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古史小知识

2021-08-18 综合 86阅读 投稿:痴情

1.请教各位关于世界中古史的复习方法

中古史就西欧是不好弄的,因为北师版和吴齐版在这个地方的线索不太一致,详略也很不同。

个人以为中古西欧这里,最好两个版本的书都看一眼,然后合在一起进行专题性的总结。这个地方的线索特别多,但两个版本的书都没有面面俱到的照顾到,所以需要个人动笔总结、补充。

譬如按照西欧封建、西欧经济变迁、西欧宗教变迁、西欧各国政治变迁再加一些人民起义和国际纠纷的顺序年表。拜占庭其实很简单明了,就是拜占庭的文化那里比较琐碎,但是时间线索很清晰,注意总结记忆就好。

其余的几个感觉并不难。日本可能有点乱,因为好几个历史视角里的时期都互相重叠在一起,譬如奈良时代、平安时代,重叠着律令制国家的鼎盛和衰弱,摄关政治的发展、院政的出现还有庄园兴起以及寄进地系庄园、庄园公领制的发展等。

这几个历史性的时期,先给分开了梳理清楚,然后互相都给对照好,弄清楚哪个大时代套着哪个小时期,也不是很难。阿拉伯、奥斯曼土耳其、印度还有东欧和俄罗斯,顺着时间去总结就搞定了。

2.世界古代史复习资料

第一编 世界上古史 第一章 人类的史前时代 第二章 早期文明的兴衰(上) 第三章 早期文明的兴衰(下) 第四章 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兴衰 第五章 波斯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 第六章 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 第二编世界中古史 第七章 民族迁徙和亚欧历史的新局面 第八章 东亚和南亚的封建国家 第九章 阿拉伯帝国 第十章 东欧封建国家 第十一章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 第十二章 东亚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十三章 新兴的伊斯兰教国家 第十四章 中古时期的中南非洲和美洲 第十五章 东欧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十六章 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和解体。

3.世界古代史的重点知识有哪些

世界古代史 1、政治制度: 君主制:一人 强权政治 专制 贵族制:少数人 集体政治 选举制 任期制 民主制:大多数人 集体政治 选举制 任期制 议会制 比例代表制 直接民主 大多数人参政意识的觉醒和参政能力的提高 2、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3、进步性及历史局限性: 进步性: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局限性:与现代民主不同,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是男性公民的民主,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 4、罗马法 罗马法的产生、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公元前6世纪,罗马共和国建立,为了缓和贵族和平民的矛盾,罗马出现了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后来伴随着罗马扩张和罗马帝国的建立,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由公民法到万民法,在查士丁尼当政时期,形成了完整的罗马法法律体系,其集中代表是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即《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

4.历史学专业考研常识有哪些

2016年历史学考研 必备小知识 一、历史学研究生考试近几年的变化1.2007年以前 全国自主命题,就是说全国所有招收历史学研究生学校历史学专业为各学校自主命题;2.2007年-2012年 全国统考,教育部对历史学硕士研究生考试进行改革,从2007年开始,全国历史学考研为统考,就是说专业课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除了历史专业统考外,还有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等。

3.2013年至今 统考与自主命题并存,自2013年开始,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纷纷考研历史学退出统考,改为自主命题,截止目前全国共有80所院校自主命题了。但是,仍有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等50多所院校统考。

所以,同学们在备考历史学研究生考试第一步要做就是先选择院校类型,是考历史学统考院校还是历史学自主命题院校,这两种类型的考试有很大的区别。二、2016年历史学考研全流程1.2014年9-12月收集历史学考研信息,并开始准备专业课复习;2.2015年3、4月份,关注各院校的分数线及复试;考研历史学分数线:自主划线高校(全国34所,自主划线与自主命题不是一个概念)一般是3月上、中旬,国家线一般是3月中下旬教育部公布;3.2015年7、8、9月份关注2014年各招生院校的招生简章(报考条件、招生专业目录、考试科目)(每年博仁教育都会为各学员做报考院校指导);4.2015年8、9月份关注公共课、专业课考试大纲;5.2015年9月份关注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这个招生简章会公布2 网上报名时间、现场确认时间、准考证打印时间、初试时间等);6.2015年10月份历史学考研网上报名: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cn/;第一阶段(应届本科生预报,2015年9月26日—29日9:00-22:00)第二阶段(全国网上报名,2015年10月10日—31日9:00-22:00)7.2015年11月现场确认:到报考点确认。

8.2015年12月底至次年1月初打印准考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打印准考证;9.2016年1月初试;10.2016年2、3月份查分;11.公布分数线:自主划线高校一般是3月中旬,国家线一般是3月中下旬教育部公布。12.2016年3、4月份复试、调剂:关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和你所报考院校的网站;调剂:如果没有达到报考的分数线,但必须达到所在区的分数线、可以调剂到其它学校。

13.2016年5月份政审,提档:拟录取的考生需要向报考院校提交个人档案;14.2016年6、7月份招生院校发放录取通知书;15.2016年9月份入学;三、如何查找历史学考研信息,查找渠道有哪些呢?1.在搜索引擎查找,但是要注意辨别真伪;2.到报考院校的研究生网站查找;3.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找;4.咨询专业的历史学考研机构;四、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籍1.传说中的11本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上册)》朱绍候、张海鹏、齐涛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史(下册)》朱绍候、张海鹏、齐涛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代史(第四版)》李侃、李时岳著,中华书局 《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上册)》王桧林、郭大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下册)》王桧林、郭大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史(六卷本)3《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北师大9本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上册)晁福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史》(下册)宁欣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近代史》郑师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史》王桧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史》郭大钧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史 《世界上古史》周启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中古史》孔祥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近代史》刘宗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现代史》张建华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

1.文艺复兴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开始于意大利,并扩展到其他欧洲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的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为反映自身的利益,求得发展,日益要求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文艺复兴就是这种斗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许多知识分子以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武器,猛烈冲击封建意识形态,建立人文主义的世界观.表面上这种新文化仿佛是古典文化的复兴,因此历史上把这中文化运动称为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上也是一种创新,它为资产阶级服务,但是却把人民从封建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在当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它既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其主要内容有: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主张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3.奴隶贸易十六至十九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者将非洲黑人掠往美洲作为奴隶的肮脏买卖交易.美洲大陆“发现”以后,大批印第安人被欧洲殖民强盗虐杀,为了弥补美洲劳动力不足,欧洲殖民主义者从非洲掠贩黑人充当奴隶.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法美等国先后参与奴隶贸易.十六至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被贩卖到美洲的黑人共约一千五百万,加猎奴和贩卖途中死去的人数,非洲损失的人口约在六千万到一亿.奴隶贸易给欧洲和美洲殖民国家带来了巨额财富,成为欧美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却将亿万非洲黑人抛向死亡的深渊或置于奴隶制枷锁之下.4.教皇子午线 1493年5月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线.规定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德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并把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西班牙,以东的一切土地归葡萄牙.1494年,西葡两国又缔结托德西拉斯条约,把这条线向东移动270里格.当时西班牙人认为自己在这个条约中占了便宜,相信到印度去的航路是在西方.但实际上这条分界限使得葡萄牙人取得了绕道非洲到印度去的航路上所有据点.5.圈地运动英国资产阶级进行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英国毛纺织手工业的发展,羊毛需求量大增,价格上涨,英国贵族地主自十五世纪末开始,纷纷采用暴力手段把农民从世代耕种的小块租地上赶走,并把原为农民公用的山林,草地,沼泽霸占过来,围上篱笆,圈做牧场.之后以高价出租,或雇人饲养羊群.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的进行,使英国大批农民丧失了租种的耕地,而被迫走上充当雇佣工人的道路,使英国的贵族地主逐步资产阶级化,从而促进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6.胡司战争1419年----1434年捷克人民反对德国封建主和天主教会的民族解放战争.因在胡司领导的宗教改革推动下,又因胡司的殉难为直接导火线,故名.十三世纪德国封建主和天竺教会势力统治捷克,激起捷克人民的普遍不满和反抗.十五世纪以胡司为代表,掀起反对德国封建主的民族解放运动.胡司就义后,1419年布拉格起义爆发,是为胡司战争的开端.1420----1431年德国与罗马教皇先后组织五次十字军镇压,均失败.斗争中起义者分裂为两派:塔波尔派和圣杯派.圣杯派在没收教产与逐出城市中德国贵族后,害怕塔波塔波尔派尔派胜利会危及本身利益,1433年转而同教皇,德皇妥协,共同镇压塔波尔派.1434年里滂战战役,塔波尔派遭镇压,胡司战争基本结束,但是塔波尔派坚持到1452年.胡司战争给予捷克的德国封建主和天主教会势力以沉重打击,捷克获得一定时期的政治和宗教事物的独立,发展了民族文化,影响了欧洲宗教改革的爆发.7、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英法两国断断续续进行的战争.十四世纪英法因争夺富庶的佛兰德尔和英王在法国的领地,矛盾十分尖锐.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法王腓力四世之子)死后没有男性继承人,他的堂兄腓力六世即位.英王爱德华以腓力四世的外孙的身份要求继承法国王位并向法国发动战争.战争初期英军获胜,继而从1369年开始的几年内,法国大部分失地,但接着发生了封建主内讧,国力削弱.英军于1415年再度入侵,以后占领法国北部.法国人民激于爱国热情,奋起反抗,终于收复除加来以外的全部土地,取得最后的胜利.8、室町幕府1336年(延元元年、建武3年)足利尊氏所开创的武家政权.至1392年(明德3年、元中9年)为止,日本一直停留于南北朝对立的时代,而其最盛期则属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应永年间(1394~1427年).另一方面,也呈现出有力守护大名连合政权的态势.然而,伴随应仁之乱的发生,幕府的势力乃逐渐衰退,最后退居成一介京都地方政权之类的存在.1573年(天正元年),15代将军/足利义昭被织田信长所追放,幕府的政权乃随之灭亡.9、. 战国大名战国时代,割据于各地的大领主.作为室町幕府权力基盘的守护大名于应仁之乱以后,领国支配权次第被其家臣之守护代、国人层剥夺而逐渐地没落.至战国时代末期为止,仍能维持其领国规模的守护大名有武田氏、今川氏、大友氏、岛津氏等数氏;追随主家(主君)而成立的大名则有后北 氏、长尾氏(上杉氏)、斋藤氏、浅井氏、。

6.中世纪的起止时间和含义不要复制,简明而准确,

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西欧在5世纪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已经走完了约1000年封建社会的历程. 在欧洲的封建社会里,国王、贵族和骑土等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构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但是他们的权力和义务都是有限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复杂的等级关系使得欧洲封建国家长期处在割据状态,和东方中国“普天之下,莫非王上;率土之滨,莫非王巨”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大不一样.各国统治者仍不断进行战争,相互抢掠吞并,许多国家一直没有出现统一的稳固政权.封建地主凭借土地所有权和政权对农民进行剥削.在欧洲,基督教会已成为封建统治工具,他们和世俗封建主共同维护封建制度.农民和农奴的劳动被封建主以劳役、实物地租、名目繁多的捐税和教会“什一税”等形式侵吞.农民的反抗持续不断,但是起义的规模一般比较小,没有像中国那样发生过多次推翻了一个王朝的大规模农民战争.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封建经济主要是以一家一户农民为基本生产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民由于可以拥有一些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产品,因此,劳动积极性比奴隶高得多.中世纪时代铁制工具早已普及,再加上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使社会财富大大丰富起来,并且促进了商业的发展.14、15世纪在地中海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达的城市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中国在16、17世纪,在江南一带城市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封建生产关系中滋生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说明封建社会已经走到它的尽头.从那时候起,欧洲一些国家的资本主义兴起已形成一个不可逆转的势头. 中世纪的欧洲,文化落后,思想愚昧,是历史上所谓的“黑暗时代”,而在中国,正是文化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期,东西方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宗教在世界广大地区占据了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许多国家成为“国教”.儒家学说则主宰了中国的思想领域.这种文化现象虽然对封建社会的巩固一度有推动作用,而当资本主义兴起后,它就成为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障碍.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欧洲出现的“文艺复兴”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它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和近代科学的大飞跃.在东方,由于封建思想的长期桎梏,社会发展趋于缓慢,从此开始落后于西方. ---------------- 1、定义: 中世纪( the middle age )一词最先是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家比昂多于 15 世纪提出来的.他把西欧 5 ~ 15 世纪的那一千年叫作中世纪,意为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 17 世纪末德国史学家凯列尔在其所著世界史中,第一次把人类的全部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三个时期;到 18 世纪,中世纪一词被欧洲历史学家普遍采用;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有古世、中世、近世之说,清末翻译西方世界史著作时采用过来.中世纪是适用于西欧的、特有的一个概念,应用于其它地区时我们常用世界中古史来取代. 2、起迄年代: 由于概念不同,对世界中古史的起迄年代的认识也不同.国内过去传统上定上限为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下限为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是以革命夺权为标准划线,现多不用.现在教科书定为下限 15 世纪末地理大发现之前,但上限仍为五世纪. 英国剑桥中世纪史对上限介绍了十二种说法,它以 284 年罗马皇帝戴可立先即位为世界中世纪史开端,下限采用 1453 年拜占廷帝国灭亡为界.此说在西方较流行,象《欧洲中世纪简史》、《世界文明史》、《全球通史》等作者在划定时限时,下限都是 15 世纪,上限则 3 ~ 5 世纪不等. 3、分期: 中古时期各地差别太大,以西欧为标准: 5 ~ 10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封建化时期); 11 ~ 14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兴盛时期; 14 ~ 15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危机时期; ------------------ 中世纪 "中世纪"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原因在于,历史上并不曾真正有过 一个叫作"中世纪"的朝代,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思想家或其它人 认为自己是"中世纪人",所谓的"中世纪"是后人创造的. "中世纪"一词最早诞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是公元15—16世纪意大 利人文主义语言学家,历史学家比昂多等人首先提出并使用的.他们认为, 在罗马帝国衰亡直至自己所处的时代之间存在着一个"中间世纪",即"中 世纪".17世纪末,德国历史学家克利斯托弗 凯列尔在其所著《通史》中, 首次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三个时期.从18世纪末,"中世 纪"的概念便被西方学术界长期沿用下来. "中世纪"没有绝对的时间界限.西方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中世纪" 始于公元500年左右,终于1500年左右,前者的代表性事件是西罗马帝国的 灭亡,后者的代表性事件则是新航路的开辟.其中,又以1000年,1350年 为界,分为中世纪初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中国大多数历史学家都习惯 于把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作为"中世纪"的开。

世界中古史小知识

声明:沿途百知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