和柔和、充满诗意的色彩,巧妙地展现出图画书的另一种独特风貌,具有卡通连续动作的视觉效果。 “鼹鼠的故事”承袭了捷克经典儿童文学的写实传统,同时兼具幽默、夸张和抒情的优雅风格,洋总溢着快乐的生命意趣,是世界图书圣殿中的瑰宝,也是影响了几代读者的传世经典。
3.详细介绍动画片鼹鼠的故事
鼹鼠的故事 【原 片 名】Krtek 【出品年代】1957年 【出品公司】? 【国别归属】捷克斯洛伐克(现版权归捷克所有) 【剧集总数】42集(部) 【内容简介】一部深具自由灵动的生命气息、散发着快乐幽默的童真和意趣的经典作品。
在庞大的怀旧动画片中,甚至有人不喜欢《米老鼠和唐老鸭》,有人不喜欢《猫和老鼠》,但几乎没有人不喜欢《鼹鼠的故事》。这是怀旧动画片的巅峰之作,更是超越时空的作品。
今天,仍然有很多家长和孩子喜欢这部温馨浪漫的卡通作品。作为卡通片中最具人气的动物明星之一,圆头圆脑的小鼹鼠所演绎的既搞笑又充满温情的小故事,曾让所有的孩子和成人忘记了烦恼和沉重,享受到了极大的快乐和温暖。
小时候央视播放的《鼹鼠》系列大都是70年代的作品,这恰恰是这一系列的精华所在,思想内容轻松,情节生动风趣。一堆黑色梯形土出现在地面上,于是,片子正式开始了…… “HI””HELLOW”连同“咯咯咯”的笑声,尽管这就是小鼹鼠全部的“语言”,但这些已经成为不朽的经典 鼹鼠的故事是捷克非常着名的动画片,当时捷克还未独立和斯洛伐克并称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这么吭长的名字,对当时还尚年幼的我来说记忆起来实在是比较费力。
“鼹鼠”一词在捷克文里拼作“krtek”,在英文中是“mole”。由于鼹鼠善于打洞,现在这个词在媒体报道中已经成了“间谍”的代名词,所以如果你听到说某某国家情报局安全部抓到一只“鼹鼠”可不要真以为他们是抓到了一只打洞的小老鼠哟。
《鼹鼠的故事》的出品公司是“StudioBratrivtriku”,小时候电视台播放的《鼹鼠》系列大都是70年代的作品,有两部90年代出品的短片我是在看VCD时头一见看到。 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那些作品,没有太沉重的思想内容,只有轻松可爱就好了。
《鼹鼠》系列动画片曾在国际动画节上拿过不少奖项,这是我在一个专门介绍捷克动画产业的网站上看到的,最早的一部《鼹鼠》动画制作于1957年,当时的鼹鼠形象还比较拟人化,没有我们后来熟知的那么憨态可据,而且片中是有对白的,不过当然也听不懂。 从60年代中期开始,鼹鼠的形象才固定下来,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那个样子。
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鼹鼠"系列的创作巅峰时期,74年和75年则可谓是巅峰的巅峰,总共出品了12部短片,而且部部精彩。要知道,在70年代中期,动画片全部都是手工制作完成的,其中工序之繁杂繁琐和今天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进入80年代后,也许是因为受到政局的影响,进程明显放慢下来,整个80年代也不过出品了四部而已,而且其中大多反应了人们对于现代社会资源及环境的忧虑,远不如70年代的轻松悦人。其中1984年出品的《鼹鼠的梦》是一个长片。
制作时间距今最近的一部片子是《鼹鼠和青蛙》,制作于2002年。 参考资料: 。
4.一点老鼠的相关知识
动物学概念中,“老鼠”泛指所有哺乳纲啮齿目的动物,凡是属于这个目的成员都可视为广义的老鼠。据2005年的权威统计,世界啮齿目动物共有33科481属2277种(包括一些在近百年来灭绝的种类)。截至2006年6月,现生啮齿目动物为2269种,其中1992~2006年间就发现了156个新种,平均每年有近10个新种被发现和命名。毫无疑问,啮齿目,无论在种类还是个体数量上都稳坐哺乳动物类群头把交椅,是兽类的第一大目,所有啮齿目动物占据了哺乳动物种数的2/5强。这一大家族包括我们比较熟悉的家鼠、田鼠、松鼠、旱獭、鼯鼠(飞鼠)、黄鼠、河狸、跳鼠、豪猪、豚鼠、水豚等等。更广义的啮齿动物还包括兔子,即兔形目,现生两个科(鼠兔科和兔科)。
“老鼠”的狭义概念是指仓鼠科和鼠科的动物。鼠科是该目最大的一个科,也是哺乳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科,有150属730种;仓鼠科则是第二大科,有130属681种。这两个科的种类全部加起来,占整个啮齿目的3/5强。我们常见的老鼠就是这两个科的种类,仓鼠科代表如去年夏季大闹洞庭湖的东方田鼠、草原害鼠布氏田鼠,以及黑线仓鼠、大仓鼠、棕色田鼠、狭颅田鼠……鼠科的代表种类也很多,有些种类与人类伴生,如褐家鼠(亦称大家鼠、黑家鼠)、黄胸鼠(俗名长尾吊)、黄毛鼠、小家鼠、黑线姬鼠、社鼠、针毛鼠、长爪沙鼠……我们常说的田鼠和家鼠,其实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大类群。褐家鼠和小家鼠几乎是遍布全球的两大物种,其数量远远超过人口,以上百亿只计。由于家鼠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因此生肖鼠的原型应该是褐家鼠或小家鼠。
在大家的脑海里,说起老鼠也许会浮想联翩,但是“鼠形”似乎是个定式。体型小巧,颜色灰黑,尖嘴悚腮,耳朵小而略尖或钝圆,有一条细而长的尾巴。即使没有尾巴或者尾巴奇短,但人们仍然会以为那是“老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鼠兔,本属于兔形目鼠兔科,它们是长得像老鼠的兔子。因此,很多人也将它们称为老鼠;而且很多牧场和草原灭鼠害经常消灭的也是鼠兔而非真正的老鼠。自然界就是这样戏弄人,长得像老鼠的动物的确繁多。在千百万年的演化过程中,由于趋同进化的结果——在类似环境下尽管在亲缘关系和地理分布上相去甚远,但是它们在身体结构、形态和功能方面却趋于近似,以适应相同或相近的环境,这也很容易解释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鼠形”动物了。外形酷似老鼠的类群还有有袋类的负鼠目(92种)、鼩负鼠目(6种)、智鲁负鼠目(1种)、袋鼹目(2种)、袋鼬目和袋狸目的多数种类、袋鼠目的部分种类,以及非洲鼩目(52种)、象鼩目(15种)、树鼩目(20种,它们长得更像松鼠)、鼩形目(417种)。总而言之,这些鼠形动物都不是分类学意义上的老鼠,也就不是真正的老鼠。
除了具有典型老鼠形象外,很多动物名字中带个鼠字,或者偏旁是“鼠”,但它们也不是真正的老鼠。鼹鼠可谓家喻户晓,但它们隶属于鼩形目鼹科(鼩形目曾与猬形目合为食虫目),虽然它们没有像家鼠那么长的尾巴,但是由于体色黑色或暗色而且外形宛若一只肥老鼠而被误作老鼠。在《西游记》中用黄沙吹得孙悟空眼瞎的妖精黄风怪最终被小须弥山的灵吉菩萨降住,他跟孙大圣解释道:这是灵山脚下得道的老鼠,因为偷吃琉璃盏内的清油,怕金刚捉拿问罪,跑到黄风岭兴妖作怪。后来现出原形,是只“黄毛貂鼠”。其实这只貂鼠或黄鼠,不是老鼠,在自然界的原型是黄鼠狼,学名黄鼬,属于食肉目鼬科。古代,很多人将黄鼬称之为黄鼠或貂鼠,而且对貂和鼬不分(尽管都属于鼬科)。另外,从黄风怪放臭屁而逃之夭夭这一特性看,是为黄鼬理当无误。现在,仍然有人将黄鼬称为黄鼠;黄鼬的近亲伶鼬则称之为银鼠。需要指出的是,啮齿目松鼠科有一个美洲黄鼠属或简称为黄鼠属,它们则是真正叫鼠的老鼠。有人将食肉目鼬科的水獭,称为水獭鼠也是误称,也可能是与河狸鼠搞混了。名字中出现鼠字的还有袋鼠,但它们属于大洋洲的有袋类,属袋鼠目。蝙蝠俗名“盐老鼠”、“飞鼠”,相传老鼠吃盐吃多了,变成了晚上出来活动、会飞翔的蝙蝠。事实上,蝙蝠属于翼手目,与啮齿目动物的亲缘关系差得很远。
宠物市场上的老鼠名字更加混乱。本来属于老鼠的动物却不叫老鼠的名字,诸如荷兰猪实际上是豚鼠,金丝熊其实是仓鼠,龙猫指的是毛丝鼠。此外,旱獭、豪猪、河狸等等,它们也是地道的啮齿动物,而不是獭、猪或者狸。还有有的宠物明明不是老鼠,却当老鼠出售。例如现在身价很高的大洋洲有袋类蜜袋鼯,虽然它们也被称为“鼯”或“小飞鼠”,却不是鼯鼠。
总之,啮齿动物是哺乳动物中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适应性最强、分布最广、演化最成功、与人类关系也最为密切的一大动物类群。
5.鼹鼠
鼹鼠 哺乳纲啮齿目鼹科动物。
身体矮胖,外形像鼠,长10多厘米,四肢短,头尖,吻长,耳小或完全退化,腿也小,尾巴短。前肢有五爪,都特别强健,掌心向外侧翻转,是掘土的器官。
捕食昆虫、蚯蚓等动物。由于它喜好挖洞,伤害农作物,对农业有害。
鼹鼠的种类很多,如产于欧洲和亚洲的欧鼹;产于中国的内蒙古、东北等地的麝鼹,又叫“地爬子”。 鼹鼠的拉丁文学名就是“掘土”的意思。
它的身体完全适应地下的生活方式,前脚大而向外翻,并配备有力的爪子,像两只铲子;他的头紧接肩膀,看起来像没有脖子,整个骨架矮而扁,跟掘土机很相似。它的尾小而有力,耳朵没有外廓,身上生有密短柔滑的黑褐色绒毛,毛尖不固定朝某个方向。
这些特点都非常适合它在狭长的隧道自由地奔来奔去。隧道四通八达,里面潮湿,很容易孳生蚯蚓、蜗牛等虫类,便于它经常在地下“餐厅”进餐。
鼹鼠成年后,眼睛深陷在皮肤下面,视力完全退化,再加上经常不见天日,很不习惯阳光照射,一旦长时间接触阳光,中枢神经就会混乱,各器官失调,以致于死亡。 土拨鼠,学名Marmota monax,英文名字是guinea pig,通常被叫做豚鼠或者天竺鼠,也有叫旱獭的。
土拨鼠平均体重为4。5公斤,最大可成长至6。
5公斤,身长约为56公分,可爱的尾巴约占身长的四分之一左右。土拨鼠主要分布于北美大草原至加拿大等地区,与松鼠、海狸、花栗鼠等皆属于啮齿目松鼠科。
顾名思义,土拨鼠表示其善于挖掘地洞,通常洞穴都会有两个以上的入口,以策安全。土拨鼠也具备游泳及攀爬的能力。
多数都在白天活动,喜群居,善掘土,所挖地道深达数米,内有铺草的居室,非常舒适。它们不贮存食物,而是在夏天往体内贮存脂肪以便冬季在洞内冬眠。
早期在农业时代时,土拨鼠一直都是农民眼中的害物,它们会不断地破坏农作物而造成农民经济上的损失。直到进入新的经济模式后,它们才以其憨厚的脸庞和可爱的模样重新受到世人的注目与青睐,并得以在国外宠物市场兴起一股饲养风潮。
土拨鼠主要以素食为主,食物大多为蔬菜、苜蓿草、莴苣、苹果、豌豆、玉米及其它蔬果为主,一天最多可以吃上五公斤的绿色蔬果。 以人工方式饲养时,除了新鲜蔬果之外,建议饲喂兔子饲料而不要用老鼠饲料,以减少其心血管、内分泌失调及体重过重等疾病。
土拨鼠最迷人的地方,莫过于那条可爱的尾巴和短短胖胖的手脚了。它的嘴巴前排有一对长长的门牙,呆呆傻傻的模样相当地讨人喜欢。
土拨鼠非常机警,不仅经常察看周围情况,还专门有负责放哨的,家庭饲养初期胆子比较小,最好不要骚扰和惊吓它们。 。
6.你知道,“鼹鼠”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吗
裸鼠和达马拉兰隐鼠这2种非洲鼹型鼠具有和昆虫类似的社会结构。
它们之中,每个群体内具有生育下一代雌性一只和雄性一至三只,其他的都只是普通生存者,但是仍旧是可以待在群体中的。群体小的裸鼠,就会有比较多的工作型成员(是和生殖型的相对而言),挖掘和保卫觅食的洞穴是它们的工作,它们开始负责食物和做巢、养育幼崽的材料。
但是一旦群体发展比较大的时候,那么生殖型的雌性会有很多成员的陪伴;当警告的叫声被工作型成员发出之后,它们的保卫工作会更加灵活。 群体中的全体成贯都会照顾幼崽,但是喂奶的只有母亲。
断奶之后它们也成为工作型,但是保卫群体安全的都是那些体型较大的卫兵。 如果有生殖型成员在群体中死亡,继任者是体型和年龄都大的,生育下一代的任务就交给它们。
所以,所有群居的非洲鼹型鼠都是一样的,它们都具有亲缘关系。它们是社会性的动物,这是能够维持群体结构的亲缘关系,工作型的那些也许永远都没有后代。
它们对于亲缘关系很强的幼崽十分照顾,基因被间接传递,但是对于能不能传递自己的基因并不介意。 这是盛行的体系,因为挖掘工作会因为干旱不适合进行。
开始之后就需要工作型成员的加倍努力,使得旱季的时候也能够有充足的食物。它们也会进行分工(比如寻找食物是一类工作内容,保卫群体的士兵是一类,照顾幼崽的也是一类),这样群体分工得以明确完成,提高了群体的生存能力。
实验证明非生育人员也具有繁殖能力, 但是能力被限制,雌性受到更严密的限制。 人们对于这个进行了精密研究,鼹鼠群体之中,如果死亡的成员是生殖型的,那么工作型成员会在短时间内形成性活力,然后进行群体更新,或者就会产生替代作用成为生殖者。
那时候,会有几只竞争者同时出现,所以残酷的争斗也是会发生的(会有生命危险),最终胜利者只有一只,并且保持自己生殖者的地位。 这种争斗有时候也会保持和平状态。
多个群体都曾经被科学家研究过,生殖型的雌性生殖状态能够影响整个种群。没有幼崽的时候,发育出奶头是所有群体成员(包括雄性和雌性)都会的,有的会发育十分完备。
这说明全体成员都会被生殖性成员产生的化学刺激所影响。 这时候群体被化学刺激物控制,所以它们愿意照顾幼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