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心理小知识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始终保持开阔的心胸,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忍受能力,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2)充分认识自己,正确估价自己,有自知之明,不自卑不自负。
(3)积极交友,宽容待人,善于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4)积极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如琴棋书画,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5)多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等,陶冶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
(6)学会思考,爱动脑筋,学会全面分析复杂问题,要有遭受挫折的思想准备。
(7)要积极参加劳动,在劳动吸取教训,接受艰苦的磨炼。学会克服六种社交心理障碍1.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的人,只知其短,不知其长,甘居人人,缺乏自信,无从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他们在交往中习惯于唯唯诺诺,很少直抒胸臆、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心理如不克服,久而久之,就会逐渐磨损一个人的胆识、魄力和特征。2.猜忌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喜欢用不信任的眼光打量别人和看待外界事物。比如,看到其他同志私下议论,就以为在讲自己的坏话;奖金被扣除几元,就认定是某某人从中作梗…猜忌成癖的人,捕风捉影,节外生枝,结果只能自寻烦恼,制造隔阂。3.怯懦心理:涉世未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辞令的人,容易产生这种心理。他们在话锋闪烁的论辩中,由于怯懦,不敢发表深思熟虑后的真知灼见;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由于怯懦,酝酿已久的大胆计划设想不能实怯懦心理,是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一根绳索,应决断而弃之。4.排他心理: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需要不断地更新创造,否则就会失去活力,甚至产生副效应。排他心理恰好忽视了这一点,表现为抱残守缺,不去延伸认识的触角、拓宽思维领域,只能促使人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里兜圈子。5.逆反心理:求异思维并不等于标新立异与专唱反调。有些人认识不到这一点,于是就产生这种现象:你说某种错误观点站不住脚,他就偏要挖空心思为其辩护;你指东,他偏要向西。这种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严格界限,其消极作用显而易见。6.冷漠心理:有人认为,言词尖刻、态度孤傲、表情冷峻,就是“有个性”,于是崇尚冷漠成为一种时髦。其实,这是一种病态,它会使年轻人孤芳自赏、活泼浪漫的天性萎缩,从而步入寡合的死胡同。因而,也是一种应该坚决克服的心理现象。
2.大学生怎样才能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专家也提醒大学生,一旦心中出现郁闷、焦虑等症状要及时倾吐,或上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倾听专家的意见,千万不要憋在自己心中,自己钻牛角尖。
同时一些性格孤僻内向的学生可以多参加集体活动,扩大交友圈知子,多听朋友老师的建议。另一方道面高校也应多培养一些在心理咨询方面的专职教师来指导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家长和老师也应多关爱学生。
事实上,不少大学生自己意识不到自己的心理危机或疾病,不会主动向心理咨询中心或是专家寻求解决方法。例如一些大学生经常口口声声说“郁闷”、“空虚”或是“寂寞”、“无奈”等,这就有可能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初期症状;而失恋、考试不及格、不会做回家务、受到同学嘲讽等在平时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可能成为导致他们情绪崩溃的导火索。
但这些小问题、细节平时都不为他们所答重视,他们意识不到容易引发的危机,也就不会主动寻求帮助,直至最后问题日积月累、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大学生应该更主动一些,关注自己的心理动态,主动向专家说出自己的所想。
3.心理健康的小知识和小常识
心理健康小知识
1、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2、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3、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设立明确的生活目标。
4、学会自我控制,克服诱惑,活在现实当中。
5、学会舒缓舒解愤怒、低落、忧郁、厌倦的情绪。
6、对自己要时常鼓励增强自信心。
7、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注意锻炼身体,展现朝气活力。
9、学会思考,养成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态度。
10、净化自己的心灵,追求平和的心境。
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人际交往的自我调适,是人生的一个必然和重要行为。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
1、要学会有利他奉献的人生观的培养。
2、学会角色扮演的心理调适
3、对竞争与合作要有正确的认识
4|、接受自己,悦纳他人。
5、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三个度情、理、法。
6、消除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4.谈谈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 大约500字帮忙哈
现代社会的生活工作节奏日益加快,很多人都感到不堪重负,但他们却从未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正一天天向亚健康靠近。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身体的健康是指人的身体符合人的正常生理现象,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没有疾病的发生;距今为止好像还没有确切的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但大部分专家都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必须具有正常的智力,基本的自我认识能力,并能恰到的估价自己,有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适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以及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
其实,心理健康说到底是一种人生态度。心理健康的人,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周围事物。
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迎接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健康并不是心理平衡。
它并非平衡与适应状态,而是处于两极的中间位置。很多人把适应理解成对周围环境的顺从,把平衡理解为内心无冲突,但这并不是心理健康。
因为如果“平衡”就是健康,那么一个满足现状,没有追求,不思进取的人,内心就很平衡,因为他不会有挫折感,也没有冲突,他算是健康吗?如果说“适应”就是健康,那么现在社会上有的人见人说人话,遇鬼说鬼话,左右逢源,上下讨好,这种人算健康?其实,上述两种人也未必快乐,其心理也未必正常。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都追逐于生活上的满足与享受,而忽略了重要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大学生。
孰不知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他的成就密不可分。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我们这些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我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都十分的敏感。
这一切都将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现在的大学生,要么就是太过于杞人忧天,要么就是过分的开朗。万事都有个度,满了就会有负面效应。
在大学生中有抑郁现象的比较多,甚至有自杀倾向也存在少数。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我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对自己进行了一些否定。
一般这样的学生情绪都比较低落、不稳定,不爱搭理人,做事情没有兴致,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心理情绪积聚,对学习、生活肯定会造成影响,严重的则会患上抑郁症。如果没有找到正常渠道发泄,可能会沉迷于一些自己觉得是正确的事物上面,比如网络,像大部分男生就喜欢沉迷于一些网络游戏。
这就需要周围的同学和老师关注他们,给他们一些安慰、疏导,让他们感觉温暖。当然,有这种情绪的大学生也要主动和身边的朋友谈心、交流,释放出自己的压力,以缓解这些症状,从而恢复到正常状态。
另外,这些学生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无论怎样,知足常乐是不变法则。也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
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就是处于过分安逸、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之中。很多人都反应,在大学里,学习效率最高的时期非期末复习备考莫属。
大学和高中的生活相差太大,进大学后,由于课程相对轻松,没有老师督促,而且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因此日子过得迷迷糊糊、浑浑噩噩的。平时多在玩网络游戏和上网聊天。
到期末,才开始担心考试,考前临时抱佛脚只求能过关。其实,我觉得学校也有一部分责任的,在大学期末考试中,有一种不成文的规定,一个班级考试不及格的人数一般在10%以下。
如果不及格的人数过多,老师会相应地放松评卷标准。如果不想拿奖学金的话,90分和60分有什么区别呢?存在这种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
在这样看来,或许提高平时分在期末总评成绩中的比例会使临时抱佛脚这种备考方式有所改变,因为平时的到课情况,听讲情况,课堂反映情况,作业情况等都成了衡量标准;同时也可能淡化了应试目的。这种现象也属于心理不健康状态。
我们是该学会自我调节,但却不是去自我堕落,或者自我毁灭。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仅影响自身的发展,说得远些,更是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的,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
心理健康可以使我们克服依赖心理,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更是毕业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大学生应该自觉学习心理知识;对自己不过分苛求,确立目标适中,养成“平常心态”;对他人的期望不要过高,避免失望感;不盲目的处处与其他同学竞争,避免过度紧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扩大社会交往;加强意志锻炼来保持心理健康。
5.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包括哪些
一是智力正常。
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因此衡量时,关键在于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二是情绪健康。
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
三是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
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作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而有言行,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
四是人格完整。人格指的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一是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
五是自我评价正确。正确的自我评价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和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事实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自惭,面,能够自我悦纳,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强、自制、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六是人际关系和谐。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
其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既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自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长工补己之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
七是社会适应正常。个体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
做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对应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还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革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 八是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应具有与年龄与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6.大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大学生来说,保持心理健康最根本的方法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还应学会一些具体的心理调节方法和艺术,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1、提高挫折适应能力挫折在人的一生中是不可避免的,不要哀叹自己为什么那么倒霉,总要遇到不如意或是失败,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只是有大有小而已。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也就是说,做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得付出代价,而遇到挫折和失败是所付出的代价的一部分。遇到失败或是挫折并不可怕,关键的是你如何对待挫折,不能一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一蹶不振。
首先,正确认识挫折。挫折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挫折对人的影响与其说取决于挫折本身,不如说取决于对挫折的评价和态度。所以,面对同样的挫折,有的人焦虑不安、怨天尤人、悲观失望,有的人却心平气和、冷静应付、乐观进取。
因此,要正确认识挫折,才能战胜挫折。应视挫折为正常,有正确的挫折认知方式,不能以以偏概全、夸大后果,还要看到挫折的积极效应。
其次,增强耐挫力。耐挫力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
又称容忍力、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对挫折可忍耐、可承受的程度。耐挫力较强者,对挫折的反应往往较小、感受挫折的时间较短、挫折对他造成的消极影响小;而耐挫力较弱者,则容易受挫折的不良影响,容易因挫折而一蹶不振。
一个人耐挫力的大小,往往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生理因素、生活经历、思想基础、个性特征、认知方式、期望水平和心理防御机制等。
再次,提高挫折调节力。耐挫力只是一种比较被动的挫折抵抗力,它主要起缓解压力、等待时机、保持心理行为正常状态的作用。
而更积极、更有效的方式,则是对挫折直接进行调整、改变和排除,这种能力就是挫折调节力。其主要特征在于对挫折情境积极主动地适应,对心理矛盾自觉有效地调节,不断地协调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使其有利于个体的发展和提高。
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方法,它决定着一个人能否很好的把握环境、转危为安、反败为胜、化解困境、夺取最后胜利。这是一个人心理健康、个性成熟、人格健全与否的重要标志。
永恒网2、建立科学的心理防御机制所谓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摆脱精神紧张状态的心理适应机制,通过调整自身的价值系统,从而改变自己对挫折的认知和情绪反应,以减少精神痛苦,维护自尊心,求得内心平衡。心理防御机制有积极和消极两种。
积极机制如升华、补偿在缓冲心理挫折的同时,常常表现出一种自信、愉快、进取的倾向,可以使人暂时解除痛苦和不安,有助于个体积极战胜挫折。消极机制(文饰、潜抑、否定、幻想、抵消等)只是一种自欺欺人,因为现实问题并未解决,只能使人逃避现实,或陷入更大的挫折或冲突情境中,过分使用还可能引起心理疾患。
心理防御机制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心理现象,它本身不是病态的,但若运用不当或过分,会影响个人对周围社会环境的适应,成为变态的表现。而一个人对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恰当与否,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
(如阿Q“儿子打老子”的防御机制。)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和善于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来应付可能面临的严重挫折情境,以求得心理平衡和自我完善,是大学生健康人格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从本质上讲,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是被动的、暂时的,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它是在既定的挫折情境下,力图缓解心理冲突,减少焦虑情绪,使人更好的接受挫折,而不是力图去改变引起心理冲突与焦虑的情境,从而战胜挫折,去夺取成功。
因此,运用心理防御机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充分认识挫折对人生的意义,同时增进心理健康。3、养成快乐习惯,做个乐观者我们很多人都以为如果自己健康、有成就、大家都喜欢你,自己就会快乐,其实,只有你保持快乐,才会更成功、更健康、更受人喜爱。
不快乐的人总在等待快乐的到来,然而这种快乐多半会落空。我们并不是在解决某个问题、获得某种成功时才快乐,而应保持一种快乐的心境,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如果你不快乐,并不是你没有快乐的理由,而是你没养成快乐的习惯。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快乐、感受快乐的心。
4、发掘自身潜能【案例】最大的宝藏沙特有一个位25岁的姑娘,长得很漂亮。可是,她不明原因地“哑”了20年。
多方医治无效。一天,媒人领来一个比她大25岁的丑老头子,姑娘的父亲逼她嫁给他,一急之下,姑娘讲出了20年来第一句话:“我宁死也不嫁给他!”姑娘的哑症不治而愈。
中国《医部全录》记载:明朝年间,某地一姑娘得了一种怪病,打哈欠后两上肢再也放不下来了,家人只好请来郎中诊治。只见郎中看着病人说,治这病必须用艾叶炙肚脐下的丹田穴。
说完,就动手去解姑娘的裙带,姑娘羞得忙用双手来护,不知不觉中两个上肢都放下来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属于医学范畴的事。
但这对人生不无启迪。一个人只要处于一种特。
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面临哪些问题
大学生的普遍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正处于青年中期。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与社会上的青年。心理是否健康一般采用量表测量,其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心理健康标准随着时代变迁、文化背景变化而变化。
(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2)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3)自己的生活和理想是否切合实际;(4)能否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5)能否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是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否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9)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10)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8.心理健康小常识
1,有一个自己很爱的爱好,但不要当成事业去做,每当你心烦的时候你的爱好能给你一丝平静。
2,有一份自己爱的工作,当早晨起来面对上班的时候不会对生活失去兴趣
3,有一个自己爱的人和一个爱自己的人,不管是不是一个人,你对爱自己的人可以强势一些,对自己爱的人可以弱势一点
4,有一个和自己密切相关的家庭,这个家庭里你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点,也许不是支撑这个家庭的顶梁柱,但是有你才是一个家,你对这个家充满责任和期许
5,有一些可以吵架的朋友,你生气的骂他他也骂你,但是几秒钟以后你们就忘记前面发生的事情继续说彼此的小秘密
这是我觉得一个个方面都健康的人会拥有的东西
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大学生性与恋爱心理的发展现状 青年大学生的性生理已发展成熟,性心理的发展也基本上是积极、健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性”已不再成为禁区,大学生们可以通过“生理卫生”教科书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从学校正式渠道并从媒体、小说多种渠道中获得性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知识,大部分同学已经逐步建立起了科学的性观念。其次,当代大学生对性别差异的认识已突破了传统的“男尊女卑”、“男优女劣”、“男智女愚”模式,大学女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不断增强,其学业成绩、能力水平与男生不相上下,甚至比某些男生还略胜一筹,也给大学增添了男女平等的文化氛围。
再次,大学生性别角色的态度也逐渐摆脱了走极端的幼稚状态。男生已经不再在“大男子主义”和“妻管严”这样两极间摇摆,女生也不再在“抗拒女性角色”或“向传统复归”两极间跳跃。
同学们不论男性女性的主体意识都在不断成长成熟,一般既能以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待传统性别角色规范,又能以开放心态面对现代性别角色生活方式。但是,大学生的性心理困扰也不容忽视。
大学生常见的性心理困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性生理成熟带来的心理困扰。男女大学生性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
遗精和月经是人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自然和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仍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受其困扰。有调查显示,男大学生对遗精的情绪反应感到“羞愧”、“厌恶”、“不安”、“困惑”的共占了16.7%;女大学生对月经的情绪反应感到“紧张”、“厌恶”、“不安”和“情绪低落”的共占了60.5%。
二是性体像带来的心理困扰。有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体像有或多或少的焦虑心理。
对男大学生而言,最苦恼的是对自己的生殖器官不满意,他们错误认为,阴茎小便意味着性功能差,有这样想法的人数超过一半。困扰男大学生的第二大问题是觉得自己个子矮,这种心理的产生与女性的审美要求有极大的相关。
对女大学生来说,顾虑自己乳房小的最多。三是性意识带来的心理困扰。
我国大学生的年龄多在18岁—22岁,就其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而言,大学生已经进入了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趋于成熟的阶段。因此,在大学生活阶段出现诸如仰慕异性、渴望与异性相处,有时会有意无意地想到性的问题,甚至产生性幻想、性梦等各种性心理活动。
有的大学生由于频繁性幻想或性梦,而影响休息、睡眠和体力的恢复,严重的还会导致神经衰弱,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四是性行为带来的心理困扰。
大学生的性行为主要是自慰性行为、边缘性行为和婚前性行为。在大学生中自慰性行为(手淫)是构成心理困扰的重要原因之一。
手淫是青春期成熟的一种生理表现,是解除因性紧张而引起的躁动、不安的一种自慰方式,适当的手淫对身体是无害的。但一些夸大手淫害处的宣传,使部分大学生感到紧张不安、自责、担忧、羞愧和焦虑。
五是性压抑带来的心理困扰。大学生性机能的成熟使性的生物性需求更加强烈,而性心理却未完全成熟,对各种性现象、性行为的认知评价还不完善,一些大学生对性冲动持否定、抵制的态度 ,采取压抑的方式。
大学生出现上述性心理困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性无知、性压抑、性教育滞后及性观念混乱等所致,因此我们必须进行高质量的性心理教育与辅导。
大学生恋爱心理一般要经历理想对象建构、初恋、热恋、心理相撞调适到感情平静等四个阶段。理想对象建构阶段。
即爱的意识萌生阶段。大学生恋爱意识的准备阶段是自中学时代开始的。
起初是恋爱意识的朦胧期,约始自初中三年级。高中为恋爱意识的探索期,高中生有了恋爱的意向和关于爱的思考,然而,背负高考前的重压,无暇顾及恋爱问题。
进入大学之后,重负释去,恋爱意识便萌生了。开始考虑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或“娟美淑女”,建构自己理想中的对象的内在和外在的素质模型了。
初恋阶段。即现实对象的确定阶段。
当大学生觉得自己已找到了那个心中的他(她)时,初恋就开始了。有人把初恋的心理发展细分为成醉我、疑我、非我、化我四个阶段。
热恋阶段。也称激情热恋阶段。
与初恋相比,初恋时爱的感受十分强烈,但表达方式较为含蓄,关系也不过于密切。而热恋阶段,求爱已经完成,便进入恋人朝夕相处,关系十分密切的阶段。
这一阶段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常常使他们忘记了时间和空间,即要求相处的时间更长,空间距离更短。心理相撞调适阶段。
热恋是甜蜜的,但过后会随即进入心理相撞调适阶段。由于热恋中的朝夕相处,双方增进了互相了解,热恋过后,双方都会想去证实自己在求爱阶段对恋人的一些理想化看法,发现另一些在求爱中并没有注意的优缺点。
恋爱双方根据这些优缺点的综合印象作出判断,看这段感情值不值得延续下去。因此在这一阶段双方会发生争论、冲突,心理碰撞,感情也会起伏波动,时而达到最高峰,时而进入低谷甚至破裂。
感情平静阶段。如果在心理相撞调适阶段作出了肯定的判断,恋爱双方就进入感情平静阶段。
在这一阶段,恋爱双方既爱慕对方的长处与优点,又能容忍对方的缺点与不足,彼此心平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