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历史知识整理
第1课 古代两河流域 1.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位于西亚,即“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2.古代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最辉煌的时期。 3.公元前3500年至3100年左右,苏美尔人首先建国。
4.国家的职能:保障国家安全、调节国内社会矛盾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等(修建水利工程) 5.楔形文字、泥板 6.史诗《吉尔加美什》 7.《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 古代埃及 1.位于非洲东北部,“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2.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最终形成了统一的国家。
3.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 4.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体现了古埃及人的来世信仰;狮身人面像矗立在哈夫拉金字塔旁边。
5.公元前3500年以前,象形文字、纸草 第3课 古代印度 1.位于南亚、印度土著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古印度早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 2.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人”部落从印度河流域征战到恒河流域。
3.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为“吠陀时代”;“吠陀”宗教经典。 4.种姓制度:婆罗门(雅利安人的祭祀阶层)、刹帝利(雅利安人中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吠舍(普通的雅利安自由民)、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
5.种姓制度的特点:四大种姓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排斥外人。 6.公元前6世纪,悉达多创立佛教。
佛教汉代传入中国。 7.佛教经典——《大藏经》,由经藏、论藏和律藏三部分组成,因此又称为三藏。
8.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多为神话传说。 第4课 美洲印第安文明 1.土著——印第安人 2.玛雅文化:中美洲;“美洲的希腊”;培育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 3.阿兹特克文化:今墨西哥一带;印第安文明的一朵奇葩; 4.印加文化:南美洲;“印加帝国”;印加人是南美洲印第安古代文明的集大成者。
第5课 古代黑非洲 1.“黑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 2.麦罗埃文明:位于东北非,代表了库施文明鼎盛阶段的成就;(库施王国,曾征服埃及) 3.阿克苏姆文明:位于东北非,阿克苏姆王国堪称当时的世界贸易大国,混合型文明。
4.大津巴布韦文明:南部黑非洲,得名于一组古代巨石建筑群遗址。 第6课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1.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古希腊区域: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爱奥尼亚诸岛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带。 2.古代希腊城邦一般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为特征。
3.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是当时希腊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结果。 4.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古典时代”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
5.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以全体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 6.雅典民主政治是平民与氏族贵族斗争的结果。
7.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首开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公元前508年的“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8.公元前5世纪以后,“伯里克利时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全盛时期。 9.在雅典民主政治中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排除在外。
第7课 希腊古典文化 1.《荷马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 2.戏剧是古代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分为悲剧和喜剧。
3.雅典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喜剧家:阿里斯托芬 4.古代希腊的建筑主要以大理石为基本材料,以方顶柱廊式结构型为基本特点。神庙(帕特农神庙)体现了古代建筑艺术。
5.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誉为“三大哲人”。柏拉图的理念论。
6.欧洲历史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以“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的《历史》为标志。 第8课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1.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王政”,进入罗马共和国时期,实行贵族寡头政治。
2.首先,征服意大利半岛。 3.其次,通过布匿战争、马其顿战争和叙利亚战争,罗马确立了地中海地区的霸权。
4.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实行元首政治。 5.公元2世纪初,罗马成为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
6.(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 7.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两部分: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
8.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欧洲古代历史终结。 第9课 罗马法体系 1.“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成为罗马法体系的渊源。
2.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时期,“公民法”与“万民法”逐渐统一起来。 3.《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的编撰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第10课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 1.伊斯兰教兴起于西亚阿拉伯半岛。创始人——穆罕默德,产生于公元7世纪,宗教经典为《古兰经》。
三大世界性宗教:佛教,公元前6世纪,悉达多,印度,《大藏经》。 基督教,公元1世纪,基督,西亚,《圣经》 伊斯兰教,公元7世界,穆罕默德,西亚,《古兰经》 2.穆罕默德从麦加迁都到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
2.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最新
你看看是不是这个,是的话一定要给我分哦,不许小气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单元 古代东方 第1课 古代两河流域 1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文字、国家、金属工具 2 两河流域是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 3 苏美尔人率先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一批城市国家。
随后,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以及迦勒底人也相继在此建立过形式相似而规模不一的王国。其中古巴比伦王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4 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发明者:苏美尔人。
5《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用楔形文字写成。 6《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7 促使大河流域国家产生的原因:大河灌溉农业的需要 第 2 课 古代埃及 1 埃及——尼罗河的赠礼 2 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
3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是古代埃及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古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
4 古埃及的文字: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消失的原因:(1)复杂难懂 (2)受到强势的希腊文化的冲击。 第 3 课 古代印度 1 古代印度位于恒河、印度河流域 2 公元前14世纪至约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历史,一般被称为“吠陀时代”,因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历史文献是雅利安人的宗教经典吠陀及解释吠陀的梵书而得名。
3 种姓制度: 产生原因:雅利安人为了更好地统治被征服者 四大种姓:婆罗门 祭司阶层 刹地利 军事贵族 (国王) 吠舍 雅利安自由民(农民、商人) 首陀罗 奴隶 特点:四大种姓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与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影响:种姓制度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公元前6世纪,随着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他们对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特权日益不满,各种新教派、新学说广为流传,佛教是其中影响最大者之一。
4 佛教的创立者:悉达多 (释迦牟尼、佛祖) 佛教经典:三藏经(大藏经):经藏、律藏、论藏 佛教倡导宗教领域内的众生平等,因此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传播迅速,公元前3世纪佛教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 5 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古代印度最著名的文学作品。
史诗的内容虽然多为神话传说,但也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以及雅利安人扩张的情景。 第二单元 古代美洲与黑非洲 第 4 课 美洲印第安文明 1 美洲印第安文明三大中心:中美洲的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南美洲的印加文化。
2 玛雅人从野生植物中培育出了包括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玛雅人的金字塔是宗教建筑,埃及的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 3 阿兹特克人是今墨西哥人的先祖。
4 印加人是南美洲印第安文明的集大成者。(太阳之子,今乌拉圭、阿根廷) 第 5 课 古代黑非洲 1 古代黑非洲的文明:东北非:麦罗埃文明、阿克苏姆文明;南非:大津巴布韦文明 2麦罗埃文明代表了库施文明鼎盛阶段的成就。
3 阿克苏姆文明是在多种文明因素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混合型文明。阿克苏姆王国是当时的世界贸易大国。
4 大津巴布韦文化是南部黑非洲文明的杰出代表:石头城。 第三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 第 6课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1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发祥地,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心之一 2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形成原因:古代希腊形成数以百计的城邦,是当时希腊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结果,也是希腊地理环境影响与制约的结果。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氏族社会解体,以地域为基础的国家应运而生,由于希腊的地理环境山地多,岛屿多等特点,希腊形成了200多个城邦。 时间: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开始形成,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是古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也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全盛的时期。
特点: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 3 雅典民主政治 (1)雅典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的两个里程碑: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2)雅典民主政治的全盛时期:伯里克利时代 (3)雅典民主政治的作用:积极: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消极: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则都被排除在外。
第 7 课 希腊古典文化 1 古代希腊史诗:《荷马史诗》,其中穿插了许多希腊神话和传说的内容,同时也反映出公元前11世纪至9世纪之间古代希腊的社会状况,还涉及迈锡尼时代的一些社会风尚。 2 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喜剧作。
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笼统地说:因为范围你给的太大了,我就只说重点好了 中古史:重点是大一统时候的经济 文化 外交和民族关系 然后是几个朝代的比较,如秦和隋的共同点 唐和汉的共同点 中国近代史: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发展过程 政治变革和斗争以及不同的政治变 革和斗争的比较 反抗侵略的历程 民族经济发展的历程 中国现代史:经济的发展 党的各个会议 文革你可以忽略掉的 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 世界史:资本主义的发展 重点啊~~~~文艺复兴 三次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 重点是法国和英国的 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 苏联领导人所采取的措施和纲领是很重点的 最好能系统的做好比较和寻找其中的联系 二战比一战重要 以及两次战争的比较和异同点 战后的国际新形势和 因此而产生的两个国际机构是很重点的东西 现在的国际新秩序 一些国家经济的发展 美国 东亚和中国 你主要要联合今年的热点啊 不过总的来说 经济都是很重点的东西 多关注一下吧 还有你问的真的很笼统啊详细点说:中国古代政治史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 确立 巩固 完善 强化 加强 顶峰 集权 专制 ↓ ↓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 → 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维护国家统一,有积极意义 加强专制,消极作用多 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从集权到专制 二、分裂与统一 1、分裂的原因 ⑴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占主导地位) 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政治腐败) ⑶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激化矛盾) ⑷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统一的原因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原因: ⑴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从思想上看,中华民族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要求,经儒家发展为“大一统”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根源。 ⑶民族融合使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加强。
⑷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使少数民族向往中原。(被征服) 3、评价: ⑴分裂是历史发展的支流,处于短暂的、次要的地位。
①从时间看,封建社会分裂时间不超过几百年。 ②从朝代看,重要的朝代都是统一的王朝,影响巨大、深远。
③从分裂时期看,分裂孕育着统一,出现局部统一。 ⑵对分裂与统一要具体分析,尤其是国家分裂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对分裂简单地加以否定。
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处于主要地位。要充分肯定国家统一的历史进步作用。
三、治乱兴衰 1、产生治世的原因 ⑴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在长期战乱、分裂,新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一般都能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和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而调整统治政策,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采取修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治世。 ⑵统一的局面下,政局稳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开元盛世) ⑶在社会出现严重危机之后,经改革调整而出现中兴局面。(光武中兴) ⑷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好交往。
(贞观之治) ⑸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出现乱世的原因 ⑴统治黑暗、腐朽。
如皇帝不理政事,重用奸臣、宦官等人,造成外戚或宦官专权的现象。(汉、唐、明) ⑵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或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膨胀的现象。ex:东汉、唐末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激化。
ex:西晋 ⑶农民战争的作用。地主大量兼并土地,造成农民流亡,引起农民起义。
⑷自然灾害。 3、认识 ⑴对治世肯定其进步作用,但也要看到,各阶级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这一社会基本矛盾没有改变,正是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使社会出现治世。
⑵乱世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危害。但是: ①处于乱世的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共同斗争,有利于民族融合。
②在局部统一地区,统治者为了自身的生存而加强恢复和发展经济,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七国之乱和安史之乱,虽然都是叛乱,但结果不同。七国之乱之后,中央集权加强;安史之乱之后,中央集权被削弱。
四、调整和改革 1、相同点 ⑴背景相同。都发生在推翻前朝的大规模农民战争之后,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的力量。
⑵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2、措施(相同与不同) ⑴经济: ①解放生产力。 前期-解放劳动者本身和释放奴婢;后期-放松人身依附关系、②减轻人民负担——从十五税一到三十税一。
③把人民和土地紧密结合起来——安置流民,更名田等。 ⑵政治: ①约束统治者,生活节俭,澄清吏治(隋文帝、唐太宗、明太祖) ②减轻刑罚,缓和阶级矛盾 ③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内部矛盾 3、评价 ⑴调整或改革后,从经济上看,推动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富强(不同朝代富强的程度不同,东汉较差),多出现治世。
⑵从政治上看,调整或改革后稳定统治秩序,保证社会安定,完善封建统治制度,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 ⑶从文化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4.高一历史知识点怎么归纳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发展趋势: 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发展原因: 石斧、石铲、石镰 铁农具、牛耕(工具技术) 木耒、骨耜、耧车;曲辕犁;翻车、筒车大禹治水 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治黄、坎儿井生产模式: 广种薄收 精耕细作组织方式: 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其耘) 个体农耕发展阶段: 原始农业 传统农业时 代: 氏族公社、夏商周 春秋、战国开始2.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怎样演变的?①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②夏 商 周: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以国有为名实为贵族所有)③春秋战国:土地私有制产生原因:生产力发展(根本原因);变法从法律上确认 → 井田制瓦解;战争类型:君主土地私有制(私田) 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 土地兼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联系“均田制”理解)3.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其一: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其二: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其三: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其四:生产模式——精耕细作其五: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4.列举古代中国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的主要成就.冶炼: ①青铜器铸造 夏商周-春秋(青铜时代)数量多、种类齐、工艺精、造型生动 ②冶炼生铁和钢 发明于春秋时期,16世纪前,世界领先;大大推动生产发展 ③燃 料 煤 冶 铁——世界最早,汉代开始,北宋普遍 焦碳冶铁——南宋末开始,明朝流行纺织: ①丝织-上古 学会养蚕缫丝 世界最早 西周 丝织工艺突飞猛进,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美 汉代 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丝国”称号(丝绸之路) 唐代 出现缂丝技艺 明清 鼎盛时期 苏州、杭州 ②棉织-宋末元初 棉花向内地传播 元 代 黄道婆 推广先进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 元 明 江苏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明 后 期 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制瓷: 新石器时代 开始烧制陶器 商代 烧制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 东汉晚期 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 烧制出白瓷 隋唐 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 宋代 景德镇成为“瓷都”,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元代 烧成青花和釉里红 明代 斗彩和五彩瓷 清代 粉彩和珐琅彩5.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有哪些特征?①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原始晚期)② 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官营、民营、家庭)③ 地域分布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细、技术先进④ 生产水平长期领先于世,产品远销欧亚非⑤ 官营: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明中后期不断萎缩私营:不断发展,明中后期逐渐占主导地位,某些部门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私营: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官营:规模庞大、行业众多、分工细致、组织形式严密、管理制度完善、主要生产军用品和皇室、贵族消费品;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⑥ 与农业发展密切结合,受农业制约6.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在各历史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①原始末期:出现偶尔以物易物行为,产生原始商业②商 朝: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产生(“商人”一词由来)③周 朝: 商业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④春秋战国:a.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出现许多大商人; b.各国纷纷铸造货币,黄金、白银也开始用为货币; c.商业繁荣,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⑤隋唐:发展原因:政治统一、农业手工业发展、大运河开通、开明政策发展表现: a. 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商业大都会;定点-市坊分隔;定时-市白天定时开放;西域、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频繁b.农村集市有了进一步发展,有些发展成市镇c.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唐政府设市舶使专管外贸. ⑥宋 元:宋:a. 北宋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b. 打破日中为市限制,夜市兴盛c. 打破市坊界限,店铺随处可设d. 品种速增,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城市中出现不同类型的集市e. 商税越来越成为政府重要财源f. 重视边境贸易(榷场)和海外贸易.⑦元:a. 漕运、海运发达,遍设驿站b. 大都是政治、文化、商业大都会;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⑧明 清:a. 城镇经济空前繁荣,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b. 广泛使用贵金属白银,便利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集聚c. 涌现出许多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晋商7.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① 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② 古代中国的市场交换比中世纪的西欧发达(为什么?)③ 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④ 城市商业经济发达.⑤ 汉至明朝前期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明后期逐渐衰落⑥ 白银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商业资本的积聚.⑦ 商人群体活跃.⑧ 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⑨ 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8.简述古代中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基本史实,分析这一政策得以长期推行的原因.史实:①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②汉初:民生凋敝,商人。
5.高一历史知识
第一章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节 鸦片战争重点问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其一,从英国方面来分析。
1、英国是世界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经济实力强大,武器装备先进,且有“海上霸王”之称,它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2、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已完全占有印度,又不断对缅甸、阿富汗、伊朗等国发动侵略。
它在东方建立的殖民体系,已经成为侵略中国的前沿阵地。其二,从中国方面来分析。
中国已处于封建社会晚期,且危机四伏,虽然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曾一度出超,但这是一种低消费水平层次上的满足,恰恰反映了中国经济的落后。由于自然经济的抵制和清政府的闭关政策,英无法用一般的工业品打开中国的市场,为了改变自己在贸易上的不利地位,便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这不仅平衡了英国对华贸易差额,也造成中国白银外流,对英国政府和资本家都是极为有利的。
因此,当清政府下决心根除鸦片危害,派林则徐去禁烟时,不可避免地触及到了英国的既得利益,这样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英政府便决定要用坚船利炮为其经济侵略开路了。所以说,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
2、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1、英国方面: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急于在全世界寻找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古老的中国成为它的目标,因此英国发动的这场战争是准备充分,蓄谋已久。2、中国方面:(1)清朝封建统治日益腐朽,统治者又闭目塞听,愚昧无知,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全面落后。
(2)清政府战和不定,组织不利。(3)清政府长期以来与人民群众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使得蕴藏在群众中的巨大力量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尽管曾有军民奋起抵抗,但仍然无法扭转战争失败的结局。
总之,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强大的资本主义制度。第二节 鸦片战争的影响重点问题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1、含义:“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
“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它们的基本定义是:资本主义国家侵入封建国家,促使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因素发展,把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社会,同时控制这些国家,使它们在政治上、经济上从属于自己,把独立国家变为半封建国家。
2、二者的关系是:半殖民地与半封建是互相联系的,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2、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首先,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深刻变化,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其次,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再次,使中国的革命任务发生变化,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由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转变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还有一段,一、鸦片战争 1、背景:清政府政治腐败、国防废弛、矛盾尖锐;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加紧对外扩张 2、鸦片走私:原因; 闭关锁国、英国入超、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影响:掠夺大量白银,摧残中国人民身心健康 3、禁烟运动;:原因:鸦片走私严重,危及清政府统治 措施: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销烟(1839、6) 4、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列强为了夺取 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1839年) 5、过程(理解即可):第一阶段:(1840年——1841年),珠江口——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南下广东 第二阶段:( 1841年——1842年),攻占虎门炮台——强占香港岛——南京下关江面 军民抗战: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浙江定海葛云飞重炮牺牲 鸦片战争 6、结果:清政府战备求和,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1842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附件,中美《 望厦条约》(1844)、中法《黄埔条约》 《南京条约》内容: 割香港岛 ;(破坏 领土主权完整)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南京条约》附件: 攫取中国领事裁判权(司法主权受到破坏)、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等特权 7、影响; 社会性质:中国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 革命任务:反侵略 反封建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
6.求高中历史的知识总结啊
历史重大事件意义总结分封制的目的:为了进行有效地统治。
分封制的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宗法制的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的作用:一方面以皇权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秦郡县制的评价: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这套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多沿用,并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元朝行省制度的评价: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科举制度的评价: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管理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军机处设置的评价: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而且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多次提交不成,只因字数超出规定,你给个邮箱,我给你发过去吧。不为赚你财富,只因你是一位爱学习的人。
给你看一部分我手头的资料吧,行不?还有三本必修书的总结,这些资料都是现成的。
7.高中历史知识整理
第1课 古代两河流域 1.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位于西亚,即“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2.古代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最辉煌的时期。 3.公元前3500年至3100年左右,苏美尔人首先建国。
4.国家的职能:保障国家安全、调节国内社会矛盾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等(修建水利工程) 5.楔形文字、泥板 6.史诗《吉尔加美什》 7.《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 古代埃及 1.位于非洲东北部,“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2.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最终形成了统一的国家。
3.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 4.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体现了古埃及人的来世信仰;狮身人面像矗立在哈夫拉金字塔旁边。
5.公元前3500年以前,象形文字、纸草 第3课 古代印度 1.位于南亚、印度土著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古印度早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 2.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人”部落从印度河流域征战到恒河流域。
3.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为“吠陀时代”;“吠陀”宗教经典。 4.种姓制度:婆罗门(雅利安人的祭祀阶层)、刹帝利(雅利安人中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吠舍(普通的雅利安自由民)、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
5.种姓制度的特点:四大种姓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排斥外人。 6.公元前6世纪,悉达多创立佛教。
佛教汉代传入中国。 7.佛教经典——《大藏经》,由经藏、论藏和律藏三部分组成,因此又称为三藏。
8.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多为神话传说。 第4课 美洲印第安文明 1.土著——印第安人 2.玛雅文化:中美洲;“美洲的希腊”;培育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 3.阿兹特克文化:今墨西哥一带;印第安文明的一朵奇葩; 4.印加文化:南美洲;“印加帝国”;印加人是南美洲印第安古代文明的集大成者。
第5课 古代黑非洲 1.“黑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 2.麦罗埃文明:位于东北非,代表了库施文明鼎盛阶段的成就;(库施王国,曾征服埃及) 3.阿克苏姆文明:位于东北非,阿克苏姆王国堪称当时的世界贸易大国,混合型文明。
4.大津巴布韦文明:南部黑非洲,得名于一组古代巨石建筑群遗址。 第6课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1.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古希腊区域: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爱奥尼亚诸岛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带。 2.古代希腊城邦一般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为特征。
3.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是当时希腊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结果。 4.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古典时代”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
5.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以全体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 6.雅典民主政治是平民与氏族贵族斗争的结果。
7.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首开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公元前508年的“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8.公元前5世纪以后,“伯里克利时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全盛时期。 9.在雅典民主政治中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排除在外。
第7课 希腊古典文化 1.《荷马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 2.戏剧是古代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分为悲剧和喜剧。
3.雅典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喜剧家:阿里斯托芬 4.古代希腊的建筑主要以大理石为基本材料,以方顶柱廊式结构型为基本特点。神庙(帕特农神庙)体现了古代建筑艺术。
5.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誉为“三大哲人”。柏拉图的理念论。
6.欧洲历史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以“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的《历史》为标志。 第8课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1.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王政”,进入罗马共和国时期,实行贵族寡头政治。
2.首先,征服意大利半岛。 3.其次,通过布匿战争、马其顿战争和叙利亚战争,罗马确立了地中海地区的霸权。
4.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实行元首政治。 5.公元2世纪初,罗马成为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
6.(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 7.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两部分: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
8.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欧洲古代历史终结。 第9课 罗马法体系 1.“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成为罗马法体系的渊源。
2.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时期,“公民法”与“万民法”逐渐统一起来。 3.《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的编撰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第10课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 1.伊斯兰教兴起于西亚阿拉伯半岛。创始人——穆罕默德,产生于公元7世纪,宗教经典为《古兰经》。
三大世界性宗教:佛教,公元前6世纪,悉达多,印度,《大藏经》。 基督教,公元1世纪,基督,西亚,《圣经》 伊斯兰教,公元7世界,穆罕默德,西亚,。
8.高考历史知识结构
好吧简单的归纳:中古史、中近史、世近史都分别有两对主要矛盾,需要抓住。
中国古代史:一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矛盾(包括农民起义、民族矛盾、税制改革、变法等) 二皇权与相权之争(包括政治结构调整、什么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等)中国近代史:一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从鸦片战争到抗美援朝,也包括因为对外矛盾诱发的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等) 二中国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从太平天国到新中国成立)世界近代史:一各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从启蒙运动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 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意的矛盾(从第一国际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但这是绝对的非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